中國造出比航母還大的“空中要塞” 做什麼用? |
送交者: 三把刀 2024年08月08日19:28:2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玩過戰略類電子遊戲《紅色警戒》系列的人,大都會對蘇聯陣營中的一款裝備印象深刻,那就是充滿了“戰鬥民族”暴力美學色彩的“基洛夫”飛艇,其有着極為強悍的火力打擊能力和驚人的“抗揍”能力。而在現實中,將飛艇用於軍事目的、尤其是用於一線作戰的案例,則主要集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曾以“齊柏林”系列飛艇實施對英國本土的戰略轟炸。但飛艇巨大的尺寸所帶來的目標顯著、因空氣阻力大而造成的飛行速度慢,以及氣囊內的氫氣被彈藥命中後“一點就着”等原因,使得其在一線戰場上只是曇花一現。然而,這並不意味着飛艇就不再具備軍用價值,中國或許就找到了一條可行之路。 美媒公開的衛星照片 中國西部地區基地內的巨型飛艇庫 據美國防務媒體“戰區”披露,經過對中國西部地區某基地的商業衛星照片研判,有西方國家專家發現,基地內的一座大型飛艇庫經過了大規模的擴建。其長度從原先的約350米擴大到了約440米,周邊還有不少附屬建築物正處於建造過程中,這些恐意味着中國已研製出體量更大的巨型飛艇。 融入太陽能技術的現代飛艇 而在此之前,人類打造過的最大的航空器是德國的“興登堡”號飛艇,其長度達到了驚人的245米。但現在看來,“興登堡”號在中國巨型飛艇面前恐怕也只是個“弟弟”。如果國產新型巨型飛艇的體量真的來到了約400米級,那其整體尺寸已經遠超美國的一票艦長330米級別的“超級航母”,屬於“超級大塊頭”了。於是一個問題就來了,對於這款“空中要塞”,我們打算怎麼用呢? 長度245米的“興登堡”號飛艇 我們知道,得益於輕質材料和太陽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大量運用相關科技成果的現代飛艇已能在理論上實現“永遠不降落地飛行下去”的效果。當然,如果飛艇內有人員駕駛,那還是需要以定期落地的方式接受生活物資補給和人員輪換,飛艇本身也需要進行一定的檢修和保養。不過,這種可在空中持續飛行數日、數周甚至是數月的能力,依舊遠超現有的各類飛機,是飛艇獨有的巨大的性能優勢。雖說飛艇已被證實不適用於一線作戰,但滯空時間久的性能特點,依舊讓其有着不菲的軍用價值,如空中戰略預警。 中段反導攔截彈 戰略型武器分為進攻型和防禦型這兩大類,洲際導彈、核武器和戰略轟炸機等屬於前者,而中段反導系統、陸基戰略預警雷達、海基戰略預警雷達和天基預警衛星等則屬於後者。在美國這裡,憑藉發達的科技水平和充裕的資金,美利堅花費幾十年的時間打造起了一套由天基預警衛星、海基可移動戰略預警雷達、陸基戰略預警雷達、空中戰略偵察機/預警機、海基中段反導系統和陸基中段反導系統等組成的國土戰略防禦體系,其中的任何一環都屬於防禦型戰略型武器的範疇。至於中國和俄羅斯等其他大國,也在努力構建着屬於自己的國土戰略防禦體系。 飛艇可長期在空中飛行 在這項工作中,可長期在高空中滯留和懸停的飛艇,無疑是個理想的空中探測預警平台。飛艇的最大飛行高度往往比現有的各類飛機高得多,若為其安裝諸如大型相控陣列雷達等電子探測設備,即可更好地發揮出飛艇“站得高、看得遠”的優勢,有望成為彌補同步軌道衛星和靜止軌道衛星各自的探測預警局限性的重要裝備。考慮到大型相控陣類雷達和諸多其他電子設備的尺寸和重量都不小,自然對飛艇的承載能力有着較高的要求,而放大飛艇氣囊尺寸,以容納更多的密度小於空氣的為輕質氣體,就成了必然的技術手段。國產飛艇庫的大幅度擴建,原因恐就在於此。 飛艇或可成為防禦型戰略型武器 所以說,別看飛艇已然不適合一線作戰,但作為戰略型武器中的防禦型武器,其仍大有可為。如若國內真的在推進以巨型飛艇為平台的空基戰略預警雷達的建設,那自然一件大喜之事,中國的國土戰略防禦體系將愈發堅實。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3: | 獨步江湖! | |
2023: | 李瓜城可以是被醫生判了死刑,快要摘瓜 | |
2022: | 相見還若不見 | |
2022: | 椰酥說:我來是叫地上起刀兵的。裴珞犀 | |
2021: | 英航母突然改變行程轉向關島 或與艦上 | |
2021: | 塔利班攻占阿富汗朱茲詹省 拜登下令出 | |
2020: | ▲若爆發台海戰爭 美國《外交政策》: | |
2019: | 圖:三相氫彈秘密運入香港。 | |
2019: | 香港:在歷史的轉折點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