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於自二戰以來的大量實戰經驗和教訓、完善的艦艇抗衝擊試驗手段和優越的造艦技術,美國所打造的“超級航母”長期被認為是“不可能被擊沉的戰艦”。但如今,面對中國愈發強悍的反航母手段,尤其是反艦彈道導彈,美國人似乎不再那麼自信了……
國產“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
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報道,其關注到了中國在戈壁沙漠中的反艦彈道導彈實彈打擊測試,認為中國已經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陸軍、海軍和陸基導彈部隊”。為了佐證自己的說法,該網站拿出了一張商業衛星拍攝到的相關照片,並以自家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9號艦“里根”號進行了對比。
美媒以“里根”號的輪廓進行對比
在這張照片中,人們能夠看到一個設置在沙漠地帶中的白色靶標,可能模擬的是與美軍“超級航母”尺寸近似的艦體核心區域,靶標上有着清晰可見的一大一小兩個彈坑,大概率是由具備“攻頂”效果的彈道導彈類武器自上而下命中的。美媒將同等比例的航母輪廓套在這個靶標上後,可看出後者確實與美軍航母艦體核心區域高度重合,顯示出相關彈藥的命中精度不俗。而再仔細觀察一下彈坑的位置,或許我們還會有新的發現,即命中之處很可能是大有講究的。
航母核反應堆
我們知道,“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是美國航空母艦發展之路上的一款里程碑式的作品,一口氣建造了兩位數之多。如今美軍最新型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可在很大程度上視作是“尼米茲”級的深度改良型,沿用了“尼米茲”級的大量成熟設計和技術,其中就包括艦內關鍵艙室的布局位置。對“尼米茲”級的艦內布局稍有了解之人就知道,其使用的兩台A4W核反應堆被置於航母艦體中部。這種反應堆外形緊湊,高度約6.1米、直徑約4.6米。
“里根”號的核反應堆艙室位置
為了確保安全性,尤其是提高反應堆艙室的抗毀能力和保證核輻射不外泄,反應堆艙室外壁不僅進行了加厚處理,還內置了防護裝甲。若將反應堆和容納反應堆的艙室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其無疑非常沉重,由此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何其要被置於航母艦體中部,目的就是利於軍艦重心穩定和重量配平。而衛星照片中那個較大的彈坑的位置,已經十分接近“尼米茲”級航母反應堆艙室的所在之處,這是一個簡單的巧合嗎?恐怕未必。
“尼米茲”級航母的主要艙室分布
至於那個較小一些的彈坑,從“尼米茲”級和“福特”級航母的艦內結構布局來看,相關位置應該是容納蒸汽輪機機組的艙室。蒸汽輪機機組負責將核反應堆產生的熱能進行轉化,變為驅動航母前進的機械能和供艦內用電的電能,是連接反應堆、傳動系統和船電系統等的重要裝置。不誇張地說,其功能和地位基本與核反應堆相同,均為美軍“超級航母”的“心臟”。
解放軍“東風”系列彈道導彈
這樣看來,一大一小兩個命中彈坑的位置,恐並非是毫無意義。此前外界盛傳的所謂“解放軍反艦彈道導彈僅需毀傷美軍航母飛行甲板,迫使目標因無法收放飛機而失去戰力即可”之說,或許還是太小看國內設定的反航母作戰目標了。不僅是讓美軍航母失去作戰效能,將其徹底擊毀和擊沉,大概才是解放軍的“終極目的”。“東風快遞”的命中精度已經被提高到了如此程度,就是為了實現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