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中國的明治維新與憲政
1,成功的明治維新與失敗的戊戌變法
2,21世紀的“幕府”執政模式與中國的明治維新
3,兼論堅持黨的領導要“防左”與“防右”
4,兼論毛澤東的“功過三七開”
5,用“四權分立”討論軍委主席無任期限制是否有益
6,中國的憲政------“一黨立憲制”下的國家主席集權制
7,第三代領導人對中國歷史的貢獻與成績單
1,成功的明治維新與失敗的戊戌變法
先強調一個觀點:牢記日本歷史上對中國的傷害並不妨礙我們正確看待日本歷史上的成功。
再問一個問題:中國現在是憲政麼?答案是否定的。不錯,我們是有一部憲法,但不是憲政。憲政的一個顯著特徵是一個國家的政治模式不是按照個人意志為轉移,而是嚴格地按照憲法規定的程序運行;而中國第三四代領導人交班期間,因為第三代核心的想法不明朗,中國的政治模式居然出現了幾種可能性。當然,憲政的另一個標誌是作為國家政權的核心,不是以第幾代領導人來稱呼,而是以第幾屆國家元首(共和制的國家)或首相(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來稱呼。
我們知道明治維新是日本近代成功的開始,而在這之前是一個幕府時代。幕府的大將軍用國家的土地做人情,贏得了大批武士的忠心;而另一批“尊皇”的武士雖然人數少,但憑藉高昂的士氣和信仰,協助明治天皇奪回了政權,日本回到君主專制。之後便開始明治維新,日本從君主專制又過渡到君主立憲制,走上了近代化的軌道。
和日本成為對比的,是中國清朝的戊戌變法。這場號稱“百日維新”的變法夭折在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手中,光緒皇帝被囚禁,六君子喋血菜市口。當然,如果僅僅是為了爭奪皇權的話,那戊戌變法也就和中國歷史上的無數次宮廷政變一樣毫無意義,遺憾的是:戊戌變法的失敗,導致了中國無法以最小的代價過渡到憲政。慈禧太后的固執,讓大清丟了江山,也讓中國走進了近代史的深淵。
憲政永遠是中國人心中的夢,權大於法永遠是中國人心中的痛。推翻了清朝,實行了共和。面對民國的憲法,袁世凱塗改成終身大總統還不過癮,居然要做皇帝,當然他也總算“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了八十三天。可惜孫中山又死早了,蔣介石死活要搞獨裁,從大革命屠殺開始一直不肯放過共產黨,最後被毛澤東趕到台灣島上,才想到“曾經有一份真誠的協議(重慶談判)放在我面前。”
中國又多了一部新的憲法,新中國一開始就掃除文盲,大力推行憲法教育。很可惜,一場文革將一切徹底打亂了。
2,21世紀的“幕府”執政模式與中國的明治維新
我想先聲明一點:
法律存在漏洞只說明你這麼做可以逃避懲罰,並不意味着你這麼做是對的。再說“以德治國”是什麼意思?普通老百姓能治國麼?當然不是,治國的是執政黨中共,所以“德”是對全體共產黨人的要求,更準確的說是對政治局常委尤其是黨的核心的要求。作為黨的核心又怎麼可能帶頭去鑽法律(而且是憲法)的空子呢?
誰都知道軍委主席沒有任期限制,誰都知道鄧小平沒有鑽這個空子,自覺的只任了兩屆。江澤民會鑽這個空子麼?我認為他不會。
中國至今為止沒有開始憲政,這是一個事實。江澤民如果在最後卸任之際,用“三個代表”讓中國重新開始憲政,那麼將他比為華盛頓一點也不過分。但如果因為眾多部屬的熱情挽留而留任,那麼中國依然無法憲政。
為什麼?因為他只能以一種“幕府”模式繼續執政,而這種模式不符合憲政。
“幕府”大將軍的特徵是:1,憑藉軍事身份執政;2,有意識讓國家元首的地位被虛化。而中國若要實行憲政,就只有走類似明治維新的路,即首先回歸國家主席集權制,然後實行憲政。
不要再這個時候跟我提鄧小平。鄧小平生前那麼強烈反對個人崇拜,反對終身制,真想讓他老人家多活十年,能出來說句公道話,留任是對的還是錯的。當然如果你真認為他也是“幕府”模式,我不反對,但我要辯解。
首先,鄧小平作為第二代領導人,並不是僅僅因為軍委主席的身份,而是因為他是鄧小平------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他那崇高的聲望即使卸任也不減半分,從他依然可以南巡去推動改革的步伐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其次,我承認他所領導的時代也沒有憲政,這個不能怨他。他曾經因為擁護憲政,擁護國家主席劉少奇而被打成“保皇派”,之後就是十多年相信統帥不相信憲法的年代,面對一個沒有憲法意識的中國,他又怎麼能開始憲政呢?他只有先“黑貓白貓”,解決中國最緊迫的溫飽問題再說,而憲政問題也和台灣問題一樣留給了後人。他對中國最後的貢獻就是將黨政軍的最高職全加在第三代核心的身上,讓中國至少在形式上回到了國家主席集權制。可以說現在才是憲政的最好時機,因為加入WTO,中國不得不全面加強法律意識;因為江澤民這麼多年執政,讓國家主席一職重新又有了靈魂。
所以我認為鄧小平不是幕府的大將軍,他有軍委主席的身份,但他執政憑藉的是他的威望;他執政時國家元首的地位的確很弱,但他一直想的是讓國家元首的地位加強。如果一定要用一個歷史人物來比較他,他更象輔佐周成王的周公旦。
而如果江澤民以幕府模式執政,只有讓中國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國家主席的任期限制與軍委主席的無任期限製造成了不平等的競爭,最終軍委主席成為實事上的最高領導職位,而憲法所規定的國家元首卻低人一等,成了接班職位(如果等了十年還沒等着的話,就只有讓下一個人來接班了)。
我們知道鄧小平生前就是一個務實的人。他在“摸石頭過河中”為中國摸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路。當然,過一條河不可能只摸一塊石頭,但如果他老人家摸的每一塊石頭甚至每一把沙子我們都要再摸一下,只能說明我們又重犯了“兩個凡是”的錯誤卻忽略了“實事求是”的精神。
3,兼論堅持黨的領導要“防左”與“防右”
我們知道中共在歷史上總是存在“左”和“右”的干擾。堅持黨的領導也同樣存在這個問題,“防右”就是要防止中國偏離共產黨的領導,“防左”就是要防止堅持黨的領導變成堅持某一個共產黨員的領導,而衡量“左”和“右”的標準是堅持憲法。
當然,和中共歷史上的很多錯誤一樣,“右”的錯誤很容易察覺,而“左”的錯誤很難看出來。加上很多人在分辨不清的情況下,喜歡選擇“寧左勿右”,所以有必要強調一下:
------堅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就是堅持中共的領導。
這是一個很顯然的事實。憲法開頭那長長的序言,就強調了一件事情:這部憲法是毛澤東帶領全體共產黨人,經歷過血和火的鬥爭換來的。遺憾的是,毛澤東生前的兩件大事:建國與文革,一件是締造了這部憲法,另一件則是毀掉了這部憲法。
中共在“左”的問題上付出了太多的學費,得到了太多的教訓。很多黨員在面對黨的核心有個人崇拜的傾向時,選擇保護自己沒有錯,但是方法錯了!他們將自己的安全寄託於對領袖的效忠與順從,而不寄託於憲法的保護。文革中倒下的大批開國元勛已經證明在憲法與法律失效的狀態下,沒有一個人是安全的!------而憲法的失效完全是因為他們對個人崇拜的妥協。因為有憲法所賦予的權力,七千人的黨代會上大家可以一起指責毛澤東“大躍進”的錯誤,而廬山會議批彭德懷時劉少奇等人的沉默,最終導致中國的法制一步步遭到權威的破壞。
中國不能再有個人崇拜,不能再有“造神運動”。如果加上一場“造神運動”的話,“講政治,講正氣,講學習”也就會走上當年轟轟烈烈的“講政治運動,講革命正氣,講學習毛主席語錄”的不歸路。中國必須走憲政之路,而這一切需要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努力。尊重憲法就和保護環境一樣,我們今天破壞了大自然,明天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我們今天漠視憲法,明天也將面對憲法的冷漠。
4,兼論毛澤東的“功過三七開”
毛澤東的“功過三七開”只是文革後的一個參數,它並非一個定數,而是一個變數。
我至今認為毛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他創立了一個偉大的國家和一隻偉大的軍隊。
毛的一生功績和錯誤一樣令人震撼,他讓中國人重新找回了自尊,也賦予了中國人一種永不言敗的精神。他生來就註定要挑戰一切,包括日寇,蔣獨裁,蘇修,美帝,甚至他自己。他親手締造了共和國的憲法,卻又最終毀了她;當文革時“以毛澤東為統帥,以林彪為副統帥”這樣荒謬的字眼出現在憲法中時,中國已經只有神聖的人,沒有了神聖的法。
鄧小平最後評點毛的功過時,也就談到建國與文革。我們知道毛的錯誤不少,包括大躍進,三反五反等等,為什麼文革就這麼突出呢?很簡單,大躍進不過是施政的錯誤而已,只要是人就難免犯錯誤,但這種錯誤不至於傷害國家制度,而文革簡直就是將整個國家制度打亂了。如果沒有鄧小平力挽狂瀾,撥亂反正,文革的流毒勢必影響整個國家建設甚至造成國家崩潰。所以說,毛澤東的“七分功,三分過”並不是僅僅因為鄧小平的評價,而是鄧小平用了最大的努力,將文革的“過”和危害控制在“三分”,從而毛澤東建國的“功”才能保留在“七分”。
所以真正尊重毛澤東的人,就應該做到:
一。剷除文革的流毒(如個人崇拜等),堅持憲政,依法治國。
二。擁護共產黨的領導,為毛澤東所締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添磚加瓦。
這樣徹底消滅文革的餘毒,將中國建設得愈來愈強大時,毛澤東的建國之功就不再是“七分”,而是“八分”甚至“九分”,等到那個時候我們再回顧他一生的時候,就可以評定為“九分功,一分過”。
5,用“四權分立”討論軍委主席無任期限制是否有益
一提到軍委主席無任期限制,很多人就會以為是鄧小平82年修訂憲法時給自己留下的後門,然後又稱讚他任兩屆後主動退休,沒有破壞制度去鑽空子。
我覺得中國憲法的三個特點是:“人民至上,代表人民,四權分立。”
“人民至上”指的是人民代表大會,中國的人大並不僅僅是立法機關,它是最高權力機關(第五十七條),反映了------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代表人民”指的是國家主席代表中國,代表中國人民。
“四權分立” 指的是行政(國務院),軍事(軍委),司法(法院),檢察(檢察院)這四權是彼此獨立的(參看憲法),當然這四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負責”。
這部憲法帶點蘇俄味道,又能看出孫中山“五權憲法”的影子(加上立法,就正好五權)。
不過問一個問題:“終身制就一定有害麼?”
這個問題需要用一分為二的方法來分析。如果這個終身制會危害到整個國家制度甚至憲法,那麼它肯定是有害的;如果對國家制度和憲法不構成危害,那麼也並不可怕。事實上,在法制的國家對於某些專業領域,終身制也許反而有益,美國總統不也提名過終身大法官麼?
所以中國人目光的焦點不應該集中在軍委主席無任期限制上,而應該集中在中國的憲政上。中國一旦實行了憲政,總理,軍委主席,最高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將會各司其職,獨立運作。如果軍委,法院,檢察院都依法工作,不去干涉政府的行政工作,不會對國家的制度產生潛在的危害,那麼這個終身制的存在也可以用法律的理由來解釋。
當然,從目前的情況看,軍委主席無任期限制還是比較令人擔心。更何況連最高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都有任期限制,唯獨軍委主席無任期限制,怎麼從法律上都解釋不通。
6,中國的憲政------“一黨立憲制”下的國家主席集權制
很多人都以為中國走的是共和制,其實不是。嚴格的說來,是“一黨立憲制”。我也是突然才想到這個名詞。既然有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當然就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然有君主立憲制,當然就會有一黨立憲制。
什麼是“一黨立憲制”?我們還是先看看什麼是君主立憲制吧。君主立憲制就是一種妥協:憲法賦予君主一個永恆的最高地位,而君主則和全民一樣遵循憲法,接受憲法的約束,並通過憲法還政於民。將上述的“君主”換成“一黨”,就是問題的答案。
翻開中國憲法,你肯定找不到規定中共為執政黨的字眼。聰明的第一代領導人通過另一種制度解決了這個問題:政治協商制度(簡稱政協)。政協制度規定了:中共為執政黨,其餘八個民主黨派為參政黨;而憲法中只強調了“任何組織和個人不能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第五條),沒有說某一黨不能超越其他黨派。
正因為中國多了一個政協制度,所以不再是單純的共和制,而成了一黨立憲制。政協與人大,構成了一黨立憲制的兩塊基石。
一黨立憲制的內涵也就是將堅持黨的領導和堅持憲法結合起來。既然君主立憲制中君主理所當然的成為國家元首,那麼一黨立憲制中的執政黨的核心也應該理所當然的成為國家元首。不過正因為是執政黨的核心,所以他也又有相當的實權。這樣從結構看和法國的共和制------總統與內閣總理的雙首長制-----比較相似。有人說朱容基是新中國歷來權力最小的總理,依我看,這也是中國回歸憲政的一個必然現象。
至於為什麼提國家主席集權制。這本來就是建國以來的模式,當時不管是國家主席毛澤東還是國家主席劉少奇,都是擁有相當大的實權。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毛澤東號召大家“敢把皇帝拉下馬”,罷黜劉少奇這個最大的走資派也就算了,實在沒有必要將國家主席這個職位都從憲法中刪去。
鄧小平82年修訂憲法時又將國家主席一節重新寫入憲法。當時人們已經淡忘了這個職位,不過江澤民執政十多年下來又重新讓這個職位深入人心。也不知鄧老是有意還是無心,回頭一看我們居然發現:當黨的核心和國家元首合二為一時,中國就自然而然的過渡到國家主席集權制。
當然,中國現在還離憲制有一段距離。我們知道君主專制和君主立憲制的區別,也就會明白一黨專制和一黨立憲制的差距。中國的未來永遠不會在那幫冥運的手中,因為他們不會代表中國人民的利益;代表中國人民利益的只有中國共產黨。更何況任何制度的改良比摧毀再重建要付出小得多的代價。
中國其實離憲制並不遙遠。有現成的憲法,現成的人大,以及這麼多年的普法教育,還有世界各國現成制度的對照與比較,------關鍵在於最高領導人的思維。
7,第三代領導人對中國歷史的貢獻與成績單
如果將滿分定為100,及格定為60的話,根據江澤民在交班時期的各種可能及對中國的影響,他的得分可以分為以下:
------一,江澤民高風亮節的讓出核心位置,在鮮花和掌聲中退場;並以自己的努力讓中國在十六大跨出恢復憲政的第一步,他自己則成為中國的第一個華盛頓。他雖然全退,依然作為權威,如鄧小平89年退出領導崗位那樣以一個普通黨員的身份輔助新一代核心執政,總而言之就是“核心執政,權威輔政,依法治國,實行憲政”。這樣他的評分可以定在90以上。
------二,江澤民不願意退休,但是容忍黨內民主討論,希望讓集體來為他做一個選擇。這時,如果十六大召開時很多黨員希望走憲政之路的話,在理論上取得制高點的擁憲派將贏得路線的勝利,於是他也就不得不退休。當然,這場討論造成的結果依然是中國直接走憲政之路,正因為他的想法並沒有影響到中國的前途,所以他依然可以評高分,在80—90之間。
------三,江澤民不願意退休,並且通過努力達到了自己目的------保持自己的核心地位繼續執政。這時憲法賦予他的身份只能是軍委主席,於是最高軍事領導人執政導致中國開始了一個幕府時代。這個時代要持續到中國回歸國家主席集權制並開始憲政為止。當然從結果看,中國走明治維新有點繞了彎路,但最終還是回到了憲政,所以他依然可以得到及格以上的評分,至於是60—80中的哪個數字,要視繞彎路的時間而定。
------四,由於不能依法治國導致中國的問題一直積累,沒等到明治維新式的憲政開始就已經爆發了。於是毛澤東等老一輩打江山的血汗,鄧小平改革開放的心血,包括他和朱溶基精英內閣的這些年努力成果都付之東流。這樣他就不及格了(同時也會連累毛澤東過大於功)。
歷史總是會驚人的相似。
歷史也總象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當今高呼憲政的時候,回首一看,居然是一百多年前那場戊戌變法的延續。
當年的漢唐盛世,中國憑藉着先進的生產力和先進的社會制度,相輔相成,遙遙領先於世界。而到了清朝,這套落後於時代的社會制度終於拖了生產力的後腿,讓中國嘗到了落後挨打的滋味;一場洋務運動,局部地解放了生產力,讓中國人在恥辱中奮起直追,可惜最後所有的努力在僵硬的制度的阻力下煙消雲散。
當歷史再一次輪迴,中國,究竟是否能避開大清的錯誤而重現大唐的輝煌?
有點 初稿於2002-7-26
(後言:一個中國人對自己國家和民族,或許在失望之餘,偶或發出一聲吶喊,但永遠不可以絕望。中國依然最需要的是穩定,只有在穩定的條件下,一切制度的改良和完善才有可能;倘若一亂,那就什麼都完了;不過以穩定為理由遲遲不去消除制度上的弊端,遲早中國會難以支付出維持穩定所需要的愈來愈高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