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非致命性武器和技術—-現實軍事衝突的新選擇
送交者: 劉兆啟 2002年06月28日17:50:4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非致命武器的產生和發展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自然產物,尤其是軍事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和現代軍事戰略理論相結合的必然結果。自20世紀90年代,由於蘇聯的解體和冷戰的結束,“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主流,爆發大規模世界大戰的可能性不大,局部戰爭和地區衝突成為未來一個時期戰爭的主要形式,高強度的戰爭減少了,諸如維和行動,對付恐怖主義活動、制止暴亂、打擊走私販毒等低強度的局部衝突和非軍事行動增多了。如果在低強度戰爭或一些準軍事行動中,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以及環境的破壞,將會博得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持。海灣戰爭結束後,美國海軍軍官麥克馬丁提出非致命性戰爭的概念,得到了美國政府和軍方的重視和支持,由此引發了以非致命性武器為中心的新軍事理論和學說的發展。另一方面,近年來國際裁軍運動的深入發展,標誌着國際人道主義運動的興起。隨着“核禁試條約”、“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等國際軍控條約的簽署和生效,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某些不人道常規武器的限制使用和禁止,使這類武器的研究和發展受到了制約、面臨困境,因此美國等大國為了保持軍事優勢,利用自身的高科技優勢,必然會發展和研製“非致命性武器”這類新概念武器。非致命性武器是屬於新概念武器一類,通常是相對傳統武器而言,不會直接產生致命性人員死亡、裝備毀滅和生態環境的破壞,而是通過特定的技術手段“軟殺傷、軟破壞”,使敵方作戰能力喪失和削弱的“人道性”武器。通過打擊人的易損部位和破壞裝備而達到迫使敵方就範或阻止其行動的目的,同時又將人員的死亡及裝備設施的破壞降到最低限度的手段。非致命性武器通常按作戰目的分為兩類,一類是反人員的,通過非致命武器的使用,使敵方人員心理和生理都受到影響,失去或削弱戰鬥力;第二類是反物質的,可使武器裝備、基礎設施、電子偵察通信系統等失效和損壞。

  反人員類非致命性武器主要包括激光致盲武器、聲波武器、化學失能劑、刺激劑、膠粘武器等。

  激光致盲武器利用激光束照射人眼和武器裝備中光電傳感器,使之受干擾、迷茫、過載或造成損傷的一類激光武器。這類武器還可使光電觀測儀器失效,跟蹤與制導系統失控,彈頭引信失靈。

  聲波武器聲波頻率低於20赫茲的為次聲波。當次聲波的能量足夠大時,儘管人們聽不到看不見,但能產生對大腦和內臟器官的共振,使人神經錯亂或生理不適,嚴重可造成死亡。


  化學失能劑也叫運動不能劑,類似於古人所說的“蒙汗藥”,可使人員產生軀體功能障礙,聽覺、視覺障礙,精神紊亂,麻痹癱瘓,昏迷或嘔吐等的一種或幾種症狀,從而降低或暫時喪失戰鬥力。

  刺激劑可對人的五官、皮膚和呼吸系統產生強烈刺激,發生噁心嘔吐,眼睛流淚,呼吸困難等症狀,如臭味彈、辣椒素等。

  溫和武器如膠粘武器、漁網彈等,可束縛人們的行動,使之立即喪失活動能力,束手就擒。

  反物質類非致命武器主要用於作戰裝備和軍事設施上,使敵方裝備、設施、環境受到破壞和損毀,打擊敵方賴以戰鬥的物質基礎。如導電纖維彈、熄火劑、超級潤滑劑、電磁脈衝武器、微波武器、計算機病毒等。

  隨着非致命性武器的發展和成熟,一些性能優良的非致命性武器開始逐漸走上戰場,並在實踐中取得了令人震驚的作戰效果。如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中美軍使用的纖維炸彈顯示了巨大的威力,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伊拉克和南聯盟的戰爭能力和抵抗意志。美國國防部長特別強調,非致命性武器將在維和行動等準軍事行動中扮演重要角色。儘管近年來,某些非致命性武器已運用於戰爭中,但是,將許多有效的非致命方法轉化成有效的非致命武器的過程中有很多難以克服的困難。這是由於對該種武器的作用目的界定造成的。非致命性武器所稱不會直接對生態環境產生破壞也是一個相對概念,因為有些非致命性武器無疑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和破壞,如碳纖維、膠粘劑、潤滑劑等都有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帶來環境問題。如何清除和使其無害化,這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