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蘇聯開始為蛙人部隊研究水下槍械,中央空氣流體動力研究所受命研製這種新式武器,此前其他國家也有過類似研究,但都沒有超出實驗階段,研究所的工程師在借鑑了其他專利的情況下重新開發了B-VI-307水下手槍。
水下槍最大的問題就是子彈,彈頭在水裡運行要遭受到更大的阻力,水壓也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經過反覆測試,工程師最終認為長杆型的彈頭最適合水下射擊,而且頂部應該尖銳,在這一結論支持下開發了多款水下火箭彈,彈頭安裝在銅製彈殼內,長杆式的彈頭擁有沉重且尖銳的頂部,彈體部分則是鋼管製成,內部是固體火箭燃料。
發射藥只提供彈頭初始出膛力量, 彈體內的火箭燃料會持續燃燒提供推力,燃氣通過彈尾的小型噴口噴出,彈頭尾部還有一圈錫制彈帶,它能在子彈出膛時略微嵌入槍管膛線從而自旋。第一批子彈在1968年7月進行測試,測試效果不是很好,隨後改進版本在彈頭錐形的頭部傾斜鑽孔,燃氣可以從這裡噴出,不僅提供子彈前進和旋轉的動力,氣體還能包裹子彈降低前進阻力,有點超空泡技術的感覺。
新的7.62毫米子彈射擊效果提升不少,它可以在水下17米深度有效發射,最大飛行速度200米/秒,可以在25米距離上擊穿4英寸厚松木板(約10厘米),已經具備實戰能力,不過增加深度到20米就會帶來問題,火箭彈出膛後會很快失去穩定性,可以通過適當提高子彈初始速度來解決。
B-VI-307被設計成一款水下手槍,握把為塑料材質,槍身各零部件主要使用硬化不鏽鋼製成,好處是夠堅固、防鏽,缺點是活動部件摩擦力大,這導致扳機力量比設計預期大了一些,後來開發了一種固體潤滑劑解決此問題。
手槍的4根槍管分成上下兩排,它們作為一個整體,每根槍管預裝一發子彈,撞針部分有點像轉輪手槍的旋轉彈巢,當射手扣動扳機時會帶動撞針部分旋轉,依次對準相應的槍管後膛並擊發子彈。而彈藥補充則是通過更換整個槍管部分來完成,也就是一次換彈有4次發射機會。
B-VI-307可拆卸槍管的設計帶來很多便利,無須修改槍身其他設計,只需要更改槍管就能適配不同彈藥,設計師後續又開發了可發射5.6毫米長步槍彈和4.5毫米箭形子彈的版本。
研究所向蘇聯海軍提供了12支B-VI-307原型槍用於測試,根據1970年6月的一份測試報告,發射7.62毫米火箭彈的水下手槍被認為是一種可靠武器,手槍空重約500克,長度202毫米,使用不同彈藥有效水下射程在15~30米。不過蘇聯海軍並不喜歡B-VI-307的火箭子彈,或許是因為這種子彈保存較麻煩,並且海水容易滲入子彈腐蝕固體燃料,日常和運輸時需要存放在專門的密封箱內,戰鬥關鍵時啞火了可是會要命的事。
1971年蘇軍選擇了中央精密工程研究所研製的SPP-1水下手槍,它和B-VI-307高度相似,只不過只能發射更可靠的4.5毫米箭型子彈,因此有文章稱它其實是B-VI-307的改進型號。無論如何SPP-1都是非常成功的武器,中國就曾仿製過,命名為QSS-05水下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