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乖運舛力不濟之“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
送交者: 嵐少爺 2024年08月19日15:06:2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1941年,德國戰列艦“俾斯麥”號在漢堡的布洛姆-福斯造船廠舾裝完工後進行海試。該艦裝備了八門380毫米SK C/34主炮 1941年5月19日凌晨02:00.德國戰列艦“俾斯麥”號在海軍上將岡瑟·呂特晏斯指揮下離開哥騰哈芬執行“萊茵演習”行動;上午11:25.“俾斯麥”號與重巡洋艦“歐根親王”號匯合,該艦是在前一晚的21:18從阿爾科納角啟航的。5月20日下午1點,瑞典巡洋艦“哥特蘭”號發現了途經波羅的海西部海域的“俾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等艦組成的艦隊,隨即用無線電向斯德哥爾摩報告了這一情況。瑞典方面又將此報告泄露給了英國駐瑞典的海軍武官德納姆上校。當天晚上,德納姆從英國駐斯德哥爾摩大使館向倫敦英國海軍部轉發了這一報告。 德國重巡洋艦“歐根親王”號,該艦裝備八門203毫米SK C/34主炮。這張照片是1945年戰後所攝,此時該艦已經被交給了美國海軍,所以艦艏懸掛的是星條旗 5月21日早晨,英國海軍部收到了德納姆的發來的發現報告。當本土艦隊司令海軍上將托維收到報告時並不知道德艦會選擇哪條航線進入大西洋,因此他向德艦可能途經的航線上都派出了軍艦展開巡邏以便能及時預警。其中就包括裝備了雷達的重巡洋艦“薩福克”號和“諾福克”號,前往格陵蘭島和冰島之間的丹麥海峽東北端進行巡邏。11:00.英國海岸司令部從蘇格蘭派出兩架噴火式偵察機前往挪威海岸線偵察德國艦隊的動向。 英國皇家空軍的偵察機在挪威-卑爾根附近的格里姆斯塔峽灣拍下的航拍照片,注意照片右側的棗核狀大艦為“俾斯麥”號戰列艦 當日12:00後不久,德國艦隊抵達了挪威-卑爾根,並在格林斯塔德峽灣拋錨。13:15.一架噴火式偵察機在8000米高度拍攝到了錨泊在挪威-卑爾根-格里姆斯塔峽灣內的“俾斯麥”號。德國艦隊在挪威峽灣內的短暫停泊期間,“俾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兩艦的水兵將兩艦表面的條紋迷彩塗刷成德艦在大西洋中行動時使用的標準舷側灰色。19:30.兩艘德艦在三艘驅逐艦的護航下拔錨啟航。晚上20:00黃昏前,德國艦隊駛出了挪威的峽灣並越過海岸線進入公海,德國艦隊於晚上11:40分改以0度方向朝正北航行。 在大西洋的波濤中破浪前進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該艦裝備八門BL 15英寸(381毫米)Mk I主炮,從火力上來說並不遜於“俾斯麥”號戰列艦 5月21日午夜前,“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和剛完工不久的“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以及另外六艘驅逐艦組成的艦隊離開斯卡帕灣前往冰島的赫瓦爾峽灣。該艦隊由坐鎮在“胡德”號上的海軍中將霍蘭德負責指揮,艦隊將在冰島的南方海域巡航警戒。“威爾士親王”號是一艘才服役的“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該艦的排水量與火力與“俾斯麥”號相若。只是該艦尚未進行試航,艦上的官兵經驗不足,艦上某些設備的機械問題也尚未解決。直到該艦奉命隨艦隊出海時,仍有造船廠的工人留在艦上繼續趕工。 錨泊中的“威爾士親王”號,該艦屬於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裝備十門14英寸(356毫米)Mk VII主炮,注意左舷的起重機正在吊起艦載的“超級海象”式單發雙翼偵察機 5月22日凌晨04:14.德國艦隊航行到了特隆赫姆外海,三艘護航驅逐艦脫離艦隊返航。這天日間是陰天並且濃霧瀰漫,“俾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被迫不時打開探照燈,以相互聯繫和保持距離。顯然,天氣條件非常有利於德艦突破英艦的封鎖,隱蔽地進入大西洋。午夜12:00左右,呂特晏斯命令兩艘德艦轉向駛往丹麥海峽。此時天氣愈發惡劣,海面上風高浪急,能見度也變得更低了。 5月22日下午16:00.儘管氣候非常糟糕,一架馬丁“馬里蘭”式雙發輕型轟炸機設法從斯卡帕灣北面的皇家海軍航空站哈斯頓基地起飛,前往挪威卑爾根偵察,結果發現其附近的格里姆斯塔峽灣內空空如也。晚上20:00.托維海軍上將得知德艦已經離開挪威後, 他立即命令各艦作好啟航準備,隨後於22:15率領包括戰列艦“英王喬治五世”號、航空母艦“勝利”號、以及六艘輕巡洋艦和六艘驅逐艦在內的本土艦隊離開了斯卡帕灣。此外,從克萊德河出發的戰列巡洋艦“反擊”號將在第二天上午與本土艦隊會合。 德國艦隊在大霧中向丹麥海峽航行,前方打開探照燈者為“俾斯麥”號,近景是“歐根親王”號 5月23日凌晨04:00.“俾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兩艦將航速提高到27節(50公里/小時),以便快速通過丹麥海峽。當德艦進入海峽時,海面上霧氣瀰漫,使能見度下降至3000-4000米。“俾斯麥”號一馬當先,“歐根親王”號則緊隨其後,兩艦相距約700米,且都啟動了艦載的FuMO雷達搜索前進。上午10:00.海面上出現了一些浮冰,迫使德艦將航速降至24節(44公里/小時)。晚上19:22.德艦的水聽器和雷達在大約12500米的距離上發現了英國重巡洋艦“薩福克”號。“歐根親王”號的無線電截獲小組破解了“薩福克”號發出的無線電信號,得知英艦已將其方位報告給了英國艦隊。 呂特晏斯命令“歐根親王”號向“薩福克”開火,但遠處海面上仍然霧氣籠罩,使德艦無法清晰地瞄準目標,不得已只好放棄攻擊。“薩福克”號迅速撤退至安全距離,繼續跟蹤德國艦隊。晚上20:30.英艦“諾福克”號與“薩福克”號會合,但兩艦卻誤入德艦的射程之內。 “俾斯麥”號的主炮對英艦進行了五次齊射,其中三次對“諾福克”號形成跨射,以致彈片雨點般地落到該艦的甲板上。英艦立即施放煙幕並逃入遠方的大霧中,結束了短暫的交火。但“俾斯麥”號380毫米主炮的強烈後座力導致艦桅上凝結的冰棱紛紛脫落,將艦橋頂部的FuMO 23型雷達給砸壞了,呂特晏斯下令變換隊形讓“歐根親王”號領頭先行,以便能利用該艦的雷達來為艦隊提供警戒。這一命令也造成在隨後的海戰中,“胡德”號上的霍蘭德錯把“歐根親王”號認作是“俾斯麥”號。 “薩福克”號泊於普利茅斯港,該艦屬於郡級重巡洋艦,裝備八門BL 8英寸(203毫米)Mk VIII主炮 晚上22:00左右,呂特晏斯突然下令“俾斯麥”號來了一次180°調頭,試圖出其不意地突擊那兩艘一直尾隨在後的英國重巡洋艦。儘管海面上因暴風雨而視線不清,但“薩福克”號的雷達迅速探測到了德艦的企圖,使兩艘英艦得以及時避開德艦的攻擊。不過,這兩艘英艦整夜都尾隨在德艦後方,不斷用無線電報告德國艦隊的位置和航向。但是到了午夜00:28.“薩福克”號的雷達突然丟失了德艦的回波信號。在此後的90分鐘內,雖然霍蘭德率領的英國艦隊繼續在丹麥海峽的西南端巡航,但他們既沒有發現德國艦隊也沒有收到“諾福克”號或“薩福克”號發來的任何信息。 凌晨03:00前,“薩福克”號的雷達再次探測到了“俾斯麥”號。此時“胡德”號和“威爾士親王”號位於德國艦隊航線的前方,距離德國艦隊約30海里(約56公里)。霍蘭德命令英國艦隊向德國艦隊的航線方向轉向並將航速提高至28節(52公里/小時)。03:20.“薩福克”號報告說,德艦再次改變航向朝西航行,這使德國艦隊和英國艦隊的航線幾乎彼此平行。不過,“薩福克”號一度跟丟了德艦使英國艦隊處於不利地位。霍蘭德原本設想從正面迅速接近德艦並展開對決的計劃被打亂了,他現在不得不以更大的相對角度和更緩慢的接近速度靠近德艦的航線,而這將使“胡德”號脆弱的水平裝甲長時間暴露在“俾斯麥”號垂直彈打擊的威脅之下。 “諾福克”號抵達溫哥華,該艦也屬於郡級重巡洋艦,裝備八門BL 8英寸(203毫米)Mk VIII主炮 5月24日早晨,天氣在破曉時分放晴露出了藍天。05:07.“歐根親王”號上的水聽器偵測到兩艘不明身份的艦船正從20海里(37公里)外向德國艦隊靠近,操作員報告稱:“相對方向280°,發現兩艘汽輪機艦船高速航行的噪音!”05:35.“威爾士親王”號的瞭望哨發現了15海里(27公里)外的兩艘德艦。此時,德國人也早已通過艦上的水聽器察覺到了英國艦隊正在接近。05:45.德艦上的瞭望哨也發現了霍蘭德指揮的英國艦隊。05:37.霍蘭德決定率領兩艘英艦先行發起攻擊,而不是等待與托維率領的本土艦隊前來會合後再發起進攻。此時海峽中波濤洶湧,艦隊中的驅逐艦在風浪中自顧不暇難以發揮作用,而尾隨在德艦後方的“諾福克”號和“薩福克”號重巡洋艦距離德國艦隊太遠,根本無法及時趕赴戰場。 由於兩艘德艦的輪廓極為相似,而且霍蘭德之前收到過“薩福克”號發來的無線電報告,稱德國艦隊領頭的是“俾斯麥”號。霍蘭德在05:49下令兩艘英艦瞄準領頭的德艦(“歐根親王”號),而他誤以為領頭的是“俾斯麥”號。此後,英艦右轉20°將航向改為300°,以便儘快逼近德艦。霍蘭德是一位炮術專家,他非常清楚“胡德”號薄弱的水平裝甲所帶來的危險,該艦僅3英寸厚的水平裝甲根本無法抵擋遠距離垂直彈的打擊。因此,霍蘭德希望儘快縮短與德艦之間的距離,因為只有在更近的距離上,“俾斯麥”號主炮的彈道才會更平直,炮彈的入射角度會更小,有更大幾率擊中舷側厚實的裝甲帶;即使擊中水平裝甲也會因為入射角度太小而發生跳彈,從水平裝甲表面彈開而不是垂直穿透水平裝甲。但英艦在向德艦逼近的過程中,他們的航向卻不利於英艦充分發揮其原本占盡優勢的火力,反倒讓德艦占據了近似T形頭部的有利陣位。這就意味着兩艘德艦可以發揮出全部十六門主炮(8門380毫米炮+8門203毫米炮)的火力,兩艘英艦卻只能用前部A、B炮塔上的十門主炮(4門15英寸炮+6門14英寸炮)向德艦開火,以致英艦主炮的火力銳減了一半。 “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在丹麥海峽海戰中記錄下的原始海戰航跡圖 05:52.就在英艦開火之前,霍蘭德終於正確地辨認出了“俾斯麥”號,命令英艦瞄準右邊的德艦。但不知何故,“胡德”號的主炮卻一直跟蹤瞄準着領頭的德艦。其實“威爾士親王”號從一開始就正確地識別出了“俾斯麥”號,所以早已瞄準了跟在“歐根親王”號後面約一英里左右的“俾斯麥”號。 05:52.5.雙方相距約25330碼(23150米)時,“胡德”號開火了!半分鐘後的05:53.“威爾士親王”號也接着向德艦開火。“威爾士親王”號的第一次齊射越過“俾斯麥”號艉部落在其後方,隨後該艦A炮塔的1號主炮就因機械故障無法再開火;但該艦的第二、第三和第四次齊射對“俾斯麥”號形成跨射。“胡德”號的前兩次齊射都落在“歐根親王”號前方,只是在該艦的甲板上撒下一些彈片和大量海水。 “胡德”號向“歐根親王”號齊射出的炮彈在該艦附近的海面上炸起高大的水柱 “薩福克”號和“諾福克”號重巡洋艦在海戰爆發後試圖與“俾斯麥”號交火,但兩艦都遠在射程之外,並且沒有足夠的速度優勢來迅速縮短與德艦之間的距離。由於德國艦隊占據了上風位置,這意味着英國艦隊必須逆風航行,洶湧的海浪濺濕了“威爾士親王”號A炮塔和B炮塔上的合像式測距儀。“胡德”號上的情況也與此類似,以致該艦不得不使用前桅瞭望台頂部指揮儀上只有15英尺(4.6米)基長的測距儀。霍蘭德命令“威爾士親王”號跟隨“胡德”號的機動而機動,不得擅自改變航向和速度,這也讓德艦更容易測量出英艦的距離。 儘管英艦炮彈的落點距離德艦已經很近,但德艦的火炮卻依然保持着沉默。“俾斯麥”號的第一火炮指揮官施耐德上尉在艦橋頂部的指揮崗上,曾多次詢問:“Frage Feuererlaubnis?”(請求開火?)但未收到艦橋的回覆。最終,“俾斯麥”號艦長林德曼上校不耐煩地回應道:“Ich lasse mir doch nicht mein Schiff unter dem Arsch wegschießen.Feuererlaubnis!”(我可不想讓我的船在我屁股下面被打沉。允許開火!)。 從“歐根親王”號艉部拍攝到的海戰情景:“俾斯麥”號正在向“胡德”號進行舷側齊射 05:55.當霍蘭德指揮英國艦隊向左轉向20°時(這一機動使得“俾斯麥”號能夠正確識別出英艦為“胡德”號和一艘“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俾斯麥”號開火了,緊接着“歐根親王”號也開火了。此時,雙方相距22200碼(20300米),兩艘德艦將全部火力都集中到最前面的 “胡德”號上。“俾斯麥”號的第一次齊射為近彈,炮彈落在了“胡德”號的前方。 在“歐根親王”號上,左舷的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已經瞄準了英艦,艦長布林克曼命令魚雷指揮官雷曼上尉:“一旦進入射程,立即發射。”05:56.“威爾士親王”號的第五次齊射再次落到了德艦後方,但第六次齊射擊中了“俾斯麥”號,不過英艦卻沒有觀察到任何命中。德艦最初的射擊非常出色,05:57“歐根親王”號擊中了“胡德”號主桅附近的遮蔽甲板。引燃了艦上儲存的備用4英寸(101.6毫米)彈藥和UP火箭彈,火勢一度蔓延到了第二個煙囪,但這場大火很快被撲滅。 “俾斯麥”號的艦艏油艙也被英艦擊中,在海面上留下了一條寬闊的油跡。因此,呂特晏斯命令“歐根親王”號(已經向“胡德”號打出了六次齊射)與“俾斯麥”號的副炮一起瞄準“威爾士親王”號開火。從一開始,“俾斯麥”號就發現自己被敵艦置於有利陣位,使其能夠發揮出全部八門主炮的火力,現在“威爾士親王”號卻只能用五門主炮向“俾斯麥”號開火,而“胡德”號還在錯誤地向“歐根親王”號開火。 06:00.英國艦隊正在向左轉向20°,以便讓“胡德”號和“威爾士親王”號的後主炮也能一起向德艦開火。這將使英國艦隊占據明顯的火力優勢,因為兩艘英艦上共有十八門大口徑主炮(十門14英寸主炮+八門15英寸主炮);兩艘德艦雖然也有十六門大口徑主炮,但只有“俾斯麥”號上的八門380毫米(15英寸)主炮堪與英艦主炮相抗衡,“歐根親王”號上只有8門口徑小得多的203毫米(8英寸)主炮。 “胡德”號發射出的炮彈落在“俾斯麥”號附近,炸起高大的白色水柱。“俾斯麥”號噴出的黑煙表明它也剛剛向英艦打出了一輪齊射 此時,“威爾士親王”號上有人看到相距約18236碼(16668米)遠的“俾斯麥”號向英艦打出第五次齊射。隨即,炮彈呼嘯着在“胡德”號的主桅兩側形成跨射。這意味着一些炮彈落到了艦體兩側的同時,還有些炮彈準確地命中了“胡德”號主甲板的中間部分。其中,至少有一枚380毫米炮彈擊中了“胡德”號的主桅和X炮塔之間的某處。 剎那間,一根巨大的火柱在主桅附近向上噴薄而出,“就像一把巨型噴槍”一樣。隨後的大爆炸摧毀了從艦體舯部一直到Y炮塔後方的大部分艦體,還將艦艉的兩座主炮塔炸飛並拋入海中,爆炸的碎片甚至飛落到0.43海里(0.8公里)之外的“威爾士親王”號上。 繪畫作品:畫面背景是已經在爆炸中折成兩截、艦艏翹起正在下沉的“胡德”號,前景是正在轉彎規避其殘骸的“威爾士親王”號 “胡德”號的倖存者之一泰德·布里格斯聲稱“胡德”號的艦體側傾了30°,“這時,我們知道它已經不可挽救了”。“俾斯麥”號的第四火炮指揮官雷希貝格上尉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情景:“一開始,‘胡德’號不見了,一根巨大的黑色煙柱從它所在的位置上騰起直衝雲霄。漸漸地,在煙柱底下我看到了戰列巡洋艦的艦艏以一定的角度向上抬起,這顯然是它已經斷成兩截的跡象。” “胡德”號的後半段艦體以艦艉向上、斷裂處向下的姿態先行沉沒了,然後是艦體的前半部分,以艦艏向上、斷裂處向下的姿態沉入海中。就在艦艏即將沉沒之前,A炮塔在直立狀態下還打出了一次齊射,很可能是炮組在遇難前發出的最後一擊。不過,這一切都發生得太快了,殘餘艦體僅用了三分鐘就沉入海中,連棄船逃生的時間都沒有,艦上1418名官兵中只有三人倖存。 從“歐根親王”號上拍攝到的“胡德”號爆炸時噴出的煙柱 “胡德”號沉沒時,“威爾士親王”號正向沉沒中的“胡德”號殘骸駛去,艦長利奇上校緊急下令避讓,使該艦繞過了“胡德”號的殘骸。這次劇烈的機動中斷了該艦對德艦的炮擊,而且使其位於“胡德”號的殘骸與德艦之間,所以更容易被德艦瞄準。當它恢復到之前的航線時,立即遭到兩艘德艦集中火力後的密集射擊。“威爾士親王”號很快就被“俾斯麥”號擊中四次,被“歐根親王”號擊中三次。特別是在06:02時,“俾斯麥”號的一枚380毫米炮彈擊中了“威爾士親王”號的艦橋,炮彈的風帽碎片以及炮彈在橫穿艦橋時擊穿艙壁和各種器材時形成的金屬碎片雨像風暴一樣橫掃過艦橋的內部空間,除了艦長利奇和另一人外,艦橋上的其他人都在瞬間被打得粉碎,留下一片血肉狼藉的恐怖場面,這顯然對利奇艦長的最終決策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 一張流傳甚廣的著名照片:“俾斯麥”號正以後部的“凱撒”和“多拉”炮塔向“威爾士親王”號開火 此時雙方的距離已經縮短到15310碼(14000米),連“歐根親王”號上的105毫米高射炮都加入戰鬥向英艦開火。“威爾士親王”號處於明顯的劣勢,該艦的十門14英寸(356毫米)主炮因為故障只有五門仍能開火。很幸運的是,德艦接連擊中該艦的大口徑炮彈都沒有爆炸,艦內只有輕微進水並損失了少量燃油。但艦長利奇已經感到有被擊沉的危險,於是下令撤退。06:04.“威爾士親王”號開始轉向並施放煙幕,同時以其後部炮塔繼續射擊,大約在06:10左右退出了戰鬥。“威爾士親王”號的撤退時機對它來說恰到好處,因為此時該艦已經進入了“歐根親王”號的魚雷射程之內,正當德艦即將發射魚雷時它卻轉向逃走了。06:09.德國艦隊進行了最後一次齊射,戰鬥就此結束。德國艦隊竟然沒有乘勢追擊,一鼓作氣將“威爾士親王”號擊沉,而是保持原來的航線繼續向大西洋駛去。對於英國人來說,這簡直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結局。 “俾斯麥”號的四座主炮塔全部轉向左舷,正在向“威爾士親王”號展開舷側齊射,德艦精準的射擊讓英國人印象深刻 英國海軍部後來得出的調查結論是,“胡德”號最可能的沉沒原因是被“俾斯麥”號的一枚380毫米炮彈擊中了該艦的彈藥庫,導致了大爆炸。近年來通過深海潛艇的探索研究表明,最初的爆炸發生在主桅附近的4英寸(101.6毫米)炮彈的彈藥庫內,爆炸形成的烈焰沿着彈藥輸送管道傳到了15英寸(381毫米)炮彈的彈藥庫,點燃了其內的發射藥包並最終引起了大爆炸,將該艦的艦體炸成兩截後沉沒了。有人認為這次大爆炸還可能炸穿了右舷的油艙,並點燃了其中的燃油,引爆了艦體前部的彈藥庫,最終造成艦體的徹底毀壞。 “胡德”號殘骸的艦艏部分的所有結構都消失不見了。從A炮塔到艦艏甲板兩側艦舷上的大片艦體缺失,艦體舯部的艦殼鋼板向外翻卷。此外,艦橋前部結構的主要部分,包括重達610噸的裝甲指揮塔,在距離主要殘骸約1.1公里遠的地方被發現。這就引起了一種推測,即艦艏15英寸炮彈的彈藥庫爆炸是由於艦艉彈藥庫爆炸所導致的。然而一組海洋法醫科學家發現,“胡德”號的快速下沉造成前部艦體內爆坍塌才是導致前部艦體結構消失最可能的原因,而且這一現象並不支持任何關於前部彈藥庫發生過爆炸的推測。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的側視圖與俯視圖(1920年剛完工時的狀態) “強大的胡德”——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英國人曾如此稱呼其戰列巡洋艦“胡德”號。在那個時期,該艦確實是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並且以其火力、速度和外形尺寸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同時,英國人也為自己這艘海上軍事力量的象徵感到自豪。“胡德”號是1916年英國為對抗德國建造的航速28節的“麥肯森”級戰列巡洋艦而訂購的四艘“海軍上將”級戰列巡洋艦之一。 正在造船廠的船台上進行施工的“胡德”號艦體,可能是在即將下水之前的1918年 在1916年5月31日-6月1日的日德蘭海戰中,皇家海軍的主力艦“瑪麗女王”號、“不倦”號和“無敵”號戰列巡洋艦被擊沉,而且這三艦都是因為炮塔被擊穿引起無煙發射藥爆炸而沉沒的。因此,英國人吸取了日德蘭海戰的教訓,在“胡德”號的設計中增加了5000噸額外的裝甲。儘管如此,僅3英寸厚的水平裝甲仍然是該艦設計上的致命弱點,使其彈藥庫依舊沒有得到足夠厚的裝甲防護來抵禦以大角度落下的遠射炮彈。 在船台上施工中的“胡德”號艉部近景,舷側大面積的矩形凹陷部分是該艦尚未安裝的水線主裝甲帶和中間裝甲帶 “胡德”號於1916年9月1日在蘇格蘭克萊德班克的約翰·布朗公司造船廠開工建造。由於對“海軍上將”級戰列巡洋艦的設計缺陷已有共識,因此大幅增加了“胡德”號的裝甲防護,但新增加的裝甲重量使“胡德”號的吃水太深,導致水線以下艦體承受的水壓過大。在該艦下水之前,英國海軍部甚至認真考慮過拆解“胡德”號,但一戰結束後糟糕的財政狀況使海軍部只能選擇繼續建造該艦而不是重新開始,該艦另外三艘姊妹艦的建造計劃被全部取消。1918年8月22日,“胡德”號下水。在舾裝和試航完成之後,於1920年5月1日正式服役,被分派為大西洋艦隊戰列巡洋艦分艦隊的旗艦,歸屬海軍中將羅傑·凱斯爵士指揮。 1918年8月22日,“胡德”號的艦體建成下水 “胡德”號全長860英尺7英寸(262.3米),型寬104英尺2英寸(31.8米),滿載吃水深度為32英尺(9.8米)。標準排水量為43350噸,滿載排水量為47430噸。滿載時的穩心高度為4.2英尺(1.3米),這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艦體的橫搖,使其成為一個穩定的火炮平台。額外增加的裝甲使該艦滿載時的吃水線增高了約4英尺(1.2米),降低了上層建築的高度,使該艦變得非常潮濕。當全速航行或在高海況下,海水會從艉甲板上流過,並經常會通過通風管道進入餐廳和居住區,而且這一特性使該艦贏得了“海軍最大潛艇”的綽號。不過,由於艦內長期潮濕與通風不良,造成艦上官兵結核病頻發。 在風浪中高速航行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可見其艏艉甲板都幾乎被海浪淹沒了,英國人開玩笑說它是皇家海軍最大的淺水重炮艦 “胡德”號裝備了四台布朗-寇蒂斯齒輪減速式蒸汽輪機為動力,由24台亞羅鍋爐提供蒸汽,每台汽輪機驅動一根螺旋槳軸。四台汽輪機的輸出功率可達144000軸馬力(107000千瓦),可使該艦可以達到31節(57公里/小時)的航速。在1920年的海試中,“胡德”號的四台汽輪機達到了151280軸馬力(112810千瓦)的功率,使該艦的航速達到32.07節(59.39公里/小時)的航速。該艦以14節(26公里/小時)航速巡航時,航程可達7500海里(13900公里)。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上的官兵帶着艦上的寵物狗坐在A炮塔前的防浪板上與BL 15英寸(381毫米)Mk I主炮合影 “胡德”號的主要武器為八門BL 15英寸(381毫米)Mk I型艦炮,分別安裝在四座液壓驅動的雙聯裝炮塔內。從艦艏到艦艉的四座炮塔分別被稱為A炮塔、B炮塔、X和Y炮塔,每門艦炮備彈120發。艦上的副炮裝備的是十二門BL 5.5英寸(139.7毫米)Mk I型艦炮,每門炮備彈200發。這些副炮安裝在上甲板上和前部遮蔽甲板上,採用了帶防盾的單裝樞軸炮座。由於安裝位置較高,使這些副炮能夠在高海況下持續作戰,與英國早期主力艦上的炮廓式副炮相比,它們受海浪和水花的影響比較小。在1938年-1939年期間,艦體前部遮蔽甲板上的兩門副炮被臨時替換為QF 4英寸(101.6毫米)Mk V型高射炮。其餘的5.5英寸副炮在1940年的改裝中被全部拆除。 “胡德”號上最早安裝的副炮是BL 5.5英寸(約140毫米)Mk I單裝艦炮 “胡德”號上後來換裝的雙聯裝QF 4英寸 (約102毫米)Mk XIX高平兩用艦炮 “胡德”號最初的防空武器包括四門QF 4英寸(101.6毫米)Mk V型單裝高射炮。1931年,該艦在煙囪旁邊的遮蔽甲板上增加了兩座八聯裝40毫米QF 2磅 Mk VIII型“砰砰”高射炮,1937年又加裝了第三座“砰砰”高射炮。1933年增加了兩座四聯裝維克斯0.5英寸(12.7毫米)Mk III型高射機槍,1937年又加裝了兩座該型高射機槍。1939年初,又增加了四座雙聯裝QF 4英寸 Mk XVI高平兩用艦炮。單裝高射炮在1939年中期被拆除,1940年初將全部雙聯裝QF 4英寸 Mk XVI高平兩用艦炮換裝為雙聯裝QF 4英寸 Mk XIX高平兩用艦炮。同年還加裝了五座20管非旋轉彈丸(UP)發射器,可發射20枚7英寸(177.8毫米)火箭彈。當這些火箭彈在空中被引爆後,會釋放出用百米長的細鋼絲吊掛在降落傘上的小型炸彈,試圖以鋼絲纏住飛過的敵機,使其拉起鋼絲末端的炸彈從而將敵機摧毀。不過,這種武器實戰效果很差,後來都被拆除了。 “胡德”號也裝備了這種八聯裝40毫米QF 2磅40毫米Mk VIII“砰砰”高射炮 “胡德”號上加裝的20管7英寸(177.8毫米)非旋轉彈丸(UP)發射器 此外,該艦還裝備了六具固定式21英寸(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其中兩具分別位於A炮塔彈藥庫前方水線之下的兩側濕舷上,另外四具分別位於後煙囪後方的兩側干舷上。艦上可攜帶28枚備用魚雷。 “胡德”號主炮的射擊由艦上的兩座火控指揮儀負責指揮。一座指揮儀安裝在艦橋前方的裝甲指揮塔頂部,外有裝甲罩保護,上面還裝備了一台30英尺(9.1米)基長的測距儀。另一座指揮儀安裝在前桅上的瞭望台頂部,上面也裝備了一台15英尺(4.6米)基長的測距儀。每座主炮塔上也配備了一台30英尺(9.1米)基長的測距儀。副炮的射擊則主要由安裝在艦橋兩側的火控指揮儀負責指揮。1924年-1925年又在前桅瞭望台上新增了兩座額外的指揮儀用於指揮副炮,這些指揮儀配備了9英尺(2.7米)基長的測距儀。艦上的高射炮則通過一座2米基長的高角度測距儀指揮,是在1926年-1927年期間被安裝到副艦橋頂部的。 “胡德”號的艦橋近景。艦橋前方的圓柱形物體是裝甲指揮塔,它的頂部是火控指揮儀,其頂端的橫置板狀物是30英尺(9.1米)基長的光學測距儀,指揮塔前方的B炮塔後端頂部安裝的也是30英尺(9.1米)基長的測距儀 該艦還安裝有三座魚雷發射指揮塔,塔上都裝有一台15英尺(4.6米)基長的測距儀。其中兩座安裝在艦體舯部兩側,第三座安裝在副艦橋後方的甲板中線上。在1929年-1931年的改裝中,一套高角度控制系統(HACS)Mk I型指揮儀被安裝到探照燈平台後方,並在瞭望台後部加裝了兩座用於2磅“砰砰”炮的防空指揮儀。1939年,在信號平台後端增加了兩座HACS Mk III型指揮儀,以取代原來的Mk I型指揮儀。在1941年的最後一次改裝中,該艦還安裝了一台用於海空搜索的279M型預警雷達和一台284型火控雷達。 安裝在“胡德”號主桅頂上的279M型預警雷達 “胡德”號原來的防護設計是敷設8英寸(203毫米)厚的水線主裝甲帶,並且裝甲帶向外傾斜12°,以增加相對於彈道低伸的平射彈的裝甲厚度。但這也增加了該艦面對高彈道的垂直彈的脆弱性,因為這種設計會暴露出更多易受打擊的水平裝甲。根據皇家海軍在日德蘭海戰中的經驗,在1916年末的設計方案中增加了大約5100噸重的裝甲,其代價是吃水深度的增加和航速略有下降。為了節省造艦時間,該艦防護性能的增強是通過加厚現有的裝甲來實現的,而不是重新設計整個艦體。該艦的裝甲重量占到了排水量的33%,按照英國標準來說這是一個很高的比例,但仍然比當時德國設計的主力艦低(例如:“興登堡”號戰列巡洋艦的裝甲重量占到了排水量的36%)。 “胡德”號艦體舯部的橫截面圖,注意該艦的裝甲帶、防魚雷凸艙和各層甲板的結構布局 該艦的舷側裝甲由表面硬化的克虜伯滲碳裝甲(KC)組成,分為三層排列在一起。最下面一層是水線主裝甲帶,最大厚度為12英寸(305毫米),最厚部分覆蓋了從A炮座到Y炮座之間的水線部分艦體,前後兩端在艦體艏艉方向上逐漸減薄至5-6英寸(127-152毫米),但並沒有延伸到艦艏或艦艉。水線主裝甲帶之上是中間裝甲帶,該裝甲帶的長度與水線主裝甲帶最厚部分的長度相同,厚度為7英寸(177.8毫米),前端在A炮座處減薄至5英寸(127毫米)並向艦艏方向延伸到了A炮座之前,但不及其下的水線主裝甲帶的延伸段長,後端則與Y炮座的裝甲相連。中間裝甲帶之上是上部裝甲帶,厚度為5英寸,前端與A炮座的裝甲相連,覆蓋了上甲板從A炮座到上層建筑後端向後收窄偏折處的艦體部分。 “胡德”號後部的X炮塔及其雙聯裝15英寸主炮,此炮塔已經轉至左舷最大角度。在這個角度上是禁止開火的,否則炮口衝擊波將給旁邊的上層建築造成嚴重破壞 四座雙聯裝主炮塔和炮座採用了11-15英寸(279-381毫米)厚的KC裝甲,而炮塔頂部裝甲的厚度為5英寸(127毫米)。甲板採用高強度鋼製成,艏樓甲板厚度為1.75-2英寸(44-50.8毫米),上層甲板在彈藥庫處厚2英寸(50.8毫米),其他地方的厚度為0.75英寸(19毫米)。主甲板在彈藥庫處厚3英寸(76.2毫米),其他地方厚1英寸(25.4毫米),主甲板與水線主裝甲帶底部相接的傾斜甲板厚度為2英寸(50.8毫米)。下層甲板在螺旋槳軸處厚3英寸(76.2毫米),彈藥庫處厚2英寸(50.8毫米),其他地方厚1英寸(25.4毫米)。但這種由三層甲板構成的水平防護存在嚴重缺陷,該設計旨在使炮彈擊中艏樓甲板時被引爆,爆炸產生的大部分能量和彈片可以被下面的兩層甲板空間吸收。隨着一戰末期延時引信的發展成熟,使該設計的防護效果大打折扣,因為裝有延時引信的穿甲彈可以穿透多層薄裝甲後才在艦體深處爆炸。 剛服役不久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泊於斯卡帕灣,1920年 不列顛昔日的驕傲,英國人如此自信地稱呼它:“強大的胡德!”,1924年3月17日 通過使用新型15英寸APC(被帽穿甲)彈對“胡德”號的裝甲模型進行的實彈射擊試驗表明,這種炮彈可以穿過7英寸厚的中間裝甲帶和主甲板兩側2英寸厚的傾斜甲板直達該艦的要害艙室。因此在該艦的建造晚期,在彈藥庫上方主甲板兩側的傾斜甲板上又增加了3英寸厚的裝甲,為部分抵消增加裝甲造成的艦體重量升高,拆除了艦體最後方的四門5.5英寸副炮及其彈藥升降機。為了防禦魚雷攻擊,該艦在A炮座和Y炮座之間的舷側水線處設置了7.5英尺(2.3米)深的防魚雷凸艙。該艙由一組中空的外艙和一組裝滿五排水密承壓管的內艙組成,用於吸收和分散爆炸能量,最裡面是1.5英寸(38.1毫米)厚的防魚雷艙壁。 “胡德”號艦體各處都站滿了登艦參觀的遊客,可能是在該艦進行所謂“帝國巡航”期間 “胡德”號龐大的艦體,高聳的艦橋和口徑碩大的巨炮,無論到哪裡都是容易引人圍觀的中心 “胡德”號於1920年5月15日服役後不久,就成為大西洋艦隊戰列巡洋艦分艦隊的旗艦。同年,“胡德”號在北歐水域進行了一次巡航。在1921年-1922年期間,“胡德”號抵達了地中海,以宣示國威並與地中海艦隊一起進行了訓練,然後隨戰列巡洋艦分艦隊一起前往巴西和西印度群島進行了一次巡航。1923年11月,“胡德”號與“反擊”號戰列巡洋艦以及第一輕巡洋艦分艦隊一起,經巴拿馬運河從西向東開始了一次環球航行,直到10個月後的1924年9月該艦隊才返回英國。途中訪問了南非、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等殖民地和英聯邦國家,以及美國。在這次航程超過38000海里的所謂帝國巡航期間,登上“胡德”號參觀的觀眾幾近75萬人,使這艘戰列巡洋艦贏得了世界性聲譽。 “胡德”號正在從“反擊”號戰列巡洋艦旁邊經過,可能是在地中海演習期間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在中海艦隊期間駛抵馬耳他的瓦萊塔港 從1929年5月1日-1931年3月10日,“胡德”號在英格蘭南部的樸茨茅斯港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升級改裝。改裝完成後,“胡德”號再次成為大西洋艦隊戰列巡洋艦分艦隊的旗艦。同年9月中旬,“胡德”號的官兵參加了因削減工資而爆發的因弗戈登叛亂,但這場叛亂最終以和平方式結束了。1935年1月23日,“胡德”號在前往直布羅陀進行地中海訓練的途中,被戰列巡洋艦“聲望”號撞到了艉甲板左舷,造成左舷外側螺旋槳損壞和一處18英寸(460毫米)長的凹痕。該艦隨後參加了1935年8月在斯皮特黑德舉行的喬治五世銀禧艦隊檢閱,隨後不久就被派往地中海艦隊,駐紮在直布羅陀。1936年10月20日,“胡德”號正式調入地中海艦隊,此時正是西班牙內戰開始後不久。1937年4月23日,儘管西班牙國民軍的巡洋艦“塞爾韋拉將軍”號試圖封鎖畢爾巴鄂港,但有三艘英國商船在“胡德”號的護航下進入了港口。 “胡德”號的煙囪噴出滾滾黑煙在海面上高速前進,注意艦艏已被激起的海浪所覆蓋 錨泊於斯卡帕灣的“胡德”號,煙囪冒出裊裊輕煙似乎鍋爐正在生火,遠處背景上是“暴怒”號航空母艦,大約是1930年代中期 1939年1月,“胡德”號返回樸茨茅斯後又進行了長達八個月又十二天的改裝。改裝尚未結束,該艦就被分配給本土艦隊的戰列巡洋艦分艦隊。同年二戰爆發時,該艦主要在冰島和法羅群島附近海域巡邏以保護商船隊,並攔截試圖突圍進入大西洋的德國破交艦和違禁品運輸船。1939年9月25日,“胡德”號隨本土艦隊出動至北海中部以掩護受損的“旗魚”號潛艇返航。德軍發現該艦隊後,立即出動KG 26和KG 30轟炸機聯隊進行空襲。該艦被一架容克斯Ju 88轟炸機投下的250公斤炸彈擊中,炸壞了該艦左舷的魚雷凸艙和冷凝器。到了1940年初,由於長年服役維護不及時,“胡德”號動力裝置的狀況已經十分糟糕,其最高航速只能達到26.5節(49.1公里/小時),同年4月4日-6月12日該艦再次接受了改裝。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泊於斯卡帕灣,大約是1930年代晚期 水兵們正在清洗“胡德”號的煙囪,注意煙囪上被彈片打穿的破洞,可能是1939年9月25日遭德國轟炸機空襲所致 1940年6月18日,“胡德”號和“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奉命前往直布羅陀加入H艦隊,“胡德”號成為旗艦。同年7月,H艦隊參加了將法國艦隊摧毀在麥休-克貝爾(Mers-el-Kébir)港內的行動,即“弩炮行動”。法國投降後僅僅八天后,英國海軍部就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駐奧蘭(麥休-克貝爾港)的法國艦隊將其艦艇扣押在英國或中立國港口,以確保它們不會落入納粹德國手中。法國拒絕了這些條件,H艦隊立即對停泊在麥休-克貝爾港內的法國艦隊開火。“胡德”號重創了法國戰列艦“敦刻爾克”號,該艦被四枚15英寸炮彈擊中後被迫搶灘擱淺在港內。“胡德”號也被“敦刻爾克”號反擊的炮火跨射,彈片打傷了艦上的兩名水兵。“敦刻爾克”號的姊妹艦“斯特拉斯堡”號和幾艘驅逐艦設法逃出了港口,“胡德”號和幾艘輕巡洋艦追擊了兩個小時後調頭返航了;期間它還躲過了一次法國護衛艦的魚雷齊射,卻為此損壞了一台汽輪機,使航速降到了28節(52公里/小時)。 計算機上色照片:“胡德”號(前景) 和 “反擊”號 (背景) 戰列巡洋艦環球航行之際,途經澳大利亞時在其南部海域錨泊休整,1924年 計算機上色照片:“胡德”號戰列巡洋艦,英國本土水域某地,1939年 同年8月,“胡德”號返回斯卡帕灣以加強本土艦隊。此時,不列顛戰役正處於高潮,“胡德”號、“納爾遜”號和“羅德尼”號被派往蘇格蘭愛丁堡附近的羅塞斯,以便應對可能出現的德國入侵艦隊。在入侵威脅減弱後,該艦被重新分配到戰列巡洋艦分艦隊,並在北大西洋恢復了巡航任務。1941年1月13日-3月18日,“胡德”號在羅塞斯進行了一次遲來的大修。大修工作完成後,“胡德”號奉令出海攔截德國戰列巡洋艦“格奈森瑙”號和“沙恩霍斯特”號,未果。4月19日,海軍部收到德國戰列艦“俾斯麥”號已從德國啟航的假情報時,“胡德”號又奉令前往挪威海巡邏;隨後,該艦又被派往北大西洋巡邏,於5月6日返回了斯卡帕灣。5月21日早晨,英國海軍部收到了“俾斯麥”號等艦已經出動的報告;本土艦隊司令托維上將命令“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和“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以及另外六艘驅逐艦組成的艦隊前往冰島海域支援先前派往丹麥海峽的兩艘重巡洋艦。當日午夜前,“胡德”號隨艦隊離開了斯卡帕灣,就此踏上了它命運的不歸路。 “胡德”號正在風浪中奮力前進,1940年 從“威爾士親王”號上拍攝到的“胡德”號艦影,當時兩艦正在丹麥海峽的西南端巡邏尚未與德艦遭遇,這是“胡德”號的最後一張照片,1941年5月24日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3: | 曾經拿J1簽證到美國的訪問學者和公費留 | |
2023: | 彭德懷家人很驕傲,“彭德懷之墓”幾個 | |
2022: | 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爹擋殺爹的共產黨 | |
2021: | 美國艦載無人加油機完成第二次空中加油 | |
2021: | 塔利班高官前往中國城:中國人是朋友 | |
2020: | 白俄羅斯危在旦夕,盧卡申科的裝甲部隊 | |
2020: | 台媒:台海風險早已超過1996年 三方都 | |
2019: | 胡說八道。最想看到香港渫血的就是穿補 | |
2019: | ▲世代懺悔錄:香港前途考古札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