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多維度提升時敏目標打擊能力分析 |
送交者: 三把刀 2024年12月04日22:21:1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導讀:針對在戰場上隨機出現、打擊機會嚴格受限於時間窗口並且極具軍事價值的時敏目標的高效精確打擊,是扭轉戰場態勢,奪取戰場制勝權的關鍵之一。因此,提升對時敏目標的有效打擊能力的相關研究備受各軍事強國的重視。美軍則主要從聯合全域指揮控制體系、以先進戰機為信息節點的網絡化建設以及武器系統等多個維度開展了提升時敏目標打擊能力的研究與驗證。 聯合全域指揮控制系統的建立與驗證 高效的信息共享、分析決策以及指揮控制是提高時敏目標打擊時效性與打擊精度的關鍵所在。因此,美軍已於2019年提出聯合全域指揮控制(JADC2)概念及其建設需求與計劃,旨在近實時連接所有分布式傳感器與射手,將各軍種指揮控制系統連接成一體化指控網絡,實現所有作戰域之間高速且無縫的信息交流,從而遂行跨域指揮控制,而這將有望大大壓縮美軍的作戰決策周期,提升美軍高效準確打擊與摧毀時敏目標的能力。 美軍將先進作戰管理系統(ABMS)作為JADC2的核心技術架構,並且陸軍、海軍、太空軍以及網絡空間部隊也正在分别致力於構建“戰術情報目標接入點”(TITAN)和“融合計劃”(Project Convergence)、“超越計劃”(Project Overmatch)、“下一代太空體系架構”(NDSA)、“聯合網絡指揮控制系統”(JCC2),集成連接各軍種、各作戰域的傳感器、決策節點和武器系統,以實現戰場態勢感知數據的多域集成以及一體化指揮控制。 其中: ABMS ABMS旨在利用集成和融合來自五代戰機、戰艦、無人機等各作戰域的分布式傳感器數據,通過人工智能、自動信息融合等先進技術,實現互聯與協同,以確保有效的地面和空中目標指示,以及聯合作戰部隊在強對抗環境下的作戰管理與指揮控制能力。 美空軍自2019年12月起每年舉行的“ABMS OnRamp”演習結果顯示,ABMS系統在解決新的基於衛星的通訊系統架構問題、由傳感器到射手的網絡互連、利用雲共享信息、人工智能軟件輔助指揮決策等方面已經取得了較大進展,並驗證了多軍種無縫連接及態勢共享能力和基於人工智能的指揮控制應用。 尤其2021年7月ABMS“架構演示與評估”(ADE)演習更是針對通過集成、分布式、彈性的通信、計算和軟件實現決策優勢,並針對戰略與戰術層面的軟件應用、人工智能提升敏捷決策優勢等多個方面開展了歷時20天的試驗工作。由此更加體現了美軍在實現集成決策優勢以及敏捷、分布式作戰方面的研究方向與重點。 “戰術情報目標接入點”(TITAN)與“融合計劃”(Project Convergence) 美國陸軍期望利用TITAN地面站縮短由傳感器到飛機、火炮或干擾系統等執行平台的時間周期,並提供新型深度感應功能,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遠程精確射擊的效率。還計劃利用“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人工智能軟件系統,融合TITAN所獲取的多域傳感器數據,通過對情報信息進行快速分析以識別潛在威脅及提供目標瞄準坐標,從而有效提升數據從傳感器到射手的傳輸速度。 美國陸軍還計劃基於“融合計劃”連接來自所有軍種的傳感器系統,以形成更加高效的單一網絡,並已於2020年8月“融合計劃2020”中成功實現了20秒內及時準確地打擊與摧毀時敏目標的能力。還在“融合計劃2021”中對美國陸軍基於雲網絡,在正確的時間將正確的數據傳遞到正確的位置的能力,以及自主實施目標探測、識別和優先級排序等進行了試驗驗證,以進一步提升美國陸軍利用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技術實現快速決策以及對時敏目標的實時打擊能力。 “超越計劃”(Project Overmatch) 2020年,美海軍提出“超越計劃”(Project Overmatch),旨在通過大數據系統構建跨域、跨兵種的海上軍事物聯網,實現“傳感器”與“射手”融合一體化的智能殺傷鏈;基於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工具的深入研究,大力提升海軍裝備的智能化發展進程,並推動海軍裝備向“裝備指揮裝備”的方向發展,以實現作戰平台的互聯、互通、互操,構建美國海軍的智能化分布式作戰能力。 美國海軍自2020年1月起相繼在“全球閃電”試驗、“無人系統綜合作戰問題21”(UxS IBP 21)以及“大規模演習-2021”(LSE21)中對“超越計劃”進行了實戰驗證,以確保實現跨平台傳感器與射手的技術融合,並構建智能殺傷鏈。該計劃已經進入第四輪試驗驗證階段,美國海軍計劃於2022年~2023年,將該計劃的研究成果部署於一個航母打擊群中,並在未來陸續進行部署,以實現大型航母編隊作戰艦艇與武器平台的全面智能化改造。 “下一代太空體系架構”(NDSA) 太空發展局(SDA)計劃通過構建NDSA,以將各軍種所開發的戰術網絡與低軌衛星星座進行連接,從而為美軍未來的JADC2系統提供統一網絡,並計劃於2026年實現近1000顆衛星的運行。 預計第0批衛星(10顆具備跟蹤高超音速武器、導航以及提供定時數據等能力的衛星)將於2022財年第四季度進入軌道,構成位於低地軌道的天基網狀網絡,即初始傳輸層。屆時SDA將對天基傳感器數據下行傳輸到地面站,再上行傳送至傳輸層,通過TITAN和Link 16戰術網絡將數據分發到戰術邊緣的能力進行驗證,且期望最終能夠無需地面站,通過光學交叉鏈路即可實現將數據從天基傳感器發送至傳輸層。未來該傳輸層將有望提供一個全球網絡,以實現各種傳感器、作戰人員與戰術網絡間的戰術通信。 SDA還於2020年開始與陸軍合作,以發展從太空進行時敏地面威脅追蹤的能力,並向作戰人員提供實時信息為目標。由此可以想見,未來NDSA一旦成功開發,將能夠為JADC2提供實時、無縫的信息獲取能力,並能夠使得各軍種實現聯合全域作戰,對於時敏目標打擊能力的提升力度毋庸置疑。 “聯合網絡指揮控制”(JCC2)系統 美國網絡空間部隊則致力於通過JCC2系統向網絡部隊提供網絡空間指揮控制、決策規劃、態勢感知、攻防行動等作戰能力,能夠執行全頻譜網絡空間同步作戰,從而壓縮規劃周期,提高決策效率,已於2020財年起針對該系統的軟件工程、風險管理、發展框架管理等開展相關研究。並將2022財年的研發預算提升至7900萬美元,將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的IKE項目引入該系統的研究當中,以提升決策能力。 綜合而言,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的不斷發展為美軍信息系統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但JADC2的實現仍然面臨帶寬資源緊缺、數據處理能力有限等實戰難題,以及不同軍種與不同作戰域融合程度有所不同等問題。 以先進戰機為信息節點的網絡化時敏目標打擊能力提升 美軍近年來計劃基於F-35強大的傳感器性能,將其作為信息化聯合作戰節點,在隱身狀態下通過多功能先進數據鏈(MADL)共享信息,實現多平台交互,為美軍提供更為強大的戰場優勢。 F-35安裝了性能優異的多型傳感器,不僅配備了AN/APG-81有源相控陣(AESA)火控雷達、AN/AAQ-37分布式孔徑系統(EO DAS)、AN/AAQ-40光電瞄準系統(EOTS)、AN/ASQ-239電子戰系統與AN/ASQ-242通信、導航和識別(CNI)組件,還裝備了多功能先進數據鏈(MADL)。F-35可以將AESA、EO DAS與EOTS所收集的圖像與其他數據相融合,並共享這些信息,從而能夠為其他作戰平台提供戰場態勢感知與精確的目標瞄準數據。 美軍針對將F-35等先進戰機與隱身無人機或“忠誠僚機”協同構建網絡化作戰能力已經展開了多年研究,旨在擴大偵測、識別、定位以及跟蹤目標範圍的同時,基於人工智能技術提高對目標識別與分類的效率,從而大大壓縮發現目標到進行攻擊之間的時間,提升對時敏目標的打擊時效性。 圖表:先進五代機與無人機協同的時敏目標打擊能力構建;資料來源:調研整理 其中: RQ-180無人機是美國空軍秘密研製的一型長航程高空無人偵察機,鮮見相關公開資料,但據稱比RQ-170隱身無人機的性能更優。結合RQ-170隱身無人機的相關性能等推測,RQ-180可能也裝備了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先進光電傳感器、被動電子監視測量裝置以及用於控制無人機的高加密度現代軍用數據鏈與衛星數據鏈等,具備較強的續航能力,巡航時間可能超過24小時。 加上美軍曾於2020年8月的大型兵力測試活動(Large Force Test Event,LFTE)中成功對RQ-170與五代機以及戰略轟炸機編隊協同打擊的能力進行了驗證,由此推測RQ-180也大概率具有作為作戰平台的網絡節點和信息網關的潛在能力。 KC-46A作為信息節點的研究與測試 除了致力於利用先進戰機與無人機協同實現戰場信息的實時感知與共享等的相關研究,美軍也在致力於拓展加油機等特種飛機的多任務能力。作為美軍最新一代加油機,KC-46A“飛馬座”採用波音767-2c的寬體布局,採用了寬體半硬殼式機身,長50.5米,寬47.6米,最大起飛重量達188噸,具有高載油量、高航速以及長航程的特點,並且具備作戰加油的能力。 而其所具備的寬大機身,以及臨近前線的有利位置,使得美軍近幾年來針對其多任務能力的拓展展開了相關研究。 計劃通過裝備網絡節點設備,使KC-46A成為前線戰鬥機與後方基地之間的高速數據中繼站,以使作戰信息在前方戰鬥區域中實現更好的分發與共享; 美國陸軍快速能力辦公室(RCO)將KC-46A選作裝備通信軟件吊艙的機型,以使F-22與F-35戰鬥機平台實現雙向數據連通能力,從而有望使得該項能力成為先進作戰管理系統(ABMS)的首項實戰部署能力。 美軍已於2020年9月開展的ABMS演示試驗中,將裝了多個ABMS雲網絡共享應用的KC-46A(部署於夏威夷)加油機作為一個前沿節點,與夏威夷之外的F-22戰鬥機與C-17運輸機實現了網絡數據共享;於2020年12月基於戰術目標網絡技術,在KC-46A加油機與地面節點之間建立了一條通信通道,並成功實現了F-35B向地面控制器發送全動態視頻。 由此可知,未來KC-46A將進一步提升戰場信息的分發與共享能力,以及F-22與F-35的雙向數據連通能力,從而提升美軍先進戰機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以及對時敏目標等的偵察、識別與打擊效率。 武器系統的時敏打擊能力構建 利用先進的複合制導技術對目標進行快速可靠地搜索、識別與跟蹤,利用先進的數據鏈傳輸技術實現信息共享,提高武器系統對戰場信息的實時感知能力,並通過提升武器系統的網絡化、智能化作戰能力,實現戰場信息共享、作戰任務動態規劃以及快速高效偵察、打擊、評估一體化的作戰能力,是現階段,乃至未來武器系統實現對固定型與高價值的移動型時敏目標精確打擊的重要發展方向。 “戰斧”BlockⅣ巡航導彈的時敏打擊能力 “戰斧”BlockⅣ巡航導彈具備遠程打擊能力,且反應速度更快,任務規劃時間更短的特點,是美國海軍現役的主力巡航導彈,主要裝備於巡洋艦、驅逐艦與攻擊核潛艇上。 具備重新裝填目標數據的功能是“戰斧”BlockⅣ區別於其他“戰斧”導彈的最為明顯的標誌,其盤旋待戰能力則是基於美國海軍對時敏目標的打擊要求而開發,從而無需對導彈進行大幅度改動即可實現對戰區內目標的較高打擊時間效率。 此外,基於“戰斧”BlockⅣ的盤旋待戰能力,指揮官可在對其進行戰前任務規劃時,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選擇在戰區內設立的盤旋待機區域。通過導彈所裝備的數據鏈,將由彈頭頂端安裝的攝像機所拍攝的目標狀況及時傳遞到控制中心,便於指揮官人員判斷導彈是否命中目標,並迅速決定是否進行第二次攻擊,一旦需要二次目標打擊,即快速進行相應的打擊任務規劃。 綜合而言,“戰斧”BlockⅣ基於雙向數據鏈、具備強抗干擾能力的複合制導系統,能夠快速進行二次目標打擊任務的規劃,並能夠以較高的效率實現對時敏目標的精確打擊。 聯合防區外空地導彈增程型(JASSM-ER)的時敏目標打擊能力 聯合防區外空地導彈增程型(JASSM-ER)採用了GPS/INS中制導+紅外成像末制導的複合制導體制,具備全天候、全氣象條件下作戰能力,抗干擾能力強,具備高打擊精度。此外,該型導彈還採用了先進的雙向數據鏈,具備一定打擊靈活性,並且基於人工智能技術具備一定的自適應與學習能力,能夠實現高精度。 採用了先進的雙向數據鏈,使得該型導彈能在飛行中與聯合空中作戰中心(CAOC)建立安全的超視距通信的能力,可通過上行鏈路完成目標位置更新或更改信息,通過下行鏈路報告自身的位置和狀態,從而使導彈具有較大的打擊靈活性,並具備打擊重新定位目標以及時間敏感目標的能力; 採用了基於提取目標特徵,且可編程的第二代紅外成像探測(ATR)技術,該技術融入了人工智能技術,具備自適應與學習能力,使得該型導彈具備“發射後不管”的能力,並能夠實現3米之內的命中精度。 該型導彈已經2018年實現在F15E戰鬥機上的完全作戰能力。美軍還計劃通過加裝先進傳感器與數據鏈,使得JASSM-ER能夠實現具備對水面艦艇等移動目標的打擊能力,並提升其在飛行中重新選定、確認與打擊目標,以及進行毀傷評估等網絡化作戰能力。屆時,該型導彈將有望進一步提升精確打擊時敏目標的能力。 網絡化、智能化武器系統的時敏打擊能力構建 具有偵察、監視及戰場毀傷評估能力,並且能夠對敵方重要目標實施實時精確打擊,具備對時敏目標打擊優勢的巡飛彈的能力提升,始終備受各國關注。在此僅以美軍的VintageRacer、Altius-600 以及Switchblade-600巡飛彈為例對巡飛彈打擊時敏目標的能力進行梳理,如下表所示。 圖表:VintageRacer、Altius-600與Switchblade-600的時敏目標打擊能力;資料來源:調研整理 其中: VintageRacer可以高超聲速接近目標,在目標區域部署一個巡飛彈系統,利用多模製導系統偵察、識別目標區域內隱藏或移動的時敏目標,並利用所攜帶的武器進行攻擊與摧毀; 自2020年9月以來,美軍已經多次開展了MQ-1C無人機、XQ-58A無人機發射,乃至控制Altius-600巡飛彈的試驗,未來還可能進一步構建其集群偵察/攻擊能力,以及與無人機、先進有人戰機協同的作戰能力; 美軍還計划進一步提升Switchblade-600巡飛彈對固定目標與移動目標的殺傷力,融入邊緣計算和人工智能引擎,提升其自主決策能力,並致力於將其與XQ-58A無人機集成,實現通過多域多平台發射,提升其對時敏目標等的高效精確打擊能力。 綜合可知,巡飛彈具備偵察、識別與打擊時敏目標的能力,但現階段的巡飛彈仍僅具備與武器平台之間的連通能力,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巡飛彈將具備以集群形式滲透到敵方領空開展情報、監視和偵察,提升載機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並進行飛行路徑規劃,偵察、識別與打擊高價值時敏目標的潛力。 因此,未來美軍將融合人工智能技術,引入先進的數據鏈,進一步提升巡飛彈的智能化程度與快速反應能力,拓展巡飛彈之間的信息互通能力,將其作為通信網絡節點,以實現網絡化協同作戰。並將實現導彈、巡飛彈、無人/有人飛機之間的信息共享,自主組成作戰網絡,集群作戰,同時攻擊目標區域內分布的多個時敏目標,作為研究重點。 小結:美軍正在以ABMS為核心技術架構,基於各軍種所研究的TITAN、Project Convergence、Project Overmatch、NDSA、JCC2各種指揮控制系統,致力於構建聯合全域指揮控制系統,以實現遂行跨域指揮控制,提升對時敏目標的打擊決策效率與摧毀能力;致力於構建先進戰機與隱身無人機或“忠誠僚機”等的網絡化作戰能力,以擴大偵測、識別、定位以及跟蹤目標範圍,提升對時敏目標的打擊時效性;還致力於利用雙向數據鏈、具備強抗干擾能力的複合制導系統等,實現武器系統的戰場信息共享、作戰任務動態規劃以及偵察、打擊、評估一體化的作戰能力,並計劃融入人工智能技術等,提升武器系統的網絡化、智能化能力,以實現對固定型與高價值的移動型時敏目標的自主決策與精確打擊能力。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3: | 九龍江之戰——撬開美國種族隔離制度的 | |
2023: | 中美關係未來的走向和發展的預判 | |
2022: | 設若非真正意義“還政於民”,毛澤東能 | |
2020: | 胡錫進回擊美議員:中國形成文明時 你 | |
2020: | 美媒:中國正在輸掉芯片製造的賭注 落 | |
2019: | 華為敲詐員工還是員工敲詐華為 | |
2019: | 俄兩年後開建8000噸戰艦 載48枚巡航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