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嘆服之聲不斷 警惕有人“捧殺”中國
送交者: 天意 2006年09月20日12:10:1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興奮、困惑、恐懼———對中國現象的反應》———這是近日英國《獨立報》一篇報道的標題。文章的開頭這樣寫道:“中國,中國,中國!……中國正在以幾年前還難以想象的速度影響着我們的生活方式。”類似報道還有很多。近來,隨着美國國情咨文和《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對中國的關注,隨着中國公布2005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西方有關中國經濟發展的預測越來越多,預測中的“嘆號”也越來越多。

西方眼中的燦爛中國

英國《經濟學家》的一篇文章指出,自1978年以來,中國的GDP以平均每年9.5%的速度增長,這個速度是美國的3倍,比其他任何經濟體都要快。中國有朝一日可能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體,如今“這條巨龍的確在甦醒”。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的文章預測,在經濟規模上,中美之間,中國將是絕對的贏家,它的生活水平將與美國持平。《紐約時報》一篇題為《2040年的中國》的文章這樣寫道:“到2040年,在世界各地召開的各類科學會議上隨處可以聽到中文,而美國國內音樂排行榜上的中文歌曲也比比皆是。”法國《費加羅報》則稱,如果用購買力平價來計算國內生產總值,中國真實的經濟實力是法國的5倍。在國際經濟機構中也有類似觀點,美國著名的投資銀行高盛公司預計,按美元計算,中國經濟規模將在本世紀40年代初成為世界第一。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將提前8年趕上美國。 >>>中國外交活力是對“中國威脅論”有力回擊

西方四種人熱捧中國

這些報道與以往一些醜化中國的報道大相徑庭,有的甚至過高評價了中國的實力,有失實之嫌。在西方社會,如此熱捧中國的人大體可分為四類:

一是西方世界的友好人士。他們一向希望中國早日強大起來,現在看到“中國速度”,打心眼兒里感到高興。他們充分肯定中國的成就和國際貢獻,但有時難免帶有一些主觀願望和浪漫色彩,有些評價實際上是過譽了。

二是西方的務實派和“知華派”。他們或出於政治考慮,或出於經濟需要,或出於獨立的觀察研究,認為“中國崛起”是不可避免的;強調“中國崛起”並不一定意味着發達國家的衰弱,主張與中國合作,尋求共贏。

三是受冷戰思維和傳統觀念影響較深的人。他們以意識形態和西方價值觀劃線,始終把中國列為“另類”和潛在對手。這些人一般都主張對中國採取“接觸加遏制”的政策。

四是一向頑固的反華派。這些人本來對中國就充滿敵意,現在更是神經緊張,視中國為他們“霸權永續”的“最大威脅”和“挑戰者”。一些美國反華派最為典型,他們反對與中國合作,說中國的繁榮是“美國財富的轉移”,主張對中國進行“先發制人的遏制”。

“捧殺”背後的三重要價

第三種人和第四種人大肆表揚中國,基本可以被認為是“捧殺”。稱之為“捧殺”,是因為在這些“熱捧”背後往往隱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對中國的發展危害很大。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研究所華裔高級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黃靖博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說,歷史經驗表明,當一個大國崛起而變得強大的時候,勢必要尋求霸權,要求重新瓜分勢力範圍,挑戰原已處於霸權地位的國家。過去的德國和日本如此,現在的美國也如此。只有中國是個例外,它是靠加入世界體系來完成的,中國並沒有另起爐灶。於是西方很多人就認為中國是在“搭便車”,就像二戰以後的日本一樣。他們認為,中國不能老“搭便車”,作為現行國際體系的既得利益者,中國必須負擔起更多的“國際責任”。   
黃靖分析說,“捧殺”背後的“國際責任”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第一,經濟和物質上的責任。西方認為既然中國富起來了,就應該“少享福”,在國際問題上更多地出錢出力。例如,近期有報道稱,世界貿易組織可能會對發展中國家重新排定座次,一旦採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購買力平價計算方法(該方法認定中國人均GDP已達4580美元),中國將被視為發達國家,不再享有原來的許多優惠待遇。此外,世界銀行也一再聲稱中國“已經畢業”,將不再是世行貸款的受援國。黃靖解釋說,中國對一些發展中國家擴大援助,在印度洋大海嘯中的表現都說明,中國正在積極回應這種責任。國內經濟專家也指出,購買力平價作為一種經濟學統計方法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由於不了解中國國情,許多西方專家通過購買力平價計算出的中國 GDP是不科學的。第二,開放金融市場方面的責任。西方認為中國的市場經濟改革已經取得很大進步,但金融市場的獨立性還很不夠。中國政府必須放棄對金融市場的控制,讓外國企業進入中國金融市場。西方一再壓人民幣升值就是一個現實的例子。實際上,這種要求有一定的危險性,許多發展中國家向西方大開金融之門,導致經濟受制於人。第三,道義上的責任。西方想讓中國逐步按照它們的價值理念和博弈規則來出牌。如美國副國務卿佐利克於2005年9月明確提出中國應做一個“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這使得“中國威脅論”轉向“中國責任論”。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危機管理與對策中心主任達巍認為,“中國責任論” 的提法原則上沒錯,也符合中國政府承擔國際責任的一貫政策,但有兩個問題:一是“度”的問題,即中國負責任的國際事務範圍究竟應該有多大,是全球性的,還是中國自身利益相關區域的;二是責任由誰來定,中國對責任有自己的標準,我們所負的是自己的責任,而不是美國所指的責任,也就是說在承擔更重要的國際責任的同時,我們不能放棄主動權。

高估中國也緣於認識片面

西方過高估計中國實力,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中國認識片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奧利弗·林頓教授對本報記者表示:“在英國,到處都是中國製造的商品,人們很難去準確地計算總量。中國經濟雖然有很大的不均衡性,但是在西方‘並不明顯’。”更有批評尖銳地指出,西方對華報道的作者可能會為了提高可讀性而增加故事的戲劇效果。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麥克斯·斯圖爾先生表示:“我同意在大部分西方媒體上出現的中國經濟一片繁榮的景象有些誤導。我想這些虛假的畫面主要來自於作者只對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感興趣,而不是對中國在發生什麼感興趣。大多數評論者都沒有對中國經濟直接的知識。他們傾向於互相充當資料來源。人云亦云要比講一個完整的故事更安全,而且省力得多。知道也不講或者把事情簡單化會讓整個故事看上去更戲劇化。

畢竟,一個複雜的故事沒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成功可讀性強,哪怕這並不是一個真實的畫面。”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的喬為國博士指出,中國經濟的地區和城鄉差異很大。外國人往往去發達地區了解情況。另外,很多外國人了解中國是通過出國留學、旅遊和做生意的中國人,這些人大多屬於國內比較富有的群體,根據他們去判斷中國國情也會高估中國經濟實力。

三個數據提醒中國   
在西方某些人“捧殺”中國的今天,有三個數據值得人們關注:第一個數據是:在美國巨額貿易赤字裡,中國僅占7%。近日,英國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國際貨幣和銀行研究中心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1997年至2004年間,美國國際收支中的經常項目赤字增長了5290億美元,其中,中國對此的“貢獻”僅為7%。這說明,中國經濟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沒有人們想象的大。

第二個數據是:美國去年對德國和日本的出口額達到857億美元,相當於對中國和印度出口額(409億美元)的兩倍多。美國企業在德國和日本的銷售額相當於在中國和印度銷售額的6倍多。這組數據表明:日本和德國仍然是當前世界經濟的主力。

第三個數據是:世界銀行的報告稱中國人均財富是9387美元,不到美國的2%。這種國民人均財富新標準考慮了國內生產總值、產出資本、自然資源、人的技術和能力等條件。這表明:中國人還很不富裕,而且中國的富有需要重新用環境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來考量。

三個數據擺在這裡,告訴我們,莫要“夜郎自大”。英國牛津大學的克里斯托弗·卜麗斯教授說:“一個大的經濟體仍然可能是一個貧窮4的國家,像中國,人口眾多,不僅單位產值低,而且還存在嚴重的不均衡。”

務虛名而招實禍

中國有句古話“務虛名而招實禍”,這並不是說我們不應該宣傳自己取得的成績,也不是說對外界的所有稱讚都要保持警惕,而是說我們應該正確地認識自己。讓世界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這樣我們會繞過很多誤區,會越來越自信。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中國空軍一些荒唐事探秘
2005: 漫談“紅軍鴉片”對革命的貢獻
2004: 從科索沃看未來台海之戰
2004: 中美戰爭,中國勝算幾何?
2003: 狗嫌家貧徒喪家-論愛國
2003: 美國人的愛國迷魂湯
2002: 武統台灣刻不容緩
2002: 警告主張近期攻台者:勿以民族復興為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