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對華政策往回擺動 |
送交者: htthtt 2002年06月20日17:55:0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布什對華政策往回擺動 -------------------------------------------------------------------------------- ● 陳有為 目前,布什政府的對華政策可以概括為“一個中國,兩個原則”,既反對台灣獨立,又反對中國使用武力。作者認為,布什對華政策是在往回擺動,但這並不意味着中美關係將從此會一帆風順,平穩發展。
如果聯繫到五角大樓的第二把手,一貫親台而對中國持強硬態度的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以及美國駐中國大使雷德最近在不同場合表明美國反對台灣獨立的立場,人們可以認為,中美關係經過這一年半的風風雨雨,布什政府內部尤其是國防與外交部門之間,終於在對華政策上有所協調,認識到保持中美關係和台海局勢穩定的重要性,而決定採取比較現實的態度。
去年三月錢其琛訪美進白宮見布什,四月突然發生撞機事件,中美雙方箭拔弩張,關係急劇惡化,幾乎瀕臨對抗邊緣。然而布什卻力主給予中國正常貿易關係 (NPTR) 待遇,美國仍然支持中國參加WTO和舉辦2008年奧運會。七月關係回升,十月布什到上海參加APEC會議,今年二月又正式訪問北京與江澤民會談。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兩國關係正當熱乎起來,五角大樓又傳出主張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幾個國家使用核武器的核評估報告,布什政府又公開接待台灣國防部長來訪,舉行所謂美台軍事商業會議,布什本人甚至親口稱呼“台灣共和國”,使李登輝也為之愕然。接着,美國又對胡錦濤來訪予以隆重接待,自此以後氣氛有所進一步的改變,這在華盛頓也有明顯感覺。今年中方隆重紀念尼遜訪華30周年,美國反應相當冷淡,只派低級官員前往中國駐美使館祝賀,但最近中國人大常委會外事委員會領導人率團訪美,美方出席使館招待會的卻有國務院助卿凱利,軍方領導人和國會議員多人。 布什政府對華政策之所以來回擺動,除了撞機事件具有不可預測性和“台灣共和國” 之說由於布什口無遮攔的個人原因之外,反映出布什本人對中國的認識了解不深,胸無定見,又不時受到手下人員不同政見的影響,在處理中美關係中表現得疏於全局考慮和長遠觀點,政策行動只顧一時一事,未能顧及影響後果而審慎從事。
布什對華政策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和牽制。共和黨右翼勢力傳統上反共親台,力主大力提升美台關係,並把台灣問題看作不僅是中美關係中的一個問題,而且是美國未來對付中國的安全戰略的一個重要環節。但共和黨又是美國大企業大財閥的政治代表,開拓中國市場與加強中美經濟交流是美國利益之所在。因此布什必須同時考慮到中美關係中的安全因素和經濟因素,不能有所偏廢。再加上他本人是美國總統中唯一獲得過MBA學位的人,具有商業頭腦和利潤至上觀點,使他必須重視美國在中國的重大經濟利益。 另一方面,包括政界、企業界和學界在內,美國朝野存在着對政府政策進行牽制的各種力量。一般在大選後政府更迭之際都保持觀望態度,但時間一久,政策利弊效果一旦表現出來,各種勢力就會從本身的立場和利益出發公開表達政見。如果認為白宮的政策傷害到美國的利益,公眾輿論很快就會反映出來。 布什的反恐政策固然得到廣泛的支持,但相形之下,他的對台政策在公眾中卻反應冷淡,很少人認為美國必須為保衛台灣而跟中國對抗,更不用說打一場大仗。在這種情況下,布什的對外政策必須保持平衡,他的對華對台政策不管開始時多麼氣勢洶洶,但歸根到底必須回到現實的道路上來。
不管胡錦濤是好言相勸也好,聲色俱厲也好,他確實表達了中國領導人對台灣局勢和美台關係的嚴重關切,指出了如果台獨勢力將事態弄到使北京非出兵不可,對中美關係發展的危險後果。 事實上,陳水扁和民進黨利用執政地位加速推行“非中國化”與“非中華民國化”的做法日益明顯。他們否認九二共識,拒絕“一個中國”,打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幌子,高喊要實行“五拼”,就是從政治外交經濟文化到更改台灣國名,竭力使台灣從根本上脫離中國,改變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今年二月,台獨的教父彭明敏帶了一幫人到美國參加國會早餐祈禱會。在一次台灣人的集會上,他們聲稱,台灣之有今天,就是因為有美國的靠山。台灣不是南越,只要有美國撐腰,台灣決不會讓中國吞併。台獨勢力一心以為”鴻鵠”將之,等待中美關係走向對抗發生衝突,從而台灣可以在亂中實現獨立。 儘管美國表示要協助台灣防止北京使用武力,但是台獨勢力企圖借布什調整對台政策之勢來實現台獨的所作所為,不能不引起美國的警覺。布什政府即使在對台政策和美台關係上走得比克林頓更遠,也決不至於容忍讓台獨勢力來打破台海局勢現有格局,走到必然會損害美國利益的地步。美國親台政治人物沃爾福威茨這回明確表示美國反對台灣從中國分離,反對台灣獨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台獨勢力咎由自取,說明布什政府已經感到有給台灣當局一個當頭棒喝的必要。
最近布什決定在內閣中新設國土安全部,將新增1萬7000名人員,耗資三百多億美元,即便如此,也難以完全保證本土安全。與此同時,中東局勢因以巴矛盾對抗愈演愈烈,影響地區穩定和美國利益,南亞印度巴基斯坦因克什米爾領土糾紛幾乎爆發核戰爭的危險,更是美國急需加以防止的巨大災難。內外反恐戰線越拉越長,任務越來越重,國際形勢產生新的動盪和危機,勢必要求布什政府集中更多財力物力,實行戰略調整,進行重新部署,不但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不能專注於中國問題,而且需要北京的合作,使中美關係保持正常穩定狀態,至少不使之發生大的矛盾,導致對抗。
據聞中國外長唐家璇在布什訪問中國之前到華盛頓與鮑威爾商議日程安排事宜,白宮本來只安排唐與安全事務助理賴斯女士會面,但後來在基辛格的勸告之下,才讓布什見唐一面。顯然,在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和如何務實地執行外交政策方面,識途老馬有時要比初生的犢兒處事更為穩妥。 總而言之,從政策和策略的角度來看,布什“新官上任三把火”,經過一段橫衝直撞的初始階段之後,已經感到對華政策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管喜歡不喜歡,願意不願意,不能無視中國的存在,不能不考慮北京的反應,在事關中國的問題上不能繞開中國,不顧中國的利益而獨斷專行。回想里根在80年代初登基的時候,也高談闊論要提升美台關係,調整對華政策,但結果因為事實上行得通而不得不知難而退。紐約時報當年曾經指出,里根在面對事實時否認他在改變,但他事實上是在改變。因此要求人們“注意里根的行動,而不是其言語” 。 當然,布什對華政策往回擺動,並不意味着中美關係將從此會一帆風順,平穩發展。由於很多基本矛盾分歧依然存在,難以解決,今後兩國之間還會發生很多爭執,但是和一年前的情況相比,布什的對華政策在往回擺,這大概是無可否認的。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