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抵制日貨和不抵制:誰更理性?
送交者: 跛行者 2002年09月19日17:32:2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近來有一怪事,凡提抵制日貨的,常被人指為“不理性”和“仇恨衝動”,又 有高人抬出國際經濟秩序,互相依存互惠互利等等冠冕堂皇的理由,似乎不抵 制日貨才是“理性”。本文稍作論述,大家看事實用邏輯,誰理性誰不理性?

第一、國家安全

記得史上中國對日本動粗,唯一的一次是成吉思汗的時候,渡海不成作罷。日 本騷擾西邊大鄰居的時候,就多了去了。從豐臣秀吉,田中義一到東條英機, 從倭寇到關東軍,從甲午海戰到918,但凡日本國力稍強的時候,總不忘到 中國來燒殺搶掠一番。

中國強而日本弱,實是中日和平的先決條件。

買日貨就是支援日本經濟,幫這個本性不良的島國增強實力,中日一旦開戰, 日本汽車廠馬上改產軍車坦克,電子廠改產軍用通信器材。而中國消費者日積 月累送上的利潤,則成為軍費開支,購買槍彈--今天買一輛車一台電視的錢, 哪一天許會間接送了親朋好友的命!

第二、日本不懂“互惠互利”(cooperative game)

歷史上,中日之間的交往,到上世紀前半葉止,純是中國單方面的惠予,日本 單方面的受益。中國從日本輸入了什麼?除了日貨,就是幾個西文譯詞,如干 部,制度,和半通不通的一點東洋味的西洋文化,這一點東洋夾生飯的代價, 卻是全面的侵略戰爭!

日本經濟起飛之後,自我吹噓亞洲的經濟是“雁行結構”,以老大自居,得意 了一陣。東南亞經濟危機一起,這隻頭雁哪裡去了?脖子一縮,不當頭雁了, 反是跟小雁們比着貶值本國貨幣。倒是中國大度,硬扛着人民幣。日本從來沒 學會“互惠互利”這個詞,主張不抵制日貨的“理性”人士,反要中國體諒日 本,“互惠互利”,豈不好笑?

日本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不錯。查2000年中日貿易總額832億美元, 占到中國當年進出口總量4075美元的20%以上。對比日本對中國的投資, 這裡有一組數據:2000年日本對中國投資的合同/實際金額為36/32 億美元,當年中國利用外資的合同/實際金額為386/281億美元。截止 2000底,日本對華投資的合同/實際總金額為642/421億美元,而 中國引進外資合同/實際總額為8076/4297億美元。簡單算一下百分 比,就知道日本對中國的投資和中日貿易的比例極不相稱--簡言之,日本人 只要中國市場,只想賺中國人的錢,卻不想回饋,不願為本地經濟作貢獻。這 是互惠互利還是自私自利呢?

更為可笑的是,日本某些媒體把“產業空心化”和“中國威脅”聯繫起來,一 些媒體在報道中日貿易狀況時,故意誇大日本企業對華投資和中國產品對日出 口的實情。給人一個印象是“日本大量對華投資,結果中國產品威脅了日本經 濟增長”。實際上中日相互出口大體持平,而據日本貿易振興會發表的投資白 皮書,日本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從1996年起連年下跌。直到2000年方出 現增長,但投資總額不到10億美元,在中國吸收外資總額中比例很小。多年 來,日本對外投資的主要地區不是中國,也不是東南亞,而是歐美。1999 年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的80%在歐美地區。

日元貸款,是“受氣”貸款。本是中日就戰爭賠償的一種妥協,不僅多為有償, 且數量遠不及當年估算的戰爭賠償,還被日本國會動輒以人權等問題相脅-- 以鬼子當年的作為,日本民族有什麼資格談論人權?

第三、日本一直在抵制世界貨包括中國貨。

這裡要講的,不是國家行為的貿易保護,雖然這跟民間抵制行為(本文所倡導 的)效果類似。西方國家談論日本的貿易保護的時候,最沒有辦法的是“無形” 的壁壘:日本人不愛買外國貨--想請問反對抵制日貨的“理性”人士,如何 看待這一個事實呢?

第四、抵制日貨的可行性分析。

2000年中國從日本的進口(共計32744億日元),按大項分類:

機電產品,約15000億日元 化工產品,約4300億日元 金屬製品,約3520億日元 紡織製品,約3190億日元 精密機械,約1320億日元 運輸設備,約1270億日元 其他產品,約3750億日元

原材料和生產設備不計,其中機電產品(包括家電,個人通信產品等)和運輸 設備(包括汽車等)是大頭,也是日本企業的強項。考慮到走私等其他途徑, 實際進口額應更高。

家電和個人通信成品,除少數高檔品外,要麼中國已量產(電視空調等,某些 核心設備需進口),要麼日本貨不及歐美甚至南韓台灣新加坡(比如手機和一 些半導體芯片,計算機插卡母板等)。日貨的擁躉們“僥倖”能買到的,很可 能是在馬來西亞等地組裝的。總而言之,都有性能價格比相當好的替換品牌, 抵制日貨對消費者毫無損失。

汽車工業,日本領先世界,不過歐美廠家緊隨其後。從各方面考慮,汽車產品 要占領中國市場,必須本地組裝。日本汽車廠家因目光短淺(或者不願轉讓技 術,尤其是給中國),起步已經落後,按日本對外投資的策略判斷,相當長時 間內還會落後下去--這個不算抵制,是日本廠家不來。大蔥和汽車之戰後, 日本車廠真覺悟了嗎?懷疑。

汽車業正經歷概念換型階段(比如環保和節能),售後服務也極其重要。日本 車廠不要中國市場,對抵制日貨的大局有利。其實歐美車完全能跟日車一拼- -歐洲車質量比日本車好(貴一點),美國車質量差一點(差得有限)但價格 便宜。日本車在美國的市場,亞洲移民功不可沒。不過在美國開車,還是缸多 力大比較爽,仔細比較美國6缸車和日本4缸車的油耗,兩者的差別(不那麼 大吧)會讓你大吃一驚。

另,日本廠家習慣低估中國市場消費力(或者根本上蔑視中國人?),把中國 市場看作第二等,一流產品銷歐美,二流產品才銷中國。對中國的售後服務也 馬馬虎虎,家電和汽車的售後服務糾紛,聽說過的不計其數了,而在歐美,這 是日本產品的王牌--哪位真喜歡受鬼子的氣,那也沒辦法。

日本以工藝而不是新技術立國,對日本大品牌大廠家的打擊,實際上是對日本 經濟的直接打擊。日本和中國,只有一強一弱,才能相安無事,諸位希望誰強 誰弱?

本文沒有版權,歡迎轉帖。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