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不久前在車臣的卡德羅夫曾向人們展示了一輛配備機槍的特斯拉卡車,並宣稱要駕駛它為普京總統而戰。然而,在他還未抵達戰場之前,馬斯克便遠程鎖定了這輛車。卡德羅夫對此感到非常不滿,他質問馬斯克為何要鎖定他的禮物。馬斯克則回應稱,他怎麼可能給一個軍閥送禮物。
這起事件只是現代電子信息戰的冰山一角。就在兩天前,黎巴嫩發生了2800多起尋呼機同時爆炸的事件,造成大量傷亡。緊接着,對講機也發生了爆炸,導致黎巴嫩人民現在對使用手機感到恐懼。這就是高科技戰爭,這些事件表明,高科技戰爭已經改變了戰爭的本質。
首先,現代戰爭已經成為高科技的較量。傳統意義上的大規模坦克衝鋒已不再有效,因為一旦坦克開始調動,無人機就會立即發現並引導精確制導導彈進行打擊。因此,二戰時期的傳統大規模兵團作戰已經成為歷史。
回想起2019年,英國開始討論不再生產和裝備坦克。當時,許多人對此表示質疑,認為英國是否過於貧困。但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坦克還是未來的航母,如果沒有先進的電子戰保護,它們都將成為易於打擊的目標,是戰場上的靶子。
高科技作戰的概念實際上始於上世紀90年代。在海灣戰爭中,英國和美國大量使用了精確制導導彈,並在戰爭開始前就摧毀了薩達姆的指揮系統。通過遠程後門入侵,英美聯軍使對方的指揮系統陷入混亂,從而在戰爭中不費一兵一卒。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各國已經意識到高科技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過去,人們認為人是主導,高科技是輔助,但最近的俄烏衝突讓我們認識到,未來的戰爭可能不再需要人類親自上戰場。大量無人機和其他偵察設備,配合遠程精確制導導彈,可以在第一波攻擊中就消滅對方大部分力量。人力的作用已經變得微不足道。
![圖片](https://inews.gtimg.com/news_bt/O-OcgLiv-t4cmvz9aW7vvk6h7VOvW5mTNoBI0L8rSf9VUAA/641)
圖為卡德羅夫的配車
第二點,我的一個感慨是,高科技領域的差距可以是決定性的。往往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戰場上,即使是微小的技術差距也可能導致被動挨打的局面。電子戰中,要麼你干擾對方,要麼對方干擾你,沒有中間地帶。俄烏衝突的30個月已經展示了西方武器和俄制武器在電子戰方面的巨大差距。數量優勢在這種情況下並不重要,僅憑匹夫之勇攻只會導致更多的傷亡。
![圖片](https://inews.gtimg.com/news_bt/OU9s5RVwz_Ub4dh5KCP5h9Nnhu8pN9HOIAK_zs0pahaLIAA/641)
圖為烏克蘭無人機
第三點,我們認識到了技術差距背後的原因。有人說,高科技我搞不出來,我可以進口一點,進口不了,我就Copy一點。高科技背後是人才,而人才背後是教育。教育再加上市場化機制,如果沒有市場化的支持,即使有人才,也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際應用。就像上世紀的芯片發展,蘇聯最初也能生產芯片,但沒有這些配套只是坐在實驗室里 你是不可能跟上的,前蘇聯專門組建了一個局,就是要學習美國的芯片。
結果拿過來改造完學完,自己能造出來的時候,對方早不用了。隨着美國硅谷的資金和創業家的熱情,以及市場化的推動,美國的技術迅速更新換代,而蘇聯則無法跟上這種快速的變化。
![圖片](https://inews.gtimg.com/news_bt/OTh58OnP798doj7djXO8C-ylWuZbNpdv2Ebp1pb83pEOkAA/641)
圖為現代化精確制導武器
從卡德羅夫的特斯拉卡車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高科技是未來戰爭的決定性因素。在高科技領域,即使是微小的差距也可能導致巨大的失敗,而這背後是人才、科技和市場體系的全面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