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一夜增持1000枚核導彈?超越駐韓美軍巔峰期 |
送交者: 嵐少爺 2024年08月12日16:04:4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據朝中社報道,8月4日時,朝鮮勞動黨委員長金正恩與一眾朝鮮領導層,出席了一場夜間移交儀式。宣布向朝韓非軍事區附近部署的朝鮮人民軍前線部隊,移交1000枚新型“火星炮-11 Na”戰術彈道導彈。 在這場轉交儀式上,金正恩表示,這些導彈將是朝鮮“新型核心攻擊武器”,對於加強核能力以抵禦美國威脅非常重要。這相當於直接宣示了這些導彈,擁有搭載核彈頭的能力。 而如果此次交付的1000枚導彈全部裝備核彈頭,將會刷新朝鮮半島核彈頭部署量的記錄,此前,這一紀錄由美軍保持,在90年代從韓國撤出核武之前,美軍最多曾在朝鮮半島部署950枚核彈頭。美國媒體《軍事觀察雜誌》則是在報道中直言,如此多的核彈頭部署在朝鮮半島,完全是史無前例的。 不過,在如此駭人的數目面前,很多人還是抱有疑問——當今全球範圍內,除了美俄兩國之外,還沒有國家的核彈頭數目突破千枚,這讓人不得不質疑朝鮮究竟能否爆發出足夠的產能,為這些導彈全部裝配核彈頭?同時,也有很多人擔憂如此多的彈道導彈亮相,是否會給半島局勢帶來新的負面影響? 朝鮮核彈數目可能無法裝備所有導彈 首先,朝鮮恐怕很難為此次交付的千枚導彈全部裝配核彈頭,因為外界所掌握的朝鮮核武器產能還遠遠到不了這個量級。 交付儀式現場 雖然朝鮮從未對外公布過核彈頭的詳細產量,但核彈頭的生產很難保密,其源頭涉及到礦產開採或進口,必然會產生痕跡;在大量原材料的運輸階段,又會產生運輸痕跡;用於加工原材料的大型離心機工廠,占地廣闊且耗電巨大,往往還需要配套電力設施,構成明顯的建築群;配件生產與組裝又涉及廣大產業鏈,有明顯蹤跡可尋。 可以說,從原礦到成品,生產核彈需要調度難以想象的人力物力,根本不可能實現無痕生產。不論怎樣保密,外界都可以從一個國家的進出口、運輸調度、發電量、下游產業發展等方面,推測出核彈頭的大致數量與加減狀況,這也是為何核彈技術已無難題,卻沒有更多國家偷偷生產核彈的主要原因。 曾亮相的朝鮮微型核彈頭 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2023年的《全球核力量年度報告》中,就通過種種痕跡推測出了印度核武庫的增長。而該報告中對朝鮮核彈數目的推測為30枚上下,可組裝核彈頭數量為50到70枚,不論朝鮮的消息再怎麼閉塞,其實際擁有的核彈數目,都不可能跨越如此多量級,直接達到千枚級別。 另一方面,核彈並非生產完成就萬事大吉,核武器的維護保養成本遠超常規武器。這也是除了美俄之外的其他擁核國家,保持低核武水平的重要原因,大多數擁核國家只要滿足威懾需求,就不會過度擴張核武庫。以朝鮮的戰略處境與經濟水平來看,千枚級別的核彈頭顯然超出了其威懾需求,維護成本也超出了其經濟承受能力。 可見“火星炮-11Na”發射車的四箱體配置 不過,朝鮮確實擁有小型化核彈頭的技術。早在2020年,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的年度報告,就提到朝鮮擁有一種可以搭載於“火星炮-11Na”的微型核彈頭,名為“火星炮-31”,朝鮮方面完全有能力為部分導彈裝備核彈頭,滿足威懾需求。 而且,這場移交儀式的主要看點也並非核彈頭,而是朝鮮的常規軍工生產能力。 朝鮮軍工能力不容小覷 從朝中社公布的畫面來看,本次移交的1000枚導彈是以裝車的形式進行交付,導彈已經單獨裝載進密封發射箱內。每輛運輸-起豎-發射一體車(TEL)搭載四個發射箱,整整250輛TEL車,以密集隊形排滿廣場。 密集排列的發射車 要知道,“火星炮-11Na”在2019年才試射定型,如此短時間內就能生產出250套TEL車與彈藥,同時還分出產能,向俄羅斯出口同系列的姊妹型“火星炮-11Ga”導彈。可見朝鮮的整體導彈與配套設備產能,已經達到非同小可的程度。 而且,“火星炮-11Na”的設計思路,還允許朝鮮以更低成本的方式擴大打擊能力。以往朝鮮的主力近程彈道導彈“火星炮-5”,採取“裸彈出擊”與“單車單彈”的裝備模式,平時保養維護麻煩,發射後裝填繁瑣。想要提高打擊能力,只能增加維護人員和發射車數量,成本不可謂不高。 出口俄羅斯的“火星炮-11Ga”,採取類似伊斯坎德爾系列的發射車 而“火星炮-11Na”的發射系統,採取明顯的模塊化設計,還將導彈封裝減少維護成本,發射後直接換裝導彈模塊即可再次發射。朝鮮後續即便不生產新的TEL車,只生產導彈模塊,也能推動打擊與威懾能力成倍上升。 “火星炮-11Na”本身的設計,又源自於“伊斯坎德爾M”,具備非拋物線彈道,能夠進行高超音速機動突防。 導彈近景,可見其外形類似“伊斯坎德爾-M” 這些裝備信息所傳遞出的信號,重要性甚至高於導彈能否搭載核武本身。這意味着朝鮮讓美韓付出慘重代價的方式不止有核武,即便雙方不動核,朝鮮僅動用常規裝備,也能在短時間內向美韓軍事基地,發射超出攔截能力的過飽和導彈打擊,造成其難以承受的損失。 朝鮮的威懾,源自於美韓的挑釁 在釋放威懾的同時,朝鮮半島局勢也必然會迎來新一輪緊張。這種核常兼備的近程導彈,足以覆蓋首爾都市圈與多數美軍基地,美韓不可能坐視威懾,必定會進行反制。韓國方面甚至可能藉機要求升級美國的“核保護傘”,再度在韓國部署核武。 只不過,這種緊張局勢並不應由朝鮮負責,朝鮮的種種動作,更應該被定義為“反制”,而非“挑釁”。 美國核潛艇抵達韓國 本輪半島局勢緊張,可以追溯到川普執政末期,但朝韓雙方完全斷絕軍事聯絡、進入極端緊張的狀態,則始於2022年底美韓聯合軍演的“越界”。自此之後,美國不但派遣核潛艇訪問韓國港口,撮合美日韓三邊同盟,還以韓國為支點大搞“北約亞太化”,讓德國在今年8月2日,加入所謂的駐韓“聯合國軍”。 德國加入“聯合國軍” 這根本就是在無視朝鮮安全訴求,以半島局勢安全為代價維護美國霸權,推動美國自己的“印太戰略”。如果局勢按此持續發展,美國面臨危機時,甚至有可能會直接引發戰爭,來轉嫁內部矛盾。朝鮮方面當然會因此而產生危機感,以威懾的形式反制來自美國的施壓。 想要避免這種核威懾與導彈威懾的不斷升級,需要美國停止在半島的危險動作。只有美韓兩國拿出對話的誠意,讓半島局勢回到談判桌,才有可能消除威懾升級,恢復半島局勢穩定。否則,半島局勢只會在不斷升溫的過程中,走向難以預測的危險未來。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3: | 抗日戰爭開始 | |
2022: | 三亞關閉「海陸空」 滯留旅客成「待宰 | |
2022: | 習近平夜奔敵營,佩洛西欣然成行! | |
2021: | 殲15罕見實射多款導彈:霹靂8 霹靂12 | |
2021: | PCL181卡車炮實射制導炮彈曝光 一發打 | |
2020: | 西藏軍區合成旅列裝兩款新型數字化火炮 | |
2020: | 最新彩虹5型無人機密集試飛,機身下裝 | |
2019: | 虐待壯丁未必是蔣介石授意,但抓壯丁是 | |
2019: | 沈飛至今還在仿製戰鬥機?遠沒有我們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