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對中國南海海域油氣田的關注,馬六甲海峽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便成了中國的一個戰略要道。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油氣資源的運輸上,它對世界貿易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美國決不甘心將這一生命線拱手讓給亞洲強國,而且越來越多的國家同意向美國提供軍事設施。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泰國和菲律賓等國家都是美國的軍事盟國。
-
鑑於馬六甲海峽重大的戰略意義以及該地區一些地緣政治特性,我們在分析馬六甲海峽時必須拓寬視野,將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這兩個周邊的大國考慮在內。儘管這裡並沒有世界級的大油田,但油氣資源仍是該地區權力角逐的焦點。此外,由於這一帶常有恐怖分子出沒,再加上中國因素的捲入,這無疑增加了美國的戰略興趣。
馬六甲海峽位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之間,石油運輸量每天約為1100萬桶,相當於全球原油及成品油運輸總量的四分之一。通過馬六甲海峽的石油出口目的地主要為日本、中國、韓國、美國西海岸以及太平洋沿岸其他國家。馬六甲海峽總長800公里,最狹窄的航段位於新加坡海峽菲利普斯水道,寬度僅為24公里。
每年約有5萬艘以上的船隻通過馬六甲海峽,占全球海上貿易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一旦馬六甲海峽遭到封鎖,全球近一半的航運船隊就將被迫增加航程繞道而行,如此一來,原油以及煤炭等能源資源的供應必然出現問題,全球海運價格勢必飛漲。由於集裝箱貨輪以及油輪無法及時到達,世界上某些地區將出現供應危機。
由於必須繞道而行,船隊的航行時間至少將加增10~12天,這一定會使某些地區產生短期、甚至有可能是長期的供應危機,因為世界海運市場的運力有限,不可能大到能夠應付如此重大的危機。
就像霍爾木茲海峽一樣,馬六甲海峽對世界經濟至關重要,對日本尤其如此:日本所有的原材料進口以及加工產品對歐洲市場的出口都需要從這裡經過。日本進口總量的41%以及原油進口的80%都來自阿拉伯-波斯灣。
出於對中國南海海域油氣田的關注,馬六甲海峽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便成了中國的一個戰略要道。本書稍後會有一個專門談中國的章節。與緬甸政府簽訂的協議使中國有權使用緬甸在安達曼海的海軍基地。1992年開始,中國在緬甸的海恩基(Hainggyi)島和可可群島擴建了軍事設施。海恩基在伊洛瓦底江(Irrawady)的入海口附近,而可可群島則位於孟加拉灣,距緬甸西海岸300公里。
1994年夏季,緬甸與中國簽訂協議,同意中國在馬六甲海峽北端的實兌島和澤代基島擴建基礎設施。這樣,中國便在馬六甲海峽的兩岸擁有了自己的軍事存在,一個防守型的海上前哨。這對東盟國家和日本構成了一種潛在威脅:儘管現階段中國的目的是確保來自中東的石油產品的運輸安全,但有朝一日中國海軍有可能封鎖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油氣資源的運輸上,它對世界貿易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美國決不甘心將這一生命線拱手讓給亞洲強國,而且越來越多的國家同意向美國提供軍事設施。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泰國和菲律賓等國家都是美國的軍事盟國。
此外,過去一直反對美國在亞洲設立軍事基地的印度也放棄了原先的不結盟政策。印美之間的防務合作越來越緊密。自"9·11"事件之後,整個印度洋軍事化程度加深,加上美印在軍事上日益接近,這一切使馬六甲海峽成了一塊戒備森嚴之地。美印兩國海軍明顯加強了在馬六甲海峽附近的共同巡邏:1985年雙方共進行過25次聯合巡邏,這一數字到2002年增加到了200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