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輿論和美國精英 |
送交者: 都人 2002年08月29日17:56:1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世界輿論和美國精英 ● 都人 從各種跡象,華盛頓準備以“反恐”名義攻打伊拉克,然而美國其他的精英,已經開始對國外特別是歐洲盟邦中間不斷上升的反美情緒感到不安。作者認為,布什班子的主戰派大都屬於共和黨右翼,並且從未真刀真槍地領教過戰爭的嚴酷;布什政府是否會順應最近黨內元老精英的“慎戰”忠告,實在難以逆料。
從各種跡象,華盛頓準備以“反恐”名義攻打伊拉克。除了阿拉伯的“街頭”百姓,薩達姆(胡申)政權實在並無多少國際同情。可是阿拉伯“盟友”們和歐洲各國,眼下都大力反對美國攻打伊拉克。美國在海灣地區的最重要“盟友”沙地阿拉伯一再表明,它將不允許美國利用它的領土攻伊。就是在“反恐”戰爭以來和華盛頓亦步亦趨的盎格魯薩克遜小兄弟——英國,大多數民意也持反戰立場。 筆者曾經指出,西歐近來趨向右轉。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丹麥等國都出現了中右政府,面臨秋後大選的德國社會黨—綠黨聯合政府的局勢也不妙。在這一趨向下,照理說歐洲和布什政府之間應該越來越融洽才對。 現實卻相反:歐美爭論日增。8月初,倫敦《經濟學家》周刊說:歐美之間的外交政策差異正在重新增加,而“歐美間鴻溝最令人不安的方面,是認識到在基本價值和利益上(雙方)正在分道揚鑣。”
舉例來說,美國政治學家福山,冷戰結束時曾以《歷史的終結》一書,宣稱資本主義已經在全世界大獲全勝的,大大地出了一陣風頭。8月8日,福山以《西方世界面臨分裂》為題,在澳洲發表演講。福山詳細羅列了美國和歐洲之間的大量分歧,並分析了這些分歧之後的深層原因。從《國際先驅論壇報》次日刊載的演講稿,福山顯然對歐美歧見深感憂慮,而且字裡行間表露出對歐洲觀點的同情和理解。 連《今日美國》這樣的全美性報紙,8月14日也刊登了駐英記者的報道,介紹了歐洲人對美國外交政策越來越大的反感,特別是對布什的單邊主義,可說是深惡痛絕。《今日美國》引用民意調查結果,稱85%的德國人、80%的法國人、73%的英國人、68%意大利人認為美國利用“反恐”戰爭替自己私利服務。 從上述數字,德國人對美國政策的反感居歐洲之首。這說明德國政府再三表態反對出兵伊拉克,認為進攻伊拉克將會破壞國際反恐聯盟,有強大的民意基礎。 歐洲的反美情緒並不是美國精英的唯一擔心,《紐約時報》8月15日社論《阿拉伯青年的憤怒》,提出警告說:阿拉伯聯盟所屬22個國家有2億8000萬人口,三分之一不到15歲,這些青年們日益仇恨美國。
以筆者之見,美國精英對國際反美輿論日漸敏感,和共和黨高層在對伊策略上同總統布什決裂這一發展直接有關。這些精英包括前國務卿基辛格及老布什的國家安全顧問斯考克羅夫特,他們反對布什政策的理由,都包括“冒犯盟友”、“世界孤立美國”等等。8月25日,連老布什的首任國務卿貝克都在《紐約時報》上發表評論,要求小布什政府不要在伊拉克問題上不顧大部分“盟邦”和國際社會的意見而單獨行事。 這些共和黨元老中,斯考克羅夫特和貝克兩人與老布什的關係尤不尋常。斯考克羅夫特曾幫助老布什撰寫回憶錄,貝克則在2000年總統大選僵局時,受老布什重託,出山主持小布什的最後“選戰”,小布什以少數民眾票入主白宮,貝克功不可沒。這兩人近日的發言,論者們紛紛認為代表了老布什的看法。 7月16日,筆者在《聯合早報》上發表評論《談歐美矛盾的深化》,曾經指出布什政府代表的是共和黨的右翼,可以說是美國近代史上少有的“極右”政府,,而老布什倒是屬於共和黨中的“自由派”,在任上比較注重國際關係和“國際合作”。這是布什父子兩朝的最大差別。
在共和黨內部,強調國際合作的“自由派”,常常也是來自兩海岸,新英格蘭出生的老布什和在紐約長大的國務卿鮑威爾都是例子。在得州內陸長大的小布什,在外交政策上被副總統切尼和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這兩個中西部來的鷹派人物支配,顯示了其共和黨右派本色。 另外有趣的一點,是老布什本人是二次大戰中對日作戰的英雄,而近日不主張急攻伊拉克的,五角大樓的許多職業軍人之外,還有國務卿鮑威爾將軍和海灣戰爭的英雄施瓦茲考夫,兩人也都是沙場舊將。“自古知兵非好戰”,良有以也。 對比之下,小布什班子中主張大打出手的強硬派,從布什本人開始,到副總統切尼、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國防部“高參”珀爾等人,儘管年齡都屬於越戰一代,卻都仰賴父蔭和其他特權,從未去越南體驗過戰火。就是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也只是在韓戰與越戰之間當過幾年太平軍人而已。 總之,布什班子的主戰派大都屬於共和黨右翼,並且從未真刀真槍地領教過戰爭的嚴酷,所以布什政府是否會順應最近黨內元老精英的“慎戰”忠告,實在難以逆料。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