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石博客 作者: 張石 2008-08-17 12:09:58
對於中國首次舉辦奧運會,日本對中國比較友好的媒體與立場中立的媒體不乏讚詞,而一貫對中國持批評態度的《產經新聞》竟也在8月8日頭版刊登了外交評論家岡本行夫的文章“對08年北京盛典的期待”,雖然文章中也提及幾句《產經新聞》對中國老生常談式的指責,但從文章整體上來看,則基本上是從正面肯定的。
文章寫道:“從今天起,將有多少五星紅旗在北京的上空飛揚?13億人象投入戰鬥一樣掀起奧運熱潮,中國選手如下山猛虎席捲賽場,這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盛典,也許會取得輝煌的成功。
奧運也是中國作為最強大的國家君臨亞洲的契機,在8世紀唐朝的全盛時期,中國集世界之富於一身,當今中國,具有盛唐之勢。
時代的主角變了。80年代,談到21世紀的亞洲的時候,其中心是日本,現在不同了,談到亞洲的發展,世界的眼睛已經看不到日本,而是中國,印度。”
文章還指出∶“我們衷心祝福並支援北京奧運,同時更衷心期待中國能成為與國際社會的生存方式取得和諧的國家。”
更令人回味的是:在日本一貫被一些人奉為“反華旗手”的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也應邀出席了北京奧運開幕式,8月9日,北京市政府還在首都博物館舉行的歡迎會,同一天,石原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談了他“百聞不如一見”的北京之行的感受。
石原說∶“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那些來做志願者的大學生們,他們都非常非常的好。與美國機場的那些搜身的機場官員們真是不同啊,那些美國人太傲慢了,自以為了不起的樣子。中國的大學生們很親切很有禮貌。我問了他們有什麼報酬,他們說一直要干到殘奧會,報酬僅僅是提供午飯。
雖然對中國的體制有一些批判,我也抱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從一個國家和社會的前途着眼,中國這一代年輕人明顯地與日本大學生不同,他們有憧憬,在憧憬中感受到青春的價值,聽了他們的話,我感到很羨慕啊。”
石原慎太郎這番話應該不是奉承話,他對日本現代的年輕人歷來頗有微辭。
在2006年12月1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簽署的第477號國務院令,公布《北京奧運會及其籌備期間外國記者在華採訪規定》,給予外國記者在奧運期間最大限度的採訪自由。而邀請對中國有頗多不同看法的石原慎太郎出席北京奧運開幕式,也正是遵循奧運多元、寬容、公正、開放與和平的精神,不管我們有多少分歧,我們在奧運的“同一個夢”中尋找共同語言,不管我們有多少齟齬,體育的靈魂是友誼與交流,而一個國家愈是開放,愈說明這個國家自信的成長。
1972年,被認為是對中國抱有友好感情的意大利著名導演安東尼奧尼來到中國,在嚴格的限制下拍攝了一些“自選鏡頭”,使他的作品在中國遭受到嚴厲的批判,人們認為他“背叛了中國”,這只能說明那時的中國還在擔心安東尼奧尼的影片“以瑕掩瑜”,還沒有充滿的自信,而今天中國開放世界媒體對奧運採訪,甚至邀請對中國一貫抱有敵意的人物參加開幕式,說明中國正在走向“瑕不掩瑜”的歷史過程和對這種歷史過程的自信,而《產經新聞》在8月8日的文章和石原慎太郎深有感觸的談話,則從另一側面證明了這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