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看下面這張圖。這是珠展上毛子放出來的宣傳片裡蘇57戰鬥機的相關數據。
裡面表格的第四行Max flight range可以翻譯為最大飛行距離。分了三種情況:不空中加油/加油一次/加油兩次。其中不加油的可以看做是內油航程,2800公里。加油一次和兩次的分別是5200和7800公里。
這可是老毛子自己透露的,沒必要藏着掖着。就算出口型蘇57E比自用型號腿短點,那也短不出太多。毛子自用型號的內油航程也頂多3000公里。蘇57被大家起的外號叫做“拍扁的蘇27”,但是內油航程這項指標真是差了一截子:蘇27官方數字是3530公里。
原因何在?我覺得問題出在它的機翼上。
這張圖從蘇57的專利圖紙上截下來的,應該大差不差。能看出蘇57的機翼前緣後掠角不小。網上查到的數據是48度,我自己量了一下圖,確實是這個值。
這個後掠角是比較適合超音速飛行的,畢竟超音速巡航是蘇57的重要賣點。另外的好處就是隱身上的,主翼前緣會有比較強的反射,其方向剛好是與前緣垂直。所以前緣後掠角越大,這個反射角就越偏離飛機的頭錐方向,隱身效果也就越好。
但是,甘蔗沒有兩頭甜。選了這個後掠角,付出的代價就是亞音速的升阻比降低。所以與體型差不多的蘇27相比,蘇57的內油航程就下降了。
蘇57的設計上有點擰巴,對超音速和亞音速都想要。從前緣後掠角上看是個超音速設計,但是尾部的發動機間距大,又是偏重亞音速降阻的考慮。機身拍扁了以便降低超音速波阻,但機翼的浸潤面積很大,超音速的阻力又找補回來不少。F22也有點這樣擰巴:發動機尾部間距很小(利於超音速),但前緣後掠角也小,42度(利於亞音速巡航)。
相比之下,殲20就有點豁出去了,超音速擺第一位。主翼前緣後掠角差不多有50度了,尾部發動機間距也比較小。但是這種構型的亞音速升阻比就不要太指望了。也就是說,它的內油航程也不會太大,如果油箱足夠大也許能比蘇57強,但也強得有限。
就說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