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大規模聯合戰略演習證明中俄關繫緊密 |
送交者: andrew 2002年07月06日23:06:2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走向正常化的中俄關係 蘇聯解體後,中俄兩國本着要相互尊重與平等互利,不要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要對話與合作,不要對抗與衝突的精神,繼續發展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並將雙方之間的友好關係不斷推向新階段。 1991年以來,中俄兩國的關係得到了不斷的發展,軍事領域的合作逐漸加強。1992年8月24~31日,中國國防部部長秦基偉首次訪俄,建立了兩國軍方之間的相互聯繫。1992年12月,葉利欽總統首次正式訪華,同中國簽署了強調睦鄰友好關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相互關係基礎的聯合聲明》。同時雙方還簽訂了《關於在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和加強軍事領域信任問題的諒解備忘錄》等24個政府間及部門間的協定和文件。葉利欽稱,這次訪華“開闢了俄中關係的新紀元”。1993年6月23~7月5日,中央軍委主席劉華清訪俄,中俄就工業、科技合作和軍轉民等問題交換了意見。8月9~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張萬年訪俄,同俄軍總參謀長科列斯尼科夫上將就兩軍關係問題舉行了會談。11月8~11日,俄國防部長格拉喬夫訪華,簽署了中俄兩國國防部合作協議,確立了國防部長定期會晤制度。1994年4月11日,俄軍參謀長科列斯尼科夫訪華。雙方商討軍事技術交流問題。 同年9月2~6日,江澤民主席首次正式訪俄,把兩國關係推進到了構築“面向21世紀的建設性夥伴關係”的新階段。訪問期間,兩國領導人簽署了《中俄聯合聲明》和《關於不將本國戰略核武器瞄準對方的聯合聲明》,確立了不對抗、不結盟、不針對第三國、睦鄰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新型國家關係。同時還正式簽署了《中俄國界西段協定》,基本解決了存在多年的邊界爭議,該協定得到了葉利欽總統的高度評價,認為它“具有歷史意義”,“是俄中關係史上第一次用法律形式固定了幾乎全部的兩國邊界”。關於尚未解決的東段的兩處有爭議地區的歸屬問題,兩國領導人同意繼續磋商,儘快解決。 此外,中國還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國共同簽署了《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關於在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的協定》,決定中國與俄、哈、吉、塔雙方將邊境地區的軍事力量裁減到與睦鄰友好相適應的最低水平,使其只具有防禦性;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不謀求單方面軍事優勢;雙方部署在邊境地區的軍事力量互不進攻;裁減和限制部署在邊界兩側各100公里縱深的人員和主要種類的武器數量,確定裁減後100公里範圍內的駐軍各不超過13.04萬人;定期交換邊境地區的有關軍事資料,這種資料對第三方具有保密性。協定的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經雙方同意可以延長。五國邊境裁軍協定的簽署,不僅有利於維護中國同俄、哈、吉、塔四國邊境地區的和平、穩定與安寧,促進五國間睦鄰友好、平等信任、互利合作關係的進一步發展,而且對維護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安全與穩定提供了一種不同於冷戰思維的安全模式,必將在國際上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1995年5月15~19日,俄國防部長格拉喬夫訪華,旨在發展和加深中俄間的軍事合作,兩國國防部長簽署了《中俄兩國國防部長會談紀要》。1996年4月,葉利欽總統再次訪華,兩國宣布建立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紀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中俄兩國有着4300多公里的共同邊界,山水相連,唇齒相依。兩國的邊界,絕大部分已經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歷史遺留的問題也正在逐步得到解決。中俄都擁有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市場,經濟互補性很強,雙方的經貿往來不斷發展,經濟合作領域不斷擴展。同時,中俄兩國還加強了軍事技術合作。主要的合作領域及項目包括共同合作開發幾個武器系統:反導彈系統、高射武器系統、陸軍和海軍用防空導彈系統和打擊潛水艇系統等;俄可向中國提供軍民兩用衛星和電子技術;交流復員轉業軍人的再就業教育和安置經驗,中國向俄傳授對青年一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經驗。在1991年至1997年間,中國總共向俄羅斯採購了將近60億美元的軍事裝備。1999年又與俄羅斯達成20億美元購買40架Sn-30戰鬥機的採購交易。 中俄兩國正致力於建立和發展平等信任、面向21世紀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這是一種新型的國家關係。它的基本宗旨是:深入發展雙邊合作,保持長久的睦鄰友好,促進兩國共同發展與繁榮,造福於兩國人民;密切雙方在國際事務中的磋商與協商,維護各自的獨立、主權和尊嚴,維護各自在國際上應有的地位和正當權益;通過雙方合作和共同努力促進國際局勢的緩和與穩定,推動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和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的建立。 中俄友好是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支柱 中俄建立和發展平等信任,面向21世紀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不僅完全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完全有助於亞太地區及整個世界的和平與安全。繼1950年中蘇簽署為期30年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之後,中蘇關係由50年代的“和”、60年代的“爭”、70年代的“斗”、80年代追求“正常化”到90年代的“完全正常化”後,普京積極延續葉利欽的中俄友好合作的政策,積極籌備俄中兩國締結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準備工作,用以鞏固俄國與中國關係正常化後的交往。 自從普京從葉利欽手中“接棒”以後,中俄關係的發展和鞏固,一直沿着江澤民與葉利欽搭構的框架前進。尤其是2000年7月18日普京訪華時,江普會談所取得的成果,被兩國專家認為一次實質和深刻的重要訪問。在這次中俄兩國領導人峰會,江澤民和普京簽署了“北京宣言”和“反導聯合聲明”,實現軍事合作關係,並將兩國軍事合作推向新的層次。 隨普京訪華的俄羅斯國防部長已和遲浩田達成中俄兩國軍事國防合作的基本協議,分兩個階段,即2000至2005和2005年至2015年實施。雙方合作的項目主要有:①中俄合作研製新一代航空器,地對地、地對空、空對空等系列導彈;②中俄合作研製激光、束光、中子等高科技軍事領域裝備;③中俄兩國擴大軍事院校交流和互訪。中方今秋將有四百五十名空軍、二炮、海軍軍官到俄國深造;④中俄兩國將聯合舉行軍事演習,和實戰模擬高科技戰爭演習;⑤五、中國將於第一階段向俄國購買和引進新一代高科技軍事裝備,款額達150億美元。此外,中俄兩國國防部、總參謀部、軍兵種司令部將建立對口友好合作關係。 11月3日,俄總理卡西亞諾夫首次訪問中國。俄總理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加強中俄兩國經濟、軍事合作,鞏固和執行7月18日江普會談成果。中俄雙方簽署了八份關於在軍事、經濟和科技領域的協定書,並在反對美國建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方面,兩國聲明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作為加強兩國實質關係的措施:第一次提出設立中俄兩國總理熱線電話,中俄合作開發西伯利亞氣田,並鋪設從西伯利亞科維科寧西到中國及韓國的天然氣管道。俄國將幫助中國建設田灣核電站。 2001年7月16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普金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這個有效期限為20年的條約,並不意味着中俄兩國建立了軍事聯盟關係,但它是十多年來中俄關係正常化的一項具體成果,該條約奠定了中俄兩國未來關係發展的框架與模式,也開拓了中俄經濟增長的契機。兩國簽署友好合作條約的目的,是希望向全世界展示,在當今越來越受到美國外交政策主宰的全球事務中,還有其它的選擇可供大家考慮。兩國齊聲反對美國的導彈防禦計劃,也反映出雙方對一個超級大國獨霸世界的更廣泛的關注。中俄兩國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為兩國面向新世紀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條約集中體現了中俄在發展雙邊關係和國際事務中廣泛的共同利益。它將兩國和兩國人民“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核心思想是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的基礎上,發展中俄長期穩定的睦鄰友好與互利合作關係。中俄新條約除了表示世世代代友好的願望以外,有兩點重要內容,即雙方沒有領土要求和永不向對方使用武力。這兩條可以說是中俄兩國領導和公眾從幾十年歷史教訓中得到的積極結論。俄國公眾可以放心的是,中國從法律上表示不再對俄國提出任何領土要求。對中國公眾來說,有助於消除要求恢復遠東領土的不平心理。這個問題的解決有助於兩國的友好相處。中俄兩國同屬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國際重大議題方面,中俄的合作能夠維護自身的地位與合法權益,尤其在反對分裂主義,打擊恐怖主義,以及反單極主義方面雙方更能取得相互聲援與合作,降低了來自西方國家的干涉。中國西部邊陲同中亞國家接壤,這裡遠離中央政治與經濟中心,並且大量居住着回教少數民族,歷來是中國國家安全戰略的薄弱環節,中國與俄羅斯一樣,不希望出現破壞性的民族主義與宗教極端勢力,危及中國西部地區的安全與穩定。 2002年2月28日,中國和俄羅斯在北京互換江澤民主席和普京總統日前分別簽署的《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批准書。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和俄羅斯議會上下兩院先後順利審議並批准條約。雙方互換批准書,標誌着兩國已完成各自國內全部法律程序,條約正式生效。5月31日,朱鎔基在會見俄國防部長時說,中俄兩國關係自90年代初以來逐步提升,從相互視為友好國家到建立建設性夥伴關係直至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始終是健康向前發展的。他說,江澤民主席和普京總統簽署的《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為兩國關係長期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並表示,目前,雙方政治互信不斷加深,經貿等領域的合作逐步擴大,在國際事務中的磋商與協作十分密切。中方認為,中俄發展睦鄰友好合作關係不僅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於維護國際和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6月27日,中國和俄羅斯向正在日內瓦舉行的裁軍談判會議(裁談會)提交一份作為工作文件的關於“防止在外空部署武器、對外空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的國際法律文書要點(草案)”這一新法律文書草案的核心內容是:不向環繞地球的軌道放置任何攜帶任何武器的物體,不在天體安裝此類武器、不以任何方式在外空部署此類武器;不對外空物體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不協助、不鼓勵其他國家、國家集團和國際組織參與本條約所禁止的活動。中俄新法律文書草案中的這些基本義務順應了國際社會關於利用外空、採取預防性措施防止外空武器化的呼聲,履行上述義務無論從安全上還是從政治上講,都是現實和必要的。在目前的形勢下,以國際條約形式禁止在外空部署武器、防止對外空物體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是十分必要的。這是中俄首次共同在國際裁軍問題上的協同一致的行動,對裁談會儘早達成工作計劃,就外空議題開展實質性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