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中關係從"有名無實"走向"有實無名" |
送交者: 漢和 2002年06月07日18:03:5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其次,美單邊主義對外政策逐漸在歐洲內部、北約內部也受到更多質疑。愛爾蘭會議沒有對打擊伊拉克問題過多涉及便是很好的證明。" 歐洲必須有自己的主張" 這一意識也在升級。德國、法國最終可能與美國的單邊主義對外政策發生更多摩擦而不是同俄羅斯。俄羅斯融入北約是幾個世紀以來,沙皇期待俄羅斯成為" 歐洲領導" 的最新嘗試。 俄美歐關係的本質性改變使俄中聯合遏制西方的構想不再成立。而且本來也並非現實存在。儘管如此,平可夫認為由於擁有漫長的邊界和共同面臨的問題,俄中關係依然有其自身的價值。這一價值今後將更多體現在其雙邊以及以" 上海合作組織" 為主的多邊關係架構內以及經貿掛帥的雙邊關繫上。首先在反恐、發展經濟領域,俄中雙方以及上海合作組織內部還將持進一步合作的趨勢。這也是今年6 月聖彼得堡高峰會議確定的基調。而在經濟發展、遠東中國移民等問題上,俄中雙方形成了既有合作又有矛盾的局面。中國快速的經濟發展、對中亞其他國家經濟影響力的日漸增大、中國移民開發遠東對俄國有有利的一面,同時,莫斯科對北京的戒備也在升級。這種戒備可能隨着俄國與北約關係的好轉而進一步提升。今後上海合作組織的擴大也不會具備反西方同盟的色彩。而局限于于更好地協調區域經濟、強化反恐的角色。 在軍備出售問題上,俄將更加注重中國的市場因素而非政治。這意味着一方面中國軍備較為單一地依賴俄羅斯的局面在短期之內不會改變。另一方面,俄對中國的軍售在技術上的限制會越來越緊。隨着俄美、俄北約關係的根本改善,在中美出現危機時刻,俄羅斯武器的可信度將會大大降低。它包括危機時刻持續供應武器的能力以及負責任的維修態度。隨着俄越來越靠攏北約,出現中美危機的狀況下,莫斯科屈服於華盛頓壓力減少甚至完全中斷對中國的武器供應維修的可能性增加了。俄全面加入北約的前提當然是不會在任何地區對北約、美國自身的利益構成威脅。離開俄羅斯全面的支持,中國持續對應大規模危機的能力受到進一步懷疑。這種狀況在出現危機之後才可能完全看出。 同樣的狀況也會在烏克蘭出現。一旦俄羅斯進一步靠攏北約,烏克蘭當然會比俄羅斯更加積極。基輔早在1995 年就提出希望加入北約的計劃,而且因為是歐洲國家,比俄羅斯更加具備條件。中國海空軍目前現役的主要戰鬥機、大型作戰艦艇的動力系統幾乎來源於上述兩國,並且戰鬥機的維修也依靠白俄羅斯、烏克蘭。正因如此,為加強危機時刻的承受能力,中國在軍備進口過程中一直把技術轉移生產的要求放在首位。同時不放棄國產同類系統的同時研製。進口的一次性數量也不斷增加。
另一方面,與葉利欽主導的" 中俄戰略夥伴關係" 時代相比,雙方在普金時代的經貿關係更加健康發展,並且比兩年前得到更加迅速的有效成長。俄中關係進入了經貿掛帥的時代。隨着經貿關係的日趨壯大,俄中關係中從有名無實轉向" 有實無名" 的特點會更加突出。今後日趨壯大的雙邊經濟利益將會促使俄中關係進入既有經濟摩擦又有相互依存的時代。誰也無法承擔重新惡化的代價。(漢和情報評論平可夫專稿)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