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俄羅斯眼中的中國軍隊
送交者: zzw 2002年05月31日16:44:5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俄羅斯眼中的中國軍隊

《俄羅斯眼中的中國軍隊》系列文章,這組文章由俄羅斯有關專家學者撰寫,詳細地論述了中國軍隊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中國軍事力量的構成和現狀
  
74年前的1927年8月1日,中國的革命者舉行了南昌起義,以反對當時中國的“北方政府”。這批革命者當中就有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總理的大名鼎鼎的周恩來。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兩萬多名武裝的士兵通過起義來表達他們反對現存的制度,從而打響了中國人民反抗國內外敵人的第一槍。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臨時政府決定把8月1日當作中國工農紅軍的建軍節來慶祝。後來,這一天又被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的日期。
  
“八·一”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國家節日之一。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這個節日已經孕育了很長的時間。如今它已經成為中國和中國人民當中紀念最隆重、慶祝最廣泛的節日之一。
  
本文是根據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的資料和俄羅斯國內外報刊上的資料寫成的。讀者可以從中了解到中國軍隊的現狀和構成,以及我們這個偉大鄰邦今後國防建設的前景。
  
根據1997年3月中國頒布的《國防法》,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軍預備役部隊、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這三者一起構成“三位一體”的中國武裝力量。
  
今天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經過大量裁減兵員,人數只有280萬左右。其構成包括空軍、海軍以及其它不僅使用常規武器,而且使用洲際導彈和現代核武器的所有軍種和兵種。
  
中國的戰略核力量包括陸地、空中和海上3種核力量,其核武器運載火箭的總數已達到167枚。這支戰略核力量的基礎就是擁有75個彈道導彈地面發射裝置的戰略導彈部隊。戰略空軍擁有80架“轟―6”型飛機(根據俄羅斯“圖―16”型飛機製造)。海軍則擁有1艘核動力導彈潛艇,外加12個“巨浪―1”型導彈的發射裝置。
  
陸軍擁有220萬人。這支陸軍由89個野戰軍的通用作戰師構成(其中包括3個師的快速反應部隊和11個坦克師)。這89個師的大部分都劃歸在24個通用作戰軍的建制內。
  
空軍擁有大約4000架戰鬥機,其中大部分都是過時型號的飛機,其用途主要是完成防空任務,少量的是用來支援陸軍。空軍的飛機大多是殲擊機,殲擊機的總數約占飛機總數的75%。
  
海軍擁有大約100艘大型軍艦,海軍航空兵擁有600架戰鬥機和直升機。為保衛海岸線,中國還擁有大約900艘只能在近海地區行動的巡邏艇。中國海軍暫時還沒有航空母艦。為了在水下行動,中國擁有大約50艘柴油動力的“基洛”級潛艇。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隊構成在20世紀90年代沒有發生過重大的變化,因為當時國家領導人的注意力首先集中在科研綜合體和國防工業的改革問題上。與此同時,中國陸、海、空三軍的技術裝備數量還有某種程度的縮減,為的是把過時型號的裝備從武器中撤掉。
  
據西方研究人員估計,中國人民解放軍預備役部隊的人數為120萬。不過,中國一旦遭受威脅,其人數可以輕易地增加,因為每年退伍的軍人就有60萬人。在預備役部隊當中,最訓練有素那部分人(即最近5年退伍的那部分人)的人數大約為300萬人。
  
現階段中國人民解放軍現代化的速度還比較緩慢,並具有選擇性。其最大的努力用在戰略核力量的現代化上,途徑是用比較完善的“東風―41”型和“巨浪―2”型固體燃料導彈替換過時的液體燃料導彈。
  
近來,在其它方面,亦即在現有部隊的基礎上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快速反應部隊方面,也有進展。這支快速反應部隊的用途是在國境線地區發生局部衝突時採取行動,同時支援武警部隊,以確保國內的安全和社會秩序。這個發展中的兵種人數約為25萬(占陸軍人數的9%)。預計在最近的將來,這支部隊將包括突擊空軍和一部分海軍。到2010年,這支快速反應部隊將占解放軍總人數的三分之一(即將近80萬人)。
  
在研製新型號常規武器(其中包括“90―11”型主戰坦克和“殲―10”型殲擊機)的同時,中國目前正在採取措施,以克服在高精確度武器方面落後於軍事發達國家的局面。中國的軍事領導人認為:近來,高精確度武器一再證明了自己的效力。北約在入侵巴爾幹地區的過程中,儘管也發生過許多“失誤”(或者說“有意為之”),其中包括炸毀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結果導致3位中國公民喪生,但廣泛使用高精確度的武器本身卻證明了:這種武器具有很高的作戰效能。
  
美國人不能容忍在製造高精確度武器方面還有中國這麼一個競爭者。1997年美國國防部關於中國軍事戰略的一份報告,就反映出美國人非常擔心中國正在製造有可能在2010年以前投入使用的一種巡航導彈。令美國人感到氣憤不已的還有: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將不再是美國的一個潛在的核靶子,因為1996年北京就已經開始研製自己的反導防禦系統了,況且這個計劃預定在2005--2010年期間完成。
  
據中國專家評估,中國國防工業現有的技術裝備程度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15年多。為了以最快的速度克服這種差距並解決國防現代化的問題,中國領導人決定恢復同俄羅斯的軍事技術合作。目前這種合作正在長期協定的基礎上,並且在兩國間平等、互信的夥伴關係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進行着。現在它已囊括軍事科學、軍事技術(包括軍地兩用技術)、宇航和通訊等領域。中國已經可以購買俄羅斯的軍事裝備,在俄羅斯培訓軍事技術專家,同俄羅斯共同落實研製、改進和修理武器的計劃。中國諸如此類的舉措,無疑已經促進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現代化過程中最迫切任務的解決。
  
最近幾年,中國從俄羅斯購買了大批的軍事裝備,獲得了生產俄羅斯“蘇―27”型飛機的許可(但無權向第三國出口),還簽定了在俄羅斯的企業修理中國的柴油動力潛艇的協議。
  
俄羅斯也對同中國開展軍事技術合作感興趣,因為它可以得到一個機會——利用本國軍工綜合體的潛力解決本國的財政問題。
  
對中國軍事學說和近10年來國防建設趨勢所作的分析表明:中國有意繼續進行軍工綜合體和武裝力量的現代化,並且把這些措施看作是國內外安全的保障和順利開展國家經濟建設(包括社會領域的建設)的必要條件。

中國國防建設方面的主要趨勢
  
中國國防建設方面的主要趨勢是在取代了舊觀念(即準備打世界大戰)的新軍事觀影響下形成的。新軍事觀的要點是:新的世界大戰在可預見的將來未必有可能發生,因為現在有可能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確保和平的國際形勢。
  
與此同時,據中國方面估計,冷戰時期的思維模式和實力政策也沒有退出國際關係的實踐,1999年4--6月因美國和北約的過錯而爆發的巴爾幹地區人道主義災難就證明了這一點。世界政治中各國的作用和力量對比沒有經常不變的格局,在一定的條件下它們有可能朝着不利於中國的方向轉化。因此,在新舊世紀之交,中國領導人認為重要的是把中國變成一個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有能力有效地確保國家不受外來威脅的國家。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以往同西方打交道的經驗所決定的。過去,中國雖具有高度的文明,但軍事上很弱小,曾遭受過西方列強的傾軋和公開的掠奪,體驗過民族屈辱,後來又淪為西方列強的半殖民地附屬國。
  
因此,正如一系列官方聲明、其中包括不久前由中國國務院出版的關於國防問題的“白皮書”中所指出的,中國軍事建設政策的主要內容是:鞏固國防,抵制侵略和武裝破壞活動,確保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同時強調:中國不會成為侵略的策源地,在任何情況下中國都永遠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在新舊世紀之交,中國國防建設的主要趨勢是在中國單方面削減兵員的情況下完善國防潛力的質量參數。中國領導人提出的要求是:科技強軍,加強國防研究,建立和完善國防工業符合市場經濟條件的機制,逐步更新武器裝備。
  
武裝力量面臨的任務是:提高在形勢突變、使用現代技術(包括高科學含量的技術)的條件下開展軍事行動的能力。
  
中國國防建設的重要趨勢,還有一個是削減解放軍的兵員。作為對1985年宣布的削減100萬兵員的補充,中國於1997年宣布計劃在2001年以前從現有300萬兵員當中進一步削減50萬人,即將兵員總數降低到250萬人。削減主要是削減陸軍(占總數的19%),少量的是削減空軍和海軍(分別占總數的11.6%和11%)。此外,強調下述一點很重要:與這一削減過程相伴的是採取措施加強武警部隊,即預定到2000年將武警部隊從100萬人擴大到200萬人。
  
中國承擔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義務的核戰略,在“有限的回應性核打擊”的構想中得到了反映。這一戰略構想是:建設一支遏制性的核力量,這種核力量既能夠造成核威懾,又能夠給敵人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從而迫使潛在之敵放棄使用核武器的反華之舉。這種觀念不強調取得針對發達國家的核均勢,因此從節省物質資源和財政資源的角度來看,它是很合理的。
  
建設一支通用軍事力量的觀念,是在分析近10年來大規模武裝衝突的基礎上形成的。這方面觀念的進化導致了“快速反應”和“高科技條件下有限戰爭”這些概念的確立。這些概念都打算建立一支比較密集緊湊的武裝力量,用現代武器裝備武裝起來,能夠在局部衝突中迅即完成戰鬥任務。與此相適應,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快速反應部隊得到了發展,並且特別強調研製各種軍用電子系統,其中包括遠距離發現和通報系統,通訊系統,軍隊和武器控制系統,以及無線電電子對抗手段的控制系統。

中國的國防開支
  
根據中國的統計資料,中國2000年用於國防的開支大約為100億美元。這在世界上是最低的國防開支之一。國防開支的份額在中國國民生產總值中最多僅占1.5%(1995年統計),並且有下降的趨勢:1999年這一指標僅占據1.1%。
  
不過,懷疑論者指出:官方的資料只反映出國防部系統的開支,並沒有考慮進去其它部門預算中規定的軍事需求的撥款。此外,一些西方學者認為:有一部分用於各衛戍部隊、地方部隊和預備役部隊軍餉的開支是由各省而不是中央的預算撥款的。考慮到這些,他們估計,中國實際的軍事開支是超過官方公布的數額的。比如說,日本人斷定中國1999年實際的國防開支約為300億美元。
  
然而,無論如何,顯而易見,考慮到20世紀50--60年代形成的國防綜合體現代化的客觀需要,再考慮到眾多的人口(12億多)、遼闊的疆域和漫長的陸地及海上的國境線,中國的軍事開支並沒有超過“防衛足夠”的水平。相比之下,2000年日本的軍費開支為480億美元,英國為380億美元,德國為400億美元,法國為470億美元,美國則高達2900億美元!既然如此,請問:誰更需要關心降低自己的軍國主義胃口?!
  
21世紀中國軍隊的建設,多半要受到國內外許多因素的影響。總的來說,這些因素對軍費開支的影響將呈控制趨勢。

影響中國軍隊建設的國內外因素
  
21世紀中國軍隊的建設,多半要受到國內外許多因素的影響。總的來說,這些因素對軍費開支的影響將呈控制趨勢。
  
中國的外部因素可概括為中國同周邊國家和世界各大國關係的正常化。在這些關係當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是正在迅猛發展的俄羅斯與中國面向21世紀的戰略協作、平等的夥伴關係。在這些關係當中,中國同世界經濟不斷發展的一體化,作為中國經濟順利發展的必要條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中國領導人優先關注的國內因素是確保國內政治的穩定,並且在自然資源短缺及人口和生態問題在某種程度上緊張的條件下,解決一系列複雜的社會―經濟問題。
  
中國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領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除了帶來明顯的好處外,也給自己帶來了不可預見的威脅,這就是說,在世界上(包括在俄羅斯)造成了一種擔心——擔心中國背離和平和睦鄰友好的原則。結果,由於對中國軍事意圖的不正確理解和故意歪曲,便出現了一種“中國威脅論”,西方和俄羅斯的某些媒體都在周期性地鼓吹這種論調。
  
對於國外出現的一種輿論——不能正確理解中國的對外政策和國防建設,中國深表遺憾。那些議論的實質可歸結為下列的指責:1)俄羅斯和美國軍隊在亞太地區削減人數以後,中國試圖占據業已出現的力量真空;2)中國打算充當軍事和經濟上的地區超級大國;3)中國從俄羅斯購買現代化的武器,從而要為地區的軍備競賽承擔責任;4)中國只等待着一個機會——儘快炫耀自己的武力並打擊鄰國或美國。
  
中國專家通過引用俄羅斯和美國在該地區軍備(包括核軍備)的數量,駁斥了這些指責。

他們認為:俄、美兩國的軍備超過了中國。中國學者聲稱:儘管俄羅斯和美國削減了軍備,它們兩國在亞太地區仍然擁有最強大的軍隊,因此這裡沒有“真空”,因為美國和俄羅斯都沒有留下“真空”。
  
中國領導人和專家學者在駁斥另一種指責時肯定地說:中國就沒有打算稱霸並充當世界上的政治獨裁者;即使中國將來成為相當強大的國家,它也沒有這方面的野心。
  
至於下面一種指責,中國專家認為:滿足現代國防需要的軍事現代化,對中國是個大問題,因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目前的狀況和水平在許多指標上都落後於毗鄰的強國。在他們看來,中國的軍費開支甚至少於諸如南韓這樣的國家和台灣這樣的經濟主體。
  
不過,那些非議中也有不少的真實成分。在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國內的威脅更令中國感到不安,它們有時比來自國外的威脅更危險。對中國的領導人來說,當時頭等重要的大問題來自國內,因為這些問題妨礙着國家職能的正常發揮,並給國家的存在造成嚴重威脅。社會、經濟、政治和生態方面的問題包藏着造成嚴重危機態勢的巨大潛力,結果使國家的安全和穩定變得很脆弱。
  
在一些人看來,順理成章,給自己造成額外的外部問題就意味着使自己擺脫了國內問題。但這是違背中國改革的邏輯的。
  
上述的一切使我們有理由認為:21世紀之初的中國軍隊既不會侵犯俄羅斯,也不會侵犯別的國家。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有朝一日強行“入侵”自己的台灣省,這也是相當令人懷疑的,儘管中國領導人在上個世紀末曾經發表過聲明,說他們並不排除以武力對付台灣,如果台灣領導人進行挑釁、打斷中華民族的統一過程的話。(順便說說,台灣島上那次政治選舉以後,台灣那個領導人已經離開了政治舞台。)
  
中國本來就無意武裝“入侵”台灣,因為據說後者事實上正在轉入大陸中國的懷抱。台灣對大陸的投資每年高達數百億美元。台灣各主要企業在中國大陸的生意正以“巡航速度”在發展,並取得了巨大的規模。難道有理由殺掉可以自己臥巢的母雞,就為了從中索取什麼“金蛋”不成?
  
今天我們是從“防衛足夠”的原則出發來評判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全部活動的。那些把中國及其軍隊描繪成“嗜血成性的惡魔”,並以此恐嚇人們、阻撓俄中合作必然鞏固的“專家學者”們,我們很想告訴他們一句俄羅斯很好的諺語:“小偷叫嚷‘捉賊’的嗓門總是比誰都高。”


上述四篇文章為同一作者所著,今日推出另一位俄羅斯學者的論述,有關數據、結論純屬作者個人研究,僅供參考。

中國軍隊正在掌握現代軍事裝備
  
20世紀40年代以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多半還處於半游擊狀態,但它後來正是以此為基礎才發展成為一支正規的陸軍的。50年代初才開始組建空軍和海軍,在後來的10年中又開始部署戰略導彈部隊。1974年,戰略導彈部隊被劃分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軍種。數十年來,中國軍隊的建設都是基於一種構想,那就是:新的世界大戰不可避免,大規模反華軍事行動有可能發生。國家發展初期的軍事理論依據是“人民戰爭”。正是這種“人民戰爭”的概念規定了要養一支人數眾多的軍隊,並且維持着軍隊和經濟的高度動員準備狀態。這就要求消耗大量的人力、物資和財政資源,從而給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消極的影響。
  
由於60年代以前蘇中軍事技術合作(包括蘇聯對中國軍隊和國防建設提供直接的援助)相當密切,中國人民解放軍實際上就成為蘇聯軍事機器的復製品。它不僅是一支戰鬥隊,而且在國內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中還是一支生產隊,以及土地改革和工業化的傳播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50多年來,其軍隊總共參加過10次戰爭、邊界衝突和其它大規模的軍事衝突,大約損失了50萬名指戰員。
  
1986年,中國“改革的設計師”、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着手在軍隊中進行認真的改革。但在改革初期,很少摹仿西方的模式。比如軍隊轉入職業化的問題,甚至連討論都沒有討論過。因為在全國人口過剩的情況下,兵員的貯備總是很多,現行的全民義務兵役法實際上就沒有執行過。解放軍徵兵實際上是有選擇的,即從身心健康和道德品質優秀的那部分青年中挑選,首先當然是挑選那些忠於共產黨的青年。
  
1992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四大確認了軍隊現代化的必要性。這次黨代會確定了優先發展經濟和科學技術的方針,目的之一是為國防建設和發展軍工綜合體建立一個強大的基礎。這次會議提出的任務使中國人民解放軍更具現代的面貌,同時又保持了國家現行軍事機制的基礎。在這種機制中,軍隊被賦予的角色是黨的主要的和強有力的工具之一。
  
據軍事專家掌握的資料,在兵員數量上,中國軍隊較為龐大。12億多人口養活着大約三、四百萬的正規軍。陸軍有24個通用作戰軍。空軍的裝備有將近四千多架作戰飛機。海軍(包括海軍航空兵和海岸防衛部隊)擁有200多艘主要級別的作戰艦艇、將近400艘快艇和將近250艘輔助艦船。海軍航空兵擁有五百多架戰鬥機。戰略導彈部隊擁有大約20枚攜帶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
  
中國的軍隊由中央軍委和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共同管理。中央軍委負責確定軍隊建設的方向、戰爭的政治目標和戰略目標、軍隊的預算,解決與國家進入戰爭狀態、實行全國總動員和局部動員的一整套問題。中央軍委主席是中國軍隊的最高統帥。中央軍委的主要機關是總參謀部,對軍隊的管理要通過總參謀部進行。
  
至於國防部,在中國國務院的系統中,它只是負責落實國家軍政領導人關於軍隊建設技術保障,軍隊預算的計劃、分配和消耗等方面的決定,協調生產國防產品的國務院民事各部和部門的活動,進行國際軍事交流,以及對外履行中國軍隊的代表職能。
  
中共中央通過總政治部在軍隊中開展政治工作。
  
中國領導人認為:軍隊要發揚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傳統,承認黨的絕對領導,保持人民軍隊的性質,為鞏固國防、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貢獻全部的力量。中國議會新的人員組成中有286名代表是軍職人員。

中國軍隊的改革與現代化
  
不久前,北京出版了一本《白皮書》——關於中國國防政策的官方報告。書中指出:中國領導人的出發點是一種推測,即在最近的將來發生新的世界大戰的可能性不大。同時也考慮到了因蘇聯解體、美國和北約陣地的鞏固國際舞台上出現“多源說”的過程,以及國內和國際衝突的危險正在加劇、這種危險註定要釀成局部衝突的現實情況。
  
在這種條件下,作為決定對外政治方針的主要任務,《白皮書》提出了所謂“積極國防”的戰略。這種戰略規定:要在裁減兵員、同時裝備最新式武器的情況下,提高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鬥力。裁減將主要涉及陸軍。陸軍的人數起初要縮減到最多不過180萬人,爾後的一些年還要裁減30%。與此同時,將在某種程度上擴大空軍、海軍和戰略導彈部隊,組建一支用於局部戰爭的解放軍快速反應部隊(現有二十多萬人)。將來快速反應部隊的構成還將包括突擊空軍和一部分海軍。
  
依靠裁減陸軍,近年來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由80萬人擴大到了85萬人。這支部隊由內衛部隊、邊防部隊和特種部隊(消防部隊、森林警察部隊和生產建設部隊)等3個兵種的一個個的總隊、大隊和中隊組成。武警部隊的人員也遵循全軍的條令,享有同其它軍種一樣的權利和供給標準。
  
解放軍作為正規軍的基礎,在改革過程中正在完善其標準組織結構,更新技術裝備,提高戰鬥力。在軍事改革的年代裡,中央軍事機關本身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削減,軍隊人數的削減不低於
30--40%,各級軍事機構都進行了改組。各軍區的管理,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的變化尤其大。軍官年輕化,並被授予新的軍銜。出現了數十所新型的軍事院校,以取代原來的116所院校。這些新型的軍事院校包括:步兵指揮學院、軍事教育學院、軍事經濟學院和國際關係軍事學院等等。
  
目前,在中國的軍隊中正在實行義務兵役與自願兵役相結合的制度,以及民兵和預備役制度。軍隊各軍種的義務兵役服役期都減少到兩年。取消了原來有時延長到8--12年的超期服役,還實行了合同服役,其服役期不低於3年,不高於30年。
  
從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成功地開發了將近一百多種軍事裝備。據西方估計,中國軍方掌握着數量較為可觀的軍工企業。必須指出:中俄軍事技術夥伴關係正在逐年擴大。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在談到世紀之交解放軍的前景時指出:在軍隊領域發生革命性轉變的時代,中國軍隊的發展應當依靠科學技術的成果,遵循藉助於高科技增強軍威的戰略。
  
所有這一切都已經證明:在不久的將來,遠東將出現一個引人注目的軍事強國。


已推出了《中國軍事力量的構成和現狀》、《中國國防建設方面的主要趨勢》、《中國的國防開支》、《影響中國軍隊建設的國內外因素》,《中國軍隊正在掌握現代軍事裝備》、《中國軍隊的改革與現代化》6篇文章,前四篇文章為同一作者所著,第五篇、第六篇為另一位俄羅斯學者的論述,有關數據、結論純屬作者個人研究,僅供參考。
  
中國的軍事理論
  
眾所周知,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中國軍事理論的基礎是中國共產黨人早在1949年以前就形成的“人民戰爭”的概念。
  
但後來,從軍事裝備上重新武裝中國人民解放軍,即是說,隨着現代類型的坦克、飛機和核武器在中國軍隊中的出現,就要求建立一種複雜的軍隊管理和作戰計劃機構。而原來那種過時的軍事學說顯然是無法指導建立這種新型的機構的。於是,中國的軍政領導人便開始制定並採納了一種新的學說,即所謂“現代條件下的人民戰爭”學說。
  
在這種新的軍事學說即新的軍事理論中,既有中國共產黨人所熟知的毛澤東思想的成分,又確定了在常規戰爭和核戰爭的條件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略和戰術。
  
新的軍事理論規定採用毛澤東制定的“積極防禦”的思想。就是說,在面臨敵人進攻的情況下,中國軍隊要進行戰略上的防禦,同時給予敵人以戰術上的打擊。在毛澤東看來,這種構想理應能夠在前蘇聯軍隊“入侵中國內地之前”就擊潰它。
  
新的軍事理論要求建立能夠覆蓋中國北方和東北各省區的縱深梯次配置的邊界防線。
  
這樣一來,“人民戰爭”(實質上就是游擊戰)的作用就被縮小了。由於準備開展邊界地區的陣地戰,就要求建立新型的軍事機構,並使武器裝備現代化。這一現代化的過程一直持續到了今天。
  
“現代條件下的人民戰爭”理論規定:可以使用戰略核武器和戰術核武器。中國的核力量即戰略導彈部隊,作為對美國和前蘇聯可能發動的侵略的一種遏制手段,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
  
中國沒有宣布過不首先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曾不止一次地強調過:它將在遭到核打擊的情況下在其境內使用這種武器。
  
中國軍事領導人對戰術核武器特別感興趣,並計劃在進攻戰和防禦戰這兩類戰爭中都使用這種武器。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