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非對稱作戰
2001年9月11日,世界第一國際大都市——美國紐約,陽光明媚,秋高氣爽。
位於曼哈頓街區的紐約標誌性建築世界貿易大廈——兩座110層的姊妹樓高聳入雲,為紐約增添了無限風光。上午8時許,樓內的5萬餘名員工已陸續到達各自的崗位,開始了緊張忙碌的一天。
8時48分左右,一架波音767客機出現在紐約市的上空,出人意料的是,這架民航客機突然掉頭像發了瘋似的以最快的速度徑直向世貿中心南側大樓撞去。飛機以強大的衝擊力撞進了樓內,大樓頓時火光沖天,濃煙滾滾。人們對此先是目瞪口呆,接着四處逃避。樓上的人亂成一團,有的甚至從窗口直接跳出。數百名消防隊員火速沖入樓內。
18分鐘以後,也就是當地時間11日上午9時06分,又一架飛機以極快的速度撞擊了世貿中心姊妹樓的另一幢。飛機從北側大樓的玻璃窗沖了進去,並穿過大樓,撞上另一幢大樓。頓時火光四濺,爆炸聲此起彼伏。
在紐約的世貿中心遭到恐怖襲擊大約30分鐘後,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防部五角大樓和美國國會山、國務院大樓也分別遭到飛機撞擊和汽車炸彈襲擊。五角大樓西側的牆壁被飛機撞出了一個直徑100英尺的大窟窿,部分坍塌,煙塵瀰漫在波托馬克河的上空。國會山也多處發生爆炸,冒起了滾滾濃煙。
10時30分世界貿易大廈的南北兩座姊妹樓先後坍塌,一瞬間,灰塵四起,遮天蔽日,響聲震天,行人四散奔逃,汽車眼睜睜被埋沒在殘垣斷壁之下。受傷的行人匍匐於地,哭喊聲悽慘。救護車、消防車、警車、警笛響成一片。自此,世界貿易中心——這座馳名海外、曾經是世界上最高標誌性建築從地球上永遠地消逝了。
此事件在國際上立即引起一系列反應,歐洲股市暴跌、美元匯率急挫,美國股市因此停止交易,而原油、黃金和其他一些大宗商品價格飛速上漲……
一連串事件發生後,美國舉國進入戒備狀態,所有機場暫時關閉,飛機停飛,華爾街股市停市,白宮、國務院、國會、財政部、聯合國等敏感部門的工作人員緊急疏散,通往事故地區的道路被封閉,地鐵及工交業已中斷,美國網絡也不能正常工作,兩億多美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都處在空前的緊張之中。
事件發生後,美國總統布什發表了一系列講話,安撫國民,並聲稱這一行為“顯然是恐怖主義襲擊”,是“戰爭行為”。
無疑,這是一個規模空前的極端國際恐怖主義事件,而它使用的手段則是美國自己十分倡導並在近期幾場局部戰爭中慣用的作戰方式——非對稱作戰。
溯 源
20世紀90年代,以美軍為首的西方軍事界提出了非對稱作戰的概念,並在各種場合大加渲染,吹得神乎其神。
非對稱作戰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
“非對稱”是指圖形或物體對某一點、直線而言,在內容、大小、形狀和排列上所表現出的差異性。那麼,如果從“非對稱”定義出發,把“非對稱”具體概括為作戰時間、作戰空間、作戰力量、技術水平、作戰手段、作戰態勢等多個方面的表現,是不是可以說存在這種“非對稱”關係的部隊之間的作戰就是非對稱作戰呢?回答是,有些道理,但不準確。因為所有交戰的雙方總會在某些方面存在“非對稱”的因素,這樣一來,非對稱作戰就涵蓋了古今中外的所有作戰,而包括非對稱作戰在內的任何一種作戰理論都是有特定涵義的。
非對稱作戰是相對於對稱作戰而言的。對稱作戰主要是指兩支相同類型部隊之間的交戰,如地面對地面,海軍對海軍,空軍對空軍的作戰。是不是可以說,非對稱作戰是指不同類型部隊之間的交戰,如空軍對海軍,或空軍對陸軍,或海軍對陸軍,或陸軍對空軍等等?回答是,也對,但不全面。因為一種理論都具有一定的時代特點和現實意義。
為弄清非對稱作戰的確切涵義,有必要了解一下非對稱作戰的由來。
20世紀90年代,在國際關係中處於戰略進攻態勢的美國,一方面,追求高技術局部戰爭的速戰速勝和“零死亡”代價,而達此目標,需要對敵形成壓倒性優勢;另一方面,海灣戰爭的勝利一掃美軍越戰失敗的陰影,證明了其雄厚的實力,加上老對手前蘇聯的解體,環視宇內,已無一個能與之匹敵的對手,“用牛刀殺雞”是可能的。正是在這種由需要和可能共同構成的背景之下,美軍在《美國武裝部隊的聯合作戰》中首次提出要以“不對稱作戰”打擊敵人。1993年版的《聯合作戰綱要》中將其改為“非對稱作戰”。同時,處於對美國自身安全的警惕,1997年美國防部公布的《四年防務審查報告》又提出了“非對稱攻擊”對美安全的威脅。該報告認為:“美國在常規的武器競爭中的優勢促使對手使用諸如不對稱的方式來攻擊美國的軍事力量、海外利益和美國本土。”從中表現出美國對其對手可能避免與實力占優勢的美軍正面較量,而採取恐怖行動、核生化武器和網絡戰等“不對稱”的手段對其發起攻擊的一種擔心。非對稱作戰,被認為是美軍當前和今後聯合作戰“最有效的辦法”。
美軍最初提出“非對稱作戰”的含義是:不同類型部隊之間的交戰。如,強調使用裝甲部隊打擊敵步兵;使用攻擊直升機部隊打擊敵坦克集群;使用潛艇打擊敵航母;使用步兵襲擊敵海空軍基地;乃至使用空間、特種作戰力量破壞和摧毀敵指揮通訊設施等。美軍從大量戰爭實踐中發現,“非對稱”作戰用於戰場打擊敵軍,所產生的效果與威力較“對稱”作戰要大得多。因此,美軍將 “非對稱作戰”視為現代戰場制勝的法寶。
隨着實踐的發展,非對稱作戰的內涵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美軍認為,非對稱作戰能科學合理地組織和使用各軍種力量,相互取長補短、有機結合,從而使諸軍兵種的整體作戰效能得以充分發揮。實施非對稱作戰,不單要強調使用與敵不同的部隊,更要注重使用與敵不同的戰法、不同的手段、不同的謀略與敵作戰,這樣更易於達成突然性,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加速作戰進程,並可最大限度減少傷亡。目前“非對稱作戰”被認為是利用交戰雙方軍事力量對比的懸殊,充分利用在國家軍事戰略、武器技術和軍兵種運用上的各種優勢,積極尋找對手軍事力量中的薄弱環節,揚長避短,以強擊弱,避實擊虛,以小的代價換取戰爭的勝利。由此可見,非對稱作戰的實質就是以己之長克敵之短,強調的是超越常規,出奇制勝。“田忌賽馬”的取勝方式正是“非對稱作戰”的核心思想。
在非對稱作戰的運用上,一般強調以下幾點:
力量上的“非對稱”。強調集中精兵利器,極力造成壓倒對手的兵力兵器優勢、技術水平優勢,以及心理優勢等,如軍事強國採取“殺雞用牛刀”之勢,以求達到力量上的非對稱效應。當前,在非對稱作戰的力量使用上,出現了兩種趨勢。一是由一國力量聚集向“國際化”力量聚集發展。有人認為,21世紀的地面作戰,將是完全一體化的所有軍種參加的聯合作戰,且多數情況下是多國部隊統一行動的作戰。二是軍種、兵種聯合一體形成強大的力量實施非對稱作戰。通過實施各軍兵種之間的合理組合,提高力量強度,以取得力量對比懸殊的非對稱效果。
技術上的“非對稱”。隨着現代軍事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精確制導武器、電子戰武器、隱形武器在戰場上廣泛應用,在近期幾場局部戰爭中嶄露頭角,世界各主要國家都在積極研製高質量的武器裝備,主張利用自己的高技術,對敵形成壓倒的優勢。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空襲南聯盟的戰爭中,美軍使用了除核武器之外的所有高新技術武器,其中包括從未使用過的B-2隱形轟炸機,力圖形成戰爭史上技術差距最大的非對稱作戰,儘快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
作戰手段上的“非對稱”。以己之長,擊彼之短,歷來是一個重要的作戰方法。使用與敵不同的軍兵種主動進攻敵人更加容易達成突然性,收到出其不意的作戰效果。“非對稱作戰”的重要方式是“採取非對稱手段”,即以非相似性打擊樣式,迫使敵人在沒有計劃、沒有能力的情況下交戰。計算機模擬實驗表明,以不同的武器系統進行打擊,往往比用相同武器系統打擊更有效。如攻擊直升機與坦克對抗,毀傷比為1∶18,而技術相當類型相同的坦克與坦克之間的對抗毀傷比則為1∶1。
就作戰的指導思想而言,非對稱作戰並不是什麼新鮮玩藝兒。早在我軍初創時期,毛澤東等老一輩軍事家就強調,不與敵人打堂堂之陣。毛澤東說:“我們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種蠢豬式的仁義道德。”我軍的戰爭史,就是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的非對稱作戰的歷史。我軍以游擊戰對付敵人的正規戰,用武工隊對付日軍的正規軍,實施大規模的運動戰對付國民黨軍隊的陣地戰,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特別是我軍在革命戰爭年代所創造出的靈活機動的運動戰,對付敵之“齊頭並進,步步為營”的陣地戰;以集中對付敵人的分散,以分散對付敵人的集中;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對付敵人的攻城略地為主;以大踏步前進和後退的進攻作戰,對付敵人駐守大、中城市,只在有限的點線上實施消極的防禦作戰等等。這些都是我軍在作戰方法上實施非對稱作戰的成功傑作。所以說,非對稱作戰並不是西方軍隊的新發明、新創造,它反映的是避強擊弱的作戰一般規律。
以己之長擊敵之短
非對稱作戰之所以能受到世界各國軍隊的關注和賞識的原因何在呢?
有利於發揮技術優勢。相對而言,非對稱作戰更青睞占有技術優勢的一方。美軍擁有大量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高技術武器裝備,這些武器裝備不僅使美軍在戰爭中享有主動,勝敵一籌,而且戰鬥中使美軍更容易發揮“非對稱打擊”的作戰優勢。此外,“非對稱作戰”本身就強調,將己方的戰鬥力優勢集中在敵人不同軍兵種的薄弱之處,使美軍能將“非對稱作戰”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有利於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戰果、達成戰役戰鬥的突然性及達成速戰速決的目的。
隨着非對稱作戰實踐的發展和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當今時代的非對稱作戰帶有明顯的知識化戰爭的特徵。
首先,信息戰成為非對稱作戰的主要內容。能否獲得準確的情報,歷來是非對稱作戰行動成功的前提。我軍過去作戰總是能把敵人變成“聾子、瞎子”,就在於我們對敵人瞭如指掌,而敵人對我們卻一無所知。今天美軍的非對稱作戰,靠的是其信息戰優勢。它擁有完善的全球預警偵察情報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可以提供精確度達30厘米的定位信息,引導超音速導彈在敵方雷達首次開機後幾秒鐘內將其擊毀。達到這種效果的前提就是信息的準確獲取和快速處理。美軍甚至認為,沒有信息優勢,是不可能實施非對稱作戰的。
其次,非對稱作戰使戰場多維化程度大大提高。非對稱作戰更加強調軍種之間的有機聯合,更加注重作戰行動的系統效能,它將天、空、地、海、電等多種力量,組成有機整體,多維一體,對作戰對象進行全方位打擊。北約對南聯盟實施的非對稱作戰,戰場多維化趨勢十分明顯,天上有50多顆偵察衛星在不停頓搜集情報,海上有巡洋艦在發射巡航導彈,空中有先進作戰飛機與海軍相協同凌空轟炸,同時電子戰系統不間斷對南聯盟實施電子干擾。非對稱作戰的實施,大大提高了戰場多維化的程度。
再次,非對稱作戰越來越強調技術優勢。
最後,非對稱作戰具有“非接觸”性。越南戰爭使人們認識到,即使在技術和力量對比占有很大的優勢一方,在對稱作戰中也無法避免損失,因為作戰雙方都存在先發制人或後發制人的機會。而非對稱作戰可以通過遠程奔襲、超越打擊等手段,在不與對方接觸的情況下給其以重創,並把作戰風險和附帶損傷減少到最低限度。正是由於非對稱作戰的這種“非接觸”性,把戰爭中人員傷亡和裝備損失的風險降低到零成為可能,因而受到世界各國尤其是軍事強國的推崇。科索沃戰爭,北約使用巡航導彈和遠程轟炸機,從南聯盟防禦火力圈外對其實施縱深攻擊,使南軍數百個重要戰略目標遭到毀滅性打擊。而南軍雖有勇敢頑強精神,但由於沒有遠程兵器,鞭長莫及,毫無還手之力,只能眼看自己的家園被敵人肆意蹂躪,更談不上後發制人。
殊途同歸
近年來,美軍在干預和應付地區性危機和衝突中,一直致力於非對稱作戰的研究和運用,特別是在科索沃戰爭中,美軍為達成非對稱作戰採取了種種舉措。這些舉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達成非對稱作戰的一些主要手段。
在力量運用上注重集中使用作戰力量,通過“力量非對稱”,實現以強制弱。
通過快速集中和巧妙運用作戰力量,積極為對敵實施非對稱作戰創造有利的作戰態勢,可使聯合部隊各種作戰力量的獨特性得以充分發揮並贏得勝利。為此,在力量運用上,要善於打破傳統的軍兵種界限和習慣做法,緊緊圍繞以實施非對稱攻擊為目的,靈活地使用陸、海、空、天、電等方面的作戰力量,以此獲得決定性優勢,為戰勝敵人奠定堅實的基礎。在科索沃戰爭中,美軍為達成非對稱作戰的效應,在戰場上集中了多維作戰力量,動用了50多顆偵察通信衛星,調遣了2個航母戰鬥群和460餘架先進作戰飛機,以絕對的戰場優勢對南聯盟實施非對稱打擊,並贏得了勝利。
在武器裝備上強調技術優勢,通過“技術非對稱”,實現以高制低。
武器裝備系統之間的非對稱關係是實施非對稱作戰的物質基礎。在現代,這種非對稱關係主要指的是“技術差”。在指揮控制上努力謀求信息權,通過“信息非對稱”,實現以主動制被動。
信息是構成戰鬥力的重要要素之一,是戰鬥力的倍增器,而成功的非對稱作戰則依靠“快速準確地獲取決定性的能力”。如果不能準確了解敵我雙方的各種情況,就不能正確地實施非對稱作戰,也就不能充分發揮聯合作戰的優勢。因此,建立戰場信息優勢是實施非對稱作戰的必備條件。一方面要建立一整套相對獨立、比較完整的信息收集處理系統。另一方面,必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並利用多種手段,在及時獲取大量準確信息的同時,又要有效限制敵人對信息的收集與利用,以保障自己的信息優勢,牢牢控制戰場的主動權,並使對手變成“瞎子”、“聾子”和“啞巴”,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在科索沃戰爭中,美軍為謀求建立戰場信息優勢,早在一年前就開始了對南聯盟的情報準備工作,先後在太空部署了50多顆偵察通信衛星,動用了大量的高空偵察機,並派出地面特種部隊和間諜,構成了地海空天全方位一體化信息偵察網絡系統,僅部署至戰區的EA-6B電子戰飛機就達11架,並首次使用了專門用於信息戰的C4I系統,對南實施電子壓制與破壞對南聯盟實施信息戰,保證了美軍對戰場信息權的全面控制,為美軍非對稱作戰創造了條件。
雙刃劍
非對稱作戰是把“雙刃劍”,強軍和弱軍都可能通過實施非對稱作戰,通過“以己之長克敵之短”來打擊和戰勝對方,但由於非對稱作戰能最大限度發揮軍事高技術優勢,因而更受到強軍的青睞,從海灣戰爭到科索沃戰爭,近年來的現代局部戰爭說明,西方軍事強國通過實施非對稱作戰謀求戰場壟斷的特點越來越明顯。
擁有技術優勢的軍隊實施非對稱作戰,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非對稱作戰”是其實施首次突擊的主要作戰樣式。80年代以來,西方軍事強國發展並裝備了大批高新武器裝備,形成了對作戰對手的技術裝備優勢。這種軍事技術上的非對稱優勢使得其在戰爭方式、戰場範圍等方面有了更為靈活的選擇。為了迅速奪取和控制戰場主動權,同時將己方風險和附帶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實現“零傷亡”和“零損失”,軍事強國十分強調運用技術優勢實施非對稱作戰,來撕開敵軍防禦和摧毀敵之“重心”。因而“非對稱作戰”成為在作戰初期的首選打擊樣式。
“對稱作戰”與“非對稱作戰”協調並用。以“非對稱作戰”為“對稱作戰”行動創造條件,以“對稱作戰”為“非對稱作戰”創造戰機。特別在中期,“對稱作戰”往往能從正面吸引、消耗敵人,使敵軍暴露出弱點,從而為“非對稱作戰”的決定性打擊創造戰機;而“非對稱作戰”的決定性打擊又為“對稱作戰”的全殲行動創造有利條件。因此,對稱作戰與非對稱作戰相互配合,協調並用,是當今高技術條件下軍事強國實施聯合作戰的主要作戰方法。
強調綜合運用多種“非對稱”手段打擊敵軍。軍事強國在實施非對稱作戰時強調,必須綜合運用多種“非對稱”手段打擊對手。如,在同一次戰鬥中,在使用裝甲部隊突擊敵步兵陣地的同時,又使用攻擊直升機打擊敵坦克編隊,並使用導彈打擊敵人的攻擊直升機。同時又使用航空兵消滅敵重兵集團。使用電子戰飛機和反輻射導彈壓制並摧毀敵預警系統及防空體系,使用戰役戰術導彈襲擊敵指揮控制中心,並使用特種作戰部隊襲擊敵炮兵陣地及鐵路橋梁等,由此獲取和掌握戰場主動權,使對手陷入絕境,並最終擊敗對手。
在近年來的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倚仗其技術和力量優勢,採用非對稱作戰方式,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戰績,幾乎是“打敗天下無敵手”。那麼,就沒有對付強敵實施的非對稱作戰的辦法了嗎?回答是,有,且隨着非對稱作戰理論和實踐的不斷深入,辦法會越來越多。就目前來看,對付強敵實施的非對稱作戰要重點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要樹立敢打必勝的信心,以積極的作戰行動有效地抑制敵非對稱作戰行動。
應該看到,隨着現代軍事科技的不斷發展,擁有技術優勢的軍隊更能發揮出非對稱作戰的優長。但還要看到,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都要有一個發展和演變的過程;任何理論都不是萬能的,其優勢都是相對的、暫時的,而不是永遠的。為此,對強軍實施的非對稱作戰,弱勢一方要樹立敢打必勝的信念,要有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決心,同時還必須靈活應付,以積極有效的作戰行動予以反擊,削弱其非對稱作戰能力,減少其非對稱優勢,奪取戰場主動權。
破壞敵高技術指揮和武器控制系統。強敵實施非對稱作戰,對指揮、控制、情報、偵察、監視和計算機系統以及高技術武器系統的依賴性很強,這些系統構成或支撐着整個作戰系統,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影響着大系統的運行。有效地打擊敵作戰系統的重要部位和關鍵關節,可以使敵人的整個作戰系統陷入混亂甚至癱瘓,從而有效遏制其非對稱作戰。為此,要先機制敵,集中精兵利器對敵C4IRS系統以及高技術武器系統實施打擊,使其指揮失靈、協同失調、信息中斷、兵器失控、保障不濟,制其一點而癱其全局,最終遏止並挫敗強敵的非對稱作戰。
摧毀敵實施非對稱作戰的前方基地。軍事基地是強敵實施非對稱作戰的依託,影響着作戰的範圍、強度和時間。如果沒有前方基地作支撐,其攻擊強度和持續能力勢必大打折扣。科索沃戰爭中,如果沒有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德國、阿爾巴尼亞、土耳其等國的空軍基地供其使用,美軍的全方位攻擊行動就難以實施和奏效。為此,應擇機對敵設在第三國的前方基地實施先期打擊,摧毀其支撐非對稱作戰的依託,可收到釜底抽薪之效。
從作戰要素上破解敵非對稱作戰優勢。作戰時間、空間、力量、戰法等是構成作戰行動的要素,只要其中一個要素出現問題就將影響作戰行動。為此,要摸准情況,選准目標,充分準備,先機制敵。在時間上,可在強敵實施力量投送過程中或尚未完成作戰部署時果斷出擊,制敵於未形成整體合力之時;在空間上,採取各種措施,誘迫敵人在次要方向和態勢不利的地域、地區進入交戰,創造利於己方的不對稱條件;在力量上,針對敵人某些方面或部位力量上的不足,局部集中,攻其一點,打掉其作戰系統上的重要一環,從而削弱其非對稱作戰優勢;在戰法上精心謀劃運籌,以奇制正,運用先進有效的戰法,實時造勢,以變制優,避其武器裝備的技術強勢,提高我反制敵非對稱作戰的力量。
其次,堅持持久作戰,通過在作戰相持中大量消耗敵人財力和物力來奪取戰爭的主動權。
非對稱作戰追求以最小代價、最快速度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為此必然傾其全力。美軍在科索沃戰爭中出動了包括B-2、F-117等作戰飛機在內的先進武器裝備,還動用了巡航導彈、石墨炸彈、貧鈾炸彈等一大批新式精確打擊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彈藥,其高新技術武器使用率高達90%以上。。
非對稱作戰實質上是充分發揮己方全部優勢,與對手進行“不平衡”作戰的一種作戰樣式,因而它並不是高技術一方的“獨門兵器”,劣勢一方也可以利用自身優勢,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運用非對稱作戰取得高技術戰爭的勝利。
充分動員和利用國家各方面的科技力量,積極尋求打擊強軍的方法和手段。
實施特種作戰。戰時可以特種作戰力量實施區域外進攻,即對那些能對敵人作戰體系產生牽一髮而動全身乃至造成其作戰體系癱瘓的目標,實施破襲等行動,給其以重創,遏制其非對稱作戰行動。
充分發揮現有高技術武器裝備的作用,選擇強軍的關鍵部位和環節實施重點打擊。如,擇機使用陸基中遠程導彈、戰略核潛艇等高技術武器對強軍一些有重要軍事意義的設施實施遠程奔襲,以非對稱作戰手段遏制敵非對稱作戰行動。
最後,要轉變傳統的以劣勝優觀念,既要重視戰法,更要擁有“撒手鐧”。
從北約空襲科索沃的行動可以看出,交戰雙方在武器裝備上的代差越大,戰爭就越可能成為擁有技術優勢一方體現單方面意志的行動。因此,大力發展高技術武器裝備,儘快縮短與強敵的技術差,是知識化戰爭時代必備的物質基礎。從長遠來看,只有努力縮小這種差距,才是對付強敵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但高新武器的研製與裝備部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劣勢一方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武器裝備仍將處於劣勢。為保證國家安全,在立足現有條件,積極探求對付強敵辦法的同時,還要擁有“撒手鐧”,使敵人望而生畏,不敢輕舉妄動,從而為國家的發展創造有利的和平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