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陸、海軍地面壓制火力發展跨海作戰方案 |
送交者: /飛天 2002年08月08日15:04:5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作者:飛天(daifangzhen) 本文針對我軍可能面臨的近期渡海作戰,立意於對現有的武器設備改造和利用現有技術迅速發展新裝備以在短期內形成戰鬥力。對發展兩種重型地面壓制武器、兩種輕型地面壓制武器(着重介紹)及一個越海作戰方案提出建議。 一. 地面壓制火力探討 1 艦載遠程火箭炮 我國火箭炮的發展水平己居世界前列,並有射程100~180公里的300和380毫米火箭炮裝備部隊。這兩種火箭炮均裝有彈上簡單制導系統,攻擊精度很高。並有傳聞正在研製射程360公里、世界上最重的406毫米火箭炮,架在沿海即可封鎖整個台灣。我們對第三種火箭炮的存在與否先不予評論,只就前兩種火箭炮的合理利用提出一點兒建議。 我國現有上百艘己在現代海戰中很難發揮作用的舊式軍艦等待改造。如果將這兩型火箭炮裝在這些軍艦上,再配以現在成熟的艦載火控系統及先進的子母彈和燃料空氣戰鬥部,就可以利用這些廉價有效的武器在不越過台灣海峽中線的情況下對幾乎整個台灣島進行封鎖;或者在敵方絕大多數岸艦導彈的射程之外對其進行壓制和打擊。用以彌補我國海軍對岸壓制火力的不足。 2 次聲波炸彈(戰鬥部) 次聲波武器在國內外己有多年的發展,但從多年的報導來看,國內的發展只是集中在次聲波發生器上。建議大力發展次聲波炸彈這一除核武器之外,對地面、工事內(機場洞庫內)以及水下(潛艇內部)人員瞬間殺傷最有效的武器。 3 對研製和裝備8.58~10毫米中口徑兩用機槍的建議 從多年來國內報導的我國陸軍槍械的研製和裝備來看,有5.8毫米、7.62毫米槍族和12.7毫米重機槍系列。其中5.8毫米系列槍族正逐步取代7.62毫米系列槍族而承擔着殺傷800米以內有生力量的任務。而對付800~1800米內的有生力量的任務則主要轉交12.7毫米重機槍來承擔。 咋一看,這種輕重火力的搭配是很科學的。但是,從近年來陸軍作戰環境的變化以及槍械裝備和使用的歷史來看,這種搭配在未來戰場上將面臨着嚴峻的形勢。 3.1 各國裝備的小口徑武器在日益增長的單兵防護面前正處於逐步失效的境地 首先看來自防護方面的挑戰。在近年一次歐洲輕武器博覽會上,有人將一款俄制防彈背心掛於30米處牆上,在用M16A1對着它打光了一個彈夾後,發現只有一發穿透,且是重孔。而美國將為士兵裝備不僅能防步槍,而且將能防護7.62毫米口徑以下兩用機槍射擊的防彈背心。 其次來關注一下槍族製造方面的形勢。就在俄羅斯對於是否裝備新式5.45毫米AN-97槍族遲而未決之際,卻大力發展了大威力的6毫米“黑色”槍族,其中的兩用機槍有效射程1600米(資料報導)。可以想象,此“黑色”槍族彈藥的穿透性能一定比5.45毫米彈藥要強大得多。同時,雖然未見報導,但我認為新式5.45毫米AN-97槍族所採用的速射方式不僅能解決精度問題,而且大大提高了對現代強化防彈衣的穿透性。因為現代強化防彈衣的外層是一片片的強化陶瓷裝甲,而此槍在100米的距離上兩發點射散布只有硬幣大小,發射間隔只有30毫秒。這就使其可以在第一發子彈擊碎陶瓷裝甲後第二發子彈順利地穿過。而美國也正在用鎢合金製造的彈芯代替原5.56毫米步槍子彈的鉛制彈芯,其理由是“保護環境,減少鉛污染!” 但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用來哄小孩子還可以,誰都 知道美國實際關心的是鎢合金製造的彈芯對穿透性能的提高。 不過,這也真有點兒類似於坦克與反坦克發展之間的甲~彈之爭。 最後看看作戰方面將出現的嚴峻考驗。現在,各國警察及世界各衝突地區部隊人員身穿防彈背心已是常事。在車臣戰爭中,俄羅斯就為其士兵穿上防彈背心以防車臣狙擊手的襲擊。現在,我們打個比方,如果敵方的反坦克人員穿上了上述的防彈服,那麼我方坦克在面對既便是幾個步兵的時候將如何對付呢?7.62毫米並列機槍可能在200米距離上就失效了,而12.7毫米高射機槍載彈量很少,且又要用來提防可能突然出現的武裝直升機,更不可能隨便動用僅有的數發榴彈。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將比二戰時沒有裝備並列機槍而在蘇聯步兵和坦克協同攻擊下損失慘重的虎式坦克情況還要糟。可想而知,這種結果將是災難性的。 3.2 從5.8毫米口徑直接跨越到12.7毫米口徑,戰術搭配不合理,弱點突出 我國為步兵研製的新型12.7毫米大口徑機槍很多戰術指標在世界上具有領先地位。但如果從小口徑直接跨到大口徑,在很多場合就會體現出大口徑機槍的弱點: (1) 大口徑機槍機動性差,需幾人同時攜帶和操作。例如裝備到空降 部隊,將很可能出現由於機槍小組人員集合不到位,而使武器失效的情況。 (2) 大口徑機槍火力持續性弱,一般一個彈箱裝彈只有50發左右,且總攜彈量也很受限制。 (3) 大口徑機槍遠距離散布大,很難壓制遠距離上類似於美國理想班組武器這樣的火力點。而且我國現在除反坦克導彈外,也幾乎沒有能在1000~2000米距離上對其實施精確打擊的輕武器,更談不上連續打擊和低成本了。況且,類似於美國理想班組武器這樣能在2000米距離上實施精確打擊的高技術輕武器在我國短期內至少因技術原因是很難研製成功的。 3.3 在“小”與“大”的矛盾中,需要尋找平衡點 解決以上情況,是否有一條捷徑呢?讓我們回想一下二戰初期,德國空軍裝備的8.58毫米機槍可以有效地摧毀敵方帶有輕裝甲的飛機,而且具有火力熾熱,精度高的特點;由於它性能不凡,德國人甚至在一架轟炸機上(除裝備炸彈外)只裝備了一挺8.58毫米機槍來對付空中和地面目標。 我國在研製輕武器方面有着豐富的經驗,如果結合目前製造小口徑機槍所採用的精良工藝,不難製造出威力大、機動性好、遠距離射擊精度高的中口徑(8.58―10mm)機槍。我們假設口徑定為9毫米,則彈頭重約20克,採用加長的重槍管後,則只要用12.7毫米彈藥的40%的裝藥量就可以輕易擊穿1000米處最優秀的防彈衣;並具有一定的反器材能力。在裝上三角架以後,對面目標的有效壓制距離不會低於1800米,這如果裝在坦克上用來對付有生目標,則無異於如虎添冀。 如果設計中採用類似於俄AN-97突擊步槍的高速點射方式(點射射速不低於每秒1800發),則在遠距離上可有效打擊敵火力點。再利用我國輕武器設計在“輕”字上突破的豐富經驗,並配以成熟的槍口制退器設計和減振設計,(國外大口徑狙擊步槍的後座力接近普通的7.62毫米步槍) 槍身很容易降到12公斤左右,則士兵可能會得到一種新式的兩用機槍。即只需一人就可以完成原本很特殊的戰術任務,並在很多場合可以方便有效地代替12.7毫米大口徑機槍。又因為其彈藥重量只有12.7毫米彈藥的40%左右,這些都無疑會大大提高其機動性和火力持續性,這尤其對特種部隊(如空降部隊)來說就更是如獲至寶。 4 發展對付步兵的“阿薩德”彈藥 我們接着上一個問題討論,作為坦克的伴隨火力,應該能夠精確、迅速、高效地對敵方火力點進行壓制。其中,步兵戰車作為坦克最常用的伴隨火力,應該具有在現有的步兵反坦克導彈的射程範圍之外對其進行有效壓制的能力。現有的步兵戰車所配備的武器一般是反坦克導彈和小口徑的火炮。其中,將反坦克導彈作為對敵方而後火力點進行壓制的武器不僅經濟性不好,而且載彈量非常有限;而將小口徑的火炮作為對敵方火力點進行壓制的武器,現有的小口徑的火炮榴彈破片同樣很難穿透未來的防彈衣。近年來,瑞典的“阿薩德”彈藥以其破片殺傷威力大,殺傷精度和智能化程度高而聞名於世。而發展用來對付步兵用的“阿薩德”彈藥在技術要求上應該將比發展對付空中目標的“阿薩德”彈藥低,這將更加符合我國的國情。 “阿薩德”彈藥性能介紹(略)。 二. 我陸軍越海作戰方式探討 面對台海對岸的層層防禦體系,我軍要實行強行搶灘非常困難。回想二戰中諾曼底登陸,盟軍在占有絕對的陸海空優勢前提下仍不敢貿然行動;南聯盟在美空軍數周的打擊之下仍保存了絕大多數戰備,而我軍的空襲能力幾年內不可能超過當時的美軍;要在美軍反應過來之前摧毀其防空及地面壓制火力並拿下台灣,將面臨的情況可想而知。面對台灣島上世界最密集的現代化防空火力網和苦心經營幾十年的防空設施,傳統空降作戰更是無異於自殺,建議千萬別拿我們士兵的生命和國家有限的戰爭資源開玩笑。 但現在一些影視片中鏡頭給我們以很大啟示。“飛鷹行動”中成龍駕馭動力傘飛行的鏡頭實在令人嚮往(聽說我國特種部隊已經裝備了動力傘)。 不防計算一下。如大量生產,一隻動力傘的價格不會超過一輛摩托車,完全可以大量裝備。屆時,我數萬飛行大軍可以在距離對岸幾十公里處從船上起飛(在高速行駛的船上起飛甚至可以不用助跑),並在一小時左右超低空飛行突入敵方內陸數十公里;就可以在避開敵方重點火力打擊的情況下迅速占領各戰略要地並配合各兵種作戰,並迅速瓦解敵方軍心。 乘動力傘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60公里,普通單兵武器對這些超低空飛行的目標很難有效攔截;而飛行人員在飛行中對地射擊卻非常有效(如研製能由腳控飛行方向的飛行傘而不影響飛行人員雙手射擊則更好),簡直就是一架小型的轟炸機。所以我飛行大軍面臨最大的威脅將是敵武裝直升機和地面速射武器,必須配備一定數量的單兵防空導彈和反坦克導彈(最好研製能在飛行中發射的)。當然,如果在我軍徹底掌握了制空權的情況下更好。而敵方面對突如其來飛蝗般的猛烈進攻,很難實施有效抵抗。 預祝台灣寶島早日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