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古今潛艇(6)
送交者: 蛋包飯 2006年10月05日15:13:1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各 領 風 騷

  除了美國和俄羅斯之外,英國、法國和中國是世界上有能力發展核潛艇的其它三個國家,這就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的五個核潛艇國家。與美俄相比,這三個國家的無論是發展水平、建造數量無疑要略遜一籌。但是,根據自己的國家實力和戰略需要,三國都能夠成功研製出符合需求、具有一定特色的攻擊型和戰略型核潛艇,並且正在縮小與美俄兩國的差距。
英國--穩居中游

  英國在五個核潛艇國家中是不折不扣的位居中游,比美俄遜色,但又稍稍領先於中法。不過,它的核潛艇是在美國的大力支持下發展起來的,所以能夠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而中法兩國的核潛艇都是完全獨立自主開發成功的。

  ☆ 攻擊核潛艇

  1960年10月11日,英國第一艘核潛艇--“無畏”號攻擊型核潛艇建成下水。“無畏”號艇體為類似水滴的鯨魚型,長81米,寬9.8米,水下排水量3500噸,動力裝置為美制S5W壓水堆1座,蒸汽渦輪機1台,1.5萬馬力,水下最大航速28節,在艇艏裝有6具533mm魚雷發射管。

  英國批量建造的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為“勇敢”級,在1966年至1971年間共建造5艘。該級艇長86.9米,寬10.1米,水面航行時吃水8.2米,水面排水量4400噸,水下排水量4900噸,動力裝置為英國自行製造的PWR壓水堆1座,蒸汽輪機1台,總功率1.5萬馬力,水下航速28節。艇艏裝有6具533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虎魚”MK24魚雷,經改裝後也可發射“捕鯨叉”反艦導彈。

  “快速”級是英國第二代攻擊核潛艇,首艇1973年服役,共建造6艘。該級艇長82.9米,寬9.8米,水面排水量4400噸,水下排水量4900噸,1座PWR1型壓水堆和2台蒸汽輪機,總功率1.5萬馬力,單軸,噴水式推進。艇艏為5具533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虎魚”MK24魚雷和“捕鯨叉”反艦導彈。電子裝備有SMCS戰術數據系統、1006型雷達、2001型和2007型艇殼聲吶、2046型拖曳聲吶。與“勇敢”級相比,“快速”級的速度、潛深和水下性能都有了很大提高。

  “特拉法爾加”級是英國第三代攻擊核潛艇,也是目前英國皇家海軍攻擊核潛艇的主力。首艇“特拉法爾加”號於1979年4月開工,1983年5月服役,到1991年共建造了7艘。該級艇長85.4米,寬9.8米,水上航行時吃水9.5米,水上排水量4740噸,水下排水量5208噸,動力裝置為1座RR1壓水堆,2台蒸汽輪機,總功率1.5馬力,單軸,噴射式推進,水下最高航速32節,艦員編制97人。艇上裝有5具533mm艏部發射管,可發射“戰斧”巡航導彈、“捕鯨叉”反艦導彈、“矛魚”重型魚雷和“虎魚”MK24-2型魚雷,具有反潛、反艦和對陸攻擊的全面作戰能力。電子裝備有SMCDS戰術數據系統、SAFS-3火控系統、1006或1007型導航/搜索雷達、UAP電子戰系統和2座SSE Mk8魚雷誘餌發射器。聲吶則為2007AC或2072艇殼聲吶(主/被動搜索/攻擊)、2074或2076艇殼聲吶(被/主動搜索/攻擊)、2026或2046拖曳聲吶(被動搜索)、2019或EMI2082(被動偵聽/測距)、2077(近距測距/識別)。 英國正在集中精力發展下一代攻擊型核潛艇“機敏”級,首艇預計2004年服役。


  ☆ 戰略核潛艇

  1963年,英國決定建造“決心”級戰略核潛艇,以組建自己的海基核威懾力量。首艇“決心”號1964年開工,1967年正式服役。它是利用“勇敢”級攻擊核潛艇的艇體,在中部插入一段導彈艙而建成的,共建造4艘。該級艇長129.5米,寬10.1米,水面航行時吃水9.1米,水面排水量7600噸,水下排水量8500噸,水下航速25節,潛深300米。動力裝置為1座PWR1核反應堆和2台蒸汽輪機,總功率1.5萬馬力。艇艏裝有6具533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虎魚”MK24魚雷。艇上攜帶16枚美制“北極星”A3彈道導彈,射程4630千米,所載彈頭由英國自己製造,為3枚20萬噸當量分導彈頭。

  80年代,英國着手開發第二代戰略核潛艇“前衛”級,這也是英國最新一級戰略核潛艇。首艇“前衛”號於1986年9月開工,1993年8月正式服役,計劃共建造4艘。該級艇長149.9米,寬12.8米,水上航行時吃水12米,水下排水量15900噸,水下航行時最大航速25節,全艇編制135人。其主機為1台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PWR-2型壓水反應堆,2台蒸汽輪機,功率27500馬力,壓水堆堆芯大約8-9年更換一次。

  “前衛”級採用了英國首創的泵噴射推進技術,可以有效地降低輻射噪聲。其艇體外表全部用手工敷設有可降低噪聲的消聲瓦,因此,其安靜性和隱蔽性尤為出色。另外,該級艇的安全性、可靠性、機動性與可維修性較以往均有明顯提高。艇上可載16枚美制“三叉戟Ⅱ”D5型戰略導彈,射程12000公里,星體慣性制導,圓公算偏差90米。每枚導彈攜帶8個由英國自己製造的核彈頭,當量15萬噸,全艇總共裝載128個核彈頭。該級艇艇艏裝載4具533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捕鯨叉”潛射反艦導彈和“矛魚”、“虎魚”MK24-2型魚雷。其戰術數據系統為SMCS型,該系統通過數據總線把傳感器與戰術武器系統連接起來,主要包括綜合聲吶站、中央指揮系統和魚雷/導彈發射系統。聲吶為2054型綜合多頻聲吶基陣和2046型拖曳基陣。

法國--獨樹一幟

  法國一貫奉行獨立自主的國防政策,它的核潛艇是自行開發研製的。而且,為了加速建立起一支有效的核威懾力量,法國首先發展的是戰略核潛艇,其後才是攻擊型核潛艇,這在五個核潛艇國家中是獨一無二的。

  ☆ 攻擊核潛艇

  法國在完成第一代戰略核潛艇“可畏”級之後,便着手開發其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紅寶石”級,這是迄今法國唯一一級攻擊核潛艇,也是世界核潛艇家族中最小的一級核潛艇,又一次體現了法國人的獨特思路。該級首艇“紅寶石”號於1976年開工建造,1983年2月正式服役,共建造了6艘,其中後2艘為改進型。該級艇全長72米,寬7.6米,水面航行時吃水6.4米,水上排水量2385噸,水下排水量2670噸,僅相當於一艘常規潛艇,真不負“袖珍核潛艇”的稱號。動力裝置為CAS48型一體化反應堆,功率為48MW,堆芯壽命25年。該級艇最大下潛深度300米,改進型增加到350米,水下最高航速25節,自持力45天,改進型為70天,編制人數70人。

 “紅寶石”級在艇艏裝有4具533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F-17Ⅱ型和L-5Ⅲ型魚雷,經改裝後也可發射“飛魚”反艦導彈;艇上共可攜帶魚雷和導彈18枚,在執行布雷任務時則可攜帶各型水雷。該級艇電子設備為SAT、DLA2B或DLA3武器控制系統、湯姆遜-CSF/DRUA33搜索雷達、ARUR和ARUD電子戰系統。聲吶有DMUX20(多功能基陣,被動搜索)、DUUA2B(主動)、DUUX-5(被動測距與偵聽)、DSUV62C(被動拖曳基陣)。

  法國現在已經着手發展下一代攻擊型核潛艇。

  ☆ 戰略核潛艇

  法國沒有經過試驗型核潛艇這一步,而是直接發展實戰型核潛艇,它的第一艘核潛艇就是1964年開工、1967年服役的“可畏”號戰略核潛艇,同時,“可畏”級也是該國第一代戰略核潛艇。共建造了6艘(其中第6艘“不屈”號改動較大,又被稱為“不屈”級,見上圖)。該級艇長128.7米,寬10.6米,水面航行時吃水10米,水面排水量8045噸,水下排水量8940噸,水下最大航速25節,最大潛深300米。動力裝置為1座壓水堆、2台蒸汽輪機,總功率1.6萬馬力,單軸。艇上裝有4具533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L53和F17魚雷用以自衛。其戰略武器最初為16枚M1型彈道導彈,後來相繼改裝為M2和M20型。M20型射程3000千米,單彈頭,當量100萬噸。1985年到1992年間,法國又為該級後4級換裝了M4型彈道導彈,該彈射程4000千米,圓概率偏差460米,載有6個15萬噸當量的核彈頭。

  從1982年起,法國海軍着手發展第二代戰略核潛艇--“凱旋”級。首艇“凱旋”號1988年2月開工,1996年正式服役,計劃建造4艘。這級先進的戰略核潛艇的入役,大大提高了法國的戰略威懾能力。該級艇長138米,寬12.5米,水面排水量為12700噸,水下排水量為14335噸,水下最大速度為25節,最大下潛深度300米,自持力60天,人員編制為110人。它採用HLES100高強度鋼,屈服強度為102千克/平方厘米,其動力裝置為1座K-15型一體化反應堆,使用自然循環方式,結構緊湊,性能先進,總功率41500馬力。該級艇前2艘載16枚M4.5彈道導彈,慣性制導,射程5300公里,攜帶6個15萬噸當量的TN71核彈頭。今後該級艇將全部裝載射程遠、精度高、攻擊力強的新型M5彈道導彈,該彈為三級固體潛地導彈,射程11000公里,圓概率誤差300米,攜帶10-12個15萬噸當量的TN75核彈頭。

  “凱旋”級裝備有4具533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飛魚”反艦導彈和“海鱔”324mm多用途魚雷,艇上武器的總裝載量為18枚。其電子裝備有“雷卡”1229導航雷達、SAD作戰數據系統(用於控制戰略導彈)、SAT和DLA4A系統(用於戰術武器控制)、ARUR-13/DR-3000U(電子對抗)。聲吶為DMUX80型(多功能被動首/側基陣)、DUUX5型(被動測距/偵聽)、DSUV61型(拖曳基陣)。


中國--迎頭趕上


  中國海軍在現代化建設中,不但重視常規潛艇的發展,而且從50年代末開始就已經有計劃地使潛艇嚮導彈化、核能化發展。

  1958年6月,我國第一座核反應堆正式建成並投入運轉,幾乎是同時,負責國防科技的聶榮臻元帥就開始考慮中國海軍發展核潛艇的問題了。其後不久,一份由各方面專家起草的報告便上報中央,提出中國應該發展核潛艇。這份報告得到了中央的批准,毛澤東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中國核潛艇建設從此起步。

  根據中央指示,首先成立了以海軍副司令員羅舜初為組長的四人小組,負責領導核潛艇工程。隨後,海軍和一機部共同組建了核潛艇總體研究室,二機部則組建了反應堆研究室,由海軍裝備部長於笑虹負責協調工作。

  中國核潛艇建設事業是從一窮二白起家的。當時,科技人員手中只有2張模糊的美國核潛艇照片,這就是他們的全部參考資料。後經批准,海軍相繼組建了702基地、水聲、熱動力等6個研究所。1959年1月,海軍科學技術研究部成立,統一領導這6個研究所。這裡匯集了彭士祿、趙仁愷、夏銅、黃旭華、李毅、孟戈非、連培生等著名科學家。1961年7月,中央軍委批准成立了海軍艦艇研究院,由劉華清任院長。

  1962年,前蘇聯從中國撤走了全部原子能專家,加之我國正經受着經濟困難,為了給原子彈讓步,核潛艇工程暫時下馬,但保留了一支50多人的核動力研究班子,繼續從事理論研究和實驗。1965年3月,核潛艇工程再次上馬,並確定了“先研製反潛魚雷核潛艇,再搞導彈核潛艇”的分兩步走的方案,同時任命彭士祿、黃緯祿、趙仁凱、黃旭華為核潛艇總設計師,並要求全國兩千多個廠所院校、上萬名科技人員配合攻關。中國核潛艇進入全速發展階段。據統計,建造第一艘核潛艇所需的材料有1300多個規格品種;裝艇設備、儀表和附件有2600多項、4.6萬多台件;電纜3000多種、總長90餘千米;管材270多種、總長30餘千米。

  1970年7月17日凌晨2時,我國核潛艇陸上模擬堆開始提升功率,7月30日,試驗達到滿功率,宣告我陸上模擬堆正式建成。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勝利下水,並開始進行設備安裝工作。1971年6月,第一次全艇聯合試驗開始進行,接下來是核潛艇水下啟堆試驗;1971年8月23日,該艇第一次以核動力航行駛向試驗海區,進行檢驗性試航。在先後四個階段的試驗中,該艇先後出海20餘次,試驗項目近200個,累計航程6000多海里。

  1974年,我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征1號”正式加入了人民海軍的戰鬥行列,中國從此昂首進入了核潛艇國家的行列。該艇首任艇長是楊璽。此後,又有多艘攻擊型核潛艇建成服役。1985年冬末,中國“長征3號”核潛艇進行了遠洋航行訓練,總指揮是楊璽,艇長是孫建國。在長達數月的遠航訓練中,該艇穿峽谷、走暗流,並與國外艦船進行巧妙周旋,終於打破了由美國“鸚鵡螺”號創造的核潛艇最大自持力84天的記錄。1988年,中國核潛艇又進行了極限深潛試驗,總指揮仍是楊璽,艇長是王福山,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也參加了這次頗具危險性的試驗。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這兩次試驗既證明了中國核潛艇建造水平是高的,是有作戰能力的,也為今後的進一步改進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礎。

  與此同時,中國也加緊發展自己的水下核打擊力量。1981年4月,中國第一艘戰略核潛艇下水,並於1983年正式服役。其後,該艇又圓滿完成了最大自持力、極限潛深、水下全速航行、大深度魚雷發射等試驗。1988年9月28日,一聲驚雷震撼海空,中國戰略核潛艇水下發射彈道導彈取得成功,從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海核威懾力量的國家,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中有了捍衛國家利益的“殺手鐧”。

  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獨立自主地發展出了核潛艇,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蹟,它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防實力、科技實力和國際威望。展望未來,將會有更多、更先進的中國核潛艇游弋在藍色大洋之中,成為令任何來犯者望而生畏的“深海猛鯊”。


美蘇爭霸——美國全面開花

  自從1954年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問世後,各海軍大國紛紛發展核潛艇。其中,歷史上傳統的潛艇強國德國和日本因為是戰敗國而無緣躋身其中。而中國經過自身的艱苦努力也成功擁有了核潛艇。迄今,世界上共有5個核潛艇國家,即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和中國。在這之中,以美國和俄羅斯兩國核潛艇的發展最有代表性,無論是建造級別、建造數量還是發展水平都是其它三個國家無法企及的。
  ☆ 攻擊型核潛艇  

  在“鸚鵡螺”和“海狼”等試驗型核潛艇之後,美國攻擊核潛艇共發展了六代。“鰩魚”級(上圖)為第一代,首艇1955年開工,1959年服役,共建造4艘,是美國海軍首次批量生產的核潛艇。該級艇長81.5米,寬7.6米,水下排水量2861噸,採用S3W/S4W核反應堆和2座蒸汽渦輪機,雙軸,功率6600馬力,水下最大航速19節,最大潛深200米,人員編制83至97人,艏6艉2共8具魚雷發射管。

  “鰹魚”級屬於第二代,在1956至1961年間共建造了5艘。該級艇是世界上首級採用水滴形殼體的核潛艇,大大提高了水下航速。該級艇長76.7米,寬9.6米,水下排水量3513噸,最大潛深200米,採用1座S5W核反應堆和2台蒸汽輪機,單軸,最大功率1.5萬馬力,水下最高航速30節,該級艇為以後的高航速核潛艇提供了實踐經驗。此外,該級艇第一次加裝了圍殼舵,並採用單、雙殼體結合的結構。它的武器為6具魚雷發射管,發射MK48魚雷。

  “長尾鯊”級屬於第三代,1959年至1967年間共建造12艘,它使美國攻擊核潛艇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該級艇長84.9米,寬9.6米,水下排水量4300噸,動力裝置與“鰹魚”級相同,單軸,水下最高航速30節,人員編制127人。該級艇首次採用了HY-80高強度鋼,使其最大潛深增至300米。在推進系統方面,它首次採用了主、輔和應急三套裝置。其魚雷發射管減至4具,並由艏部移到中部,以使艏部擁有更多的空間容納水聲設備。

  “鱘魚”級是第四代,於1963年至1975年共建造37艘。該級艇長92.1米,寬9.7米,水下排水量4960噸,動力裝置與“長尾鯊”級相同,水下最大航速30節,極限潛深可達500米,人員編制107人。該級艇圍殼結構進行了加強,圍殼舵可轉動90度,可以在北冰洋冰層下活動。艇上裝有4具魚雷發射管,可發射“戰斧”巡航導彈、“捕鯨叉”反艦導彈、“薩布洛克”反潛導彈和MK48魚雷,電子/水聲裝備有AN/BQQ2多用途綜合聲吶、AN/BQS8水下導航聲吶、MK117魚雷射擊指揮系統、慣性導航設備和“奧米加”導航設備等。

  進入70年代,美國海軍在核潛艇的“安靜”和“高速”兩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由此形成了“科普斯科姆”級和著名的“洛杉磯”級兩個級別。前者只建造了一艘,是美國核潛艇“安靜化”的試驗艇。該艇長113.3米,寬9.7米,水下排水量6480噸,水下最大航速25節,最大潛深480米。為了大幅度降低噪音,艇上只裝有1座S5WA壓水堆,並且用渦輪電力推進代替了蒸汽渦輪機,這使其航速較低,但安靜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洛杉磯”級是美國第五代攻擊型核潛艇,也是當前美國攻擊核潛艇的中堅力量。它在保持高航速的同時廣泛應用了各種降噪措施。例如,該級艇放棄了核動力裝置最大的噪聲源--主循環泵,而採用了具有自然循環冷卻能力的S6G反應堆,對減速齒輪箱和輔機也運用了減震/隔震技術。該級首艇“洛杉磯”號1972年2月開工,1976年11月建成服役;直到1996年3月,該級最後一艘“夏延”號才服役,建造時間長達20餘年,共建造62艘,是世界上建造數量最大的一級核潛艇。

  “洛杉磯”級長109.7米,寬10.1米,吃水9.9米,水上排水量6080噸,水下排水量6930噸,水下航速35節以上,最大潛深450米,人員編制133人,從SSN751起結構與前面的艇有所不同,加裝了消聲瓦,同時以首水平舵代替了圍殼舵。該級艇裝備了七、八十年代以來發展的大量新型裝備,其AN/BQQ5綜合聲吶集成了多種聲吶,作用距離高達100海里。它還裝備有完善的電子/水聲對抗設備、衛星/慣性導航系統、甚高頻/甚低頻接收機和拖曳通信天線。它的武器系統也很齊全,艦體中部有4具533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戰斧”巡航導彈、“捕鯨叉”反艦導彈(上圖)和MK48重型魚雷。從第32艘“普羅維登斯”號開始,該級艇在首部壓載艙裝備了12具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可以說,“洛杉磯”級具有全面的反潛、反艦和對陸作戰能力,攻擊俄羅斯核潛艇、為美國航母編隊護航和打擊陸上目標是它的主要使命。

  隨着俄羅斯核潛艇技術的不斷提高,尤其是其噪音的大幅下降和潛深的持續增加,美國越來越有危機感。從80年代開始,美國着手進行第六代攻擊核潛艇“海狼”級的開發工作。該級首艇“海狼”號於1989年10月25日開工,1997年7月19日服役。由於造價過於昂貴,加之前蘇聯解體,美國海軍戰略改變,所以“海狼”級僅建造了3艘;因其作戰威力驚人,綜合性能大大領先於任何一級攻擊核潛艇,所以被譽為“21世紀的核潛艇”。

  該級艇長99.37米,寬12.9米,水面航行時吃水10.94米,水上排水量7460噸,水下排水量9150噸,水下最大航速35節,最大潛深600米,全艇編制133人,其中12名軍官。其動力裝置為1座通用電氣公司S6W壓水反應堆,2台蒸汽輪機,功率38.8MW,約52000馬力,單軸,泵噴推進器。它選擇了小長寬比水滴外形、首次採用了X型艇艉和泵噴推進方式,因而機動性高、安靜性好。其艇殼採用高強度的HY100鋼,可以在冰層下安全活動。艇上武器強大,艇艏有8具660MM大口徑發射管,可發射“戰斧”巡航導彈、“捕鯨叉”反艦導彈和MK48-ADCAP型魚雷。“海狼”級電子、水聲設備功能強大。作戰指揮為AN/BSY-2系統,它採用分布式計算機系統、聲學系統、控制系統和電子/水聲對抗系統,將探測、識別、跟蹤、分析、傳遞、決策、執行等多項功能融為一體,通過數據總線相連,核心為UYK-44計算機。聲吶主要為AN/BQQ5D主/被動綜合聲吶,TB-16被動拖曳聲吶、TB-23細線基陣拖曳聲吶、被動保角陣聲吶、探雷聲吶等。可以說,“海狼”級的作戰能力使任何一級核潛艇只能是望其項背。

  在“海狼”級停建之後,美國海軍開始發展更適合其冷戰後戰略需求,也更便宜的新一代核潛艇“弗吉尼亞”級,又稱為“百人隊長”級。

   ☆ 戰略核潛艇

  美國和前蘇聯是兩個超級核大國,奉行的是“三位一體”全面發展的核戰略,由戰略核潛艇發射的彈道導彈是其中的重要一環。為了搶速度,美國甚至等不到專門設計一級戰略核潛艇。它將正在船台上建造的“蠍子”號攻擊核潛艇從指揮台圍殼後面攔腰斬斷,在中間插入了一段39.6米長的分段,並在其中安排了16枚“北極星”戰略導彈及其指控系統。1959年,這艘被改名為“喬治·華盛頓”號的戰略核潛艇終於如期服役了,這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戰略核潛艇。

  作為美國第一級戰略核潛艇,“華盛頓”級共建造了5艘,它長116.3米,寬10.1米,水下排水量6700噸,在艇艏部有6具533MM魚雷發射管。艇上可攜帶16枚“北極星A1”彈道導彈,射程為1200海里。

  1961年,美國又建造出第二代戰略核潛艇“伊桑·艾倫”級,該級共建5艘,比之“華盛頓”級,它在艇形、動力、設備、導彈性能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該級艇長125米,水下最高航速30節,艏部有6具533mm魚雷發射管,攜帶16枚“北極星A2”彈道導彈,射程1500海里。

  1963年,第三代戰略核潛艇“拉斐特”級開始服役,它總共建造31艘。該級艇長129.5米,寬10.1米,水下排水量8250噸,裝1座S5W反應堆,功率1.5萬馬力,水下航速30節,最大潛深300米。該級最初裝備“北極星”型彈道導彈;從1967年開始改裝“海神”彈道導彈,該彈裝有10-14個分導彈頭,射程4600海里,圓偏差概率為540米。

  1974年,美國開工建造第四代,也是迄今最先進的一代戰略核潛艇--“俄亥俄”級,首艇“俄亥俄”號於1981年11月正式服役,到1997年9月,該級艇完成了全部18艘的建造計劃。由於其性能先進,所攜核彈威力驚人,所以世人稱其為“當代潛艇之王”。

  “俄亥俄”級長170.7米,寬12.8米,水下排水量18750噸,最大潛深300米,最大航速25節,裝1座S8G壓水反應堆,2台蒸汽輪機,功率約60000馬力。它的艇體中部採用雙層殼體,其餘占全艇長60%的部分採用單殼體,裝備了AN/BQQ5聲吶等十餘部水聲、電子設備。尤其是憑藉着極低頻通訊系統,它在水下300米處也可接到岸台信號。該級前8艘攜帶24枚“三叉戟Ⅰ”彈道導彈,從第9艘“田納西”號開始裝載24枚“三叉戟Ⅱ”彈道導彈。該彈射程12000公里,攜帶12枚分導彈頭,一種為10萬噸當量W76-MK4型,另一種為47.5萬噸當量W76-MK5型,圓偏差概率為90米。

  “俄亥俄”級之後,美國再沒有發展戰略核潛艇,看來“俄亥俄”級已經完全能夠滿足需要。據報道,美國下一代攻擊核潛艇“弗吉尼亞”級有發展成戰略核潛艇的能力,攻擊核潛艇和戰略核潛艇會不會合二為一,讓我們拭目以待。


美蘇爭霸——俄羅斯針鋒相對

  ☆ 攻擊型核潛艇

  從50年代中期開始,前蘇聯開始大力發展核潛艇。1955年9月24日,前蘇聯首艘核潛艇“列寧共青團”號開工建造,1957年8月9日下水,1958年7月1日服役,這也是前蘇聯第一級攻擊核潛艇--N級的首艇,至1963年,共有13艘N級艇服役。該級艇長109.7米,寬9.1米,水下排水量4069噸,1座核反應堆和2座蒸汽鍋爐,總功率3萬馬力,水下最大航速30節。艇艏裝有6具533mm魚雷發射管,艇艉裝有4具406mm魚雷發射管,共攜帶魚雷38條。

  V級是前蘇聯第二代攻擊型核潛艇,也是其建造數量最大的一級核潛艇。V級又分為VⅠ、VⅡ、VⅢ三級(上圖分別為VⅠ、VⅡ、VⅢ三級)。VⅠ級首艇1968年服役,共建造17艘。VⅡ級首艇1972年服役,共建造7艘。VⅢ級共建造24艘,從1978年一直持續到1990年,是前蘇聯乃至俄羅斯攻擊核潛艇的主力。VⅢ級長107米,寬10.6米,水面航行時吃水7米,水面排水量5800噸,水下排水量6000噸。動力裝置為2座PW型核反應堆,單軸,水下最大航速30節。VⅢ級與前兩級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垂直舵以上部分導流罩呈水滴形,導流罩內有甚低頻拖曳聲吶天線。此外,它還裝有衛星通信系統。該級艇艏部有8具533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53型反潛魚雷、SS-N-15和SS-N-16反潛導彈、SS-N-21對陸攻擊巡航導彈。

  A級(又稱“阿爾法”級)是前蘇聯第三代攻擊核潛艇,也是一級充滿神秘色彩的核潛艇。它共建造7艘,首艇1965年開工,遲至1972年才服役,據說不幾年後就被報廢。該級艇長81.5米,寬9.5米,水上排水量2310噸,水下排水量4320噸,動力裝置為2台170MW壓水堆,2台汽輪交流發電機,總功率5萬馬力,單軸。5葉螺旋槳。A級艇使用液體金屬鈉作為反應堆冷卻劑,因而獲得了極高的航速,其水下43-45節的航速迄今仍為世界潛艇之最。A級的另一特點是使用鈦合金建造艇殼,極限潛深可達700米,這也是另一個世界潛艇之最。但正因為A級採用了這兩項未成熟的技術,所以性能很不穩定,其首艇報廢就與此有關。而且A級艇噪音太大,據說美國設在百慕大的監聽站竟然能夠收聽到位於挪威海的A級艇螺旋槳噪音。所以,A級艇是一級前蘇聯單純追求“高航速”、“大潛深”而犧牲了其它性能的核潛艇。

  前蘇聯第四代攻擊核潛艇共有三級,即S級、M級和“阿庫拉”級,M級是只建一艘的大潛深試驗艇,1989年4月沉沒。S級也只建造了4艘。而被前蘇聯集中精力發展的主力是在西方被稱為“鯊魚”級的“阿庫拉”級。迄今為止,這是前蘇聯以至俄羅斯綜合性能最為出色的攻擊核潛艇,給西方國家的海軍造成很大威脅。

  “阿庫拉”級首艇於1985年服役,共建造15艘,其中第4艘以後為“阿庫拉Ⅱ”級。其全長107.9米,寬14米,水上航行時吃水9.6米,水上排水量5700噸,水下排水量7900噸,水下最大航速35節,最大潛深400-600米,全艇編制85人。動力裝置為2台PWR型壓水反應堆,2台蒸汽輪機,總功率47600馬力,單軸,七葉大側斜螺旋槳。該級設計重點是降低噪聲,尤其是“阿庫拉Ⅱ”型,美國海軍經過長期監聽得出結論,它比美國的改進型“洛杉磯”級核潛艇還要安靜許多。

  “阿庫拉”級首部布置有8具液壓平衡式發射裝置,其中4具為533mm,用於發射53型魚雷、SS-N-21巡航導彈、SS-N-15反潛導彈;另4具為650mm,用於發射65型魚雷和SS-N-16反潛導彈,各發射管均有水雷布放功能,武器總裝載量為30枚(一說40枚)。艇內有快速裝填裝置,從而提高了武器的發射效率。此外,“阿庫拉”級還裝有門類齊全、功能強大的電子/水聲設備。

  現在,俄羅斯新一代攻擊核潛艇“北德文斯克”級已經開工,但詳情還沒有完全披露。  

  ☆ 巡航導彈核潛艇

  與美國和其它核潛艇國家不同的是,前蘇聯還擁有獨特的“巡航導彈核潛艇”,它以反艦導彈為打擊手段,主要攻擊敵方水面艦艇。前蘇聯巡航導彈核潛艇共發展了三代。第一代為“E”級(上圖),又分為“EⅠ”和“EⅡ”級。“EⅠ”級於60年代初開始服役,共建造5艘;“EⅡ”級於1963年開始服役,共建造29艘;第二代為“C”級。又分為“CⅠ”和“CⅡ”級。“CⅠ”於1968年服役,共建造11艘;“CⅡ”級於1974年服役,共建造6艘;

  第三代就是大名鼎鼎的“奧斯卡”級,又分為“奧斯卡Ⅰ”和“奧斯卡Ⅱ”級。“奧斯卡Ⅰ”級於1982年開始服役,共建造2艘,現均已退役。“奧斯卡Ⅱ”級於1986年開始服役,共建造12艘,在2000年震驚世界的海難中沉沒的“庫爾斯克”核潛艇就屬於該級。“奧斯卡Ⅱ”級全長154米,寬18.2米,水上航行時吃水9米,水面排水量13900噸,水下排水量18300噸。動力裝置為2座壓水堆,2台蒸汽輪機,總功率9.8萬馬力,雙軸雙槳,水下航速28節,極限下潛深度500米,工作深度420米,自持力120晝夜,全艇編制107人。

  該級艇是冷戰時期的產物,其主要使命是對美國航母編隊實行突擊。艇上共裝有4具533mm和4具650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SS-N-15和SS-N-16反潛導彈以及53型533mm和65型650mm魚雷。在它的耐壓殼外兩側各有12個巡航導彈發射筒,每個發射筒傾斜40度,用於發射24枚SS-N-19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

  “奧斯卡”級之後,俄羅斯已經停止建造巡航導彈核潛艇,看來它將象其它國家一樣,只發展多用途攻擊核潛艇。

  ☆ 戰略核潛艇

  前蘇聯的戰略核潛艇發展也很迅速,其第一代是H級。H級於1958年開始建造,1962年服役,共建造8艘,只能裝載3枚水面發射的SS-N-4“薩克”導彈。後來有7艘改裝了SS-N-5“塞布爾”水下發射導彈,射程650海里。

  Y級是前蘇聯第二代戰略核潛艇,共建造34艘。它又分為YⅠ和YⅡ級,YⅠ級於1967年開始服役,共建24艘;YⅡ級於1969年開始服役,共建10艘。該級艇長129.5米,寬11.6米,水下排水量9450噸,裝有2座PWR核反應堆和2台蒸汽渦輪機,總功率4.5萬馬力,雙軸,水下最大航速27節,潛深400米,自持力90天。艇上攜帶16枚SS-N-6彈道導彈,該彈分為3型。1、2兩型均為單彈頭,射程分別為1300海里和1600海里;3型攜有3個分彈頭,射程1600海里。

  D級是前蘇聯第三代戰略核潛艇,該級又分為4級。DⅠ級於1972年開始服役,共建造8艘;DⅡ級於1974年開始服役,共建造9艘;DⅢ於1976年開始服役,共建造14艘;DⅣ於1985年開始服役,共建造7艘;其中DⅣ級迄今仍是俄羅斯海基核力量的主力。該級艇長166米,寬12.3米,水面排水量13500噸,水下排水量18200噸,2台壓水堆,2台蒸汽輪機,總功率60000馬力,水下最大速度24節,自持力80天,艇員135人。所載戰略導彈為16枚SS-N-23“輕舟”,射程4000海里,分為3個型號。1型裝有3個20萬噸當量核彈頭;2型裝有45萬噸當量單彈頭;3型裝有7個20萬噸當量核彈頭。此外,艇艏還裝有6具533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射程為20千米的53型魚雷。

  “颱風”級是前蘇聯第四代戰略核潛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潛艇,堪稱潛艇“巨無霸”。首艇1977年3月開工,1981年12月服役,共建造6艘。該級艇全長171.5米,寬24.6米,水面航行時吃水13米,水上航速19節,水下航速26節,水上排水量21500噸,水下排水量26500噸,全艇編制150人,其中軍官50人。它採用2台壓水堆,2台蒸汽輪機,總功率81600馬力。

  “颱風”級裝載20枚SS-N-20“鱘魚”洲際導彈,星體慣性制導,射程8300公里,攜載6-9個10萬噸當量分彈頭,圓公算偏差500米。該級艇還裝有2具533mm和4具650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SS-N-15和SS-N-16反潛導彈以及53型魚雷、65型魚雷用以自衛。

  俄羅斯下一代戰略核潛艇“北風之神”也已開工,但其國內糟糕的經濟狀況使它的完工日期無法預測。 (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生活在美國如何買槍?
2005: 中國 無路可退
2004: 李敖有話說(151):台灣自費做人家看門
2004: 中華民族抗戰的三大罪魁禍首
2002: 中國和朝鮮關係是表面熱, 底下冷
2002: 填平台灣海峽可行性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