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對技術進步與軍事革命的幾點認識
送交者: zgz 2002年08月01日14:59:5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一、再先進的技術也不可能真正撩開“戰爭迷霧”

  儘管每一場具體戰爭的特點千差萬別,但戰爭本質是無法改變的。戰爭是敵對雙方意願的猛烈衝突,並希望通過暴力手段征服對方。戰爭中,己方軍隊的意願具有明確的目標,是可知的,而對方的反抗行動則難以預料,其中充滿了偶然性和不確定性。因此,戰爭是一種極其複雜的非線性動態系統。另外,戰爭還是一種可與外部環境(包括其敵人)相互作用的開放系統,具有複雜的反饋循環和非線性動態特徵。非線性系統表現為無規律性,系統諸要素在不協調地相互作用,其中任何一個細小的因素發生變化,系統的結果就會大相徑庭,因此非線性系統對外表現出“混沌”現象,隨機性是其內在固有的特徵。

  戰爭中含有大量不能量化的無形因素。戰爭的進程受着人類行為的複雜性,以及人的精神和肉體承受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任何忽視戰爭中“精神因素”作用的思想都是相當危險的。比如,士兵在戰場上的恐懼心理、對危險的承受能力,以及體力衰竭等因素,這些都會影響他們的作戰行動。正如克勞塞維茨所說,“軍事行動從不單單由物質力量所決定,與其相伴的還有精神力量,兩者不可分離。”“戰爭不是一個有生命的身體對一個無生命物體的行動,它是兩支活生生的武裝力量間的衝突。”“戰爭的藝術涉及有生命的精神力量,因此,事情無論大小,都不是絕對的、確定的,總存有一定的不確定性空間”。

  戰爭中的不確定性是指不能真正了解或明白某一特定戰場態勢的含義,尤其是對阻礙己方行動的威脅不能時時確知。戰爭中的不確定性並不是指缺乏有關戰場的信息數據,戰場信息數據可以大量收集到,但隱含在大量數據之中的戰場真實態勢卻不能與數據同在。戰爭中的所有行動都可引發不確定性。而且,戰爭中的不確定性與時間有着密切的關係。如果有充足的時間,或許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戰場情況,減少戰爭中的不確定性。但是,在花時間減少戰爭不確定因素的同時,也就等於將戰爭的主動權拱手讓給了敵人,這又可能帶來新的不確定性。戰爭中的時間與不確定性的相互制約關係本身就是戰爭的組成部分。

  與不確定性相似,戰爭進行中所遇到的阻力也是個難處理的問題。“戰爭阻力”是區別現實戰爭和紙上談兵的唯一界限。因為,戰爭是人的事業,所以,“戰爭阻力”是戰鬥過程中固有的內在特徵。“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個性與緊張感是戰爭阻力產生的源泉。它在人類任何行為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我們可以通過訓練、紀律、規則、命令,以及指揮員錢一般的意志減少戰爭中的阻力,但不能根除它。戰爭阻力是戰爭中固有的,表現為在戰爭系統中的一些不重要的、難以預知的一些很小的意外事件所產生的非正常的影響。因此,只要戰爭是人參與的,沒有哪種技術可完全消除戰爭中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或保證軍事機構以100%的高效率運轉。

  二、擁有信息優勢不等於擁有戰爭勝利

  新技術論者聲稱:只要掌握了戰場制信息權,就可以贏得未來戰爭的勝利。前參聯會副主席歐文斯說過:“如果你能觀察到整個戰場,你就贏得了戰爭的勝利”。“戰場上的感知能力優勢就等於作戰的勝利”。其言外之意是戰場決策者要看到戰場上的一切,這實際上是對戰場決策問題的曲解。

  目前,許多關於信息的討論實際上混淆了“數據”、“知識”和“理解”三者之間的區別。數據是最低級的信息,其次是知識,理解則是最高層次的信息。掌握大量的數據並不等於決策者就了解了其含義,並能真正理解與之相關的其他東西。比如,在越戰中,羅伯特·麥克納馬拉每周都會得到一本厚達2.5英寸的最新“東南亞統計資料匯集”,但他卻沒有因為有了它而定下了正確的越戰決心。
數據相對來說較易於產生、鑑別、量化、再生及傳遞,但它們對於有效的決策來說,作用並不大。事實上,目前的問題並不是數據太少,而是數據太多。為使數據真正有用,我們必須通過分析、評估和數據綜合,使數據具有一定的含義而轉變為“知識”。儘管先進的技術將有利於這一過程的實現,但認識過程主要還是人的智慧在發揮作用。最後,還要結合某一特定的戰場環境,把一些相關的“知識”放在一起進行綜合分析,決策者才有可能獲得對態勢的更深層的“理解”,並利用這種理解去規劃未來。大量的原始數據並不能形成對戰場態勢的真正了解。

  三、軍事革命是戰爭形態的一種變化過程

  軍事革命最早是由前蘇聯元帥奧加爾科夫提出的,他在一次對未來戰爭的構想中提到:新一代精確制導武器與新的傳感監測系統、信息設備相結合,可形成一種導致戰爭持續時間縮短的偵察突擊綜合體。這將使戰爭的形態發生一次質的飛躍,即引起一場軍事革命。從此,“軍事革命”一詞在美國防務部門被廣泛使用。以構想的形式提出軍事革命的設想是無可非議的。精確制導武器、戰場監控系統和計算機系統的不斷發展,也可能會像1918~1939年間戰略轟炸機、裝甲車輛、航空母艦,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核彈道導彈的出現一樣,對戰爭產生深遠的影響。如果這種影響可以看作是一場軍事革命的話,那麼軍事革命實際上就是戰爭形態的一種變化過程。

  關於軍事革命的一種偏激觀點則認為,軍事革命是一種突變結果。持這一立場的人指出:“新技術進步將使指揮官不僅能觀察到戰場發生的一切,而且能洞察戰場的各種變化。”“而你一旦清楚了整個戰場的情況,你就會贏得戰爭的勝利。”這些新技術論者將克勞塞維茨關於戰爭的舊三要素論,即暴烈性、偶然性、概然性和作為政治工具的從屬性,改為新的技術三要素論:情報、監視和偵察系統,先進的指揮、控制、通信和計算機系統,以及精確打擊武器。他們因此呼籲美國應徹底改組其軍隊,加強對“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監測與偵察(C4ISR)”等系統的建設和大力研製遠程精確打擊武器等。認為全面擁有這些先進技術,將創造出“系統集成”,使美軍“能以極小的風險,以敵方所難以達到的高效率來使用軍隊。”

  根據新技術論者的這種邏輯,戰爭中的衝突、偶然性和不確定性將全都消失。越戰的深刻教訓告訴我們,如果還像麥克納馬拉那樣盲目崇拜技術,在將來是註定要失敗的。我們並不否認技術的重要意義,也不是說過去沒有發生過軍事革命,或者說今後不會發生軍事革命。然而,戰爭本質是永恆的,戰爭方式是千差萬別的。技術的進步始終只能是促使軍事領域發生革命性變化的催化劑。當新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大量軍事系統中,伴隨着作戰理論的更新和軍隊體制編制的變革,戰爭的實施和戰爭的性質才會發生徹底的改變,軍事革命也就發生了。持有軍事革命偏激思想的人的問題在於,不能正確理解技術在軍事革命中的作用,而只考慮技術的作用。他們認為:只要擁有技術優勢就足夠了。這種以技術為核心的思想,將削弱人們對影響戰爭進程中其他關鍵因素重要性的認識。比如,輕視作戰理論的更新,忽視軍隊編制體制的調整,放鬆軍隊的戰備程度和軍事訓練,以換取對技術的更多投入。

  四、先進技術不能代替部隊的嚴格訓練

  越戰表明,軍隊擁有的先進技術不能代替正確的戰略戰術。同樣,先進的技術也代替不了軍隊平時嚴格的訓練。只有技術優勢的軍隊不可能是一支全面的高素質軍隊。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取勝的原因並不像有些人說的僅僅是依靠技術優勢,美軍和伊拉克軍隊在作戰技能上的巨大差距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美國裝甲部隊在麥地那山脊等作戰行動中,之所以能對伊軍造成較高的殺傷率,並不主要是因為美軍裝備的MIAI坦克的技術性能比伊軍的T—72坦克性能先進多少,而在於美軍裝甲部隊的坦克乘員們都具有更高超的戰鬥技能。再比如,此次戰爭中,美海軍陸戰隊就裝備了性能並不很先進的M60AI坦克,甚至還有部分輕型裝甲車輛,但他們在與伊軍裝甲部隊的作戰中,同樣也創造了很高的對敵殺傷率。

  海灣戰爭中,聯軍擁有明顯的技術優勢,而伊軍在戰役戰術方面則有明顯的失誤,這更突出了雙方在戰鬥技能方面的差距。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是兩個在戰鬥技能上旗鼓相當的對手,那麼武器裝備的優勢就不會像在海灣戰爭中那樣表現得如此突出。在這一點上,越戰的深刻教訓,我們不能忘記。

  在規劃美國未來軍事力量時,為提高軍隊的潛在戰鬥力,美國需要發展科學技術,增強軍隊的信息優勢,但過分強調技術的作用,而忽視其他一些有利於增強官兵素質的因素,比如,徵募高素質的軍人,加強部隊平時的戰術與技能訓練等,都將使我們得不償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