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要害永遠掐在我們中國手裡 |
送交者: 佚名 2006年08月22日14:54:1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本年度中國外交最大的意外之喜,就是中印兩個發展中大國的關係忽然間有了一個突破性的發展。先是兩國海軍進行了共同演習,曾經被吹得神乎其神的印度海軍來到了中國上海。之後是印度總理瓦傑帕依公開向外界表示,願意與中國在中印邊界問題上談判,甚至:“作出重大讓步而在所不惜”。雖然只是個表態,但以曾經力主對中國保持強硬態度的印度人民黨來說,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中印戰後,給印度留下了一個比以前簡直差一萬倍的地緣環境。此戰後,中國援助巴基斯坦與印度敵對,印度傾全國之力也沒能把背後站立着巨人的巴基斯坦重新合 ⒌接《?br>次大陸內。在與中國長期的怒目相視中,印度更是沒有占住任何便宜,反而給本就不寬裕的國力增加了一個永遠無法取勝的對手,其中苦楚,只有印度自己最為清楚。而中國因中印關係的交惡,不得不在自己的西南設置重兵,牽扯了相當大的精力和財力,更帶來了嚴重的西藏問題,在國際上相當被動。兩國交惡,沒有真正的勝利者。 如果沒有當年的中印邊界戰爭,沒有兩國的交惡,以印度優越的地緣政治環境,它的勢力就可以輕易地併吞巴基斯坦,直至中東,飲馬阿拉伯海,控制全世界的石油戰略命脈,那麼印度的大國夢想將可以輕易實現,而不用象中國在崛起之初那樣要在朝鮮戰爭等戰事中付出巨大的犧牲。也許現在美國要“遏制”的對象就是印度而非中國,也許現在被拉攏的就是中國而非印度。然而歷史沒有也許,印度為了當年的戰略失誤已經付出了足夠的代價,它的有識之士早就想改正當年的錯誤,找回一個穩定的中印關係,友好的中印關係,於印度有百利無一害,印度現在主動向中國示好的舉措,是在彌補當年的錯誤,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外交舉措,決不是突然間地心血來潮。 印度與中國對抗中的地緣劣勢: 這是由中印邊界的現狀決定的。
這只是戰術上的劣勢,如果有果敢的指揮員,有優秀的部隊,有充分的後勤保障,高山並不是不能夠克服的障礙。但有一個劣勢印度永遠也無法彌補,那就是中國西藏與印度核心地區之間的距離,打開隨便一張地圖,用一支普通的尺子量取中印邊界線到新德里的距離,是約四百公里,而到北京的距離,是四千公里,約在十倍左右。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印度在與中國的衝突中,它的導彈武器打到中國的腹心地區,是中國的同類武器打到印度腹心地區的距離的十倍,中國只要在西藏部署一枚射程僅四百公里的戰術導彈,印度要想抗衡,就必須部署一枚射程達四千公里以上的導彈,這已經是價格高昂的戰略級武器了。中國的戰術武器對印度來說就是戰略武器,僅此一項不平衡的對比,就可以輕易抵消印度在導彈武器項目上的十年艱辛。所以印度對中國在西藏部署的幾百枚戰術導彈一直如刺在喉,憤憤不已。而號稱強大的印度空軍要想空襲中國的戰略目標,除非空中加油或者是使用戰略轟炸機,更何況中國還有着世界級的防空網,印度空軍的戰機很難突破。而中國空軍要想打擊印度目標,戰機在西藏起飛後一個俯衝就能到達新德里上空!中國設在西藏的空顏喀拉巨型雷達站,可以俯瞰縱深並不深遠的印度全境,與其說是地面雷達,不如說是不上天的超級預警飛機,印度一切舉動皆在中方掌握之中,未戰即已完全失去了主動權。也就是說,西藏於印度,尤如如來佛祖將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的六字真言,中國在西藏的遠程威懾力量尤如一根鐵鏈,牢牢地鎖住了南亞猛虎的咽喉,使其不敢有任何異動。 對印度來說,中國占據了西藏,就占據了兵家必爭的制高點,等於是緊緊扼住了南亞猛虎的咽喉。雖然印度在中印邊界部署了將近三分之一的軍事力量,將最精銳的機械化部隊和十個山地步兵師中的九個部署在這一地區,與中國對陣,號稱占據了“絕對軍事優勢”,而且在目前的軍力對比下,它的確有能力在邊境線上占上風,甚至將中國邊防軍隊趕走。但這種軍事優勢是紙糊的優勢,印軍即使憑藉部隊的數質量優勢在戰事初起時占些便宜,但中國的邊防軍只要能堅持一個半月,世界第一的中國陸軍就可以源源不斷的開上高原,印度的所謂軍事優勢將化為泡影,而誰都不會懷疑中國軍隊有能力在國境線上堅守一個半月。更危險的是,如果印軍攻得太急,中國軍隊部署在西藏的戰術導彈和戰術空軍情急之下,有能力將印度的中心城市打成一片火海,這對印度來說就是滅頂之災了。印度在中印邊境部署了大軍,卻尤如一群披堅執銳的武士,看似威風,卻暴露于堅城之下,無遮無攔,想攻,城上箭如雨下,攻不上去,想守守不踏實,隨時都有可能被從城上射下的箭雨射成刺蝟。以中印邊界線的戰場環境,根本展不開印度面向中國的大軍,它部署在中印邊界上的大軍實際上功能只有一個,那就是緊緊守住侵占的中國領土,防止中國軍隊從西藏衝下來“收復失地”。中印邊界的態勢,在軍事上可以畫出這樣一幅漫畫,一邊是披堅執銳的印度騎士威風凜凜的立在印度無遮無攔的大平原上,一邊卻是手執現代化狙擊步槍的中國槍手穩穩的藏身於青藏高原的重重遮蔽中,勝負就是毫無軍事常識的人也可想而知。 也正因為感受到中國的不平等威懾,印度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發展了核武器,以彌補對中國的先天性的劣勢,但抗衡了中國的同時,又帶來了一個更大的問題,那就是巴基斯坦應聲而起也發展了核武器,使印度的周邊安全環境不僅沒有得到改善,反倒事與願違的更加惡劣了。 對中國來說,只要西藏還是中國的領土,就等於站在了亞洲乃至世界的巔峰。西藏在中國的地緣政治環境中的地位,是性命攸關的制高點,如果沒有西藏,就沒有穩定的大西南,西北也將糜爛,中國就不可能有穩定的大後方,就根本不會有當年的大三線工程,也談不上現在的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國的地緣政治環境將比現在糟糕十倍。當年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經略西藏,給後世中國人帶來的益處怎麼評價也不為過。同時西藏還蘊藏着豐富的資源,尤其是水資源,在設想中的南水北調工程中,最重要一段就是將雅魯藏布江引流到長江源頭,這不可避免會使印度感到憤怒,但作為優勢一方,中國很可能對印度的抗議置之不理。自古弱國無外交,作為邊界戰爭中的失敗者和力量的劣勢一方,印度對中國沒有太多的發言權,使得中國可以毫不顧忌印度的鼓譟,專心經營西藏。在陸地上,中國遠比在海上強硬。 中印兩國之間在軍事對抗和國家安全方面是不平等的,擁有了西藏的主權,中國即使在邊境戰事中暫時失利,也無關大局。而印度在與中國的軍事對抗中,一個不好,就是滅國之禍。印度並非不想順應美國的對華圍堵政策,對中國在戰場上戰而勝之,以報1962年,並主動交還俘虜和繳獲的武器,有爭議的領土大部分在印度手中,哪有這樣被侵略的?印度夢想成為世界大國,但一個堂堂的世界大國被另一個大國輕鬆“侵略”,天天哭哭啼啼聲言被欺負了,能叫大國嗎?等到印度真正成為大國,它就不會老是叫喊被中國侵略了,這對國家的威信損害太大了。 1962年印軍兵敗西藏後,一直心有所不甘,咬牙切齒地要洗雪前恥。上世紀80年代未,90年代初,印軍曾向中國公開叫板,口口聲聲要與當年將印軍打得落花流水的主力,“中國的第54軍”較量較量,當時邊界形勢已經相當緊張,只是因為中國在邊界的嚴陣以待和國際形勢的突變,印度在中印邊界線上的所謂“軍事優勢”已成過去。失去了前蘇聯這個大靠山,印度氣勢為之一衰。軍事上又沒有什麼太大的把握,最後復仇大計不了了之。前蘇聯的垮台,使中國人民解放軍能夠轉過頭來應付其它的安全問題。在邊界居於劣勢的印度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必須學會與強大的中國和平共處,回復到上世紀50年代的和平政策上來。所以印度實際上一直急於與中國修好,尤其是在中國飛速發展,軍事實力不斷增強的背景下,印方更急於將於自己極為有利的邊境線固定下來,防止中國更加強大後收復失地。而美國對印度的籠絡,被印度作為一個重要談判砝碼與中國討價還價。印度領導人也正是把握了這個最好的時機,才頂着國內的壓力,主動向中國示好,積極爭取與中國在邊界問題上進行談判。雖然目前談判對中國未必有利,但實現中印之間的友好,保證穩固的西南大後方,從根本上解決西藏問題,是幾代中國領導人一直以來的願望,中國還是會熱情回應印度的示好的,甚至在邊界問題上作一些讓步。不得不承認,目前的印度領導人非常明智,遠比尼赫魯時代更加務實。 雖然有識之士都希望中印兩個發展中大國實現友好,但兩國之間實現關係正常化存在着巨大的障礙。於印度一方來說,在邊界問題上的哪怕一小點讓步,都會被整個印度社會指為賣國,瓦傑帕依政府向中國示好的舉動是頂着相當大的壓力的,國內仇華反華的聲浪使印度領導人在邊界問題上沒有什麼迴旋餘地。外界目前對實現邊界和平有一個設想,那就是中國承認印度對有爭議地區九萬平方公里土地的所有權,印度承認中國對阿克賽欽地區的所有權,但即使是這樣有利的交換,也很難被印度國民接受。經過數十年的反華宣傳,印度國民對中國存在的仇視心理不是一天兩天能抹平的。印度社會精英對中國的“瑜亮情結”也不容忽視,那就是一方面通過強調中國的威脅來凝聚印度國民的民族意識,另一方面對??”。印度知識界“精英”天天坐在電視論述節目上誇誇其談:“印度是民主國家,中國是***社會,印度的發展是能夠持久的,而中國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印度強大,武器先進,中國國內問題多多……。”一味迎合普通民眾的心理,講民眾想聽的話,誰要是敢於說印度對中國居於劣勢,必定遭到群起而攻之。以這種心態同一個足以毀滅自己的強國打交道,正所謂不知已又不知彼。一旦事態有變,中印之間能否維持目前的“和平對峙”狀態都成問題。正因為印度社會對中國問題的掩耳盜鈴的態度,使得兩國之間不僅和平很困難,相反還存在着相當嚴重的足以造成戰爭的心理隔閡。也因為這一點,中印邊界成了中國周邊最有可能發生戰事的邊界,可能性甚至大於台灣海峽! 印度方面對中國的不現實看法,很有可能使印度再一次重蹈上次戰爭失敗的覆轍-----在有超級大國支持,自認為“時機有利”的前提下主動向中國挑釁。而中印邊界印度方面的先天劣勢,是單靠空談無法彌補的,如果未來真的如美國所願發生了中印軍事衝突,印度的勝面並不象它自己認為的那樣樂觀,甚至有亡國的危險。印度這個民族是我們無法理解的,它作為單個國民,是很優秀的,不論是頭腦的智慧還是個人品質的善良,都值得一交,但一旦作為一個整體出現在世界舞台上,卻是那麼的不可理喻。在兩國對彼此的認識都有偏頗的前提下,對中印實現友好相處,很難保持樂觀,即使關係有些改善,也絕不會回到上世紀50年代的蜜月期。兩國之間不可能會回到蜜月年代那樣蝴蝶雙飛,翩翩共舞,倒很有可能是彼此充滿戒心在以實力為後盾的前提下,虛偽的與蛇共舞,也許這樣更符合中印關係的實質。 同時也很難設想中國方面能接受印度提出的邊境土地交換協定,尤其是在占據戰略優勢的前提下。中國國內的民族意識已經相當強烈,民間的聲音日益受到領導人的重視,政府即使想在邊界上作一些讓步,以換來友好的中印關係,也需要考慮民間的反對聲浪。所以能作出的回應也多半只會是口頭上的,不會給印度領導人太多的實惠。 印度人民黨政府主動向中國示好,第一是希望在中美對抗的背景下以主動示好換得中國政府的巨大讓步,在邊境問題上不吃虧反占便宜,從而可以向國民交差。第二是取得中印關係的改善,解除中國在西藏對印度的巨大軍事威脅,改善自身的地緣政治環境,並進而實現強國目標。中國政府也並非不想有友好的中印關係,但第一在邊境問題上並沒有太大的讓步餘地,拿不出多少東西滿足印度巨大的胃口。第二是中國想除掉寄身於印度的西藏流亡“政府”,以解決棘手的西藏問題,但印度不可能將自己手中唯一的籌碼恭手交出。雙方的願望南轅北轍。中印兩國都有實現和平改善關係的願望,但談判底線相距太遠,恐怕美好的願望最後還是要落空。 中印兩國能否未達成諒解,解除雙方之間的隔閡,並實現邊界的友好?未來兩國之間能否實現完全和解?並不令人樂觀。任何美好的政治意願都是如此,設想極好,一遇到殘酷的現實,就徹底讓位於利益考慮,要不然也就不會發生戰爭了。 於中國民間而言,應該停止對印度這個大國的諷刺揶揄,從更理性的角度來與這個大國打交道。大國不可輕視,更不可輕辱,雖然印度領導人以前在處理中印關係時有過不明智的舉動,但畢竟事情早已過去多年,還保持那種勝利者的心態是浮躁的,也是不明智的。中國的老百姓應該對印度持友好的態度,支持政府與印度實現關係正常化而非說三道四。認真了解它的國情和燦爛的文化,增進彼此間的感情而非仇視,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中印之間必將實現友好相處,這只是時間問題。 對決策者而言,首先是要看清超級大國的險惡用心,印度的強大是必然的,與中國的強大一樣沒有任何人能壓制地住,水可疏而不可堵,中國沒有必要充當美國壓制印度的磐石。與印度這樣的大國交惡,只能是壓制了別人也遏制了自己。中國應該支持印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支持印度在世界上有更大的發言權,鼓勵印度參與國際事務,在全球事務中與印度更多合作而非對抗,並在海洋事務上與印度展開合作,與未來的海軍大國印度搞好關係,保證 通暢的海洋交通線。但更重要的是必須記住,中印兩國的友好,必須建立在有效的威懾的基礎上。必須保持並增強對印方的戰略威脅能力,打消印度對中國的領土野心,西藏的主權決不容任何人說三道四。要冷靜對待不友好的聲音,同時對和平的表示予以積極回應,但不抱持太大的期望。 想要在南亞與虎共舞,最要緊的是緊緊抓住卡住老虎咽喉的韁繩。這種實力外交的政策,將是今後中印關係的主流。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5: | 中國怎樣與作為政治大國的日本相處 | |
2005: | 中俄聯合軍演點評之一:軍演背後的世界 | |
2004: | 令人作嘔的反日情結 | |
2004: | 中國必須喚醒遺失已久的尚武精神 | |
2003: | 中華民族的5大優點與5大偉人 | |
2003: | 扶貧,讓你流淚的真人真事 | |
2002: | 台灣問題如何解決? | |
2002: | 我的越南遊見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