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和情報評論5 月30 日平可夫專電:俄美新的削減戰略核武器協定以及俄國北約外長級常設機構的確立,使俄中政治關係中最重要的兩大基石趨於崩潰。這兩大基石是反對廢棄ABM 條約,以維持戰略穩定;反對擴大軍事組織。它將從根本上再度改變俄羅斯、北約,俄美關係的本質,進而影響俄中關係現狀。
即將簽署的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是事實上的第三階段戰略核武器削減計劃。儘管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並未得到認真落實,但是,俄美雙方還是在這一基礎上再度將各自擁有的戰略核彈頭數量削減了將近三分之一,在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基礎上裁減65% 的核彈頭。新的條約規定在10 年之內雙方的戰略核彈頭數量將降低到1700-2200 個,從技術上放棄了冷戰時代形成的" 保證相互摧毀" 的理論。俄美雙方設定的最低限度戰略目標為1500 個,多數是核導彈發射井,具有加固、強化能力。因此必須以三位一體的方式存有至少3000 個以上的核彈頭,以確保第二核反擊能力。
平可夫認為新的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的簽署無疑是俄羅斯作出巨大讓步的結果。首先,新條約不再與維持1972 年簽訂的反導條約掛鈎。這是過去俄羅斯一再堅持的立場。為此,俄中兩國就此在外交部級別還簽署了" 關於維持戰略穩定" 的宣言。新條約的簽署意味着俄羅斯已經準備修改甚至放棄ABM 條約。俄中儘管一度曾經在核裁軍問題上立場相近,但是,俄美削減戰略核武器新協定的簽署以及俄對ABM 條約態度的改變顯然使中國處於置之度外的立場。
新條約的簽署還意味着俄放棄了過度強調" 戰略穩定" 的一貫態度。因為美已經宣稱他們準備儲存部分削減下來的核彈頭。而俄羅斯卻準備全部廢棄削減彈頭,莫斯科甚至沒有財力保留它們而且使用壽命行將到期。這顯示,即使新條約得以有效實施,10 年之後,美國所擁有的實際彈頭數量依然多於新條約所規定的限額。這顯然是為中國準備的。條約的簽署還表明莫斯科已經了解華盛頓的意圖,即雙方都意識到對兩國的核威脅來自其他國家或者恐怖主義。放棄" 戰略穩定" 、放棄ABM 條約就是表明俄羅斯回到了現實主義的對外政策上來。不再幻想"超級大國" 的意識。
俄近期還明顯加大了融入歐洲、融入北約的意識。在剛剛閉幕的愛爾蘭北約外長會議上,新設了俄羅斯-北約外長常設機構,在反恐、武器控制、危機管理方面加大同俄羅斯協調力度。在這一架構內,俄羅斯與其他19 個國家的地位完全相同。這是一個劃時代的進步。表明俄羅斯朝加入北約邁進了着實的一步。意大利已經公開表示對俄羅斯加入北約的計劃予以支持。KANWA 認為俄羅斯-北約關係的新發展和期望加入北約的願望結束了莫斯科一度搖擺不定的東西方政策。把外交重點重新真正放到了歐洲。愛爾蘭會議的另一重要特點在於莫斯科不在喋喋不休地反對北約東擴的計劃,而是強調自身融入。這意味着莫斯科還同時喪失了在東方反對日美擴大安全聯盟機制的理論依據。並且是莫斯科、北京之間失去了另一個最為重要的對話共同點。以上兩項新關係發展是普金上台之後從本質上調整對外政策的具體表現。
長期以來,俄對西方政策基本上因循於以對抗、防範換取安全的思考,因此東方政策的積極制定、富國強兵都是期待於換取安全。強大、不同尋常的思考方式並不等於安全!與其處處消極防範,不如積極融入換取首先參與最終取得對北約領導權。這是俄新對外政策的基本着眼點。也是俄對外政策沙皇化的具體表現。就此而言,俄今後的對東方關係、對華政策中的反西方色彩還會進一步淡化。(漢和情報評論平可夫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