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20萬發! 一枚小導彈比肩核武器 |
送交者: 三把刀 2024年11月22日21:03:52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一枚比手臂長不了多少的中國反坦克導彈,竟被專家們稱作“坦克殺手”,出口訂單更是高達20萬發! 更意外的是,專家們還特意感謝了一番“鄰居”越南。 現在,這枚導彈不僅成為各國軍備的寵兒,還頻頻亮相國際市場,引發“軍迷”們的激烈討論。 從零開始的自主研發這款武器就是“紅箭-8”。 1969年中蘇關繫緊張,蘇聯軍隊大規模陳兵邊境的壓迫感催生了中國軍方自研第二代反坦克導彈的決心。 珍寶島戰役暴露出中國早期單兵反坦克武器在面對蘇聯的T-62坦克時難以破甲的劣勢,中國軍隊當時的反坦克手段主要靠地雷戰、集火攻擊,作戰艱辛而高風險。 這場戰役暴露的短板,加速了中國自主反坦克導彈的研發計劃。 為了應對蘇聯的裝甲集群威脅,軍方決定發展一種新型的反坦克導彈,而紅箭-8的前身J-201項目就在這種背景下啟動。 早期J-201項目的研究異常艱難,國內當時缺乏相關的技術和實物資料參考,技術人員只能通過有限的參考材料艱難推進。 直到1960年代末,中國獲得了聯邦德國的第一代反坦克導彈“柯布拉”的指南手冊,才在設計上有所突破。 但由於技術局限,J-201項目並未達到軍方的需求,而是轉向了仿製蘇聯的“AT-3薩格爾”導彈,經過改進,成為中國第一代紅箭-73反坦克導彈。 此後,J-201項目的技術積累為紅箭-8的研發打下了基礎,但隨着技術要求的提升,中國決定研製更先進的第二代反坦克導彈,即紅箭-8。 1970年代,紅箭-8的研發進入關鍵階段。 那段時間,軍工研發機構因戰備需要在動盪中搬遷。 夜晚,西安太平河邊的亂石灘上,科研人員在簡陋的環境中進行測試。 沒有現代化實驗室,只有粗糙的檢測設備,幾十位科研人員排成一列,在星空下穿過滿是卵石的河灘,回收實驗中被擊中的導彈殘骸。 靶場沒有先進設施,科研人員憑藉簡單的儀器和腳步探測殘骸位置,每次試驗後需要在漆黑中拉網式前進。 惡劣的實驗條件和巨大的技術鴻溝,並未讓他們止步。 研究所的先輩們頂着高強度的政審壓力,克服物質匱乏和技術瓶頸,將所有精力投入到“紅箭-8”的研發中。 這場“漂泊”不僅在場地,也在團隊成員上。 許多技術骨幹被迫調離崗位,這對團隊士氣和進展都是沉重的打擊。 原J-201的研發團隊被迫分散,儘管如此,他們依然堅定地支撐起了中國的反坦克導彈研發。 時任研究所所長的曹瑛最終得以重新召集一些關鍵研發人員,這批人帶着對國家和技術的熱忱,肩負起攻克“紅箭-8”的重任。 無論是在物質條件極度匱乏的西安實驗場,還是在後來遷至南山的簡陋設施內,紅箭-8的研發依舊在步步推進。 越南的“支持”:來自戰場的意外饋贈紅箭-8的研發過程中,有一段特別的經歷,為其技術方案的確定和進一步完善提供了重要幫助。 1970年代末,美國在越南戰場上使用了“陶”式反坦克導彈。 這款新型武器以輕便、遠射程和高命中率著稱,對當時的蘇聯坦克構成極大威脅。 越南戰後繳獲了部分陶式導彈樣品,但苦於自身工業基礎薄弱,無法消化吸收這款高科技產品。 於是,這批繳獲的“戰利品”被送往中國,成為紅箭-8研發中的寶貴參考。 中國通過對“陶”式導彈的分析測繪,逐步掌握了其技術細節和設計原理,迅速確定了紅箭-8的技術路線。 紅箭-8沿用了陶式導彈的部分設計思路,尤其是在自動控制方面,借鑑了陶式導彈的紅外製導技術。 通過這種“目視瞄準、紅外跟蹤、自動控制”的模式,紅箭-8導彈可以自動飛向目標,減少射手在操作上的壓力和誤差。 這種技術改進使得紅箭-8能夠大幅提升命中率,成為一款更智能的反坦克武器。 在此之後的1975年,中國正式投入到紅箭-8的研發項目中。依託越南提供的樣品,技術人員順利突破了關鍵技術障礙,設計出了符合需求的紅外半自動制導反坦克導彈系統。 紅箭-8的智能制導與破甲性能紅箭-8不僅僅是一款仿製的反坦克武器,而是中國完全自主設計的第二代反坦克導彈,它具備很高的自動化程度。 傳統反坦克導彈要求射手時刻調整瞄準,而紅箭-8實現了紅外自動跟蹤,導彈能在瞄準後自行調整飛行軌跡。 導彈系統通過導線傳輸信號,計算偏差並發送調整指令,使導彈自動調整姿態,精確打擊目標,命中率在500米至3000米範圍內高達90%。 這種先進的紅外製導技術不僅降低了操作難度,更提升了導彈在複雜戰場環境中的實戰效果。 以其強勁的破甲能力為例,紅箭-8的戰鬥部採用空心裝藥技術,穿透深度可達800毫米,足以應對北約標準的三層靶板。 其戰鬥部結構得到了不斷改進,不僅可以對抗裝甲目標,還能應對多種作戰需求,例如針對掩體和敵軍防禦工事的攻擊。 此外,紅箭-8的設計還能掛載在直升機、裝甲車輛上發射,擴大了其作戰的靈活性和打擊範圍,適用於多種戰場場景。 成為全球“爆款”的紅箭-8自1986年裝備部隊以來,紅箭-8在國內外獲得了大量訂單。 1987年,這款導彈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同時首次在巴黎航展上亮相,以其高性價比和穩定的打擊效果,吸引了眾多國家的關注。 最早購買紅箭-8的是巴基斯坦軍方,他們在測試中發現,這款導彈在命中率和破甲效果上超過了法制“米蘭”反坦克導彈,並且價格更低,性價比更高。 巴基斯坦當即決定購買,並且獲得了生產許可證,使得紅箭-8進一步在南亞地區打開了市場。 隨着紅箭-8在中東和非洲的推廣,它迅速成為世界上應用廣泛的第二代反坦克導彈之一。 海灣戰爭和中東地區的衝突中,紅箭-8頻頻現身並證明了其強悍的作戰能力。 阿聯酋、埃及等國家也相繼引進紅箭-8,並將其作為坦克打擊的主要武器。 尤其是埃及將紅箭-8搭載在“小羚羊”直升機上,使其更具機動性,在邊境衝突中多次成功摧毀敵方目標。 紅箭-8的出口量至本世紀初就已突破20萬發,占據世界第二代反坦克導彈市場的重要份額。 而中國的軍工專家們回顧這款導彈的成長時,仍會提到越南戰後送來的那些“戰利品”。 越南戰後提供的樣彈不僅幫助中國技術團隊成功避開了技術誤區,更加速了中國反坦克導彈的研發進程。 正因如此,許多專家在談及紅箭-8的成功時,總是幽默地“感謝”越南的支持,並認為越南意外地為中國提供了一次技術上的助力。 紅箭-8的意義遠不止是一款反坦克武器的成功,它標誌着中國軍工在國際軍備市場的崛起。 通過紅箭-8,中國軍工打開了中東和非洲的出口市場,也讓世界重新認識到中國在高端武器研發方面的潛力。 此後,中國軍工在反坦克導彈領域不斷推出新型號,如射程更遠、威力更強的紅箭-9,具有多功能打擊能力的紅箭-10等。 這些導彈成為了國際市場上的熱門武器,也鞏固了中國在反坦克導彈技術上的領先地位。 紅箭-8的傳奇之路從珍寶島戰役暴露出的短板,到紅箭-8的成功研發,再到它在國際市場上廣受歡迎,紅箭-8走出了一條極具中國特色的反坦克導彈發展之路。 這條路充滿了艱辛與挑戰,但也在技術的突破與市場的拓展中逐漸走向輝煌。 紅箭-8不僅成為中國自研導彈的代表作,也為中國軍工產業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 對於中國軍迷和軍工專家而言,這款導彈的背後,是一段不屈不撓的科研奮鬥史,也是一份對未來更強大武器的期待。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3: | 6054 血壯山河 盧溝橋之變 23 | |
2023: | 改革開放毀了中國教育 | |
2021: | 中美會開戰嗎 | |
2021: | 美軍裝孫子抑或真擔憂 | |
2020: | 日本充斥悲觀情緒,擔憂美國失去亞洲霸 | |
2020: | 神秘美國專機飛抵台北機場,台媒稱是美 | |
2019: | 為啥美國不給“勇武派”提供軍事訓練。 | |
2019: | 從烏克蘭到越南的顏色革命帶給中國的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