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印准將認為中國軍人不堪一擊 九年後被打醒
送交者: 嵐少爺 2024年10月01日23:18:00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1962年10月20日,印軍大舉進攻解放軍西藏邊防部隊。邊境危急的消息迅速傳回北京。中南海內,毛主席苦思冥想十天也沒想明白尼赫魯為何要打仗?

  站在今天的歷史節點回望過去,拂開喜馬拉雅山的團團雲霧,或許能看清六十二年前,印度人發動戰爭的真實想法。

  一切事物必有其緣由,印度異動的端倪其實早在朝鮮戰爭時就已經出現了。

  一、蔑視中國軍人

  1953年,當印軍准將考爾的飛機降落在朝鮮半島上時,他的心情愉悅而放鬆。再沒有比代表自己的國家耀武揚威更讓考爾這位激進的民族主義者興奮的事了。

  考爾被印度人譽為“戰神”,儘管他從未上過一次戰場,卻因為總能討得尼赫魯歡心,加之又善於自吹自擂,官職便越做越大,甚至在一戰未打的情況下,僅依靠着同尼赫魯的裙帶關係,便一再升遷。

  1953年,考爾被尼赫魯派往朝鮮,進入朝鮮的中立國遣返委員會工作,而這也就是考爾此行來到朝鮮半島的目的。

  考爾一下飛機,便受到了多國外交人員的熱情接待,這讓考爾很是受用,也讓他愈發狂妄自大。不過,此時的考爾,尚且有狂妄自大的資本。因為,他的背後矗立着在朝鮮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印度。

圖片

  第二次戰役後,美軍被我志願軍打得狼狽退回三八線以南,而就在美國政府被朝鮮戰局搞得焦頭爛額之際。剛剛獨立不過五年的印度干出了一件大事。

  在印度第一任外交官梅農的幾番斡旋下,菲律賓、阿富汗、緬甸、埃及、印度、印尼、伊朗、伊拉克、黎巴嫩、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敘利亞和也門等十三個亞洲國家起草了一份提案,最終由印度代表向聯合國提出。

  提案中寫道:

  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對外公開發表聲明表示:“這是所有非歐美國家第一次聯合起來提出的建議。因此,如果中國宣布不越過三八線,則可以得到這些國家道義上的支持和歡迎。”

  周總理因為十三國提案事件,還親自會見了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表達了自己的意思:要迅速結束戰爭,關鍵在美國。

  儘管十三國提案因太過偏袒美方利益,最終被我方斷然拒絕,但印度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外交斡旋無疑極大增強了印度政府和印度國民的自信心。他們清醒地認識到,身為1947年才獲得獨立的新興南亞大國,自己在國際舞台上說的話分量十足。

  在尼赫魯規劃的“外交大戰略”里,印度必須努力保住自身聯合國的地位,爭取在美蘇兩大集團之外,形成由印度主導的第三股能維護世界和平、緩解冷戰緊張局勢的力量。故而當時印度一直奉行不結盟政策,甚至成了不結盟運動的領袖,國際地位和國際威望大大提高。

  十三國提案被拒絕之後,印度沒有停下外交上的努力。彼時的世界格局恍若一潭渾水,印度作為不結盟國家,反倒成了一條滑溜的魚兒,利用自身獨立於兩大陣營的優勢繼續為促成朝鮮戰場停火而遊走斡旋於各方勢力。

圖片

  朝鮮戰爭期間,印度以聯合國為舞台,展現的外交風範得到了許多國家的尊重,而這些消息,經由印度國內媒體的大肆渲染,極大刺激了印度國民的民族自信心。在許多印度人的心裡,印度甚至成為了促成朝鮮戰爭停戰的關鍵轉折點。

  考爾雖然不是外交官,但身為狂熱的大印度主義者,對於自己的國家,他顯然十分驕傲,而這份驕傲自然而然地被轉移到了他的日常工作中。

  印度身為朝鮮停戰的主要觀察國之一,地位顯然不低,因而考爾得以被任命為聯合國遣返戰俘督察部隊的參謀長。

  在印度斡旋下,中美兩國達成了釋放戰俘的協議。考爾主要負責美方戰俘營內的中國俘虜。彼時,位於釜山島的美方戰俘營內關押的大多是180師的志願軍。

  第五次戰役中,180師損失慘重,大量志願軍無奈被俘。從1951年到1953年,他們已經被美軍關押折磨了整整兩年時間。各個面容枯槁、體弱多病,仿佛風一吹就能倒下。

  當考爾來到戰俘營內時,看見如此多的中國士兵呈現這樣一副病懨懨的樣子,曾在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學習的他想起了一個專為中國人取的外號——“東亞病夫”。

  中國軍人不過如此,簡直不堪一擊。考爾在心中下了這樣一個判斷。誠然,同衣着華美整潔的他相比,中國戰俘們活像個乞丐,但他似乎忘記了,正是這群被他瞧不起的“東亞病夫”打得不可一世的美國人坐上了談判桌。

  九年後,在喜馬拉雅山下的克節朗河,考爾為他對中國軍人的輕蔑付出了沉重代價,成為印度至今難以抹去的恥辱。

  由於考爾頗得尼赫魯重視,地位此時雖不高,但說出的話卻對尼赫魯印象深遠。

  考爾對中國軍人的輕蔑情緒顯然也傳染給了尼赫魯,使得尼赫魯自負地認為:印度陸軍即使應付巴基斯坦和中國的聯合進攻也綽綽有餘。

圖片

  二、收復果阿立威名

  朝鮮停戰後,印度在外交上擴大自身影響力的努力一直沒有停下。萬隆會議、不結盟運動……各處都有印度參與的身影。不過,光在外交上“磨嘴皮子”顯然不夠,深諳此道的印度人主動發動了一場戰爭,將自己在國際上日益高漲的威望推向了高潮。

  尼赫魯將目光瞄準了果阿。果阿地區是葡萄牙人仗着北約庇護而遺留在印度的最後一塊殖民地。一直是扎在印度人心中的一根刺。眼見自身國際地位日益見長,尼赫魯為迎合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發動了戰爭。

  1961年12月18日,印度政府出動約莫三萬部隊,在剛剛從英國購入的“獵人”型戰機配合下,對果阿地區的葡萄牙殖民軍發起了猛烈攻擊。

  隨着幾十輛印度陸軍的美制M-26“潘興式”坦克橫衝直撞,果阿地區驟然響起了震耳欲聾的槍炮聲。

  正當世人都以為這會是一場艱難的戰爭時,印軍竟然僅用四十八個小時不到的時間占領了果阿全境,俘虜了三千多名葡萄牙士兵。

  要知道,果阿地區尚且有五千餘名葡萄牙士兵駐守,且裝備了“北約”支持的大批現代武器。可“強大”的葡萄牙軍竟在印軍的大舉進攻下,不堪一擊,四散而逃,束手被俘。消息傳回新德里,印度媒體當即開動“宣傳機器”,大肆鼓吹這場勝利。

  “這是我們最得意的時刻。”

  “印度軍人有着旺盛的戰鬥精神!”

  “……”

  看罷報道的尼赫魯似乎也深深陶醉於印度軍隊的大勝,他曾吹噓說:我國武裝部隊第一次成為一支非常強大和非常有效的戰鬥力量。”然而,也許正是這支“非常強大”和“非常有效”的戰鬥力量給了尼赫魯太多自信,才敢在一年後,貿然發動對中國邊境的進攻,釀就了毛主席苦思十天十夜也未能想明白的謎團。

圖片

  三、先下手為強

  1947年,印度獨立之後,從英國的殖民統治中掙脫了出來。不過,英國漫長的殖民統治卻遺留下了霸權主義的精神垃圾。印度的地區霸權戰略有幾條基本原則:

  一是逐步控制南亞中小國家,首先是控制巴基斯坦,並向印度洋擴張。於是印度率先發動了印巴戰爭,試圖爭奪克什米爾地區。

  二是更加靈活地在大國之間搞平衡,使得世界兩大陣營都能結好印度。在外交平衡上,印度人確實做到了在1962年中印爆發衝突時,同時獲得蘇聯和美國的暗中支持與援助。

  三是利用不結盟運動提高聲望,擴充稱霸的政治資本,力圖充當第三世界特別是印度洋沿岸國家利益的代表。

  四是加緊發展與日本、西歐的關係,以獲得市場上經濟實惠,科技上的迅速發展,並借勢提高自己在大國中的地位。

  五是敵視和排除中國。印度雖然公開表示願意同我改善關係,和平共處,但暗地裡始終以中國為主要的潛在對手。印度之所以如此,或許和那句古老名言脫不了干係。在印度,流傳着一句古老的名言:強大的鄰國乃是潛在的敵人。縱觀印度地緣戰略,周邊唯一強大的鄰國便是身處北境的中國。

圖片

  於是,在中印邊界問題上,印度試圖以武力作後盾,又企圖通過外交談判來獲得有利於印度的政治解決以此達到侵占中領土,尤其是西藏地區的目的。

  了解印度的國家戰略目標,對它敢於在1962年發動對中國的進攻就不難理解了。

  尼赫魯曾講過:“印度以它現在所處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麼就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

  印度的政治立場,顯示出十足的頑固性和霸權性,無論誰執政,都是很難改變。於是,1962年,尼赫魯當政時,中印間爆發了大規模戰爭,印軍傷亡8853人(死亡4885人、被俘3968人)。解放軍部隊傷亡2419人(犧牲722人,負傷1697人,無人被俘)。這場戰爭打醒了尼赫魯政府集體高層,也打醒了考爾。但爭端並未就此結束......印度並沒有被徹底打怕~

  近六十年後,莫迪當政時,中印間又有洞朗、加勒萬河谷之爭……未來的中印邊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恐怕不得安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卸磨殺驢有啥不對?難不成要將驢當祖宗
2023: 我也是人頭太次郎。那年到北京。六四後
2022: 誰炸了北溪管道(立刻看視頻)
2022: 搞情報:一個人的戰爭
2020: 中國的新型航母預警機不僅僅是鷹眼克隆
2020: 差距之大!六代機的設想:我們的國產六
2019: 1937年開國中將因何當眾用鞋底狠抽張國
2019: 首次:空軍上將擔任國慶閱兵總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