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 Su-57 戰鬥機,作為其最先進的前線飛機,近期因烏克蘭戰爭和西方制裁等因素,生產遭遇挑戰,目前交付數量不到 30 架。俄羅斯國防部在 2019 年 6 月簽署了 76 架 Su-57 的生產合同,並計劃到 2028 年組建三個完整的 Su-57 戰鬥機航空團。儘管存在一些延誤,俄羅斯政府表示,Su-57 的訂單數量正在增加,目標是在 2024 年交付 20 多架 Su-57。然而俄羅斯軍工企業到 10 月初交付的蘇 -57 數量僅僅只有 5 架,在試飛工作完成幾年之後,再加上烏克蘭戰爭的強烈需要,這點產量證明“難產”不是傳聞,而是現實。
就算這樣,印度前空軍將軍喬普拉認為,對於印度而言,Su-57 可能成為其第五代戰鬥機的關鍵選擇。印度空軍自主研發的 AMCA 項目進展緩慢,且印度曾參與 Su-57 的前身項目 FGFA,但因成本和分工問題於 2018 年退出。隨着中國殲 -20 的快速生產和巴基斯坦可能引進第五代戰鬥機,印度面臨着緊迫的戰鬥機更新需求。美國 F-35 因印度購買 S-400 防空系統而未向印度提供,這使得 Su-57 成為印度短期內唯一的全球第五代戰鬥機選擇。
印度人認為,蘇 -57 被西方專家認為雷達反射截面積超過 0.5 平方米,與 F-22、F35 和殲 -20 相比有一定差距,機載雷達和導彈技術水平也不是很高,還缺少分布式孔徑系統。但是,Su-57 相對於非隱身戰鬥機仍具有明顯優勢,且性價比高。俄羅斯軍工企業聲稱蘇 -57 對外銷售價格是 3500 萬美元,俄羅斯認為 Su-57 的生命周期成本與 Su-27、Su-30 和 Su-35 相當。這一價格幾乎是 F-35 的 1/3,如果屬實,這使得 Su-57 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蘇 -57 有可能只賣 3500 萬美元嗎?
當然有可能。因為現代戰鬥機的價格 60%-80%是由載機設備決定,而不是由機體、發動機等平台成本決定的。也就是說,如果印度想買 3500 萬美元的蘇 -57,俄羅斯人完全可以做出來,無非就是安裝傳統的多普勒機載雷達、不安裝電子戰套件和紅外搜索跟蹤系統,沒有平顯和頭盔顯示系統等等。你可以想象一下,為蘇 -57 配備一身的第二代戰鬥機才有的機載設備是一個什麼樣的怪物。當然,這個售價的蘇 -57 可能還沒有導彈和後勤保障體系。俄羅斯人賣給亞美尼亞的蘇 -30 就屬於這種情況,最後變成沒有牙的老虎。
機載設備在一架戰鬥機採購成本的占比有多大,我們可以從阿塞拜疆採購梟龍 3 就能看出來,一款輕型戰鬥機也能賣到 6000 萬美元,而且中國產品原本就有物美價廉的特點。
綜上所述,從 Su-57 的生產面臨挑戰,就能指出,俄羅斯航空工業的瓶頸是顯而易見的。俄羅斯電子工業的落後,又讓蘇 -57 能以極低的價格向全球忽悠,但是這樣的隱形戰鬥機並不見得有強大戰鬥力。
對印度而言,吃回頭草去買蘇 -57 是幾乎不可能的,因為丟不起這個人,也看不上俄制戰鬥機的機載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