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台灣的武器裝備情況
送交者: 月空 2002年09月16日16:44:0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1973年美國停止對台軍事援助後,台灣當局開始大力發展本地區的軍事工業。近幾年來,台灣軍事科研投資強度很高,武器裝備自給率不斷上升,已形成初具規模的軍事工業體系,能生產坦克、火炮、中小型艦艇、戰鬥機、戰術導彈等陸、海、空主戰裝備,基本上改變了過去90%的武器裝備依賴進口的狀況。但是,由於台灣地區技術儲備不足、資金和人力有限、試驗手段缺乏,某些關鍵技術仍然依賴美國等西方國家,不少武器裝備還需外購。 台灣在發展各種精確制導技術方面具備了較強的實力,已成功研製或仿製出多種型號的精確制導導彈。80年代,台灣為取代美制的“霍克”中低空防空導彈和“奈基”一Ⅱ型高空防空導彈,研製了具有電子對抗能力的“天弓”型防空導彈。其中,“天弓”—Ⅰ型導彈是美國“霍克”導彈和“愛國者”導彈的改進型,採用相控陣雷達半主動制導和紅外製導,1985年研製成功,其技術85%的制導和控制系統的主要部件也都來自美國;“天弓”—Ⅱ型導彈是“奈基”—Ⅱ型導彈的改進型,1988年研製成功。 與此同時,台軍為了取代美制AIM—9J“響尾蛇”短程空空導彈和AIM—7“麻雀”中程空空導彈,研製了“天劍”型空空導彈。其中“天劍”—Ⅰ導彈仿AIM—9L“響尾蛇”導彈,採用紅外製導,1987年發射成功;“天劍”— Ⅱ導彈仿“麻雀”導彈,1988年公開。台軍在制海武器方面發展了“雄風”型反艦導彈。其中,“雄風”—Ⅰ型導彈與以色列“迦伯列”—Ⅱ型導彈類似,1974年開始研製;“雄風”—Ⅱ型導彈仿美國“魚叉”導彈,採用紅外加主動雷達複合制導頭,1988年研製成功,1991年完成部署。此外,台軍還研製成功了“青蜂”地地戰術導彈和仿蘇制AT—3型或仿美制“陶”式的“昆吾”型反坦克導彈。 在發展精確制導武器方面,台灣已把“實時處理系統”和“智能型傳感技術”作為未來兩大重點發展方向,並由此規劃出12大重點研究群,即:系統模擬發展環境、高速信號處理系統、智能型圖像處理系統與計算機視覺技術、實時飛行控制與導航系統、高速計算系統與環境、智能型光電傳感技術、靈巧與高速光電元件、毫米波及微波通信雷達系統和元件設計、毫微米技術、高速網絡系統、多媒體系統。上述技術項目都是精確制導導彈及火控系統的關鍵技術,是未來台灣自行開發先進制導導彈所必需的技術。總之,台灣在導彈設計和開發方面已具有較強的實力,今後,將繼續開發“天弓”—Ⅲ 型和“天弓”—Ⅳ型防空導彈、“雄風”—Ⅱ型潛艦導彈和空艦導彈。 1990年以來,台灣軍方每年武器採購與研製經費大約在1200億至1400億新台幣之間,更新武器裝備經費的投入,占年度“國防”預算中最大的比例。僅1993年購置的150架美國F—16和法國60架“幻影”2000—5戰鬥機,就分9個年度編列特別預算3187.76億新台幣;於1994年建構完成的自動化防空作戰系統(“強網計劃”),耗資50億新台幣;1996年上半年,台灣又與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達成訂購4架C—130運輸機的協議,總值超過2億美元,同年11月,繼續與美國洛克希德·馬丁系統製造公司簽訂了一個940萬美元的合約,合約的內容是為F—16戰鬥機裝上先進的雷達設備。 台灣軍方在多方採購武器的同時,還進行了自行研製和改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此外,台灣還制定了針對祖國大陸的主要武器10年發展規劃。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