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維讀者網 2008-06-29 12:39:12
萬維讀者網記者辛文評論文章:最近國內的網絡上流傳一篇文章,題目為《清華學生怒批楊振寧不忠不孝不仁不義》,google搜索顯示相似條目有21,000條。事情的起源是楊振寧說了一段話:“很幸運地在每一個選擇的關頭作了對自己人生最有利的選擇。”
文章的作者和眾多跟貼對楊振寧大肆攻擊,很多跟貼以鋒利的言辭,極盡謾罵挖苦之能事,歸納起來主要是下列幾點:
其一,楊振寧沒有像鄧稼先、錢學森等人冒死回國,而是在美國過着優裕的生活,如今跑到清華享受豐厚的待遇,在中國最困難的時候他不在,等到中國好起來了,養得起他了卻跑回中國來享受。
其二,楊振寧加入美國藉,就是拋棄了自己的祖國,有什麼資格奢談愛國。
其三,楊振寧以80多歲的高齡,居然娶了可以做他孫子的翁帆。
坦率地說,我實在是看不懂這篇文章為什麼得到網民的一致擁戴,更看不懂楊振寧有什麼地方“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值得忍受如此多的謾罵和攻擊。
楊振寧在50年代初期沒有像鄧稼先、錢學森那樣回到祖國,有什麼錯嗎?沒錯!誰能夠保證楊振寧回國後就會得到重用,有機會做出與鄧稼先錢學森同樣的成績呢?誰能保證楊振寧回國之後沒有被打成右派呢?誰能保證楊振寧在文革中沒有被打成殘廢或者自殺呢?對於一個優秀的科學家而言,最可怕的不是早逝,最可怕的是沒有用武之地。鄧稼先和錢學森是應該歌頌,但是不等於說留在美國沒有回國的人就是不愛國。楊振寧沒有為中國的原子彈誕生做出貢獻,但是他為人類做出了貢獻,他和所有生活在世界各地,在各個學科做出成績的傑出的華裔科學家一樣,都是全體中國人和全體海外華人的驕傲。如果中國真的像網絡憤青們希望的那樣,把楊振寧這樣的科學家都排斥在外,以一種極為狹窄的道德標準來判斷人與事,無異於作繭自縛,不僅中國的科學不可能進步, 中國的未來更加危險。
一個人可以選擇自己的居住國,這是最基本的人權。清華大學能夠敞開胸懷,以優厚的待遇邀請楊振寧講學,使楊振寧這樣優秀的科學家能夠將自己的知識回饋祖國,這是中國的進步,也讓海外華人看到祖國對知識對人才的尊重,有助於增加祖國的向心力和吸引力。一個人的民族性和他所生活過的地方對他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觀的影響是文化最深層次的東西,終身都難以改變。就像他的皮膚和頭髮的顏色一樣,是與生俱來的人性的基本特徵,保留這樣一份情感,保留對祖國的一份愛,是一個人最美好的情操。無數海外華人正是因為這份對祖國割捨不斷的感情,為中國的經濟發展,促進中國與世界的科學、文化、教育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國家領導人一貫重視海外華人對祖國建設的積極作用。早在70年代,針對“文革”後國內人才缺乏的實際情況,鄧小平就認識到搞好建設不僅僅是資金的問題,更重要還在於吸引先進的技術和一流的人才,他的名言是:華裔專家是活的寶貝。華僑華人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是引進人才的重點,他感慨道:“華人中有很多人才,如李政道、楊振寧,多幾個這樣的人才就好了”,華裔專家可以使中國“少走彎路”。鄧小平認為,幾千萬華僑華人中蘊含的科技資源和人才資源,而且廣大僑胞的愛國屬性,願意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因而成為中國發展的獨特的機遇之一。用鄧小平的話說,就是“中國人要振作起來……我們還有幾千萬愛國同胞在海外,他們希望中國興旺發達,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利用機遇,把中國發展起來”。
海外華人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有目共睹,浙江、福建、廣東、江蘇等地僑鄉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後最先富起來的省份,正是這些省份的發展帶動了全國經濟起飛。據統計,1985年,中國科學院7名正副院長中,有6名是歸僑,該院15名女學部委員中,有11名是歸僑。該院在北京的39個研究所的正副所長中,有30%是歸僑。借“腦”生財遠比借錢生財效益更大,在引進海外華人智力和人才上,鄧小平將“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戰略思想發揮得淋漓盡致。
胡錦濤總書記對海外華人的貢獻同樣非常重視,他說:“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華僑華人身居海外、情系桑梓,自強不息、艱苦創業,在各個領域取得了傑出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復興、為推動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為增進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你們為中華民族爭了光。”
如果按照那些謾罵楊振寧博士的憤青們的邏輯,像楊振寧這樣的科學家最好全部趕出中國,無疑將是中國現代化的巨大倒退。(www.creaders.net 記者專稿 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國網絡憤青中的民粹主義最近幾年急劇發展,已經到了製造網絡暴力的地步了。動不動就集體出動,破口大罵,從個人罵到祖宗,所有罵人的字眼都離不開肚臍以下。看似仗義執言,為了討回公道,有時候也的確實做了一些好事,但是更多的時候是人云亦云,見風就是雨,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由於網絡的匿名性和廣泛的傳播性,罵人者可以不負任何責任,其社會影響比文革時期的大字報還要惡劣。網絡是一個強大的輿論工具,如果善用則可以增進人類之間的理解與交流,如果被惡意濫用,則變成了暴民政治最得力的工具。國際恐怖組織利用互聯網傳播信息,像病毒一樣發展的狀況值得警惕。(www.creaders.net 記者專稿 轉載請註明出處)
楊振寧遭誰惹誰了?為什麼這些憤青單挑楊振寧?
平心而論,楊振寧關於人生選擇的話並沒有什麼特別了不得的值得大肆攻擊的地方,也許網絡憤青們早就憋足了勁想罵楊振寧了,這次只不過找到一個藉口,誰讓他這樣一個80老翁還要娶一個可以做他孫子的女人呢?(www.creaders.net 記者專稿 轉載請註明出處)
可惜啊,婚姻大事是人家自己的自由,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旁人氣不忿又能怎麼着?為什麼就不能尊重一下這位老科學家的隱私,讓人家安靜一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