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成功的人才戰略 |
送交者: 月空 2002年09月10日17:44:4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秦國從秦穆公(前659—前621年在位)開始,經過400年的努力,終於由一個僻處西部的小國後來居上,發展成為一統天下的專制皇朝。考其迅速崛起的秘訣,不能不談到其成功的人才戰略。 在“秦始小國僻遠,諸夏賓之,比於戎翟”的春秋時期,天下的人才不可能主動到秦國來。秦穆公在用好本土人才的同時,使盡一切手段招徠各諸侯國人才。他用五張羊皮贖來奴隸百里奚,用重禮將蹇叔請來秦國,用詭計逼使戎國大夫由余投秦,分別任為國相、上大夫和上卿。在三人的輔佐下,兼併西戎十二國,闢地千里,遂“霸西戎”,為秦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孔子稱讚秦穆公,其志大,行中正,善於選賢任能,“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戰國時期,魏、楚、齊等國先後變法,走上富強之路。秦孝公根據當地遊說之風漸盛的特點,發布《求賢令》,稱“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高官厚祿的允諾吸引來衛國“奇才”商鞅。孝公任用商鞅實行變法,獎勵耕戰,使秦國後來居上,實力大增。此後,秦國稱雄天下,前景看好,其人才形勢也發生了根本變化。東方士人發現秦國是發揮自己聰明才智、建功立業的理想處所,因而將投奔秦國作為首選。“秦國勢便形利,權謀之士,咸先馳之。”可見,當時的形勢是天下孔雀紛紛向西飛。 從大節上識人用人,是秦國人才戰略的基礎。年老的伯樂推薦方九皋為秦穆公求馬,三個月後方九皋報告在沙丘找到一匹絕世良馬,但他連馬的顏色和公母都說錯了。穆公批評伯樂所薦非人。伯樂感慨道,由此看來方九皋比我強千萬倍,因為他已識“天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而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彼之所相者,乃有貴乎馬者。”將馬牽來,果然是匹千里好馬。秦人以這個故事說明,看待人才要從大處着眼,不可求全責備。 對看準了的人才,秦君就委以重任,放手使用,始終支持其發揮作用。公元前628年,秦穆公拒絕蹇叔的意見,堅持出兵遠襲鄭國。回師時秦軍在山大敗,主將孟明視被俘後放回。大臣們都主張追究戰敗責任,誅殺孟明視。秦穆公卻主動承認錯誤、承擔責任,繼續讓孟明視擔任正卿。第二年孟明視率軍在彭衙與晉軍作戰,再次敗北。“秦伯猶用孟明。孟明增修國政,重施於民。”第三年,孟明視出兵渡河,終於雪山之恥,“封屍而還”。因此《左傳》讚揚秦穆公“舉人之周也,與人之壹也”。商鞅變法遭到以太子駟為首的許多人的反對,但秦孝公堅定地支持商鞅,終孝公一生使變法大見成效。 秦君在決策失誤時往往能誠懇接受批評,迅速改正,絕不委過於人,也是士人願意為秦效力的一個原因。公元前250年韓國水工鄭國為間諜的事被發現,在秦國貴族要求下,秦王嬴政發布《逐客令》,李斯上《諫逐客書》指出:“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嬴政醒悟,當即廢除逐客令,重用李斯為統一天下謀劃。對鄭國也是繼續讓其主持鄭國渠的開鑿,終於使關中農業大發展,所產糧食堆滿倉廩,在戰亂之後,還可滿足劉邦入關大軍的充分供給。嬴政決定對楚國用兵,青年將軍李信表示只需20萬兵,老將王翦堅持非60萬兵不可。嬴政說:“王將軍老矣,何怯也!”王翦負氣告老還鄉。李信率領20萬大軍伐楚,小勝之後,被楚將項燕打敗。消息傳到咸陽,嬴政發現自己決策錯誤,親自趕到頻陽王翦家中誠懇道歉,滿足其一切要求。次年,王翦率軍出戰,終於滅了秦國最強的對手楚國。 士為知己者死。由於國君的充分信任,士人往往都能竭誠為秦國服務,甚至不惜個人的生命。氐人李冰被任命為蜀郡守,為感激秦君的信任,他率領蜀人修鑿都江堰水利工程,變水患為水利,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魏人范睢向秦昭襄王提出“遠交近攻”之策,並在有人偷聽的情況下,大膽建議免去持守成之策的王舅魏冉的丞相之職。范睢披肝瀝膽地說:“臣知今日言之於前,而明日伏誅於後,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臣死而秦治,賢於生也。”人才工作做到這一步,秦還有什麼目標不能實現呢? 《韓非子·難二》評論道:“蹇叔處虞而虞亡,處秦而秦霸,非蹇叔愚於虞而智於秦也,此有君與無臣也。凡五霸所以能成功名於天下者,必君臣俱有力焉。”秦國歷代君主就是這樣着力營造出人才發揮作用的環境,使各國士人紛紛來秦為其所用,依靠這些人的良謀善策,秦成為天下最為富裕和強大的國家,而最終統一六國。秦國吸引和任用人才的成功經驗,確實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