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沉默的獵狐犬”:老“米格”的秘密使命
送交者: 三把刀 2024年10月27日22:19:1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美國Air & Space雜誌近日刊文稱,冷戰時期,米格-31曾不止一次恐嚇過美國的高空偵察機,當時蘇聯的米格-31飛行員都要接受一項獨特的戰術訓練:攔截並擊落在巴倫支海上空執行和平時期偵察任務的美國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如今,高空飛行依然離不開老“米格”,只不過當下有了新的使命——消滅敵人的軍事航天力量。

圖片

  “獵狐犬”現代重生

  俄羅斯有一則經典的諺語:“所有的新東西就是每個人都已經完全忘卻的舊東西。”米格-31就是個很合適的例子。這匹已過“不惑之年”的“老馬”依然能夠獲得第二次、第三次生命。

  上世紀80年代在蘇聯極地上空19千米高度執行過追擊美國SR-71偵察機任務的米格-31.如今已正式“轉行”,成為“匕首”高超音速導彈的運載工具。籍此,弗拉基米爾·普京認為,俄羅斯將重返全球軍備競賽。

  然而,更詭異的事情並不在此。疑似“業餘間諜”放在網上的一幅照片近兩年引發了軍事航空專家們的極度興奮。照片顯示,米格-31攜帶一款神秘的導彈在飛行。這種導彈外形比“匕首”還要大,儘管“匕首”已經夠大了:半噸重,射程近2000千米。觀察家推測,這款神秘的大型導彈用於進入低地球軌道,那裡部署有美國及其盟友的衛星。2020年4月,英國學者Bart Hendrickx基於對俄羅斯軍事合同和官方強硬聲明的分析,在The Space Review在線出版物上發表猜測稱,米格-31正在被用於實施克里姆林宮一項取名“海燕”(Буревестник)的反衛星計劃。(“海燕”是俄國作家高爾基在1901年創作的一篇著名散文詩中擬人化的“暴風雨的預言者”,借其預示無產階級革命即將到來。)而反衛星的重任為何會落在米格-31身上?首先,它比較大,可以說很大。它在1981年首次升空時質量為42000千克,比蘇-27重1.5倍。當時它有4枚P-33導彈,加起來只比1枚“匕首”輕10千克。米格-31還是目前最快的一型飛機之一。其飛行速度在巡航狀態下為М=2.4(2960千米/小時),追擊目標時可達М=2.8.油量航程為1250千米,自1980年代中期開始可以空中加油。

圖片

  米格-31之所以能達到如此快的速度,是由於它可以在20千米的高空飛行,這個高度層的空氣阻力最小。在接近地面的時候,它的飛行速度會慢一些,但也能達到М=1.2.理論上,其攜帶的P-33導彈能夠在300千米範圍內擊毀目標。速度與殺傷力的結合使得這隻“獵狐犬”(米格-31的北約代號)在那個年代贏得了對手的敬畏。一個米格-31四機編隊足以在900千米長的蘇聯邊境線空域將“不速之客”驅離。

  “太空刺客”:未經驗證的實力

  米格-31的主要缺陷,是沒有通用性。它設計用於阻攔外機侵犯蘇聯領空,而這種情況即使在上世紀80年代也很少,似乎只是驅趕過美國的SR-71偵察機。但隨着蘇-27多用途戰機以及美國F-14 и F-15同代機的出現,米格-31的用途就顯得非常狹窄了。在華盛頓海軍分析中心負責俄羅斯研究項目的Michael Kofman認為,米格-31“更像是一款地對空導彈,而不是飛機”。

  作為一種在空戰和局部衝突中過於龐大而笨拙的戰機,米格-31在冷戰結束後被明顯冷落了,而俄羅斯的其他武器裝備開始為國家賺取大量外匯。40年間,米格-31沒有進行過一次戰鬥發射,也沒有利用出口為克里姆林宮賺取一個盧布。

  今天的衝突已經大相徑庭,因為“致盲”空中之敵已成為奪取戰場優勢的最重要任務。用戰鬥機擊毀衛星也不是什麼新的想法。美國空軍在1980年代“星球大戰”時期至少成功完成過一次這樣的行動。當時美國空軍從F-15戰機上發射一枚ASM-135A反衛星導彈擊毀了一個假目標。作為回應,蘇聯曾打算列裝攜帶79М6導彈的改進型米格-31.進行了幾次試飛之後趕上了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所有計劃都被束之高閣。按照俄方的宣傳,“匕首”導彈的射程為1930千米,符合低軌衛星的最大運行高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定,茹科夫斯基的大型X系列導彈即為“匕首”的衍生型號,被用於發動太空攻擊,倒也不太值得人們懷疑。

圖片

  如果有人瞄準了位於這種稀有距離上的軌道目標,擁有20千米高度的機動平台即可獲得顯著的優勢。華盛頓戰略研究中心空天安全項目經理Todd Harrison指出,從這個高度發射導彈可以節約大量的能源(和金錢)。還有一點也很重要:米格-31可以一周七日、晝夜24小時任意攻擊衛星,而陸基系統還需等待衛星過頂的時間窗口。

  美國智庫專家指出,美國和北約許多重要的衛星在地球靜止軌道或中軌道運行(如GPS系統等),它們都在“匕首”和X導彈射程之外。但低軌運行的許多衛星需要接近戰場獲取高清圖像,如今無論是作戰部隊還是使用互聯網的普通民眾,都對此類衛星有嚴重依賴。前述美智庫專家Kofman稱,“我們嚴重依賴太空系統,因為它們能夠引導高精度武器、實時跟蹤目標,這在現代武裝衝突中非常重要。”

  在米格-31有能力遂行擊毀衛星的任務之前,俄軍還需要付出艱苦勞動、耗費大量盧布。然而,攜帶重型新型導彈的能力再次給了這款“老米格”續命的機會。2015年,俄國防部宣布擬於2030年前將130架米格-31升級為米格-31БМ,看來這頭“平流層巨獸”將得以繼續咆哮。

  1970年代末,蘇聯開始停滯和衰落。但它依然有高昂的鬥志和龐大的資金與美國開展激烈的軍備競賽。“蘇聯解體於其技術實力的巔峰”,Kofman如此評價。

圖片

  米格-31研製進程的直接加速劑,是1976年西方從蘇聯飛行員別連科叛逃日本而獲得了一架米格-25飛機的事件。別連科泄露了涉及這款飛機缺陷和優點的許多秘密。自由世界的分析家們曾被這款飛機不可思議的速度(М=3)所折服,但實際上這只不過是炒作。“在速度М=2.8時,發動機已經過熱,4枚空空導彈在機翼下開始危險振動。”

  別連科叛逃事件3年之後,米格-31的試飛已經準備就緒。工業部門在米格-25的基礎上進行了重大改進,發動機推力雖然有所下降,但可靠性大大增強。機體也加長了,以便安置第2名機組成員負責導航和火控。而最新穎的東西是“屏障”雷達(Заслон,北約代號“閃舞”)。這是戰鬥機上配備的首款無源相控陣雷達,1991年在巴黎航展上展示時引起了許多雷達專家的羨慕。“屏障”雷達能同時跟蹤6批目標(雖然米格-31隻帶4枚彈),但有一點很重要:這款雷達賦予了米格-31下視下射能力(米格-25隻能上視上射),使得米格-31能夠在複雜的戰場環境中更有效地執行任務,尤其是在需要低空高速飛行的情況下,其探測與攻擊敵方目標(如巡航導彈)的難度大幅降低。

圖片

  然而,米格-31項目研製中的“大躍進”還是讓蘇聯方面為此付出了代價。在一次事故中,試飛員梅尼茨基險些隕命:飛機油量表的油量顯示鬼使神差般突然歸零。在沒有動力的情況下,他以470千米/小時的速度迫降在了茹科夫斯基機場上,撞毀了混凝土跑道上的阻攔裝置,並滑行了將近一英里後才最終停下。梅尼茨基和他的後座武器系統軍官從駕駛艙中毫髮無損地爬了出來,並點燃了香煙準備定定神,卻被一位警惕的消防員一把從嘴邊奪了過來:畢竟,這架米格-31的燃油還沒有耗盡,他們當時正站在一堆航空煤油蒸汽之中。

  而他的頂頭上司、米格設計局的首席試飛員亞歷山大•費多托夫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俄歷史學家安德烈•西蒙諾夫在後戈爾巴喬夫時代發布的一份報告稱,1984年,費多托夫對一架改進後的米格-31進行試飛時,機上的燃油系統再次出現了故障,顯示所有的油箱在飛行幾分鐘後就排空了。費多托夫開始返回基地,以便在發動機無動力的情況下進行緊急降落。但實際上,飛機的油箱中還有足足12.5噸燃油,在巨大重量下的自由落體運動中,這架飛機直接撞毀在地面上。自20世紀60年代初以來,費多托夫就對每一種米格設計局的機型進行試飛,並因此獲得了蘇聯的最高軍事榮譽——“蘇聯英雄”稱號。費多托夫在這次事故中未能在最後關頭彈射跳傘,其後座飛行員瓦列里•扎伊采夫也與他一同罹難。

圖片

  梅尼茨基抱怨說,米格-31並未憑藉其工程上的突破而受到尊重,他朋友的犧牲也沒能換來什麼。它從一開始就被蘇-27遮住了“光芒”。如在閱兵式上,當蘇-27出現時,解說員滔滔不絕,而對於米格-31解說員半句話都懶得張口。“在蘇霍伊公司的某些領導人及其國防部遊說者的支持下,蘇霍伊設計局的總設計師發起了一場運動,目的是要以犧牲米格-31為代價來擦亮蘇-27的光環。”

  按照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工程技術教授Ilya Grinberg的說法,這樣做也有一定的道理。他說,蘇聯的傳奇航空設計師阿爾喬姆•米高揚和米哈伊爾•格列維奇(米格戰鬥機代號MiG中的“Mi”和“G”分別取自他們二人姓氏首字母)均於20世紀70年代去世,他們的繼任者羅斯蒂斯拉夫•別利亞科夫認為“米格的產品有能力證明自己”,而蘇霍伊設計局的老闆米哈伊爾•西蒙諾夫“則是一位忽悠大師”。但不管怎麼說,更加輕巧的蘇-27更適合後冷戰時代。俄羅斯已經將蘇-27及其改進型蘇-35出口到了近十個國家,還向中國出售了J-11的生產許可。

  低估“獵狐犬”是個錯誤

  1989年,美國SR-71偵察機退役。沒有了敵人,而且原本軍費“敞開了花”的蘇聯戰爭機器在兩年後崩潰,導致米格-31戰鬥機陷入困境。有報道稱,中國曾打算在1992年購買24架“獵狐犬”,並準備在國內對其進行仿製,但最終選擇了蘇-27.這對“米格頑固分子”又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研究表明,“獵狐犬”捲土重來的最初跡象出現在2009年。當時,俄羅斯空軍參謀長宣布,米格-31“正在進行升級,以便執行與蘇聯時代相同的太空任務”。此後,幾乎再沒有相關的消息流出,直到2017年年初,另一位俄軍頂層指揮員告訴俄國防部機關報《紅星報》說,配備給米格-31BM的新型導彈將“能夠摧毀近地太空目標”。2018年,米格-31被曝搭載一枚黑色的導彈進行測試,該導彈沒有空氣舵,顯然不是為了在大氣層內使用,否則它一定會和“匕首”導彈一樣使用空氣舵。既然這枚體積比“匕首”還大的導彈不是對地、對海的,它也不是對空的,更不是在大氣層內使用的,專家推測它是一枚反衛星導彈武器。

  普京總統在2018年3月宣布“匕首”導彈的存在時加劇了各方的猜測。2018年7月,俄塔斯社報道說,米格-31戰鬥機進行了掛載新型“高超音速威脅”的演習,並被指定為“今天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的基本運載工具”。2018年9月,一張風靡全網的米格-31照片流傳開來,照片顯示“獵狐犬”在其機腹下掛載了一枚X式新型導彈,被普遍猜測為反衛星導彈。

圖片

  這些零星的線索是否意味着,隨着戰場進入近地軌道,米格-31戰鬥機將成為復興的俄羅斯武器庫的關鍵部分?如果大國之間再次爆發衝突,太空將很有可能成為戰場,而打掉衛星相對而言比較簡單。畢竟,衛星的運行軌道是固定的,無法輕易採取規避動作。

  摧毀敵人的衛星是否有用是另一個問題。20世紀80年代美國反太空計劃僅擊毀一顆測試衛星的原因之一就是撞擊後產生的碎片數量太多,這可能會威脅到目前正在近地軌道上運行的其他上千個航天器。空中發射的反衛星武器是一種嚴重且可信的威脅,但不確定的是,在俄國人自己可能也會使用相同軌道的情況下,這種做法是否會有用。美國人展望了激光技術的未來,因為激光可以暫時使衛星“致盲”而不會將其炸成碎片。定向能武器也可能已被秘密地使用過,因為受害國希望對自身遭受攻擊一事保密。

  俄羅斯方面還可能嘗試使用部署在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的綽號為“節點”(Nudol)的陸基反衛星導彈系統來“致盲”敵人的衛星。自2014年以來,俄羅斯方面已對該系統進行過至少10次測試。

  倘若俄羅斯方面真的想破壞對手的衛星,沒有40年役齡的高空飛機也照樣能夠做到。不過,低估“獵狐犬”將是個錯誤,這裡不妨再次回味一下古老的俄羅斯諺語:“所有的新東西,都是每個人都已完全忘卻的舊東西。”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6036 血壯山河 盧溝橋之變 5
2023: 青少年的教育
2022: 各位,你們不是受高校的“中國共產主義
2021: 火力協同突擊!解放軍偵察分隊展開城鎮
2021: 30秒夜視畫面看我軍坦克夜戰開火瞬間
2020: 熱烈預祝壞老頭穿補連任成功
2020: 中美核戰略大比拼:美國全面核優勢策略
2019: 你所不知道的陳寅恪——大師遠去再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