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美媒:中國軍事裝備的“國產化”    
送交者: andrew 2002年08月30日18:05:0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美媒:中國軍事裝備的“國產化” 

   美國NewMax雜誌2002年8月13日文章:中國軍事裝備的“國產化”(作者:亞歷山大·尼蒙茲博士/Dr. Alexandr Nemets&托馬斯·托德博士/Dr. Thomas Torda)

  “國產化”的歷史

  1960年7月中國和蘇聯關係的破裂決不是一個偶然的事件,也不是在短時間內驟然發生的。早在1958年中國的領袖們就已經預見到中蘇兩國關係的決裂是不可避免的。為了使中國因此而受到的損失降到最小的程度,中國領導人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在這幾年中,中國從蘇聯引進了大量最先進的技術,特別是軍工技術、軍民兩用技術和重型機械製造技術。

  1960年7月以後,中國人提出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口號,完全憑自己的力量建設國家。中國人民集中力量開展了“國產化”運動。在當時“國產化”的主要任務在於消化和吸收蘇聯技術,使中國的軍事工業和民用產業能夠擺脫對蘇聯的技術依賴。國產化的主要方法是通過逆向工程學研究掌握蘇聯產品的生產技術,最終仿製這些產品。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中國全面完成了對蘇聯技術的消化吸收,中國的製造工業在蘇聯六十年代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已經達到了相對成熟的水平。1978年,中國實行的改革開放使中國人能夠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從而為中國技術的升級提供了條件。

  總體來說,到1984年前後,中國已經全面掌握了一整套蘇聯武器裝備和兩用裝備的製造技術。當然,這裡的裝備是指蘇聯1960年或者1961年的標準裝備。特別是以下幾種:

  ——東風5型洲際彈道導彈。蘇聯第一代洲際彈道導彈R-7的中國化產品。中國還仿製了第一代中程彈道導彈。

  ——東方紅一號衛星。它是第一代地球衛星。本身只是一顆試驗衛星。

  ——夏級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屬於以蘇聯技術為基礎的第一代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

  ——漢級攻擊型核潛艇。同樣屬於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

  ——明級常規動力潛艇。它的技術和設計思想超越了蘇聯W級和R級潛艇,已經跨入了第二代柴電動力潛艇的行列。

  ——第一代和第二代的驅逐艦、護衛艦和巡邏艇。

  ——殲-7殲擊機。是蘇聯第二代噴氣式超音速殲擊機米格-21的仿製品。

  ——轟-6轟炸機。蘇聯第一代噴氣式轟炸機圖-16的中國版。

  ——HQ(紅旗)-2地空導彈。第一代防空導彈系統。中國還仿製了其他一些蘇聯防空導彈產品。

  中國地面部隊的武器裝備都源自蘇聯陸軍1961年到1965年左右的作戰裝備。

  1984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五周年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天安門前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人民解放軍的上一次閱兵式已經是25年以前的建國十五周年大閱兵。1984年的這次閱兵式表明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與1959或者1961年的蘇聯軍隊擁有了同樣的戰鬥力。當然,作為軍隊堅強後盾的國防工業也同樣達到了這樣的水平。

  在國產化的重型機械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三十萬千瓦發電機組。雖然蘇聯早已於1958年成功的開發了這一產品,中國卻是在二十年之後的1978年到1980年左右實現發電機組全部技術達標和全部零件國產化的。

  為什麼中國要用這麼長的時間才能掌握蘇聯已有的軍用技術和軍民兩用技術呢?原因很簡單:中國的工業基礎相當薄弱。在1949年以前中國基本上沒有自己的大型重工業,而在1950到60年的十年間中國重型工業是無論如何無法趕上蘇聯的。據個例子來說,製造米格-21殲擊機(中國產品為殲-7殲擊機)的噴氣發動機要求發動機製造工廠具備3微米級精度的金屬處理技術。中國最好的工廠直到1979年才掌握如此精密的製造工藝。所以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早期,在工業技術方面中國與蘇聯存在着二十多年的差距,中國人自己也承認這一點。

  1984年到1985年間,中國掀起了新的一輪自力更生的國產化運動。鄧小平曾經指出中國的技術要更新、要趕超世界先進有以下幾條路可走:一是進口外國的機器、電子設備和其他高科技產品,這個方法很簡單,但不保險;二是走國產化的道路,這相對來說要困難一些,但是是可行的;三是搞技術改造,這很困難;最後一條路就是閉門造車,完全靠自己開發新產品、新技術,這在實踐上是不太可能完成的。

  這一次,國產化的主要內容不再是軍事產品,而是高級的消費產品——彩色電視機、卡帶式錄音機、電冰箱、洗衣機等等。當時中國十四英寸(當時寫作十四吋)彩電的國產化率已經達到了75%。正是在這75%的基礎上,中國的國產電子工業得迅速展起了來。這次中國國產化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原因在於西方非軍事技術能夠大量湧入中國國內。這是鄧小平開展改革開放的重大貢獻意義之一。

  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早期,中國已經有能力生產數百萬種元器件,製造幾乎所有的現代化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和電器消費產品。一國能夠製造所有電子產品的所有組件和備件,這是很了不起的。只有一項是例外,中國還不能生產集成電路。中國的集成電路依靠進口。但是這一點缺憾與其他國產化的成績相比微不足道,基本可以忽略。要知道,美國的集成電路也依靠從日本進口。

  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在產品國產化方面取得了很多重大成就。中國成為個人電腦(大型集成電路除外)和電腦外圍設備的重要生產國;中國能夠生產重型卡車、現代化的轎車、貨車和摩托車;中國還生產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MD)系列大型客機(除了發動機和部分航空電子設備)和法國的直升飛機;中國能夠生產門類齊全的現代家用電器產品,包括家用錄像機、DVD機、音響系統、空調、大屏幕彩電等等。

  迅速增長的經濟和技術潛力為中國提高“國產化率”(產品由中國製造的份額)。在國產化率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的75%上升到九十年代的90%以上的同時,國產化產品的質量得到了保證。只有那些“非常複雜精密或尖瑞”的零部件——中國自己生產成本過高的產品以及“處於世界技術前緣”的產品——還要從國外進口。

  1996-2001年間的武器國產化

  199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了新一輪的現代化改革。到1999年(以199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五十周年國慶大閱兵為標誌),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擁有了大量的先進武器裝備。這些武器一部分是從俄羅斯購買的,一部分由中國自行研製的。進一步的資料顯示,中國製造的武器也大量使用了俄羅斯技術,並部分使用了俄羅斯製造的組件和部件。

  2000年和2001年中國武器的國產化有了進一步發展。中國不再照搬照套俄羅斯的設計,擺脫了前蘇聯武器的設計思路,而是廣泛的尋求了俄羅斯(還有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先進技術,運用俄羅斯製造的部件自行研製和開發武器和軍民兩用產品。以下列舉出的只是其中最重要的幾種:

  ——殲-11戰鬥機(俄羅斯蘇-27SK戰鬥機的改進型)。該機由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許可證生產方式製造。到2001年底,中國已經能夠生產殲-11戰鬥機的絕大部分零部件,只有噴氣發動機、雷達和部分航空電子設備依然要從俄羅斯進口。

  ——殲-10和FC-1戰鬥機。這兩種戰鬥機都是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產品。2001年末已經開始批量生產。它們都使用了俄羅斯製造的雷達和發動機。

  ——FBC-1(飛豹)戰鬥轟炸機。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生產,使用了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勞斯萊斯)公司的渦輪風扇發動機(這主要是因為俄羅斯方面不願意向中國提供同一級別的發動機)。

  ——東風-31型洲際彈道導彈。東風-31是固體燃料公路機動發射的彈道導彈。它的潛艇發射型被稱為巨浪-2型。2002年初,該導彈開始在四川省境內的某個秘密工廠投入批量生產。這種洲際彈道導彈以俄羅斯的固體燃料公路機動彈道導彈技術為基礎,部分使用了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生產的設備。

  ——1999年11月和2001年2月,中國發射了兩艘載人宇宙飛船的原型機,它們被稱為神舟系列宇宙飛船。用來發射它們的是長征-2型己運載火箭。飛船和火箭都運用了俄羅斯的技術和部分俄羅斯生產的設備。

  —— 紅鳥(HN)系列遠程巡航導彈。1998年到2001年左右在北京附近的廊坊開始生產。同樣獲得了俄羅斯的技術支持,使用了俄羅斯的技術設備。

  ——改進型宋級和“超級基洛”級常規動力潛艇。於1999年至2001年間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大量使用了俄羅斯基洛級柴電動力潛艇的先進技術和組件。

  —— 旅海級導彈驅逐艦。迄今為止中國製造的最好的海軍艦隻。使用了烏克蘭生產的燃氣渦輪發動機,借鑑了俄羅斯現代級驅逐艦的技術。

  ——093級攻擊型核潛艇和094級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不久前在遼寧省的葫蘆島建造。大量使用俄羅斯技術和關鍵性部件。

  ——FT-2000低空反輻射導彈。2000到2001年左右開始批量生產。幾乎完全是俄羅斯S-300地空導彈的翻版。此外,改進型S-300PMU-1遠程地空導彈系統、道爾M-1型中程地空導彈系統和用於近程防禦的通古斯卡彈炮合一防空系統都已在中國投入生產或者即將投入生產。所有這些武器都使用了俄羅斯生產的設備。

  ——98式主戰坦克和其他陸軍軍用車輛都使用了“俄羅斯的技術、烏克蘭的發動機和白俄羅斯的地盤”(台灣媒體的描述)。

  2002年的技術突破

  2002年上半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科技的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在很多方面超越了俄羅斯。在經濟和科技發展的促進下,中國在武器研製、發展和生產的許多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突破。中國基本上可以自主的完成技術開發,而不再依靠國外技術支持。其中最重要的成就包括:

  1. 2002年3月,湖南省株洲發動機製造廠成功的製造了中國第一台渦輪風扇噴氣式航空發動機。中國成為全世界第五個能夠自行設計生產噴氣發動機的國家。該發動機將會裝備K-8教練機(喀喇崑崙-8型,中國和巴基斯坦聯合研製,以中巴邊界的喀喇崑崙山命名)。K-8教練機原先裝備的是烏克蘭製造的小型渦輪風扇發動機。接着,2002年5月,瀋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設計的“崑崙”渦輪風扇發動機最終定型。崑崙渦輪風扇發動機比株洲的產品先進的多。

  2.對諸多情況的分析結果表明崑崙發動機是俄羅斯AL-31渦輪風扇發動機的改進型,可以裝備前面提到的蘇-27戰鬥機的某些改進型以及蘇-30、殲-11和殲-10等戰鬥機。正是由於發動機技術上的突破,殲-10和殲-11戰鬥機的國產化率(中國生產和裝備零部件的工作量占完成飛機的總工作量的百分比)從過去的70%或者75%驟然上升到90%甚至更高。這實際上證明了中國已經有能夠獨立的製造第四代戰鬥機(俄羅斯標準),而且價格相對低廉。

  3. 2002年3月下旬,中國成功的發射了神舟三號無人駕駛宇宙飛船。這艘宇宙飛船比上面提到的神舟一號和神舟二號宇宙飛船更加先進。而且根據中國國內組多媒體的報道,這次發射的神舟飛船和長征二型己運載火箭完全(或者基本上完全)是由中國自行製造的。中國通過自行研製和發展大型宇宙飛船和運載火箭獲得了相關的航天技術。這為中國將來發展自己的太空站奠定了技術基礎。

  4. 2002年3月,中國的核工業專家宣布:中國已經掌握了建造六十萬千瓦核發電機組的有關技術,並且有能力設計和建造一百萬千瓦級的核發電機組。這意味着中國與俄羅斯在核能利用方面的差距已經消失,與世界核能最先進水平的差距也只有一步之遙。這種技術既可以造福於民,也能夠用於增強國防。

  5. 2002年1月到3月,上海的一兩家微電子企業成功的生產出了大規模集成電路,其製造精度達到0.18微米(也就是人們常說的0.18微米級技術,要特別說明的是俄羅斯尚不具備這樣先進的技術)。這兩家企業同時宣布他們希望能夠在兩年內掌握製造0.13微米級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技術。目前為止0.13微米級製造技術是全世界最先進的微電子技術。這對於國防來說同樣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因為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應用將大大擴展任何一種現代武器的戰鬥性能。

  6.總而言之,中國正在實現這武器系統和軍民兩用產品的國產化。中國已經掌握了很多先進的技術。這很重要。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