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體系作戰”的誤解有多深? |
送交者: 三把刀 2024年11月14日22:58:40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現在“體系作戰”這個詞已經成了萬金油,我發現網絡上,“體系作戰”可以解釋任何事情。 而且,隨便啥人都能站出來呻吟幾句“體系作戰”,儘管他哪怕連一小段有關“體系作戰”的名詞解釋和粗淺理論都沒讀過。 “體系作戰”恐怕是我們平時聽到最多卻又最讓人半懂不懂的話了,而其中常見的句式大概就是“現代戰爭是體系作戰,單打獨鬥已經過時了”,很多人喜歡用這句話來反駁“美國/中國的XXX武器有XXX缺陷”的說法。 按照《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中的解釋,“作戰體系”是指由作戰要素、作戰單元、作戰力量等系統,按照一定的指揮關係、組織關係和運行機制構成,具有體系對抗功能的有機整體。 一般的體系作戰理論認為:一支軍隊的戰鬥力,並不是由幾件新式武器來體現的,而是由包括組織軍制,武器裝備,後勤保障,訓練教育等等因素構成大系統來決定的。 有人指出,某某武器已經落後了。 答:沒事,我們有體系作戰。 有人指出,某設備不適合某地域和環境的使用。 答:沒事,我們有體系作戰。 有人指出,中國尚缺少某一種武器系統。 答:沒事,我們要體系作戰。 關於體系作戰,有個典型的戰例,正反雙方都拿來印證自己的觀點。 在馬島戰爭時,英軍為了避免阿軍部署於馬島的岸基雷達的追蹤,在實施登陸支援作戰時,命令航母活動範圍要遠離馬島一百多公里,超出了阿軍岸基雷達的探測範圍。 不過阿軍也有辦法,他們發現返航的海鷂,每次都消失於某個固定方位角的水天線以下。 於是,阿根廷方面就採用雷達測定方位角,然後使用無線電偵察儀繼續進行被動的信號測量,最終多次確定了英軍航母的準確航向和位置坐標。 根據這些情報,阿軍出動A4天鷹和超軍旗攻擊機,發動了兩次空中突擊。其中一次差點將競技神號航母送入海底。如果那次突擊成功,日後就沒有印度海軍的維拉特號航母啥事了。 同理,也是經過了很多經驗教訓,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在返航着艦之前,就禁止飛直線的航線,都需要有多個轉彎點,以便迷惑敵人的信號偵察。 正方以上述戰例認為體系作戰萬能,認為技戰術要比武器裝備還重要。而反方以上述戰例認為武器短板導致阿根廷最後也未能擊中英軍航母,認為技戰術也需要依託手中的武器。 很多人忘了:體系作戰能力的強弱,取決於較弱的系統和缺失的要素,某些短板制約着軍隊作戰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最明顯的例子是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的各種拉胯。按道理來說,俄軍也算是世界排名最前列的強軍,從蘇聯時期就繼承下來的強大完善的作戰體系。但是,俄軍進入烏克蘭戰場以後就各種失利和損失。後來大家發現,俄羅斯軍隊的整個作戰體繫到處是窟窿,短板隨處可見。 實際上,體系作戰也是由一個一個的獨立武器系統構成的。某個明顯的短板,一定會對整個體系的作戰效果產生不利影響。 不能啥事都用體系作戰一句話搪塞過去。 決定戰爭勝負的,絕不可能是一兩件先進武器。 決定戰爭勝負的,應該是一兩萬件先進武器,以及搞出和使用這一兩萬件先進武器的人。 |
|
|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3: | 6048 血壯山河 盧溝橋之變 17 | |
2023: | 老拜登咄咄逼人,習近平自取其辱。橫批 | |
2022: | 哈哈哈,一九七四年摩托羅拉的6800賣 | |
2021: | 面對東風導彈,美軍已失去信心:已開始 | |
2021: | 俄知名專家預測:世界三足鼎立 中國將 | |
2020: | 美軍下代坦克可能一點也不科幻,但做到 | |
2020: | 蓬佩奧近日稱“台灣非中國一部分” | |
2019: | 新中國成立前夕的經濟之戰 | |
2019: | 美軍激光炮試裝上艦 比中國電磁炮實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