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口徑機槍無用論”最早的實踐者是誰? |
送交者: 三把刀 2024年10月24日22:28:22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說道中口徑通用機槍,大家都知道東大在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曾受到“中口徑機槍無用論”影響,即認為隨着大口徑機槍輕型化並下放到營,步兵分隊下有小口徑班用槍族,上有營屬12.7mm大口徑機槍,傳統的7.62mm中口徑重機槍/通用機槍已無存在必要,可以取消。在這種思想影響下,東大摩托化步兵營屬機槍連的主力是12.7mm的QJZ89式重機槍和85式高射機槍,7.62mm通用機槍僅有一個67-2式象徵性頂着,幾乎沒有存在感。 67-2式重機槍,這槍的出鏡率都很低,網上翻來覆去就是這幾張照片。 不過,今天這篇文章說的是“中口徑機槍無用論”最早的實踐者,這可就不是東大了,最早去淘汰中口徑機槍的,恰恰是北方鄰居蘇聯。 有人要問了,不對吧彩雲?蘇聯不是裝備了相當優秀的PK/PKM通用機槍嗎?說明人家對中口徑機槍很重視啊,怎麼成了中口徑機槍無用論的最早實踐者呢?嗯……這就得把蘇軍摩托化步兵分隊的編制沿襲說一說了。 1940年代末到1960年代 我們知道蘇軍對中間威力步槍彈的接納速度很高,二戰結束後的1940年代末期,蘇軍步兵先是短暫裝備了SKS半自動卡賓槍,後很快裝備AK47突擊步槍,步兵分隊自動武器數量空前增加,火力明顯提升,步兵班的班用輕機槍是RPD,發射的也是7.62x39mm M43中間威力步槍彈。至此蘇軍步兵班雖然還未實現槍族化(AK和RPD武器結構完全不同),但步兵班內輕武器用突擊步槍+輕機槍代替了非自動步槍+衝鋒鎗+輕機槍,彈藥種類也歸於一統,全部是7.62x39mm中間威力彈。 1950年代初的蘇軍步兵班火力,步槍手配AK47.機槍手配RPD。 蘇軍步兵連有編機槍班的傳統,二戰後蘇軍步兵連屬機槍班的武器是RP-46連用機槍,這槍可看做是DP輕機槍的彈鏈供彈版,用250發金屬彈鏈供彈,一個連屬機槍班2挺RP-46. RP-46連用機槍 再往上,步兵營屬機槍連裝備SGM重機槍,這是二戰末期SG-43郭留洛夫重機槍的改進型,一個機槍連有12挺SGM。 SGM重機槍 1959年起蘇軍裝備完善化的AK,也就是衝壓機匣的AKM突擊步槍,班用輕機槍升級為RPK,即長槍管、大容量彈匣的AK,取代了彈鏈供彈的RPD,至此步兵班實現了槍族化。 搭載T-62坦克衝擊的蘇軍摩托化步兵,在普及裝甲輸送車和步兵戰車後,步兵搭載坦克的情況變少,但在個別情況下仍有,圖中的摩托化步兵班用輕機槍已經換成了RPK。 連、營屬機槍方面,1961年蘇軍開始列裝PK通用機槍,以輕機槍狀態(PK)代替步兵連機槍班裡的2挺RP-46.以重機槍狀態(PKS)代替營屬機槍連里的SGM,完成營連兩級機槍的槍種統一。到這個時期,蘇軍的營連機槍火力沒有什麼大變化,只是武器型號變了,從RP-46和SGM變成了PK、PKS。 PK通用機槍(輕機槍狀態) PKS通用機槍(重機槍狀態) 這張蘇軍摩托化步兵分隊衝擊的照片中出現了PK通用機槍,以輕機槍狀態伴隨步兵衝擊。 車載火力影響分隊編制 也就在1950-1960年代,蘇軍摩托化步兵的載具發生了重大演進,這些演進極大影響了步兵分隊火力配備,蘇聯版的“中口徑機槍無用論”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出現的。 先是在1956年,蘇軍除山地步兵、空降步兵、特種偵察等單位外,普通步兵全面實現摩托化。摩托化步兵的第一代載具是BTR-152裝甲輸送車,這車是拿ZIS-151 6x6越野卡車底盤加裝輕裝甲和車載機槍演變而來的,非常簡陋,但初步解決了搭載步兵機動,並提供必要防護和車載支援火力的需求。 BTR-152裝甲輸送車,這東西很簡陋,相當於把6x6卡車外面套一個殼,弄成二戰時半履帶裝甲車的模樣,但初步解決了步兵伴隨機動問題。 到1960年代,八輪底盤的BTR-60開始裝備部隊,一開始BTR-60還是和BTR-152一樣敞篷頂的,但後來出現了封閉車體的BTR-60PA和帶炮塔的BTR-60PB,後者帶一個小炮塔,裝備14.5mm大口徑機槍和7.62mm口徑機槍各一。 BTR-60裝甲輸送車,這個車還是敞頂的,它的8x8底盤其實相當於兩個並列的4x4底盤,用兩台汽油機驅動,圖的就是廉價,不占用履帶式裝甲車輛生產資源。 封閉式車體,裝了小炮塔的BTR-60PB裝甲輸送車。 除了裝甲輸送車,蘇軍在1960年代中後期還開始裝備一種劃時代的武器——BMP-1步兵戰車。它和裝甲輸送車不同,不僅僅是摩托化步兵的運載工具,還可以乘車戰鬥,用反坦克導彈、73mm滑膛炮、7.62mm並列機槍等車載武器殲滅敵人。 劃時代的BMP-1步兵戰車 由於車載火力空前強大,再加上1960年代蘇軍戰役戰術強調核條件下作戰,認為步兵搭載有“三防”功能的車輛乘車作戰將是主要方式,利用戰術核武器的突擊效果,在坦克支援下乘車迅速衝過敵防禦缺口,下車作戰只是在個別情況下次要的作戰方式。因此蘇軍就認為,繼續在營、連保留機槍分隊和PK通用機槍已無太大必要,步兵在有限的下車作戰場合也有車載火力提供支援,完全夠用,相反取消機槍營、機槍班後還有利於編制簡化,不需要考慮乘車時機槍分隊的拆分下放問題。 於是在1960年代,凡是換裝BTR-60PB和BMP-1的摩托化步兵分隊取消營屬機槍連和連屬機槍班,撤裝PK/PKS通用機槍,精簡編制,下車戰鬥的步兵攜帶的槍械除手槍外只有AKM突擊步槍和RPK班用輕機槍。1970年代後期蘇軍列裝5.45mm口徑的AK74槍族後,相應地用AK74代替AKM,用RPK74代替RPK,從1975年開始RPK/RPK74班用輕機槍增加到每班2支。 搭乘BMP-1步兵戰車進入戰場,下車衝擊的蘇軍摩托化步兵,這張照片已經是換裝AK74之後了,畫面最左側的士兵拿着RPK74班用輕機槍。 至此,除山地步兵、空降步兵和特種偵察等特殊單位外,蘇軍摩托化步兵真正實現了取消中口徑機槍,完全實踐了“中口徑機槍無用論”,只不過在蘇軍中擠占PK/PKM通用機槍地位的不是輕型大口徑機槍,而是核條件下高強度、高烈度戰爭的大背景,以及摩托化步兵強大的車載火力,而且以當時的大背景來看,蘇軍這種精簡也不無道理。 阿富汗戰爭的教訓 1979年蘇軍入侵阿富汗,捲入了曠日持久的阿富汗戰爭。阿富汗戰場和蘇軍戰役戰術理論預設的歐洲戰場完全不同,大規模高強度的地面戰鬥很少,相反蘇軍步兵經常要執行護送、搜剿、堅守據點等戰鬥,下車徒步作戰、機降作戰成了主要方式,乘車作戰反倒罕見。在這種特殊的戰場環境下,蘇軍徒步步兵缺少靈活的伴隨火力支援,車載的機槍火炮又用不上,反而不占優勢。 所以從1983年開始蘇軍步兵分隊進行了編制改革,加強輕武器火力,每個BMP摩托化步兵連增加1個機槍排,下轄2個班,每班1車7人3挺輕機槍狀態PKM,2人一組,每組帶彈750發,每個BMP摩托化步兵連就有6挺輕機槍狀態的PKM。搭載BTR裝甲輸送車的摩托化步兵連因為缺少車載反坦克武器,增編機槍-反坦克排,裝備3挺輕機槍狀態的PKM和3具9K111輕型反坦克導彈。在戰鬥中,機槍排/機槍-反坦克排的PKM以2人一組輕機槍狀態加強到步兵班,作為原步兵班火力的加強補充。 阿富汗戰爭中的蘇軍,相比RPK74.彈鏈供彈,7.62x54mmR口徑的PKM火力持續性和有效射程都更有優勢,顯著加強了基層步兵分隊徒步火力。 蘇聯解體後,俄聯邦武裝力量捲入兩次車臣戰爭,車臣戰爭同樣是以城市居民點戰鬥、山區清剿、交通線和後方目標保衛為主要作戰形式,步兵以徒步作戰為主,更依賴能徒步攜行的伴隨火力,因此PKM通用機槍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基層步兵分隊的火力支柱。 1999年第二次車臣戰爭期間,當時還是俄總理的普金到前線慰問。 俄軍在歷次局部戰爭中運用步兵分隊的經驗也被逐漸固定化,至如今俄軍已不可能再提“中口徑機槍無用論”,PKM機槍及其繼任者PKP機槍已經成為俄基層步兵分隊中的標配。 2022-2024俄烏衝突新聞照片 俄烏衝突期間俄國防部公布的空降兵部隊後方訓練照片,畫面近處是PKP機槍。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3: | 奧巴馬發聲:譴責以色列非人道主義行徑 | |
2023: | 6033 血壯山河 盧溝橋之變 2 | |
2021: | 李雲迪是誰,不至於比那個“路人皆知” | |
2021: | 美核潛艇南海出事怪“中國造島”?這個 | |
2020: | 美國防長向軍校下令,課程全面革新,用 | |
2020: | 軍委領導為何視察汕頭海軍陸戰隊?對台 | |
2019: | 作弊大軍再出醜。解放軍越野隊被取消世 | |
2019: | 價廉物美:美軍購買中國無人機作為訓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