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俄烏衝突會有第2000天嗎?
送交者: 嵐少爺 2024年11月23日21:15:1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本周,二戰以來歐陸最大規模的武裝衝突——俄烏衝突,度過了第1000個日子。儘管第1000天看上去是個值得紀念的數字,在參加戰鬥的諸方中,只有烏克蘭一方紀念了這一天,其他幾方基本以沉默回應。

其他幾方的沉默並不讓人意外,因為漫長的衝突讓參戰各方都感到了某種程度上的尷尬。俄羅斯的希拉維克們曾經傲慢地以為一場基輔突擊作戰就能解決烏克蘭問題,而北約方面的布魯塞爾老爺們則更加傲慢的認為西方裝備武裝起來的“天兵”會輕而易舉地將俄羅斯人從烏克蘭的土地上逐出。

但現實是,他們都錯了,並且付出了數以萬計的生命作為代價。沒人會在2022年2月23日預想到這場衝突將演變成一場長達千日的血腥消耗,但當數十萬人凋零在東歐廣袤平原後,俄烏雙方依然精力充沛地在這片黑土地上互相殺戮,繼續着這場血腥的總體戰。

對讀者而言,這漫長的戰爭不知伊於胡底,筆者還是就事論事分析一下目前的戰局。畢竟持續時間再長,對於資源都有限的雙方來講,戰爭並不會是永恆的,終究有其結束的一天。

圖片

借用邱世卿一張圖 俄軍目前的態勢,俄軍在庫拉霍沃水庫北、弗勒達北方和大諾我希爾卡形成了三個“小餃子”,而小餃子的背後則是“大餃子”社交媒體

戰線

過去3個月,戰爭的天秤繼續向有利於俄羅斯的方向傾斜。俄軍抓住了烏克蘭軍事冒險進攻庫爾斯克導致機動部隊受損這一有利機會,利用整體的兵力優勢頻繁調動烏軍,不斷創造進攻窗口,在整個戰線都取得了進攻成果。進入11月,俄軍的進攻速度達到了2022年3月的水平。

首先是庫爾斯克地區,烏軍在攻勢初期投入主力,打出了漂亮的運動戰,但由於烏軍在8月奪取蘇賈以後未能進一步奪取西北部的科列諾沃,導致缺乏立足點。之後進一步冒進的烏軍被俄軍伏擊,在東西兩個方向的運動途中成建制地損失了5個以上的精銳機械化連。由於缺乏載具,烏軍被迫在缺乏防禦陣地和偵察條件的村莊和森林裡頭防守。

隨後,補充了機械化兵力的俄軍第106空降師、第810及第155獨立海軍步兵旅,以及配屬的格魯烏和車臣人,很快就在庫爾斯克州實施了連續的攻勢,殲滅並俘虜了大量立足未穩的烏軍,收復了大約500平方公里的境內領土,讓烏克蘭的控制區域從最多時候的1100平方公里下降到大約500平方公里。

面對庫爾斯克地區可能的全面失敗,烏軍在進入9月以後被迫向庫爾斯克戰區調動更多資源,包括第21機械化旅、第82機械化旅、第92領土防衛旅、第47機械化旅和第115機械旅等剛剛獲得補充的精銳部隊。

除了番號以外,烏克蘭在庫爾斯克地區調動了手頭裡的一切資源。根據俄軍發布的視頻顯示,烏軍投入M1A1坦克、豹2A6坦克、“斯特賴克”裝甲輸送車、“布雷德利”戰車、“黃鼠狼”1A3步兵戰車、CV-90步兵戰車等昂貴的西方載具,以及“凱撒”“弓箭手”和2S22自行火炮等高價值自行火炮的支援。除了載具以外,庫爾斯克地區的烏軍還大量補充了無人機連,並得到幾乎全部“海馬斯”火箭炮和殘存航空兵力量的助陣。

圖片

圖片

被熱成像FPV鎖定的M1A1坦克和被摧毀的布雷德利

烏軍這種不遺餘力地補充也取得了一定成果,10月,烏克蘭的防守部隊成功阻止了俄軍的幾次機械化推進,摧毀俄軍一定數量的機械化載具。進入11月以後,俄軍的推進速度慢了下來,在奪取柳比莫夫卡以後未能進一步向東進攻,僅僅是拿下了奧爾戈夫卡附近林帶的陣地,包圍並俘虜了幾個連的烏軍(對此普京宣稱烏軍有“2000人”被包圍,顯然是一種誇大其詞)。

總的來說,隨着烏克蘭的援軍抵達,庫爾斯克的戰線——正如其他地區的戰線一樣,進入到一種緩慢而血腥的消耗戰狀態。根據美國方面的說法,拜登看守政府希望烏克蘭方面在明年1月份政權交接前進一步守住庫爾斯克;而俄羅斯人也大有將戰鬥交接給朝鮮人的態度,看起來這場圍繞俄羅斯領土的殘酷爭奪戰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圖片

儘管投入巨量資源以後緩和了局勢,但從宏觀戰局角度看,烏軍為庫爾斯克地區的過度投入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烏克蘭人儘管在第一階段的推進中奪取了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但付出了超過200輛步兵載具和50餘台主戰坦克的慘痛代價。隨着庫爾斯克地區的消耗戰成為一種無法止血的傷口,在俄軍各種精確制導武器的打擊下,烏克蘭已經在該地區損失了超過500輛超過5個旅的步兵載具。

烏軍本就是一支載具不太富裕的軍隊,而庫爾斯克地區的載具損失又被迫榨幹了其他戰區的載具。由於其他戰線的載具進一步下降,這種字面意義上拆東牆補西牆帶來的全戰線的惡果:烏軍的散兵線得不到疏散,也缺乏對立足未穩的俄軍進行反衝擊的能力。這使得烏軍前線的士氣和主觀能動性進一步下降——在俄軍進攻以後,明白“不會有人來救我”的烏軍往往會選擇撤退或投降,間接導致俄軍在9月和10月的快速推進。

比起載具損失,烏軍遠程火炮力量的下降更加致命。曾經叱咤風雲、被烏克蘭支持者認為永遠不會損失的“海馬斯”火炮,在庫爾斯克地區遭受了可能有兩位數的損失。俄國防部從8月6日起發布了15部縱深攻擊烏軍高價值遠程火箭炮的視頻,其中確認殉爆的2部,拍攝到車輛進入掩體的8部,拍攝到車輛隱蔽地的9部。俄軍共宣稱擊殺了6台M270、8輛M142“海馬斯”。

儘管目前無法我們無法確認俄軍總體的戰果,但隨着庫爾斯克地區烏軍主要彈種從227毫米M31A火箭彈變成了射程更遠ATACMS,以及其他地區“海馬斯”火箭炮的缺位,可以判斷出烏軍遠程火炮部隊確實因為庫爾斯克的攻勢遭受了重大損失。

圖片

烏克蘭在庫爾斯克地區過量投入的惡果最終需要讓其他戰線來承擔,尤其是頓涅茨克戰區。在過去3個月內,從扎波羅熱庫班方向到最北段的塞維爾斯克方向,俄軍在幾乎所有方向都發起了進攻作戰,並取得了極為豐碩的戰果。僅僅11月,俄軍就奪取了700平方公里的土地,而在9月和10月,也奪取了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其進攻速度已經回到2022年3月的水平。

具體到頓涅茨克戰區,幾乎在烏克蘭發動庫爾斯克攻勢的同時,俄軍利用烏軍前線缺乏預備隊導致的兵力空缺,迅速奪取涅韋爾斯克、諾沃羅迪夫卡、諾沃赫迪夫卡等重要村莊和小鎮,這些以往會防守數周的村莊在俄軍突入村莊以後就崩潰了。

由於戰線出現結構性垮塌,俄軍隨後快速抵近沃夫恰河西岸,破壞了烏克蘭圍繞水障布置的防線。烏克蘭的集群放棄了沃夫洽河的防守,並將重要樞紐烏克蘭斯克在內的幾個村莊丟給了俄軍。在奪取烏克蘭斯克以後,俄軍既可以向北攻擊謝利多沃,又可以向南攻擊庫拉霍沃,形成了較為有利的態勢。由於戰線垮塌,導致烏克蘭不得不從其他戰區緊急抽調兵力前來堵住俄軍。

儘管烏克蘭在9月的反擊短暫地將俄軍從謝利多沃方向趕了出去,但這次反擊並沒有阻止俄軍攻占諾沃赫迪夫卡。隨後由於烏克蘭斯克和諾沃赫迪夫卡的丟失,加上烏軍兵力進一步不足,俄軍在9月和10月通過烏克蘭斯克和諾沃赫迪夫卡的卷擊,將烏軍趕出了謝利多沃。

圖片

烏軍在9月份沒有足夠的兵力擋住克拉斯格諾夫卡方向從東方進攻的俄軍

在奪取謝利多沃-諾沃赫迪夫卡-格羅集福卡以後,俄軍距離紅軍村不到6公里。而俄軍的火力基本上切斷了紅軍村的中央後勤樞紐功能——俄軍的火箭炮和身管火炮可以常態化轟擊紅軍村,蘇多普拉托夫中隊的視頻裡,擁有中繼功能的FPV無人機可以在紅軍村方向遊獵烏軍的後勤車輛。俄軍現在基本中斷了紅軍村長達10年來作為烏軍在頓內茨克地區行動中樞的功能,因此並不急於在這個方向進行進一步推進。進入10月份以後,俄軍停留在謝利多沃以西的格里霍里夫卡和佩特里夫卡。

筆者推測,俄軍的想法是,對紅軍城的進攻不選擇“瓦格納式”的正面強攻。俄軍可能認為,紅軍村往西沒有南北向的工事,可以通過和大諾沃希爾卡戰線和庫拉霍沃戰線聯動,在弗樂達以北發動攻勢,通過將戰線壓到庫班和胡里艾伯勒,迫使烏軍進一步分兵,然後再回頭向東進攻紅軍城。

圖片

借用@蝸牛柯基 一張圖

而在紅軍城的南方,烏克蘭在庫爾斯克地區的大量投入造成了庫拉霍沃方向更大規模的戰線垮塌。首先進入9月以後,頓涅茨克人民軍第110旅利用烏克蘭預備隊數量不足的劣勢,終於解放了馬林卡以北的克拉斯諾戈羅夫卡,為庫拉霍沃方向的戰線開闢了立足點。烏軍從沃夫洽河撤軍以後,被迫防守庫拉希夫卡和郝尼克。然而,由於頓涅茨克人民軍的主力並沒有在攻城中遭到顯著損失,因此俄軍的進攻很快,在烏克蘭斯克和庫拉希夫卡方向兩大戰線均實現了顯著的戰略推進。

因為北部戰線的垮塌,烏克蘭在9月嘗試利用手頭兵力和俄軍在馬林卡正東的馬克西米利安尼夫卡進行攻防戰,雙方損失慘重,烏軍在此地損失了不少西方裝備以後被迫撤退。

烏軍儘管進行了增兵,但俄軍進攻庫拉霍沃的攻勢已經成型,坐擁兵力優勢的俄軍開始從北方和東方兩個方向進攻庫拉霍沃。至此,烏克蘭在2014年仰仗的庫拉霍沃-紅軍村防線已經失去功能性。儘管烏軍調動了包括33旅的“豹2A4”坦克在內的力量嘗試反擊進攻庫拉霍沃的俄軍,並在該地區爆發了俄烏衝突以來第一場確認的“甲彈對抗”,但少數幾輛豹2A4坦克並不能阻止俄軍的快速推進。烏軍在此地損失了超過5輛豹2坦克,取得了擊殺俄軍3輛坦克和7輛步兵戰車的成果,隨後推入庫拉霍沃。

到10月末,俄軍抵達了庫拉霍沃水庫北邊,並通過一次大膽突擊突入庫拉霍沃城內。目前,俄軍已經在庫拉霍沃地區實現東北南三面的半包圍,阻斷了烏軍對城內的增援補給,且開始大量投擲FAB航彈。由於兵力充沛,俄軍的114旅甚至嘗試從庫拉霍沃以東的地區進行徹底包圍作戰。在這樣的情況下,庫拉霍沃的丟失已是時間問題。對於中央集群來講,奪取庫拉霍沃至少完成了紅軍城-庫拉霍沃攻勢一半目標。

圖片

被豹2伏擊的T72車隊

圖片

俄軍在庫拉霍沃的快速推進,離不開烏克蘭在弗樂達戰線上的垮塌。俄軍在過去3個月內最大的進展出現在弗樂達——大諾沃希爾卡方向。這一方向的烏軍是庫爾斯克攻勢的直接受害者。

由於烏克蘭方面將所有預備隊都抽走調入庫爾斯克地區,因此該方向的烏軍依然是2023年11月乃至2022年11月的“老面孔”——72機械化旅,33機械化旅和37海軍陸戰隊旅。而9月份俄軍的快速推進,導致烏克蘭不得不抽調弗勒達和庫普揚斯克的無人機部隊和機械化部隊去反攻謝利多沃城區內立足未穩的俄軍,但這導致了惡果。

在經歷2023年1月的失敗後,東部戰區的摩步旅們決定在19個月以後一雪前恥。在雙方持續19個月的炮擊過後,俄軍的火力破壞了弗勒達的雷場,並且在雙方互相丟垃圾的過程中基本磨碎了弗勒達當面的火炮和72旅的機械化裝備。9月中旬,東部軍區的部隊快速推進到沃達尼和米基爾斯克,並重新進入弗勒達郊區的別墅區,三面包圍了弗勒達的守軍。

由於缺乏預備隊,在哈爾濱旅的海軍步兵的壓制下,弗勒達留守的部隊士氣盡失,被迫撤退,並在撤退途中遭到了FPV火力和炮兵的進一步殺傷。由於弗勒達地區的守軍未能及時撤離,烏軍沒有預備隊及時堵住弗勒達北方漫長的缺口。因此到10月末,俄軍在拉平戰線以後,東部戰區的小伙子們一口氣在弗勒達方向推進8公里,推進面積超過20平方公里,推進速度逼近2022年3月。

由於快速推進,俄軍直接將弗勒達方向和大諾沃希爾卡和庫拉霍沃方向的戰線連線成了一片,實現了戰線間的聯動效果。到11月下旬,俄軍利用弗勒達方向的大幅度推進,將戰線形成了博霍亞夫倫卡-達尼耶口袋,從南部逼近庫拉霍沃,同時從東面向大諾沃希爾卡方向快速卷擊。

圖片

圖片

弗勒達城下折戟20個月以後,海軍步兵們重新占領了這座戰略城市

當然,由於紅軍村方向牽扯了更多的預備隊,俄軍開始“四處開花”,首先就是捷爾任斯克方向。8月末,頓內茨克第9旅攻占“紐約”鎮,並越過該鎮進入捏利皮夫卡鎮;隨後,該旅在一次大膽的突擊中進入捷爾任斯克,並實現立足。捷爾任斯克的丟失導致烏方動用了最後一點預備隊,牽扯了大量兵力。而在捷爾任斯克的北方,恰索夫亞爾地區的烏軍缺乏補給和兵力,開始逐步被恰索夫亞爾集群的瓦格納和空降軍們蠶食。

而在一個不顯眼的區域——紅利曼方向,西部軍區在時隔近一年後終於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推進。9月,隨着庫皮揚斯克方向的烏軍被抽調進入頓涅茨克,西部軍區在一次成功突擊中,俄軍突破了佩特羅帕夫利夫卡西北部的防禦,隨後奪取了辛基夫卡。進攻是在烏克蘭武裝部隊輪換期間開始的,人手短缺導致無法組織防禦並迅速轉移預備隊。這次襲擊成功後,整個森林地區和火車站都落入了俄羅斯的控制之下,隨後的進攻也依靠這支部隊向庫普揚斯克推進。

圖片

在火車站解放後,俄羅斯武裝部隊開始沿鐵路線進攻。很快,先頭裝甲縱隊進入庫普揚斯克東北郊,並在住宅區站穩了腳跟。目前,由西部軍區主導的庫普揚斯克進攻作戰已經打響,俄軍重新控制了庫普揚斯克的糖廠、奶製品罐頭廠和金屬回收廠。俄羅斯軍隊在城市北部森林也站穩了腳跟。西部軍區大有奪回奧斯基爾河,重回庫皮揚斯克,兵峰直指紅利曼的勢頭。

總的來說,由於烏克蘭人缺乏預備隊,俄軍的進攻較為順利。到11月中旬,俄軍已經基本越過了烏克蘭經營10年的烏東防線群。而幾個戰區的緩慢推進幾個月以後,量變終於引發了質變。目前在烏克蘭長達200公里的戰線上,俄軍將恰索夫亞爾-捷爾任斯克-紅軍村-謝利多沃-庫拉霍沃-大諾沃希爾卡等幾個戰線連成了一片,進行一種整體的消耗戰。

戰爭會有第2000天嗎?

俄軍目前掌握了烏克蘭戰場上的主動權,俄軍過去3個月的進攻特點就是頻繁調動敵人,迫使烏軍在分配兵力的過程中犯錯。而各個戰區的俄軍發現敵軍薄弱點,就迅速申請增援,然後在得到加強以後發動攻勢,從而取得戰果。在這個狀態下,可以說俄軍沒有主要進攻方向,因為任何一個方向都有可能因為烏軍的兵力匱乏成為新的主攻方向。

如果打比方的話,俄羅斯現在在進行一場5個人打4個人的籃球賽,俄羅斯坐擁5人優勢,其場上的第5個人作為自由人,會自由地去任何位置輔助進攻——他可能擋拆,可能投三分,也可能上籃。在此情況下,烏克蘭的戰線崩潰並不會發生在西方媒體關注的方向。

舉例而言,就是烏克蘭在守住恰索夫亞爾和紅軍城的情況下,捷爾任斯克防線出現了垮塌。而當烏軍增援捷爾任斯克方向時,庫普揚斯克方向和弗勒達方向的又經歷了快速崩塌。而弗勒達方向的快速潰敗又導致庫拉霍沃和大諾沃希爾卡側翼卷擊作戰連線成一體,進一步加大了烏軍在整個頓內茨克方向的戰線壓力。

可以說,這種情況是目前烏克蘭和北約悲觀的原因。在經過庫爾斯克短暫的挫折以後,俄羅斯人又重新回到了勝利的道路之上。而對於北約來講,這樣的勢頭持續下去,烏克蘭和北約將面臨失敗。俄羅斯的優勢已經無人質疑,外界更加關注的,是俄羅斯能否保持這樣的優勢。換句話說,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俄羅斯能否持續這樣的作戰?

圖片

俄羅斯人依舊能保持持續進攻的士氣

對於這類問題,筆者認為,現代國家沒有“血條”之說,一個國家的戰爭承受能力多少是一個黑箱。但就開源能夠觀測到的人力和經濟數據來講,俄羅斯的戰爭目前看是可持續的。

先說說人力情況,自去年10月發動阿瓦迪夫卡戰役以來,俄軍在持續進攻整整12個月以後,的確付出了較高的人力代價。具體到陣亡數字,去年12月30日,俄羅斯反對派媒體Mediazona發布俄軍可確認的死亡數據為40695份。而到了2024年11月8日,Medizona發布俄軍可確認的死亡數據為77143人。在長達一年的血腥戰鬥中,俄軍新增訃告37000人以上,由於今年還剩下40天,因此在這樣的勢頭下,到年底俄軍的確認死亡人數將達40000人。如果加上盧頓兩州的民兵和瓦格納未登記造冊的1萬名囚犯,俄軍的總體陣亡已突破10萬人。考慮到及時發放撫恤金對於俄羅斯維繫民意的重要性,這一數字基本上屬實。

儘管西方國家繼續宣稱俄軍遭受更大規模的傷亡,但俄軍的損失數字,可以通過烏克蘭對戰場人力的觀測和俄官方宣布的徵兵數字進行變相證實。根據烏克蘭總參謀部消息人士11月22日的最新消息,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隊人數已達57.5萬人。預期到今年年底,這一數字將增加到69萬。

迄今為止,俄羅斯軍隊每個月徵召超過3萬人,到2024年10月份累計簽訂合同人數累計為70萬,如果根據俄羅斯目前10萬人整體陣亡的情況計算“永久性損失人數”之後,戰線上之兵力人數與烏軍通報的俄軍呈現出高度的一致性(俄軍參戰人數整體為90萬,目前兵力60萬,且每個月徵召3萬人)。俄軍在長達3年的激烈作戰中確實如北約所言“傷亡40萬”,但時至今日俄羅斯人依然是兵力富裕的一方。

這種兵力富裕也體現在當下俄統帥部的戰法上。在這場以士兵生命作為“貨幣”的進攻算賬學中,俄羅斯統帥部的“算賬方法”是非常明確的,其能接受的“底線”依然是“一天100人”,如果每天俄軍付出100條人命且達成戰鬥目標,那麼是“死得起的”。如果今天的進攻沒有達成戰鬥目標,或者死的人超過100人,那就需要反思並對局部的戰鬥進行改進。總之,在這種堪比“計算生活費”模式的戰爭邏輯下,俄羅斯統帥部的指揮模式進入了一種“舒適區”——俄軍只要維繫現在這種進攻勢頭,就能奪取勝利。

人力資源之外,外界更加關心的是兵器。根據筆者統計,俄軍的載具損失已大幅度下滑——烏軍在年中2個月時間裡就有超過1000台俄軍載具的命中記錄。但在過去3個月,烏軍所有的載具命中記錄加起來也沒有超過1000台。這首先說明俄軍的載具保有情況不慎樂觀,同時俄軍加快的進攻速度也說明其現在不完全依靠機械化載具來進行作戰。儘管如此,俄軍愈發依賴“山東貓”等裝備進行進攻作戰,或許說明在步兵載具數量以及機動進攻手段上,依然面臨着瓶頸。

圖片

俄軍能夠仰仗的外援,依舊以炮兵武器和導彈武器為主

但現在的俄軍已經不是開戰初期那支依靠裝甲部隊橫衝直撞的軍隊,而是一支依靠身管火炮、航彈和攻擊無人機作戰的軍隊。這些武器的供應不僅穩定,還在逐步增強。烏方記述說,俄軍的炮兵一直能以每天1萬發的火力水平轟炸烏軍。美國人宣稱朝鮮人供應了其中30%的彈藥,勝在穩定。而西方此前一直以“俄軍會耗盡火炮身管”進行自我安慰,卻從來沒想過來自咸安北道的幾個小小廠房能夠生產足以供應這場歐陸大戰的火炮身管。同時,在精確制導武器方面,俄軍對KAB滑翔航彈日均使用量依然超過100枚。

這些傳統武器和新式武器的持續供應,正如烏克蘭前總司令扎盧日內說的那樣:“……俄羅斯現在擁有朝鮮的炮彈和人員,伊朗的無人機,東方大國的導彈和炮彈,他們用這些武器攻擊烏克蘭……第三次世界大戰早就開始了。”

一旦俄軍的火力能夠維持,烏軍的傷亡就變得不可持續。根據烏方通報,俄軍每天保守計算,要向烏軍陣地投擲10000發炮彈,1500架FPV和“柳葉刀”無人機以及100發航彈,如果按照俄軍炮彈數量的平均殺傷效能推算,烏克蘭每天要承受超過500人的傷亡。由於庫爾斯克地區的進攻,以及築壘地域的逐步丟失,烏軍的傷亡總數在2024年下半年只增不減,遠超其徵兵人數。

這一點也可以從俄國防部的通報中看出來:自4月起,烏軍的周傷亡人數從約5000人激增至八月份的19000人。從3月至10月,烏軍傷亡人數累計達46萬人,平均每月傷亡接近6萬,10月的傷亡就達到7萬餘。儘管俄國防部的數字有一定的注水,但從傷亡趨勢看,烏軍的傷亡是在逐步增加。這一點也體現在前線兵力上,到目前為止,烏克蘭整體戰線的人數不足35萬,已經比開戰高峰期的50萬減少了15萬以上。這種直觀的一線兵力減少更能說明烏克蘭的困境。

由於傷亡過於慘重,新動員的士兵無法填補損失,烏軍全線面臨兵力不足的問題。進入11月,烏克蘭的戰線因為兵力匱乏,到了1000天以來最危險的地步。根據紐約時報對烏克蘭前線的採訪,當下烏軍75%的士兵來自於徵召,志願兵的數量已經降低到25%。而由於火炮和彈藥的匱乏,越來越多的戰線需要獨立的無人機連來穩定戰線。烏軍無人機操作員很多時候發現,大部分沒有戰意的士兵很容易投降或逃跑,留下無人掩護的無人機操作員獨自面對俄軍。考慮到FPV是目前烏軍對俄軍最大的威脅,俄軍正通過各種手段獵殺這些烏軍無人機操作手。

圖片

天空新聞網的報道:烏軍已經難以為繼

彈藥方面,烏克蘭更加難以為繼。結合目前美國媒體的報道可以知道,烏克蘭的彈藥情況並沒有隨着北約宣稱的增產而得到改善。烏軍每天的彈藥發射量依然處於較低狀態,一天僅2000多發。隨着川普上台帶來的預期,烏克蘭在未來依然要面臨彈藥持續不足的狀態。當下,烏克蘭只能仰仗自己。

依據筆者對於俄軍損失記錄的統計,以及俄方頻道根據戰場情況的推測,烏軍每日平均出動接近2000架次的FPV無人機實施攻擊,造成俄軍60%以上的傷亡。雖然澤連斯基年初“100萬架FPV”的豪言壯語沒有達成,但烏軍使用FPV的總數依然超過50萬架。可以說,中國工人製造的FPV和蘇聯工人的地雷維繫了烏軍的戰線,而不是北約那些華而不實的兵器。但對於烏克蘭而言,今年獲得50萬架無人機,並不意味着明年還能順利獲得50萬架。

此外,烏克蘭持續損失的不僅僅是兵力與資產,還有一些無形但重要的東西,那就是預設戰場。對烏軍而言,持續殺傷俄軍的手段主要是依託雷場,通過雷場遲滯才能組織無人機FPV殺傷俄軍。換句話說,沒有雷場,俄軍就會取得較大進展。這可能解釋了俄軍自9月以來持續進攻的原因:隨着烏軍防線越來越倉促,俄軍在前線遇到的雷場和完善工事越來越少。情況似乎向着俄統帥部預想的那樣發展:只要持續進攻,終究會遇到沒有縱深和雷場的廣闊縱深的烏克蘭土地,到了那一天一切問題都會解決。

但烏克蘭方面目前面對的也不都是壞消息,儘管兵力和彈藥不足,但在步兵載具上,還是處於“管夠”的狀態。北約方面不能提供足夠多的坦克和火炮,但能提供足夠多的“防雷車”。

也是因為這種廉價步兵載具的富裕,烏克蘭司令部還開始組建新的機械化旅。到目前為止烏軍手裡應該還有至少2000輛各種防雷車、M113和其他裝甲輸送車,這足以幫助烏軍組建10個機械化旅。儘管這些旅和進攻庫爾斯克的部隊一樣,以機械化步兵為主的旅很可能缺乏基本的大口徑火炮,只配備有反坦克導彈/火箭筒,無人機打擊部隊和便攜式防空系統連,但考慮到目前雙方整體機動能力不足的現實,有這樣的部隊總比沒有強。

圖片

正在法國訓練的155機械化旅,大概4500人,將裝備豹2a4、VAB、AMX-10RC突擊炮、及凱撒自行火炮,這是俄烏戰場上建制內裝備最齊全的一個旅

可以預想的是,西爾斯基仍希望將這些預備隊“攥成拳頭”,用於可能的、針對俄羅斯本土攻勢。烏克蘭武裝部隊依然準備在一個方向集中手中最後的預備隊,進行一次庫爾斯克式的進攻。俄羅斯方面的推測是,烏方集中手裡的F-16戰鬥機以後,希望憑藉ATACMS和F-16機載彈藥帶來的火力優勢,向俄羅斯境內(或許是哈爾科夫-別爾哥羅德方向)發動大規模反攻,而不是用於常規防禦。

筆者能夠理解烏克蘭方面發動庫爾斯克戰役的初衷,畢竟對烏克蘭來講,庫爾斯克必須打,打才有“統戰價值”。筆者猜測,為了讓北約相信“虛弱的俄羅斯”和烏克蘭戰爭勝利的可能性,烏克蘭還要進行一次“打雞血”式的反攻,反攻方向很有可能是比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方向。但考慮到烏軍兵力和裝備的現實情況,這次反攻極有可能成為烏軍在本場衝突中的最後一次大反攻。

但烏克蘭僅有載具和部分無人機兵器還算富裕,彈藥和人力不足以支撐他們再進行1000天的高烈度戰鬥。很多戰場之外的情況,更能說明烏克蘭在持續衝突上難以為繼。首先是北約。其實長篇累牘地解讀川普上台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在拜登執政的最後第一年,北約並沒有表現出希望用軍事手段解決烏克蘭問題的決心和能力。這一點可以從戰場外的情況一葉知秋。

比如,撫恤金問題。就筆者了解,在目前烏克蘭整體動員的情況下,前線軍人的動向被烏克蘭當局有意隱瞞了。烏克蘭上級單位有時候連士兵奔赴哪個戰區都會瞞住這些動員士兵的家裡人。一旦前線士兵幾天之內和家人中斷聯繫,絕望的烏克蘭母親和妻子們就必須加入那些惡俗的俄羅斯群組,去一張一張地翻那些惡俗群組發布的烏軍屍體照片。這些母親一半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在裡面,一半是希望自己不幸的孩子的命運能早日塵埃落定,使悲傷的家裡人能早點向烏克蘭政府申請撫恤金。但由於烏政府目前的財政情況,大量士兵被認定為失蹤狀態,即便家屬通過撫恤金確認了死亡,很多士兵親屬直到失蹤8個月以後才能領到第一筆撫恤金。

圖片

與之相對的,有些黑色幽默的“俄羅斯撫恤金經濟學”正在維繫俄羅斯國內的經濟正常

就烏克蘭政府扣留撫恤金一事,筆者可以理解,因為北約對烏克蘭的援助開支並不包括烏軍陣亡士兵的撫恤金。作為一個霸權主義組織,北約的這種行為堪稱這場戰爭中蟲豸行為的下限。布魯塞爾的老爺們將烏克蘭問題視作一種“麻煩”,川普上台也不過是另一根壓死駱駝的稻草罷了。

但對烏克蘭人來講,不確定的戰爭前景留給他們的只有迷茫——烏克蘭人十年前選擇了魔怔,十年後收穫的只有背叛與仇恨。如今1000天過去,戰爭似乎永不停歇,而留給這片充滿悲劇的東歐土地的,只有無盡的仇恨和悲傷。

俄羅斯發射洲際彈道導彈以威懾鄰國

就在俄烏衝突度過1000天的節點上,俄羅斯人用自己的方式讓這場衝突再次回到世界輿論場的中心。

11月22日的晚上,有關“俄羅斯發射洲際導彈攻擊烏克蘭”的消息衝上各大媒體頭條,社交媒體上流傳着令人震撼的疑似分彈頭刺破夜空落地之景。西方國家紛紛跳腳,直呼這是“嚴重的事態升級”。烏克蘭則宣布自己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洲際彈道導彈攻擊的國家”。

作為一個媒體工作者,當筆者聽說“俄羅斯用洲際導彈攻擊烏克蘭”的時候,心情是複雜的;筆者的領導甚至以“新聞嚴肅性”為由,拒絕轉載烏克蘭空軍司令部的聲明。但客觀事實證明,新聞本身是嚴肅的,不嚴肅的似乎是這個世界。筆者小時候曾讀過劉慈欣老師寫的《超新星紀元》,書中俄羅斯小孩在“洲際導彈奧林匹克”遊戲裡用裝紅酒巧克力的洲際導彈砸美國小孩的指揮所,只是沒想到俄羅斯人在大人還健在時候就幹這種事。

圖片

圖片

對此,筆者只能複述一下藝術史上的一些知識:抽象藝術,最早起源於20世紀的俄羅斯。社交媒體

玩笑歸玩笑,從視頻來分析,俄羅斯毫無疑問地對第聶伯河的南方設計局廠區使用了洲際彈道導彈。烏方發布的監控顯示,彈頭的着陸彈道幾乎垂直於地面,這意味着彈道非常高,符合遠程或洲際導彈在走高彈道時再入飛行器(RV)的着陸角度。

考慮到開源視頻證實俄羅斯發射導彈的位置是伏爾加格勒以東,距離烏克蘭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飛行距離為800公里,這意味着導彈飛行高度一度達到2000公里高。而這一次落地的分導多彈頭速度極快,遠快於伊朗在“真實承諾2”中轟炸特拉維夫的高超聲速彈頭,說明彈頭着陸速度在10馬赫左右。種種跡象充分說明,這就是某種洲際彈道導彈的高速再入器。

圖片

圖片

在此情況下,烏克蘭空軍司令部說自己被“洲際彈道導彈襲擊”並非誇大其詞,而是一種客觀的事實陳述。畢竟地球上目前採用相同技術的導彈,除了東風家族的兩款中遠程導彈以外都是洲際戰略導彈。何況烏克蘭人之後還撿到了莫斯科熱工技術研究所出產的零件,進一步說明此次襲擊的戰略特徵。

但這款襲擊第聶伯彼得羅夫斯克的導彈也有一些奇怪的特徵,比如彈頭以一排密集的6發彈頭着陸,和普通的再入飛行器有截然不同的區別。這有悖於任何一種已知的彈道導彈再入特徵。考慮到這些彈頭沒有核裝藥,筆者猜測可能是俄羅斯為“亞爾斯”導彈開發的一種類型,能在大氣層內保持和彈頭同樣突防速度的重型誘餌,亦或是一種純粹的實心動能彈頭。

打擊效果也說明這發導彈不是尋常的洲際彈道導彈——導彈在命中廠房以後,過了30秒才引發更大的爆炸,說明這發6枚分彈頭的導彈中至少有一發可能採用侵徹彈頭,亦或廠房本身發生了殉爆。當然,筆者更傾向於相信是後者。因為如果莫斯科熱工所和俄羅斯火箭軍要在這樣一次不嚴肅的打擊中繼續追求軍事效能,那就更不嚴肅了。

總之,俄軍確實使用了一種“帶有洲際彈道導彈技術”的導彈攻擊烏克蘭,不過俄羅斯和美國並不願意承認這次打擊的“歷史第一”地位,而是帶有一點默契地宣稱本次試射的是“中程導彈”。

當地時間11月21日晚間,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電視講話,對此做出回應。他表示,俄軍當天對烏克蘭軍工企業發動了聯合打擊,作為“戰鬥試驗”的一部分,俄軍向烏克蘭目標發射了代號為“榛樹”的新型中程高超音速導彈,成功擊中第聶伯羅市一處軍事工業設施。普京警告,這次行動是為了回應“北約成員國對俄羅斯的侵略行動”,如果挑釁行為持續升級,俄方“將以牙還牙施以反擊”。

而美國方面也證實這是“中程彈道導彈”。五角大樓副新聞秘書薩布麗娜·辛格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俄羅斯“確實發射了一枚實驗性中程彈道導彈。這枚中程彈道導彈是基於俄羅斯的RS-26‘邊界’洲際彈道導彈為基礎開發的”,根據核風險降低渠道,俄羅斯提前通知了美國進行新型中程導彈“榛樹”試射的計劃。

圖片

美國人:這就是中導

美俄是簽署了條約的核大國,因此核威懾的事情還得美俄說了才算數。無論烏克蘭空軍如何宣稱“烏克蘭成為第一個被洲際彈道導彈攻擊的國家”,美俄方面定性了這是“中程導彈”。

似乎普京也覺得烏克蘭“不配”成為世界第一個被洲際彈道導彈實戰過的國家。但美國人為什麼要否認俄羅斯發射洲際彈道導彈一事呢?筆者有一種不慎嚴肅的猜測:因為2018年美俄就中導條約吵架時,儘管俄國人堅稱RS-26導彈不是中導,是“射程超過5500公里的洲際彈道導彈”,但美國人堅稱RS-26“邊界”導彈是“中程彈道導彈”,所以俄羅斯人破壞了中導條約。在川普退出中導條約時,RS-26導彈是美國人的藉口之一。所以今天俄羅斯人拿RS26類似物攻擊烏克蘭,美國人必須在不雙標的情況下,承認這“就是中程彈道導彈”。

之後就是各說各話,“我嚇你”,“你嚇不到我”的時間。筆者認為尋找這次“榛樹”中程導彈攻擊南方設計局的意義,本身是一件很沒有意義的事情。畢竟從實際軍事目的上來看,用這樣一種中遠程導彈發射常規彈頭攻擊非高價值軍事目標,是一件不存在軍事意義的事。儘管南方設計局廠區是蘇聯工業的驕傲,也曾是人類最偉大的洲際導彈製造工廠,但當下這個節骨眼上,南方設計局廠區主要作用是提供能夠用來維修豹2坦克的廠房。恐怕這些豹2坦克這輩子也想不到,它們維修地點會吃上一發洲際彈道導彈。

對於此次導彈事件,筆者認為澤連斯基的定性是最明確的,他告訴北約,俄羅斯“正在將烏克蘭當作武器的試驗場”。如果非要為俄羅斯這次導彈打擊賦予什麼意義,那就是俄羅斯用一種縱觀人類歷史也實屬罕見的不嚴肅方式宣告了自己將重啟對歐中導核威懾。

這就需要我們重新回到RS-26這款導彈的性質上來。根據俄塔斯社的說法,RS-26導彈是在RS-24“亞爾斯”基礎上研製的一種二級固體洲際彈道導彈。原理上,是一種更加廉價的“亞爾斯”導彈。但在去掉一級火箭發動機以後,RS-26導彈可能無法再滿足打擊效能的同時實現技戰術指標。因此改型導彈僅僅進行過4次試射,就轉入技術儲備狀態。

2018年,俄羅斯媒體承認,由於資金無法同時支持薩爾瑪特的“先鋒”(Vangard)導彈和RS-26“邊界”(Rubezh)兩種導彈的研發,“邊界”導彈不再列為重點發展項目, 不列入2018-2027年俄軍發展綱要中計劃同時服役的兩種導彈當中。簡而言之,無論美國退不退中導條約,“邊界”導彈也無法作為俄羅斯核威懾的“新三件套”。

筆者認為,俄軍在2018年取消RS-26這款導彈,更多原因還是不希望喚醒西歐國家的“中導記憶”,和西歐國家翻臉。

就在50年前的1974年9月21日,由蘇聯納季拉澤設計局(今天的莫斯科熱力工程研究所)研發的RSD-10“先鋒”(北約代號:SS-20“軍刀”)陸基機動戰略中程彈道導彈首次在卡普斯京亞爾靶場試飛成功,這是蘇聯第一種固體燃料、機動部署帶有3個分導式核彈頭(MIRV)的中程彈道導彈。

1977年開始,“先鋒”導彈開始裝備蘇聯戰略火箭軍,至1984年一共裝備了450枚。而這種主要用於移除西歐文明的導彈,在隨後的《中導條約》談判中再次定義了什麼才是中程彈道導彈——RSD-10的射程為5500公里,那麼小於5500公里的就是中程導彈,大於5500公里的就是洲際導彈。

圖片

我們為什麼不把西歐大陸化為一片焦土呢?

蘇聯和歐洲之間的恢復互信,起源於戈爾巴喬夫全面退役了RSD-10“先鋒”導彈;對於2018年的俄羅斯來講,核威懾西歐並不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項。但到了歐洲和俄羅斯已徹底失去互信的今天,俄羅斯人用第聶伯河畔劃破天際的閃光再次證明,俄羅斯需要一款新時代的“SS-20”,而歐洲大陸似乎要回到那個核陰雲籠罩的80年代。

事到如今,俄羅斯當然有在安全縱深上發展對歐可靠核威懾的軍事需求,在此情況下重啟RS-26這款導彈也是技術路線上的必然選擇。畢竟在薩爾瑪特疑似出現過“炸井”事故的今天,多達170發“亞爾斯”彈道導彈依然是俄羅斯核威懾的基石。在此基礎上,俄軍研發一款二級固體的“亞爾斯”導彈,當成某種“東風-26A”的類似物。也幾乎是必然選擇了。

筆者想起在前段時間俄軍例行試射“亞爾斯”和“布拉瓦”時,有電報頻道的俄國人抱怨,為什麼不把這些導彈“扔到烏克蘭頭頂上,哪怕不裝藥都是好的”。事實證明,只有俄羅斯人懂俄羅斯,說這句話的俄國人不完全是在抱怨,而是在提出建議。

在媒體狂歡過後,我們發現俄烏局勢的惡化程度更多體現在象徵意義上:烏克蘭或許可以利用手頭的美制導彈轟炸俄羅斯本土,但其ATACMS數量已不足50枚。俄方儘管修改了核政策,但其示威射擊也更多是對歐進行核威懾。至少到目前為止,俄烏戰場的核實戰依然僅停留在輿論場上。俄烏在轟炸本土這件事上一起過家家,擔驚受怕的只有無辜群眾。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俄羅斯可能會在烏克蘭領土上進行更多次這種中導試驗,這並不是什麼好事:作為一個有核大國,俄羅斯政府竟揮舞着達摩克利斯之劍跳舞。而在世界如此動盪的今天,任何降低核門檻的行為都是不負責任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殺4千巴勒斯坦兒童太少 - 看看猶太復國
2023: 6055 血壯山河 盧溝橋之變 24
2022: 媽的屄的。日本鬼子又一次黃種人打敗白
2021: 美軍裝備有多強?20年僅2300人陣亡,頭
2021: 現在最強的單兵武器是什麼?
2020: 巴結美國付出代價;台灣人民怒了,對岸
2020: 特朗普卸任後,會遭到拜登清算嗎
2019: 一個前線特務會“攜帶大量機密文件”向
2019: 香港無寧日皆因林鄭搶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