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歷史揭密:印度次大陸慘史
送交者: 軍地 2002年10月09日01:23:1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印度的早期歷史

印度的早期歷史分為史前時期,又稱前哈拉帕時期(公元前2300以前)和印度河文明時期,又稱哈拉帕時期(公元前2300-前1750).在印度次大陸,西起俾路支,東抵孟加拉,北至從前的西北邊省,南至斯里蘭卡,均大量發現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址,其中最著名的有三處:古吉拉特的郎那吉,拉賈斯坦的巴高爾,那爾巴達河畔的阿丹加爾.這些遺址表明:早在公元前6-前3000年印度居民過着狩獵採集生活.

從公元前3500年俾路支最早出現居民點到公元前2300年印度河流域城市文明的興起,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半游牧階段,居民活動在今阿富汗東部和俾路支北部;第二階段為畜牧業發達階段,居民主要活動在俾路支;第三階段為地域性村社階段,在印度河流域出現了一系列農業定居點,其中較為主要的是阿姆里,考特特吉,克利班汗.最近的發掘表明,在現今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西北部也存在者前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2300年左右,前哈拉帕文化結束,印度河文明開始.印度河文明是當地居民在特定的環境中的卓越創造,其存在時間約為公元前2300-前1750年,分布在印度河流域的廣大地區,其面積不小於50萬平方英里.至今已發現70處遺址,最著名的為摩亨約-達羅和哈拉帕.哈拉帕文化有比較發達的農業和畜牧業,手工業以銅器,陶器為主,棉織業也有所發展.當時已有車船等運輸工具,同美索不達米亞和波斯灣地區發生了貿易往來.公元前1750年左右,印度河文明開始衰落,在旁遮普,古吉拉特和恆河谷地出現了後哈拉帕文化(公元前1750-前1500)

公元前1500-公元1200年的印度

印度最古老的文獻是印度-雅利安人的作品.吠陀文學所記載的時代稱為吠陀時代.該時代分為黎俱吠托(公元前1500-前1000)和後期吠陀(公元前1000-前500年)兩個時期.黎俱吠陀時期,印度-雅利安人活動在印度的西北部,實行軍事民主制,經常與土著居民發生戰爭.

後期吠陀時期,印度-雅利安人進入恆河中下游地區,開始使用鐵器.在其內部,出現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4各種姓.部落共突體逐漸過渡到地域性共同體,奴隸制國家開始形成.據佛經記載,公元前6-前5世紀時,印度東部出現了16個國家.

公元前6世紀時,摩揭陀國控制了恆河谷地,佛教和耆那教開始成為占有重要地位的兩大宗教.

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侵入印度,不久即撤退.前325年旃陀羅.笈多推翻難陀王朝,建立了孔雀王朝,幾乎在整個印度次大陸建立了中央集權的統治.阿育王是這個王朝最有作為的皇帝,大力提倡佛教,並向鄰國派出傳教使團.公元前185年該王朝滅亡,繼之而起的是巽伽王朝.

公元前150-公元300年,印度次大陸陷入混亂.月氏人,貴霜人等外族相繼侵入北印度,但是都沒有建立鞏固的統治.在南印度,畔地亞,哲羅,朱羅三國鼎立對峙.北印度的笈多王朝(320-540)開始了印度的古典時期.印度的經濟文化空前繁榮.

旃陀羅.笈多二世在位時,中國僧人發現遊歷印度,並留下了有關印度的記載.笈多王朝後期,匈奴入侵,在北印度建立了統治.606年戒日王統一了北印度,中國高僧玄奘訪問了戒日王的國家.在南印度,遮婁其王國與帕拉瓦王國為爭奪德干高原對峙了數百年(公元4-9世紀).8世紀時,阿拉伯人侵入印度的信德地區,不久即被當地居民擊潰.此後印度處於封建割據狀態.11世紀初,伽色尼王國的馬哈茂德入侵;12世紀後期,古爾王國控制了北印度.

穆斯林統治下的印度(1200-1761)

1206年,古爾王國駐印度的總督顧特卜-烏德-丁.艾伯克自立為蘇丹,建立奴隸王朝,開始了長達300餘年的德里蘇丹時期.期間王朝屢有更迭,,最重要者為卡爾吉王朝和圖格魯克王朝.這一時期形成了中央集權的穆斯林政治體系,引進了伊斯蘭文化.

在南印度,14世紀出現了兩個強國,穆斯林統治的巴赫馬尼王國(1347-1527)和印度教徒統治的維查耶那加爾王國(1336-1640).1526年,巴伯爾率軍占領德里,建立莫臥爾帝國(1526-1761).從此,印度的不同教派,分散的村社走上了民族統一的道路,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有,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帝國最傑出的皇帝是阿克巴和奧朗則布.阿克巴英勇善戰,東征西討,統一了次大陸大部分地區,在行政,司法,財政,宗教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奧朗則布推行極端的伊斯蘭教政策,長期對外戰爭導致了帝國的衰落.奧朗則布死後,帝國開始解體,信奉印度教的馬拉特人迅速崛起,成為左右莫臥爾帝國的勢力.

英帝國的殖民統治和印度的民族主義運動(1500-1947)

17世紀,英,荷,法,丹麥等國先後建立了東印度公司,競相在印度建立商站.經過激烈的角逐,法國最後失去優勢,英國殖民者加快了吞併印度的步伐.1757年,克萊武在普拉賽戰役中大敗印度軍隊.此後英國以孟加拉為基地向各地擴張.經瓦倫.黑斯廷斯登記人總督的努力,英國在1818年已經完全控制了恆河中下游地區和印度南部地區.英國殖民者之所以取勝,主要是由於印度社會處於分裂混亂狀態.武器裝備落後.

19世紀頭30年裡,康華里,本廷克等人實行了政治,經濟,軍事改革,並在同緬甸,阿富汗的戰爭中擴大了領土.英國的殖民統治給印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傳統手工業被摧毀,農民陷入極度貧困狀態.印度成為英國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英國的殖民統治迫使印度人民做出了反應:羅姆拉罕.拉伊奠定了印度教現代化的基礎;1857年-1859年底民族大起義,是英國對印度的統治權力從東印度公司轉移到皇家手裡.

英國在印度的勢力雖達到了頂峰,印度的民族主義運動也應運而生.1885年12月印度國民大會黨在孟買舉行成立大會.會議要求在英屬印度進行選舉,實行議會,行政,司法,教育等項的改革.1905年印度人民反對寇松總督分裂孟加拉的政策,民族主義者提出了”自治”,”自產”口號.與此同時,伊斯蘭教聯盟宣布成立.

1906年,明托總督着手進行改革.1909年,在國大黨的年會上,國大黨分裂為以提拉克為首的激進派和以卡萊為首的穩健派..1908年-1910年,孟加拉的恐怖活動進一步發展.1911年,英國喬治五世宣布孟加拉重新合併.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哈丁總督宣布印度參戰,得到國大黨,土邦王公的支持.

1916年,國大黨重新統一.經過提拉克和真納的努力,國大黨與伊斯蘭教聯盟達成了勒克瑙協定.1918年,印度事務大臣蒙塔古和總督切姆斯福德提出了一份關於部分自治的報告,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背棄了實現改革的諾言,加緊鎮壓印度人民.

1919年4月13日,製造了阿姆利則血案.這一事件使善良而穩健的印度人民從英國統治的忠誠支持者轉變為民族革命者.以聖雄甘地為領袖的國大黨開始採取不合作政策,發動了全國規模的不合作運動.其目的在於迫使英國殖民當局同意印度”自治”.與此同時,甘地還努力促進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的團結,積極支持阿里兄弟發動的”基拉發運動”.

1922年喬里-喬拉事件發生後,甘地終止了不合作和平抵抗運動.1927年英國議會指派”西蒙委員會”在印度考察蒙塔古-切姆斯福德體制(“雙頭政治”)的實施情況.受到印度各黨派的堅決抵制.1928年,國大黨溫和派莫蒂拉爾.尼赫魯在印度各黨派會議上提出一部憲法草案,要求取得自治地位.

1930年秋,在倫敦開始了討論印度改革的圓桌會議,幾經周折,英國才在1935年通過了,1936年舉行了第一次選舉,國大黨在5各省取得勝利.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總督林利斯戈宣布印度對德國作戰.這次參戰沒有得到民族主義領袖的支持.1940年伊斯蘭教聯盟的拉合爾年會通過一項決議,要求建立一個穆斯林獨立國家.1942年,甘地提出英國殖民者退出印度的口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印度爭取獨立運動空前高漲.國大黨和伊斯蘭聯盟在對印度未來的憲法,議會選舉,政府組成等問題上發生了分歧.甘地和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堅持印度的統一.而真納則堅決要求成立單獨的穆斯林國家—巴基斯坦.他還宣布1946年8月16日為”穆斯林直接行動日”,從而導致了”加爾各答大屠殺”.

1947年2月,英國首相艾德禮宣布:最遲不晚於1948年7月將權力讓與印度人.同年4月,總督蒙巴頓向倫敦提出了一項計劃,其核心是讓印度人民選舉的代表來決定是否分裂自己的祖國.這項計劃為國大黨和伊斯蘭教聯盟所接受.1947年8月15日,印度正式獨立,並分列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