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印度人 |
送交者: 刨根 2002年06月01日18:11:4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作者:刨根 假如我是印度人 印度人口眾多,經濟落後。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種姓矛盾、黨派矛盾等等,不一而足,而且人均資源匱乏,這個國家要想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還有一段非常漫長的道路要走。就總體的潛力而言,印度遠不如中國。因此,我不認為印度在未來會成為中國主要的戰略敵人。 那麼印度人會如何看待中國呢?首先中國是其周邊最強大的國家,而且尤其是中國是一個比它明顯強大的國家,是印度人能夠直接感受到的來自外部的最大威脅。鑑於兩國之間還存在近10平方公里的領土爭端,對於印度來說,只要這近10平方公里的領土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這裡的徹底指的是中國不再對這些領土提出主權要求——當然,這不可能),印度就不會安心,它就會擔心某一天兩國會因領土爭端而重開戰火,數十年的苦心經營會付諸東流。面對中國西部開發進程的加快和成效的逐漸顯露,尤其像青藏鐵路之類的戰略工程的完工,印度過去憑藉的地理上的戰略優勢將逐漸喪失,喜瑪拉雅山脈構築的天然屏障遲早會在技術進步面前失去原先的重要價值。在此意義上,印度人對此不憂慮和恐慌是不可想象的。印度版本的中國威脅論可以說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而印度的潛力決定了它難以靠自身的發展來應付將來的中國,過去它通過與蘇聯的結盟,通過蘇聯來牽制中國並獲得援助,現在和將來,它還是需要尋求外部力量,才能應付中國。 鑑於與巴基斯坦的長期對立,指望連巴抗中是完全荒謬的,而且實際的情況是巴基斯坦試圖利用中國來牽制印度。另外,隨着俄羅斯的國家定位的轉變,隨着俄羅斯不再尋求地區霸權,中俄關係的改善使得印度試圖靠傳統上的俄印關係來牽制中國的戰略大打折扣,俄羅斯能共享印度提供的軍事援助也無法與蘇聯時期相比。但是印度相對來說還是幸運的,那就是中國的台灣問題極大地牽制了中國的戰略,中國不得不將主要的精力和力量集中在台海方向。而中國之所以不得不如此做,倒不是因為台灣的軍事力量有多強大,而是因為美國和日本可能聯手介入,中國必須準備在爆發戰爭的時候不僅擊潰台灣軍隊,還要擊敗美日聯軍(其難度和成本相當高昂)。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當然希望自己的周邊平安無事,也不願意介入到南亞的事端當中。但是這恰好為印度發展軍事力量提供了機遇。 由於美國需要印度來牽制中國,因此,可以預料在將來美印關係將會獲得長足的發展,印度的軍事力量將會獲得較快的提升,中國西線的態勢會越來越微妙(直接地說對中國不利)。與此同時,由於俄羅斯也希望印度能夠牽制中國,因此我們可以指望俄印之間的傳統友誼在未來不會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它們仍將友好。在未來,俄羅斯將充當中國和印度的共同的朋友的角色。對於像緬甸之類的東南亞國家而言,印度的崛起當然有助於平衡地區戰略格局,避免中國在該地區沒有強有力的制衡。因此,印度與東南亞國家間的關係也有很大的發展餘地,對於印度而言,它需要與這些國家搞好關係,尤其是需要與緬甸搞好關係,假如某一天緬甸倒向中國,那對它是極端不利的壞事(對中國當然截然相反!)。鑑於對東南亞國家而言與印度之間沒有難以調和的爭端(領土之類),而且地理上也相距較遠,同時美國的海洋霸權相當穩固,因此,與印度接近並牽制中國對其是有利的。也就是說,不僅美國可以利用東南亞國家的這種心態,印度也可以利用這樣心態。不過,我們不用擔心這些國家會倒向印度,甚至不用擔心這些國家會倒向美國,尤其對於那些與中國接壤的國家而言,這種一邊倒的策略可能會在將來給自己造成滅頂之災。對中國周邊的小國而言,與中國、印度、美國保持某種平衡的關係,乃是其真正有遠見的選擇。 印度海軍的長足發展首先源於過去其試圖將東巴基斯坦(也就是現在的孟加拉國)與西巴吉斯坦(也就是現在巴基斯坦)分割開來的戰略。毫無疑問,這一戰略成功地實現了。由於世界各主要大國都不毗鄰印度洋,這樣便造成了印度海軍在印度洋稱雄的局面——當然,它還無法與游弋在印度洋上的美國海軍相比。強大的海軍力量使得印度有可能在印巴戰爭期間從海上封鎖巴基斯坦,並打擊巴基斯坦重要的港口等設施(例如巴國的經濟中心卡拉奇)。印度海軍的這種“強大”似乎讓印度的政治家們產生了稱霸印度洋的雄心壯志,然而真正做到這一步的技術和經濟成本極其高昂,印度至少在20年內恐怕還難以實現這一目標,而且由於這會威脅到美國以及歐洲和日本等國家在中東的利益,印度人的這種雄心肯定會遭到來自世界各主要國家的制約,印度洋不會屬於印度。也就是說,長遠地來看,印度與西方集團之間存在着發生嚴重衝突的隱患,除非印度放棄將自己的未來定位在“印度洋老大”上,否則這種衝突是遲早的事。到那樣一天,印度肯定會試圖尋求來自中國的幫助。 但是,就目前而言,無論印度人的雄心是何等美好,印度人首先需要解決是克什米爾問題,印度現在的實力也只能局限於解決克什米爾問題上,而且即便如此,它也有些力不從心。正因為如此,它才需要借刀殺人,需要通過向巴基斯坦施壓,讓巴基斯坦這個總後台出面,制止所謂“越界恐怖主義”。但是巴基斯坦需要那些“越界恐怖分子”來給印度製造麻煩,需要這些“爭取自由和解放”的人來為自己在克什米爾地區的利益服務,也需要通過這些戰士們的活動來團結國內人民。因此,巴基斯坦在這方面恐怕是難以讓印度滿意的(印度人指責穆沙拉夫給它們開的是空頭支票)。當然,印度人也可以選擇一鼓作氣給巴基斯坦重創的戰略,爭取時機,消除來自巴基斯坦的牽制,一旦給巴基斯坦以重創,使之元氣大傷,那麼,在中國台海地區發生戰爭的時候,印度就可以較少顧慮地向中國挺進,要求中國承認其占領的領土,甚至不排除開進西藏的可能。導致印度政府猶豫不決是巴基斯坦擁有核武器,它可能在極端的情況下採取核報復的策略——一旦兩敗俱傷,印度的對中戰略就會顯得缺乏基礎。因此,中國應該高度重視印度的動向,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能讓印度在台海發生戰事的時候能夠不太顧忌巴基斯坦而向中國發動進攻。中國需要加強在西線的軍事力量,並且給巴基斯坦以更多的援助,以便保持地區的戰略平衡。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在未來出現在兩線作戰的險惡局面。 關於如何對付印度,我附一個以前寫的關於肢解印度的帖子。一旦台灣問題被解決,該方案便有實施的基礎。 2002年5月30日星期四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