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簡氏防務網站12月10日報道,HII的英格爾斯造船部門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12月6日,朱姆沃爾特號導彈驅逐艦(DDG1000)成功出塢,此次出塢標誌着自該船於2023年8月抵達英格爾斯帕斯卡古拉造船廠以來進行的重大現代化改裝工作的的新階段。美國海軍終於有望拯救這三艘雞肋船了。然而改裝中2號炮塔還留在原地,這個改裝效果實在存疑。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是全長183米、寬24.6米、航速30節,排水量1.5萬噸,採用了綜合集成上層建築、綜合電子系統、全隱身艦體、新型側舷垂直發射系統等新技術,本級艦共建造三艘,分別為DDG-1000“朱姆沃爾特號”、DDG-1001“邁克爾-蒙蘇爾號”和DDG-1002“林登·B·約翰遜號”,但服役後出現了大量故障,比如中壓交流綜合電力系統故障百出,換熱器存在嚴重缺陷導致其出勤率特低,僅安裝減配X波段SPY-3雷達,沒有完整區域防空能力與彈道導彈防禦能力等。而朱姆沃爾特級配備的AGS先進艦炮系統乾脆就沒有真正實用化,這種可以最大射速約10~12發/分,具有多發炮彈同時彈着(MRSI)能力的155艦炮設計指標優秀,但是其配備的GPS制導炮彈雖然最大射程185千米,圓周誤差(CEP)僅20米,但價格達到80萬美元到100萬美元一枚,根本用不起,這使得DDG1000失去了存在意義。
為了拯救這種耗資巨大的驅逐艦,美國海軍想到了為其集成遠程常規快速打擊(CPS)武器系統,以搖身一變成為一種遠程打擊艦艇。2020年10月28日美國軍方公開了美國海軍“遠程常規快速打擊”(IRCPS)和美國陸軍的“遠程高超音速武器”(LRHW)計劃,其實就是共用“通用-高超音速滑翔彈頭”(C-HGB)和共同的彈體,然後分別裝載在自己的載具上,其中Dynetics公司負責C-HGB彈體開發,洛克希德馬丁則負責開發推進系統,以及最後導彈組裝測試工作。
C-HGB彈頭是一種雙錐體滑翔彈頭,長約2.54米,戰鬥部全重544千克,裝藥約227千克,由位於美國亞拉巴馬州亨茨維爾的達因技術解決方案公司(Dynetics)的工廠生產。該彈由武器彈頭、制導系統、電纜和熱防護罩組成,內裝鎢合金破片,採用大氣層內滑翔-拉起體制,最高滑翔速度可以達到5-7馬赫以上,可以進行機動。Dynetics公司則負責製造0.87米直徑兩級固體燃料火箭助推器。C-HGB彈頭在2017年和2020年3月兩次採用STARS-3型靶彈進行發射試驗,命中精度0.15米。陸軍的LRHW暗鷹導彈彈體重量約7400千克、直徑約0.87米。
2021年5月,高超音速打擊系統的第一級固體火箭發動機(SRM)試驗成功。2022年6月,美國海軍在夏威夷的太平洋導彈靶場設施測試了一枚CPSAUR導彈原型,這是JFC的第一次活動JFC-1,結果試射失敗。JFC-2試驗出現了多次問題,一直沒能成功。直到2024年6月28日,美國宣稱5月底CPS/LRHW導彈在夏威夷考艾島西海岸的巴金沙太平洋導彈靶場完成實彈打靶測試,測試射程約3600千米,但到現在連個試射圖都沒有,正常的話LRHW計劃應該還需要3次成功測試才能夠符合陸軍要求。而JFC-4和5的飛行測試旨在展示美國海軍的CPS導彈冷發射能力。JFC-4計劃於2024年第二季度使用箱式發射器從空中發射測試設施進行。然而這個測試到現在都沒做,妥妥的要繼續拖延到2027-2028年。也就是說朱姆沃爾特號雖然改完了,但可用導彈還是沒有。
美國海軍需要用CPS導彈在2025年裝備“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SSGN),2028年裝備“弗吉尼亞”級BlockV型核潛艇,這需要在船體中部增加一個稱為“弗吉尼亞有效載荷”(VPM)的4管25米模塊。而水面艦艇選擇了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由於其彈徑達到了876毫米,長度估測10左右,根本無法裝入710毫米直徑發射坑的MK-57式導彈垂直發射系統內的,所以海軍才選擇拆了1門主炮還有彈庫,從而安裝4個APM(先進載荷模塊)垂直發射系統,每個模塊3發導彈,因此可攜帶12枚導彈,這樣就使得朱姆沃爾特終於具備靠譜的初級高超音速導彈打擊能力。
英格爾斯於2023年8月獲得了價值1.548億美元的合同修改,用於現代化改造,以接受技術升級,包括集成常規快速打擊(CPS)武器系統。2023年8月20號,美國海軍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抵達密西西比州帕斯卡古拉,開始進行其高超音速武器安裝工作,於11月28日左右進入英格爾斯造船廠的浮動干船塢。2024年5月7日朱姆沃爾特號拆除了其中一套先進火炮系統(AGS),從而集成垂髮。由於一直扣着棚子,無法確定其是否能夠裝載12發導彈,至於試射更是遙遙無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