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越來越多的人堅信中國已具備足夠實力與美國抗衡?這一觀點不僅在中國人中流行,連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也開始認同。馬斯克在一次訪談中直言,美國無法戰勝中國,這是連小學生都明白的道理。近日,中國南北兩款六代戰機同步成功首飛,不僅令湖人震驚,也震撼了世界。幾百年來,中國首次在主力軍事裝備上領先全球,且這種領先並非簡單的超越,而是整整一代的差距。
不僅如此,中國海軍的076型兩棲攻擊艦,作為世界上最大、唯一配備彈射器的兩棲艦艇,也成功下水。但這還不是全部,空軍的預警機空警3000順利完成試飛,而備受關注的轟20戰略轟炸機也傳出即將首飛的消息。這一切跡象表明,中國的軍事科技已進入飛速發展的階段。2024年,中國海軍下水的總噸位已超過13萬噸,而世界海軍總噸位第一的美國海軍僅為6萬噸,不足中國的一半。目前,中國的軍力增長速度穩居世界第一,而在全球軍事實力排名中,多數人將中國排在第二位。
然而,若了解以下事實,這一看法可能會被顛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遠不止軍事實力,而工業力量是制約軍事實力的關鍵。以美國為例,雖然擁有全球最多的11艘航母,但實際可投入作戰的僅3至4艘,其餘多數處於維修狀態。美國航母的維修問題,反映出其造船業的疲軟。反觀中國,造船業訂單已占據全球一半以上,這是中國海軍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2023年,中國工業總產值占全球的35%,穩居世界第一,甚至超過第二名到第十名的總和。作為世界最大的工業國,中國的鋼產量占全球的54%,是印度產量的7倍。中國的發電量也超過美國兩倍多。這些基礎工業的強大,為中國軍事裝備的持續生產提供了保障。在汽車產業,中國已後來居上,年產量超過美國、德國和日本的總和。而在芯片產業,儘管面臨美國打壓,中國的產能仍是世界第一。
中國的工業強大不僅體現在產能上,更在於全面性。例如,中國的殲20戰機國產化率已達100%,所有零件實現國產,這意味着戰時中國可以獨立維持戰鬥力。相比之下,美國的F35戰機涉及10個國家、1000多家零件供應商,一旦供應鏈出問題,將嚴重影響其戰鬥力。
在高超音速導彈領域,中國已領先多年。東風31AP導彈採用先進的冷發射技術,令對手難以預測。而美國至今尚未服役高超音速導彈。在無人作戰領域,中國也已遙遙領先,未來戰爭的場景令人遐想。
所謂的世界第二,只是因為中國愛好和平,不願出頭。按實際購買力計算,中國早已是世界第一。美國軍費預算是中國的4倍,但4倍的資金並未帶來更多成果,這不禁讓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