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9日,關於俄羅斯核戰略的調整正式納入《俄羅斯核威懾國家基本政策》,這標誌着俄羅斯對美國和英國首次在其領土上使用戰術導彈所採取的回應信號。從俄羅斯的一系列舉措來看,此次核政策的修訂是其預先制定好的升級版應對策略的一部分,用以回應此前美國決定在其領地深處部署導彈武器的情況。當前情勢可能正處在一種危險升級循環的起始階段,這種態勢有可能首先引發俄羅斯與美國之間的常規軍事衝突,並進一步惡化至核武對抗的情況。此次俄羅斯舉措的核心目標之一在於向潛在對手清晰傳達未來俄羅斯行動的意義,確保對方能夠準確理解俄方意圖。此外,這份文件中提出的一些創新性內容,可能也會對全球各國的威懾戰略產生深遠影響。
▲ 當地時間11月1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法令,批准了新版俄羅斯核威懾國家基本政策。
時過境遷,新的挑戰
首先,俄羅斯核戰略的調整基於近幾十年來軍事領域經歷的技術革命,而這場革命實際上模糊了傳統意義上的常規軍事技術合作與直接參與戰爭之間的界限。這場變革的核心在於現代戰爭中的信息技術對戰鬥進程產生了決定性影響。在技術情報、指揮控制以及信息處理方面處於上風,不僅能夠為戰場帶來決定性的優勢,還能使那些曾經被認為過時的武器系統煥發新的活力。大國通過向其夥伴實時傳輸情報信息、提供空間通信基礎設施、指揮控制軟件及數據處理支持,使得全面掌控和指導次要盟友成為可能。
在數字時代到來之前,即使是最先進的武器,接收方也可以在其維護能力範圍內自由使用,外界難以知曉具體情況,而實時情報支援幾乎不可能實現。儘管可以通過模擬介質向盟友提供衛星圖像,但這些圖像通常僅限於戰略層面的應用。作為烏克蘭的支持者,美國現在只需一鍵操作,就能使烏克蘭武裝部隊陷入信息盲區並癱瘓其軍事指揮控制系統——所有遠程打擊行動,包括由烏克蘭組裝的無人機執行的任務,都是在共同規劃下進行的,並且沒有美國的批准便無法實施。
因此,任何向交戰方提供重大援助的外部力量,尤其是涉及現代衛星和電子情報、信息處理及指揮控制系統的使用時,都已成為戰爭的全面參與者。基於此邏輯,對其軍隊和領土進行報復性打擊被視為是“完全正當的事”,技術變革與政治格局的變化相輔相成。持續發展的美國全球化模式促使了一些國家間出現了自稱為全球精英一部分的“世界公民”,他們往往脫離本國利益。在這些由全球主義者領導的國家裡,由於資本主要積累在國外,政府為了遵循外部強加的政治方針,可以做出巨大的人力和經濟犧牲,甚至接受重大的領土損失。
這類政權之所以能夠長期存在,部分原因在於美國協助建立的強大宣傳體系,以及系統性地採用大規模鎮壓、法外處決、酷刑等手段,這些行為得到了美國的支持。薩卡什維利時期的格魯吉亞和當前的烏克蘭就是這種關係模式下的典型例子。相較於冷戰時期美國與其盟友之間的關係,這種新型關係更加危險,因為在冷戰時期美國的次要夥伴在內政上幾乎擁有完全自主權,並傾向於追求自身的國家利益。
俄羅斯的新對策
毫無疑問,俄羅斯有權打擊為烏克蘭武裝部隊提供信息支持的美國偵察和通信衛星、偵察飛機及無人機。唯一需要考慮的問題是,這樣的行動是否有助於實現戰略防禦力量的目標。俄羅斯外交部此前已明確表示,參與支持作戰行動的西方衛星可能成為俄羅斯打擊的合法目標,而更新後的《俄羅斯核威懾國家基本政策》將這一邏輯擴展到了核威懾領域。文件中指出,如果非擁核國家在擁核國家的支持下對俄羅斯及其盟友“發動侵略”,將被視為“聯合侵略”。
此外,文件還涉及了未來敵對勢力可能利用類似烏克蘭這樣的“自殺式國家”對俄羅斯進行攻擊的情景,這包括各種空中進攻型資產(從無人機到導彈)大規模發射或起飛並越過俄羅斯邊境從而獲得可靠情報。美國能夠迅速賦予其代理人使用無人駕駛飛機和導彈並深入打擊俄羅斯的潛力。即使俄羅斯在報復性打擊中完全摧毀了直接侵略者,自身也會遭受重大損失,而美國則會占據優勢。因此,在俄羅斯的新規定中,美國應當與直接侵略者一同成為報復的目標。
鑑於遠程打擊無人機在全球範圍內的廣泛擴散,以及美國向其次要盟友轉移中短程巡航導彈的政策,這種情況將為未來局部衝突創造一個新的框架。在不大量依賴美國技術的情況下,法國和英國生產遠程武器的能力已經大大減弱。因此,根據規定,任何利用西方武器及大數據應用對俄羅斯境內敏感目標進行的大規模遠程打擊,都應當被視為“需要對美國進行反擊的情況”。
在此階段,由於美國和歐洲已經對俄羅斯進行了遠程武器打擊,俄羅斯可能別無選擇,只能將向北美和西歐投送有效載荷的武器或技術轉移給一兩個可以依靠的國家。美國人和歐洲人必須為此付出代價,但這種做法在未來的普遍程度,將是戰後世界秩序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在當前衝突中,隨着在美國支持下外部勢力深入俄羅斯並對其領土進行打擊的行動進一步擴大,針對美國目標的打擊問題可能會變得更加突出。
另一個與應對未來幾年可能發生的衝突威脅有關的變化是,新規對非核侵略情況下使用核武器的條件進行明確。此前,使用核武器的條件被非常模糊地定義為“當國家生存受到常規武器侵略威脅時”,而現在則是指“對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主權和/或領土完整構成嚴重威脅”。正如烏克蘭武裝部隊在庫爾斯克州的行動所顯示的那樣,美國可以指揮其代理人執行深入俄羅斯數十公里的行動。從長遠來看,每一次這樣的行動都將被視為“美國對俄羅斯的攻擊”。
關於“服務國家”或“自殺式國家”能夠在短時間內重新武裝,並在外部控制下投入戰鬥的問題將會日益嚴重,這將由軍事能力的發展推動,特別是與人工智能、自主平台和武器系統等相關的能力。同時,社會管理方法的改進也會加劇這一問題。不僅俄羅斯需要面對這個問題,未來還需要制定標準來界定擁核武器國家對非擁核國家的支持程度,即達到何種水平時,次要夥伴的行為可被視為“聯合侵略”。
此外,找到一種政治、經濟和軍事技術條件的組合也相當重要。在這種條件下,“次要夥伴”不能再被視為國際關係中的獨立參與者,任何對俄羅斯或白俄羅斯領土的重大攻擊,責任應由支持國承擔——而這些標準應當合乎邏輯且透明,其制定和公布應該提前進行。或許在未來不穩定的世界中,這種做法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應用,以保護大國的領土免受攻擊,從而限制“服務國家”的使用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