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天動地的松滬大會戰 |
送交者: 嘻嘻哈哈 2002年07月29日18:28:1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22.2 八一三上海事變 究竟是誰先在上海開出第一槍,現在已經無法清楚的查證,但是可以比較清楚知道的是,在八月十三日上午九時過後不久,於上海的北站與寶山路一帶,爆發了日軍便衣隊與中國保安隊射擊事件,接着事件持續擴大,上海各處都開始傳出槍聲。十三日下午,在八字橋的持志大學附近,中日雙方爆發了更為直接的射擊事件,中日兩軍當然立刻進入陣地待命,而在當天的下午四時左右,日本陸戰隊司令部,掛出了全軍作戰的戰旗,停在黃埔江與長江水域的日本艦隊,立刻萬炮齊發的射擊中國軍隊陣地與上海市區,於是中日在上海的衝突,就在八月十三日的上海街頭正式開戰。 雖然上海之戰,原是在盧溝橋事件牽引之下,借着虹橋機場意外而引爆的。但是在中國方面,蔣介石已有將戰略重心,從華北轉移到華東的計劃,在虹橋機場事件之後,蔣介石更開始下令進行戰略方向大轉彎,抽調大軍趕赴上海,準備改變與日本的決戰地點與戰略方向。不過日本參謀本部,仍然希望中日能在華北決戰,所以設法控制上海軍事衝突的規模,但是也絕對不能讓華軍占到上風,因此日軍在上海的軍事反應,是屬於戰略上的被動方式。因此在危機開始惡化之時,日本的參謀本部,還儘量想控制上海的戰事規模,以避免戰局的擴大與惡化。 —————————————————————————————————————— 華軍能夠在上海爭取到主動與猛烈攻擊,的確是讓日軍大吃一驚,假如日軍沒有在上海的日本租界內,秘密的建設了比要塞還要更為堅固的軍事據點,以及日軍若是沒有絕對優勢的海空軍火力掩護,中日雙方真的憑戰場上實力,在上海進行較量,日軍還真有可能被華軍趕下黃埔江。 —————————————————————————————————————— 但是對於在上海的中日雙方的前線指揮官,都記得一二八事變的前車之鑑與歷史的教訓,因此,誰都想先發制人的搶先發動攻勢,給對方一個措手不及的打擊。日本海軍希望能夠立刻擴大攻占據點,以利援軍部隊登陸,而華軍的揮官與參戰部隊,正是當年參加一二八事變的原班人馬主力之一,中日雙方都在誓為當年作戰報仇的心態下,也決定針鋒相對,設法搶奪有利的作戰時機與位置。中日雙方的戰線主軸是在黃埔江的東西向作戰,華軍由西往東進攻,企圖將日軍趕下黃埔江,日軍是由東往西打,企圖擴大日本援軍登陸的橋頭堡。 不過,提早的爆發上海戰事,對華軍比較不利,因為當時華軍兵力集結的部署速度,根本比不上日軍的增援速度(日軍從本土的海島出發,只要五到十天,就可趕到上海,華軍則要三到五星期,才能由華中、華南到達上海),八一三爆發戰事之時,在上海的華軍,並未完成優勢的部隊集結,但是指揮官張治中復仇心切,中日雙方的部隊又不斷的爆發部署的摩擦交火,因此中國方面就決定不惜冒然的全面開打。 而雖然上海的日本租界與軍事基地,在中國的領土之內,但是華軍顯然的缺乏正確的情報,並不知這些年來,日本軍隊早已在上海的日本租界內,秘密興建了比要塞還要堅固的軍事據點。因此日軍在剛開始衝突時,雖然在人數上只有一萬五千人左右的劣勢,但是日軍一方面可以據險頑抗,一方面則有日本優勢的海空軍火力支持,所以中國的部隊作戰雖然勇猛,幾度的近距離攻入日軍陣地,但是卻無法攻克日軍的要塞據點,華軍缺乏事前情報掌握,以及沒有攻堅火力的嚴重缺點,在此次功敗垂成的戰鬥中暴露無遺。 華軍能夠在上海爭取到主動與猛烈攻擊,的確是讓日軍大吃一驚,假如日軍沒有在上海的日本租界內,秘密的建設了比要塞還要更為堅固的軍事據點,以及日軍若是沒有絕對優勢的海空軍火力掩護,中日雙方真的憑戰場上實力,在上海進行較量,日軍還真有可能被華軍趕下黃埔江,這就是蔣介石最為精心培養的全德式裝備的八七師(師長王敬久)與八八師(師長孫元良)的勇猛表現。但是華軍的兵力與火力仍然無法取得優勢,特別是沒有足以攻堅的重型武器,單靠部隊英勇的攻擊表現,仍然無法攻破日軍在上海有如要塞般堅固的據點。 當中日兩軍在上海正式開火之後,國際強權此時才感覺到,他們在上海的利益受到影響,這才裝模作樣的提出停戰的調停要求,蔣介石基於中國的戰略原則,就是要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下,不得不對國際強權的要求,有所敷衍,日本則是利用機會喘息,以困守待援,因此增加了華軍在早期攻勢的國際困擾因素,上海之戰一開始,華軍雖然取得攻擊的先機,但是卻終於沒有達成趕日軍下黃埔江的目的。 22.3 中國空軍英勇禦敵 而日軍在開戰之初,就企圖以優勢的空軍兵力,先對中國的空軍,進行殲滅的打擊作戰,因為日本對於中國加強的部署空軍戰力,早就覺得如芒在背,所以作戰的優先目標,就是要殲滅中國剛剛在培訓養成的空軍,日本空軍根本就不相信中國空軍能夠有任何真正的戰力。同時日軍飛機也對中國的軍事與平民目標,也進行大量的炸射,以造成中國平民大量的傷亡,以製造中國人民懼戰的恐慌心理。但是中國空軍卻展現了超水準的反擊,使得日軍的空軍,傷亡慘重。 按照中國原先的作戰計畫是,在華北決戰,因此中國新編的空軍也奉命北調,準備轟炸平津,但是在蔣介石決定將中日的決戰,改在淞滬之後,空軍奉命緊急南飛,剛駐進基地,就爆發八一三上海作戰,日本的第三艦隊以絕對優勢的火力,猛轟中國守軍的陣地,造成中國軍隊極大的傷亡。因此中國空軍決定在八月十四日清晨,主動對日本海軍艦艇發動攻擊,中國空軍第一波的攻擊目標,就是停在長江水面上的日本艦隊,中國空軍對日本艦隊成功的突擊,立刻激怒日軍,因此日軍立刻下令,動員日本空軍,優先猛烈的殲滅中國空軍。 日軍立刻調動從台灣新竹機場為基地的日軍木更津與鹿屋聯隊戰機,企圖一舉攻擊京滬地區的所有中國空軍的基地,以殲滅中國空軍挑釁日軍的戰力,不料當天入侵的日本空軍機群,遭到中國空軍第四大隊高志航隊長所率領的戰機反擊,結果是首開中日空戰全勝記錄,中國空軍以六比零的戰績大勝,日本空軍簡直不肯相信這個結果,而全體中國人民知道這個消息之後,可以說是欣喜若狂,國民政府立刻宣布八月十四日為中國的空軍節,以記念中國空軍這種超乎水準戰績的歷史表現。 日軍更是無法接受這個“皇軍無敵”之神話竟遭到打擊的事實,所以日本空軍立刻在第二天(八月十五日),全面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中國空軍,發動殲滅性的攻擊,以討回日本空軍失去的軍威,結果是日本飛機遭到更大的損失。在連續三天的中日密集空戰之中,日本的空軍竟然被擊落四十六架之多,台灣皇民心目中的“飛天戰神”木更津與鹿屋聯隊,更可以說是被中國空軍打得潰不成軍,而在長江三角洲地區興奮的中國人民,竟然不畏日本飛機到來的空襲警報,紛紛的跑到屋外與制高點,觀看中日飛機的空戰纏鬥,為中國空軍納喊助威,各地紛紛舉行火炬遊行,以表達他們對於中國空軍的支持。 —————————————————————————————————————— 沈崇誨烈士以人機一體的方式,撞上日本軍艦,閻海文烈士跳傘,但是拒絕向日軍投降而舉槍自盡,不但贏得中國人民的熱淚與尊敬,就連日本都覺得可以拿這些中國空軍烈士的英勇表現,做為激厲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榜樣。 —————————————————————————————————————— 日本空軍之“慘敗”可以說是造成日本的舉國震驚,也許日本至今仍然不能了解,為什麼日本優勢的空軍,竟然會被中國弱小的空軍,打成這種難看的敗相。當然中國的空軍才剛剛勉強成軍,因此無論在數量與質量上,都不能與日本空軍相比,但是由於日機的輕敵與華軍奮不顧身的力戰,確實發揮了令日本空軍受到重創的效果。 其中以沈崇誨烈士以人機一體的方式,撞上日本軍艦,閻海文烈士跳傘,但是拒絕向日軍投降而舉槍自盡,不但贏得中國人民的熱淚與尊敬,就連日本都覺得可以拿這些中國空軍烈士的英勇表現,做為激厲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榜樣。“支那空軍勇士”讓日本軍民真正感到中國民族主義的熱血精神,日本要想打敗中國,恐怕要付出比三個月還要長許多倍的時間,當然歷史最後的結果是,日本不但沒有打敗中國,還向中國無條件投降! 而面對日軍在上海困守待援,日本大本營在八月十五日決議,立刻派出增援上海的部隊,由松井石根大將組成上海派遣軍,以日本的第十一師團與第三師團的部隊為先鋒,加派航空母艦戰鬥群,支持第三艦隊,前往上海地區作戰。在八月二十二日,日本上海派遣軍的援軍抵達了上海,立刻分兵在黃埔江碼頭登陸,以馳援被困的日軍,並且將主力從長江沿岸的瀏河、川沙口到吳淞口,在華軍陣地的側背登陸,企圖包圍攻擊上海日軍基地的華軍。 22.4 中日在上海形成主力決戰 於是中日雙方的上海之戰主軸,開始由東西向,轉為南北向,日軍從長江沿岸登陸,作戰軸線由北向南延伸,企圖切斷華軍與南京方向的補給線。因此中日之間淞滬會戰的主戰場,就在上海西北的郊區展開,整個戰場的方圓半徑,不過幾十公里左右,但是中日兩軍在此血戰長達兩個多月,死傷的人數超過五十萬人以上,幾乎是達到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地步,而戰鬥最為激烈的羅店與大場,由於中日兩軍爭奪激烈,更是成為名符其實的血肉磨坊。 華軍先發制人的攻擊,沒有擊潰日軍的防禦陣地據點,反而引來日軍援軍的側翼包圍,這時蔣介石已經決定將主力決戰的地點,放在上海地區了。於是立刻重新部署在上海作戰的兵力,成立第三戰區,派出張發奎的第八集團軍,防守浦東到杭州灣陣地,張治中的第九集團軍防守上海市區,而陳誠的第十五集團軍負責上海市郊到長江的防線。而此時日軍攻擊的重點,正是上海西北方的市郊地帶,日軍希望能夠切斷華軍與南京相連的補給線,以包圍在上海參戰的華軍。這時候,日軍還沒有看出,蔣介石已經決定將華軍的主力部隊,在上海孤注一擲的與日軍決戰,由於華軍主力源源涌到,造成日軍一再的被迫增兵,日軍只是希望能夠解上海之圍。 這次日軍記住一二八事變的教訓,在上海派遣軍中,大量的抽調各個師團的工兵單位,特別增加各種橋梁設施的裝備,以增加日軍在河道之間的運動能力,並且避免在上海的市區作戰。松井石根先將主力放在攻占上海西北郊區的寶山到羅店一線,以擴大日軍登陸的灘頭陣地,而陳誠的主要作戰任務,則是“反登陸作戰”,於是中日兩軍的主力,就在這個地區進行非常慘烈的陣地爭奪戰。 由於日軍擁有絕對的海空軍優勢,特別是日軍的海軍炮艦的火力,更是全球第一的,對於華軍陣地,進行近乎摧毀性的密集射擊,彈幕的威力可以說是打得天搖地動,華軍是血肉橫飛。華軍那點輕炮兵,根本沒有還手的力道,於是華軍在長江沿岸陣地,可以說是死傷無數,其中以守寶山的姚子菁營,是全營戰死無一生還,最為壯烈,其實在羅店爭奪戰中,華軍犧牲的程度,幾乎也是到了全部隊犧牲的有死無回的程度,羅店成為名符其實的血肉磨坊。陳誠的第十五集團軍,才打不到半個月,就已經少了一半以上的兵員,到了九月十日,華軍才放棄反登陸的灘頭決戰,退到河道密布的內陸,防守馬路河到蘊藻濱,以及潘涇到楊涇的地區。 此時松井石根雖然攻占羅店,但是無法有足夠的兵力,繼續的向南攻擊,以切斷華軍的上海與南京交通線,而完成對上海華軍的大包圍。因為在上海市區以及東區的華軍,仍然在對受到圍困的日軍陣地,進行猛烈的攻擊,松井石根必須要抽調兵力,支持這些地區的戰鬥。 此時的上海之戰,已經成為全球新聞關注的焦點,沒有一個國際軍事專家敢相信眼前的事實,華軍竟然能在上海力戰日軍,以為最多防守一個星期的戰鬥,竟然打了一個月以上,華軍猛攻張華濱車站,攻勢之猛烈,令中外記者看得目瞪口呆,日軍只有全力投入部隊穩住戰線,在黃埔江中的日本艦隊,更是不斷進行彈幕射擊的火力掩護,整個上海租界可以說是全被炮聲與火光所籠罩,日軍拚死反擊的結果,也只能勉強守住陣地而已,北站、八字橋等陣地,仍然不動如山的守在第九集團軍的手中。 這時日本的大本營才意識到上海戰事,正在發展成為一場超級大會戰,日軍原先規劃的上海派遣軍兵力,根本不足以擊敗華軍,於是日本參謀本部在九月十一日決定,對上海派遣軍進行大量的增兵,而正式組成上海派遣軍戰鬥序列,調動日本第九、十三、一○一師團,台灣旅團、炮兵第五旅團,以及抽調大量的工兵特種作戰部隊,與海空軍支持作戰部隊,增援松井石根的上海派遣軍。這樣,日本的上海派遣軍已經是擁有五個師團,兩個旅團,以及陸海空的特種與支持部隊,總兵力人數超過十六萬人,日本決心要在上海地區的會戰中,與華軍一爭高下,但是日軍仍然沒有想到,華北決戰已經不可能發展,華東會戰才是中日之間的真正決戰。 —————————————————————————————————————— 為了守住大場,奪回蘊藻濱防線,蔣介石也把手邊可以調動的兵力,全都耗盡了,而軍政部長何應欽表示,在戰事最為激烈的時間中,一個師的部隊調到火線,只能維持半天,就已經報銷。 ——————————————————————————————————————
蔣介石也在九月二十一日,下令改組第三戰區,自己親自兼任戰區司令長官,將上海的作戰部隊分成左翼作戰軍(陳誠),中央作戰軍(朱紹良),右翼作戰軍(張發奎),同時將所掌控的中央軍,幾乎全數的投入戰場。而此時從華南、華中,甚至西南的各路諸侯部隊,也毫無保留的陸續趕往上海戰場增援,中國幾百年沒有出現這樣的勤王之師(擁護中央)四集,而共同抵禦外侮的作戰情景,上海的戰事,已經融合了中國所有軍民的血淚、力量與注意力。 松井石根得到增援之後,還是將主力放在上海西北部的郊區,以進行對華軍的側翼包圍作戰,不過此時日軍深入內陸,已經沒有威力強大的海軍艦炮的火力支持了。日軍從九月十一日到十月二十日的四十天之內,在這個地區的作戰進展是,從潘涇打到楊涇而已,東西的距離是五公里,多處陣地的爭奪,可以說是幾度相互易手,華軍的每個據點大都是拚到彈盡援絕,血肉成河,才不能不退。松井石根用盡各種作戰的王牌,最後才終於在十月七日,突破蘊藻濱河道的華軍防線,攻到上海西方郊區的交通樞紐大場。日軍只要攻陷大場,華軍在上海市區以及浦東的部隊,也只有退出陣地,以免受到日軍的包圍。 為了守住大場,奪回蘊藻濱防線,蔣介石也把手邊可以調動的兵力,全都耗盡了,而軍政部長何應欽表示,在戰事最為激烈的時間中,一個師的部隊調到火線,只能維持半天,就已經報銷了。迫使蔣介石最後把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以及其舅子宋子文所掌握的稅警團,都調出應戰,以防堵蘊藻濱戰線的崩潰。而稅警團是以總隊的編制,下轄兩個支隊共有六個團,其中留學美國軍校的第四團團長孫立人,在防線爭奪戰中,可以說是奮不顧身的反覆衝殺,幾度奪回陣地,自己身負重傷,因而使得稅警團的聲名大噪,孫立人也就成為華軍的新星。 雖然中國空軍一再的以寡擊眾,但是究竟是實力有限,兩個月內,中國的空軍終於消耗殆盡了,日軍從此幾乎掌握了長江下游地區的絕對空優。華軍要想前往戰線已經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許多的華軍部隊是還沒有到達前線,就已經一路遭到日機攻擊而受到損失,後勤支持與傷患後送更是非常的困難,經常是處在時斷時續的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宋美齡竟然還冒險親自前往上海慰問傷患官兵,結果在路上遭到日機炸射,車毀人傷,被迫出國療傷,這在現代戰史而言,是幾乎絕無僅有的實例。而蔣介石以最高統帥之尊,更是四度親身冒險,前往上海前線指揮,而其中一次,更在蘇州附近遭到日機追擊炸射,個人生命幾乎遭到不測。這種上自最高統帥夫婦,下到非正規軍的武裝力量,全都義無反顧的投入戰線決戰,表現出中國是要把這半世紀所遭到日本欺凌的屈辱與憤怒,全都化為與日軍決一死戰的行動,全中國上下的目標只有一個,要打出中國作戰的士氣與信心,要叫國際社會肯定中國的表現。 而在十月十七日,李宗仁的桂軍王牌部隊,第二十一集團軍增援到前線,蔣介石認為中日兩軍在上海的戰鬥,已經到了最後關頭,因此決定將二十一集團軍,當成決戰的預備隊,立刻的投入戰場,企圖反擊日軍攻勢,以爭回蘊藻濱防線。但是由於這次的出擊,時間上過於倉促,計劃的配合又不夠周延,而在戰線上配合攻擊的部隊,根本已經沒有戰力可以發揮運用,因此造成攻勢受挫。 日軍立刻運用這個華軍攻勢受挫時機,發動反擊,華軍的陣地陷入支離破碎的狀態,日軍終於在十月二十五日攻陷戰略重鎮的大場,直逼蘇州河,因此華軍在上海作戰防線,有被日軍切斷的危機,第十八師師長朱耀華因為大場的戰線被突破,全師陣地潰散而拔槍自殺。因此在大場陣地被日軍攻克之後,蔣介石只有下令華軍的部隊,全都後撤過蘇州河,重新布防,事實上,在奉命撤退之時,華軍還一直堅守閘北、江灣到廟行的市區陣地,日軍根本無法越雷池一步,因而日軍把堅守閘北陣地,不曾後退半步的八十八師,稱做“可恨之師”。 為了營造國際輿論的報導與支持,蔣介石親自下令,八八師留下一個營的兵力,據守四行倉庫,與日軍周旋到底,這就是被人傳頌一時的“八百壯士”事跡,最後在租界各國的請求之下,這支孤軍才退到租界之內。雖然這種作戰無補於全局,但是卻有極強的宣傳效果。讓中國人民興奮,令日軍臉上無光。 摘錄自鄭浪平著《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第二十二章 時間:一九三七年八月到同年十一月 “各地戰士,聞義赴難,朝命夕至,其在前線以血肉之軀,築成壕塹,有死無退,陣地化為灰燼,軍心仍堅如鐵石,陷陣之勇,死事之烈,實足以昭示民族獨立之精神,奠定中華復興之基礎。”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三日國民政府發表自上海撤退之聲明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