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29日,韓國國防部宣布,經過超過十年的努力,其成功研發出“長程地對空導彈系統”(L-SAM)。該系統號稱能夠攔截高度超過40公里的敵方導彈,能夠顯著提升韓國的導彈防禦能力。此次成果的發布儀式由韓國前國防部長金龍顯主持,據稱此舉標誌着韓國在自主防務技術上的重大突破。
一、韓國L-SAM的研發進展
韓國《東亞日報》報道,L-SAM系統能夠有效防禦從朝鮮發射且進入大氣層的彈道導彈。根據韓國的多層次防禦體系,現行的終端高空防禦系統(THAAD,即薩德反導彈系統)負責超過70公里的高空攔截,而“愛國者三型”導彈(PAC-3)系統及韓國自產的“天弓-Ⅱ型”防空導彈(M-SAM-Ⅱ)系統,則對低於40公里的威脅進行反制。L-SAM則專門對付40至70公里之間的導彈威脅,填補了韓國防空網空缺。
據稱,韓國這套新系統採用了“擊殺”技術(hit-to-kill,直接碰撞殺傷),能夠通過準確的姿態調整,直接摧毀來襲的導彈。L-SAM發射後,第一和第二階段助推器會依序分離,進一步提升其瞬間動能以增強攔截能力。此外,該系統在測試中,顯示其具有強大的打擊精準度和破壞力。
韓國前國防部長金龍顯就此鼓吹,即使朝鮮加大導彈挑釁,韓國軍方堅固的防禦網也將無法被攻破,他聲稱:“朝鮮將為其挑釁付出更大的代價,甚至可能面臨政權的終結。”
韓國將L-SAM作為國家防空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計劃在2025年量產,預計在2027年之前將其部署至空軍防空單位。未來,韓國還將持續推進L-SAM-II等改進型防禦系統的研發,以提升高空攔截的範圍和效能。
二、韓國L-SAM的基本參數
L-SAM的研發始於2015年,耗資1.2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2.3億元),採用了直接碰撞殺傷(hit to kill)、轉向及姿態控制系統(DACS)、紅外成像(IIR)等最尖端技術,均由韓方自主研發完成。
該系統主要由4個陸基機動式導彈發射單元(包括2個反導攔截彈發射單元以及2個防空導彈發射單元)、1個陸基機動式多功能相控陣雷達、1個移動式指揮控制單元、1個戰鬥控制單元以及相應的供電單元等部分組成。
其中,陸基遠程防空導彈(AAM)最大飛行速度大於2馬赫,最大射程160公里,最大射高80公里,並採用了主動雷達導引頭。
陸基反導攔截彈(ABM)採用帶矢量噴口的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以及三段式彈體設計,並應用了側推發動機技術,最大射程為150公里,最大射高為70公里,配備紅外導引頭以及一個動能殺傷戰鬥部。
該系統配套的陸基機動式多功能相控陣雷達(MFR)對RCS(雷達散射截面)為0.1平方米的彈道導彈類目標的探測距離大於310公里,對RCS為2.4平方米的飛機等空氣動力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為240公里,其號稱可同時探測和跟蹤10枚彈道導彈和100架飛機,並可支持L-SAM防空反導導彈武器系統同時攔截10枚彈道導彈和15架飛機。
總的來說,韓國L-SAM系統的成功研發,標誌着韓國在面對朝鮮導彈威脅時,已建立起更加完善和高效的防禦體系。這一系統不僅提升了韓國的國防能力,也顯示出其在自主武器研發方面的進步,未來有望進一步增強該國在地區安全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