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試論中國歷史的兩大轉折點:抗戰與韓戰 (上)
送交者: 千秋 2002年11月24日02:08:2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現在的年輕人,能談論抗日戰爭懂得抗戰意義並以抗戰為榮的,已越來越少了,這不是一個好現象,這場戰爭,對中國的重要性實無與倫比,他離我們也並不遙遠,年輕的一代為什麼要如此健忘呢?看到林思雲馬悲鳴等人的一些文章,對抗日戰爭的描述,其基調多是否定,其口氣是嘲諷的,讀來真讓人難以理解,也難以接受!這不是對待這段我們付出巨大犧牲也取得光榮勝利的歷史的應有態度!與此相反的倒是韓戰的待遇,每年都炒了又炒,越炒越熱,一些深受共產黨奴化教育的無知青年,時常有意無意地將中華民族在抗戰後所形成的有利國際環境,硬往韓戰的功勞簿上拉,什麼保50年和平,什麼大大提高中國人的地位,在他們眼裡,歷史成了一個可以任人擺布的娼妓。
到底是哪一場戰爭,徹底改變了亞洲乃至世界的格局,使中國從此擺脫了任人宰割的地位,給了中國一千年強大的機會?韓戰還是抗戰?
到底是哪一場戰爭,中國人獲得了歷史上最重大,最徹底,也最重要的勝利?韓戰還是抗戰?
到底是哪一場戰爭,使中國獲得了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地位,廢除了對外不平等條約,收回了大片國土,終止了外國對海外華人的排斥和歧視,使中國人站了起來?韓戰還是抗戰?
您都能回答這些容易的問題嗎?熟悉歷史可以使你明辯是非。

中華民族命運的真正大轉折,就是歷時八年(實際更長),血流成河的抗日戰爭,而這場戰爭,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百多年前甲午戰爭的延續!
北方的俄國,東邊的日本,自近代以來,就一直是中國安全的兩大致命威脅,清朝末期,面對中國的這兩大敵人,在國家安全戰略上,以李鴻章為首的海防派和以左宗棠為代表的邊防派,曾有過激烈的爭論,這裡邊防防的是俄國,海防防的就是日本了。邊與海,孰輕孰重?孰急孰緩?李左二人各持一論,到今天我們也還很難判定誰是誰非,左的邊防成功收復新疆固有一定的偶然因素,而李後來海防失敗,中國痛失朝鮮東北和台灣,中華民族的精華腹地受到攻擊,生存根基已遭動搖,如不以成敗論英雄,千秋先生認為當年李鴻章先生先海防的戰略應更有遠見!
李鴻章先生是清朝準確預見日本威脅的第一人,他清楚了解日本明治維新的威力,知道日本的發展步伐,已大大超過中國,也知道日本一旦向外擴張,由於地理關係,必先傷及中國,因此認定日本是中國未來的死敵,他的這種憂慮在日本吞併琉球國後變得更為迫切,而面對日本的威脅,李鴻章所採取的應對方法是:集中全國資源,發展海軍,力爭保住朝鮮,保住對日制海權,竭力想把日本的發展長期限制在其本島上。他在國力虛弱的情況下,顧朝鮮而不顧越南,先海軍而不先陸軍,正是出於這種考慮。由於李本身正掌握中國大量資源,其所建立的北洋艦隊在當時確實是比較強大的。這也嚴重威脅和刺激了正處於快速上升狀態的日本大和民族。舉個例子就可以看出,當北洋艦隊王牌鐵甲艦“定遠”號剛剛買來不久,李鴻章就興匆匆地派其遠赴日本進行友好訪問(實為武裝遊行示威),而就在這次訪問中,競發生北洋官兵與日本平民的嚴重械鬥事件並導致多人死傷,雙方幾乎兵戎相見,可見當時這兩大鄰國人民之間的仇恨和敵對情緒有多深!日本國此後舉國節衣縮食發展海軍,其目標就是要打敗中國的北洋水師雪恥。
該來的都要來,1894年,中日終於爆發了甲午戰爭,這是一場雙方都有備的戰爭,但李鴻章等清朝官吏在經營現代化海軍方面的腐敗和無能暴露無遺,武器與對手不相上下的中國軍隊,缺乏嚴格的正規訓練和頑強的戰鬥精神,敗的一塌糊塗,決定勝負的戰鬥就發生在黃海大東溝海面,世界第八強的中國海軍,完全不敵世界第十一強的日本海軍,李苦心經營的海軍都敗了,日本現代化正規化的陸軍源源不斷地踏上朝鮮,進入亞洲大陸,中國腐朽陳舊的陸軍更哪裡是其對手!一向不把小日本看在眼裡的大中國終於嘗到了東洋刀的利害。連戰連敗之後,清光緒皇帝曾就是否接受日本的停戰條件徵求全國文武百官意見,甲午戰爭前,中國是有一大批愛國精英的(那時叫士大夫),他們直把日本當作一盤小菜,高調唱得高聳入雲,“倭不度德量力,敢與上國抗衡,實以螳螂擋車,以中國臨之,直如摧枯拉朽。”甚至得出結論,“日本之敢於悍然不顧者,非不知中國之大也,非不知中國之富且強也,所恃者中國之畏事也。”你看看,在他們的眼裡,中國那時已經是富且強了(看來在清朝時,中國就沒人認為自己是跟印度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了,中國海軍世界第八,印度海軍的木帆船還在????肚子裡!),中國之所以還沒有稱霸世界,其根本原因是一些國家領導人的膽小畏事!所以他們的神聖使命就是為國壯膽,為民請戰,宣揚國威,高舉愛國主義旗幟,整天緊擂戰鼓催着李鴻章早日跨海東征掃平日本,老奸巨滑“膽小畏事”的李鴻章當然不吃這一套,他一方面充分肯定這部分同志的愛國主義熱情,另一方面也委婉地要求他們儘快將巨大的愛國熱情轉化為具體的強國行動,每天爭取從“三陪”的小費中擠出一部分來支持祖國的海軍建設,這當然就沒得談了,雙方的愛國口水戰就這樣一直打到戰爭爆發。等到一開戰,“大而富且強”的中國先被對手摧枯拉朽了,這些原來口口聲聲一開戰就必定奔赴前線殺敵報國的愛國精英,這才一個個面無人色,默不作聲了。光緒此時問也是白問,還能不接受嗎?亞洲老大中國乖乖地接受了一個歷史上最無情最苛刻也最屈辱的停戰條約,中日關係由此翻開歷史新的一頁。
甲午戰爭是中日之間的第一場決戰,他決定了誰衝出亞洲誰走向地獄,其結果是日本上中國下,證明日本民族比中華民族更有資格到世界上去爭奪霸權,日本勢力從此大踏步登上了亞洲大陸,從中國朝鮮獲得了他所需要的資源和資本,他在宣布日本亞洲第一的同時,也讓中國跌入亡國的邊緣。甲午戰爭播下了中日這兩大民族再戰的仇恨種子,從此中國人民最容易被煽動起來的就是對日仇恨。甲午戰爭也消除了中國人對西學的疑慮,中國不變沒有出路,日本行,中國也能行,這種思想開始主導着中國此後的一切變法改良和革命。
甲午戰爭使日本獲得兩億三千萬兩白銀賠款,這是日本當年總財政收入的4倍,日本一下子富的流油,經濟由此獲益,而中國背上了巨大的包袱,日本俞強俞富,中國俞弱俞窮,日本人開始認識到勤練武功,不僅可以光宗耀祖,而且還能發家致富,這樣的買賣當然越做越想做,對中國予取予奪,日本人就是這樣榨乾中國人的血汗,踏着中國人的身體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
這種甲午戰爭後的亞洲格局,一直維持到1945年才被推翻。!

中國積弱的狀況,到抗戰前夕,終於有了轉機。期間中國經歷了改朝換代和軍閥混戰的動盪,國家逐漸統一,經濟開始上升,人心也開始凝聚,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正在逐步消平各地軍閥,蘇聯支持的共產黨游擊隊,也在被追剿中,在德國顧問的幫助下,中國正試圖使自己的軍隊現代化,一個統一復興的中國,有希望在東方重新出現。中國一旦強大,就自然會威脅日本的地位,爭奪日本的資源。而中國要想強大,也必須首先搬掉長期壓在自己頭上的日本。這個中國,還很可能會受到西方多數國家及蘇聯的支持和扶助,以在亞洲限制日本的擴張。日本當然不願意在自己的旁邊,再出現一個威脅他安全,與他爭奪資源的強國,亞洲的情形,同甲午戰爭前又有了隱約的相似之處,只是角色互換一下,日本想壓制和削弱中國,中國想奪回失去的權利,中日再戰已不可避免。不同的是,此時中日兩國力量的對比,日本占壓倒優勢,中國還不具備馬上挑戰舊格局的能力,中國希望延緩衝突,但主動權在日本一邊。
東北易幟事件,大大加快了中日衝突的步伐,1937年盧溝橋事變被公認為我國抗戰的起點,但如果單看盧溝橋事件,完全是一個小誤會(現在還有誰先開第一槍的爭論,日本人認為是中共開的),不值得一提,給人一種抗日戰爭是由一場誤會引起的印象,這是中國人劃分歷史錯誤所造成的。如果想找抗戰的源頭,你就得從29年底東北易幟看起,這樣觀感就完全不同了,能體會到中日戰爭確實是不可避免的。世人評論張學良,也多隻談918事件和西安事變,從歷史影響的角度看,東北易幟更為重要,張學良應該是一個真心愛國的人,在那種情況下,他能選擇易幟歸順中央而不做土皇帝,令人感動。他沒有受到中國的任何武力脅迫,也不是無路可走,相反是冒了很大風險,頂住日本人的壓力採取這樣行動的,對中國這樣一盤散沙的民族,這種精神難能可貴!實際上表示了對日本權威從骨頭裡的的蔑視,也向日本人明白無誤地指出中國的人心在回歸,民族自信心在恢復。東北易幟後,連新疆都掛上了青天白日旗,國民黨基本完成了中國形式上的統一,中國人的興奮是可想而知的。
但東北易幟使中日關於東北主權之爭過早地提了出來,東北原來是中日之間的一個特殊緩衝區,東北的居民大多數是漢人,而清末以後,中國中央政府事實上就始終沒有有效管轄過東北,中日俄三方勢力在這一地區長期糾纏在一塊。如果當年東北能繼續保留模糊地位多一點時間,由張學良這樣的親中國人領導自治,同時繼續保證日本人的一些特殊利益,等到一定時候再進行易幟,東北至少不會那麼快落入敵手,華北也不會象後來那樣直接暴露在日本的危脅之下,中日之間就有展緩的餘地,戰爭可能會大大推遲。東北易幟既出乎中國人的意料之外(喜出望外),也完全出乎日本人的意料之外(晴天霹靂),對日本是個沉重的打擊,也是重大的刺激,東北是日本人在日清和日俄戰爭中,以幾十萬人的鮮血代價換來的,在搶來的中國土地上,日本在台灣主要經營農業,而想把重工業基地建在了東北,東北提供了日本發展所需的許多重要資源,東北也是日本南下奪取華北和北上攻擊蘇聯的出發基地,日本在東北有着重大的戰略利益,失去東北,一切就幾乎要回到李鴻章時代,食髓知味的日本人是絕不會放棄東北的。
東北易幟之後僅一年多,日軍就發動了918事變,強行占領了東北全境,成立傀儡的滿洲國,中國認為已回歸的土地再一次被搶走,人民也再一次感受到被宰割 的痛苦,反日排日情緒由此進一步高漲,自始自終,中國政府都沒有承認所謂的偽滿洲國,而日本此後更滲透華北,進逼平津,開始執行一個分化中國的政策,雙方磨擦加劇,日本不斷地擴大對華軍事行動企圖壓服中國,中國也開始認真備戰,衝突蔓延到華北大地,最終導致了抗戰的爆發。
日本在中日戰爭爆發後,是有實力也有機會滅亡中國的,但他沒有從北向南,從西向東地進行大迂迴,將中國的軍隊包圍在江南,往海里趕,反而是被蔣介石將主戰場拖到上海,並不斷增兵凇滬戰場,形成沿長江將國民黨部隊往大西南趕的局面。國軍就勢退入邊角後,在外國的支援下,反而不易受攻。這是日本人的失算,也是中國人戰略和意志的勝利。日本為什麼會這麼笨?有人說這是因為日本不想與中國為敵,這簡直是胡說八道!日軍實力遠高於中國,攻不攻中國,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怎麼進攻,主動權完全掌握在日本手中。侵略不侵略中國,只有日本才有權選擇,日本如不想與中國為敵,就沒有這場戰爭。說日本是被迫侵略中國,就象說64時全副武裝的解放軍被迫屠殺手無寸鐵的學生一樣,是野蠻人的強詞說理。
日本之所以會出此下策,完全是照搬甲午戰爭經驗的結果,當年日軍逼近中國京津心腹地帶,清朝就不得不屈服投降,因此這次日本認為只要再重擊上海南京等江南繁榮地帶,就會動搖中國政府的抗戰決心,從而象在甲午戰爭一樣快速得到他想得到的一切。日本想侵略中國,也確實侵略了中國,卻不想耗費太多的時間和人力物力,他只是無知和狂妄,並不是不想與中國為敵。
但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情況,與40多年前相比,已經大不相同了。清是少數民族政權,任何戰亂和動盪都容易使其喪失統治地位,所以遷都是很難想像的。而民國政府是推翻異族統治的漢人政府,有更廣泛的統治基礎,蔣介石是歷經風雨的人,其手腕和對國內國際的了解,都是光緒等人無法比擬的。事實上恰恰是蔣介石故意在上海挑起戰事,(這個挑起,發生在盧溝橋事變之後,日本已經全面侵略中國,中國只不過是誘使日本改變侵略戰場,並不能說明日本是被迫侵略)一方面刺激英美,一方面讓自己的主力部隊就近抗戰。上海陷落,中國沒有屈服,南京陷落,中國又沒有屈服,武漢陷落中國還是沒有屈服。日本到此時才發現自己的失算,可惜已經遲了,他就這樣處在這種進不得退不甘的狀態上,直到美國的模糊政策逐漸清晰,強力干涉開始。
日本人在二戰中,其戰略水平之低劣,令人難以相信,與納粹德國完全不能相比,一錯對華戰爭拖拖拉拉,最後和不得,勝不得;二錯與蘇聯簽中立條約,為相互尊重蒙古和滿洲國主權獨立,放棄與德夾擊蘇聯機會,並使美國對其疑心加重;三錯是致命錯,在美國的強力干涉面前,不但當退不退,反而惡語相向,希望嚇退美國,最後自殺般地偷襲珍珠港。當年甲午戰爭後,俄德法三國也強逼日本退還遼東半島,日本那時就能審時度勢,忍痛退出遼東並讓俄國勢力進入朝鮮,躲過一難,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十年後,臥薪嘗膽的日軍捲土重來,在對馬海峽和遼陽旅大大敗俄軍,又回到他所退出的地區。二戰的日本,匹夫之勇數不勝數,就沒有象伊藤搏文這種人。如果仔細分析日本當年決策偷襲珍珠港的原因,你就會發現主要基於以下兩點,1,中國始終沒有象甲午戰爭那樣割地求和,中國是敗而不和退而不降,日本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無條件服從美國命令,自動退出中國本部,那將是一無所獲,等於認輸,對內對外都無法交代。這樣的結果只能大長美國人威風,大滅日本人志氣,而且只怕中國今後在亞洲會更加挾美自重,日本辛苦半天,卻讓美國坐收漁利,日本怎麼咽得下這口氣!。而如果日本不退兵,美國已開始的石油等戰略物資的禁運會逐步癱瘓日本的戰爭機器,前景更不妙,日本實際上已進退兩難。他之所以會陷入這樣的困境,與之前的過分用強有關,也是美國干涉時機選的好。羅斯福畢竟比李鴻章強,他在日本欲罷不能的時候,逼日本攤牌,日本如果不甘心吃虧,就只有孤注一擲這一條路。2,日本一廂情願地判定美國不敢進行一場代價高昂的全面戰爭,日美衝突只會是局部戰爭。而一場大流血會使美國人望而卻步尋求和平。大難臨頭的關節眼,還把整個國家民族的生死命運,系在一個如此輕率的假設之上,日本人的有勇無謀可想而知!羅斯福是什麼人?在美國人的眼裡,日美戰爭是爭奪太平洋的決戰,也是白種人與黃種人的決戰,美國怎麼會不全力以赴?日本當時實只有妥協這一條路,只要保存實力,在二戰的大變局下,還有的是機會,不怕沒柴燒的!四錯滅亡已近在眼前,還在同俄國人調情,幻想靠蘇聯調和,也不看看蘇聯是什麼東西。一個國家愚蠢至此,還四面出擊指望稱霸世界,真是不挨原子彈天理難容!現在一些中國人,整天罵美國佬扔原子彈不人道,豈不知美國人不過是替天行道,而且兩顆原子彈,提早結束戰爭,至少就救了30萬中國人的生命,對中國是一件大善事,如果戰爭一定要死人,那死日本人怎麼都比死中國人要合理人道的多!
對中國軍隊在抗戰中的表現,有人提出中國是否真勝的問題,笑話!真勝的標準是什麼?德軍在二戰中的表現無與倫比,但德國人是二戰真正的勝利者嗎?載入史冊的是:日本向中國簽署了投降書,日軍向中國軍隊繳械投降,日本向中國奉還國土,上下五千年,中國歷史上還有哪一次戰爭有取得這麼輝煌而徹底的勝利?就以現在被中國人吹的神乎其神的朝鮮戰爭,對印自衛反擊戰,珍寶島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來說,請問有這三樣中的哪一樣啊?勝利是一種結果,擺在那裡,實實在在,不服不行!日本現在不願意向中國道歉,那是他看不起現在的中國,並不能否定中國戰勝的現實和意義。
中國軍隊在抗戰前還未能整合和正規化,我們的父輩祖輩能打到這地步已經不簡單了,在當時的條件下,中國只能邊打邊拖,把別人也拖下水,爭取國際支持以拖垮日本。蔣介石這樣打,毛澤東也應該這樣,林思雲馬悲鳴先生如果當上中國領導人還能怎麼樣?難道中國應該跟日本在華北平原進行坦克大戰才算真正打敗日本嗎?中國倒想啊,如果日本肯多給中國20年時間,中國就可以跟日本進行一場更直接的決戰,但是日本不給中國這樣的機會啊!國民黨軍隊中,受過美國或德國整訓的,戰鬥力就大大提高,解放軍也是一樣,解放戰爭中,閻錫山在太原留下幾千日本老兵,同樣的武器,凡這些日軍把守的陣地,解放軍就久攻不克,直到這批人全部被遣送回國,共產黨才大發神威攻入太原。解放軍真正戰鬥力強的時候是韓戰後,那是蘇聯幫助訓練及幫助建立國防工業體系的結果。而到對越自衛反擊戰,基本上又回到清朝水平。對比甲午戰爭和抗日戰爭,前者戰前旗鼓相當,甚至許多西人都以為中國會獲勝,結果中國只打了九個月就不行了(日本人在甲午戰爭中僅死亡兩千多,還不及後來攻台過程中死亡入數的四分之一,這也是現在台灣人大多不相信大陸人英勇善戰神話的一個原因),而後者戰前,中日強弱明顯,國際上幾乎沒有人還認為中國會獲勝,而中國堅持了十五年之久,擊斃日軍50多萬,最終取得了勝利,中國人的表現是可歌可泣的。
抗戰的意義,從一點上就可看出,如果當年蔣介石象清朝一樣跟日本人簽下了另一馬關條約,中日自己解決了爭端,日軍就不會陷入中國,避免了與美國的主要矛盾,美日之間很可能就不會發生什麼太平洋戰爭,強大的日軍在二戰中就會與在一戰中一樣,處於一種占便宜的地位,即使日軍北上與蘇聯發生衝突或南下接收法國殖民地,只要避免與美國的全面戰爭,日本就不大會亡國,誰要主動滅他也決不容易。百萬日軍至今也仍然牢牢地控制着朝鮮與滿洲,蘇聯為防日本,會更加侵占中國北方,建立緩衝區,中國肯定會丟失新疆和蒙古,日蘇會在華北展開勢力爭奪,日軍會成為遠東最重要的一支軍事力量,美國為在亞洲對付蘇聯威脅,遲早會與強大的日本合作,中國的真正控制區大概只能在黃河以南,從此永遠都是一個沒人看得起的亞洲三流國家,打一百個韓戰都解決不了中國的問題,亞洲如果有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中國連想都不用想。蔣介石先生,不管多壞,多無能,多腐敗,是他以頑強的意志,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這歷史性的轉折,中國人因此才算真正有了自己的大國地位(而印度這時還只是一個殖民地),將來只要有公正的歷史,對蔣中正的評價,一定高於孫中山,更高於什麼都不是的毛澤東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從中華民國那裡繼承了這一有利國際環境和世界地位,中共當年進聯合國用的詞是“申請恢復”而不是“申請加入”,因為只有“申請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才能取代中華民國,繼承其所擁有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沾了光就沾了光,不要割裂歷史,為樹自己牌坊,把什麼祖宅都拆掉。
日本究竟是不是中國的敵人?這個問題問得很愚蠢,不能以現在的情況去分析看待二戰前的中日關係,那是完全不同的環境。在那個時代,中日之間就是一種一山不容二虎你死我活你盛我衰的關係,中日兩國是曾同受西方列強的欺負,兩國人民如果真能唇齒相依守望相助那當然好,但能做到嗎?中國在918後,多次不得不對日退讓,但蔣介石始終強調兩點,一堅決不承認滿洲國,二堅決不談判割讓東四省,即使在華北江南幾乎喪盡,德國大使出面調停時,也不願在這上面讓步。可見中國在中日最初的死結上,沒有後退的餘地;而日本呢,國內對華有這一派那一派,但哪一派說過願放棄在華通過侵略所取得的特殊利益?沒有,從來沒有這樣的打算!他更不可能放棄東北,國聯一裁決東北屬於中國,日本就退出了這個國際組織,中日遲早要戰爭解決這個問題。日本的崛起是從血洗中國開始的,中國的復興也只能從驅逐倭寇做起,雙方都沒有妥協的可能,日本威脅中國的生存和發展,日本就是中國最大最危險的敵人!中國的力量遠趕不上日本,為先打敗日本,中國利用外國也罷,投靠外國也罷,依附外國也罷,都是對的,只要打敗日本,什麼都值回來了!
林思雲先生還有一個觀點,認為當年美國自己也侵略過墨西哥,也占領菲律賓,所以美國要求日本撤出中國,沒這個道理,也沒這個資格。這話似是而非,中國是主權獨立國家,日本侵略中國,只要承認這個事實,誰都有資格,誰都有道理要求日本撤軍,如果美國也侵略過其他國家,那只是使日本有資格有道理要求美國從所侵略國撤軍,日本也有資格有道理支援被占領國家反抗美國,或者有資格有道理經濟制裁美國,甚至有資格有道理對美國宣戰,但怎麼都不會使日本侵略中國合理化,這個道理應該是很容易懂的。美國應中國政府和人民的要求,警告日本迷途知返,既合理又合法。更重要的是美國有這個力量,當甲午戰爭結束後,俄國逼日本退還遼東,你也可以說,中日兩國自己都已經同意的事,俄國有何道理有何資格橫加干涉啊?但俄國有力量,日本就得服從。不同的時代也有不同的準則和標準,歐洲的白人當年能侵入美洲大陸,屠殺印第安人,日本人是否就可以以此作榜樣,侵入中國大陸,屠殺中國人呢?世界人種都起源於非洲,那今天是不是誰都沒有資格沒有道理阻止非洲人再進入世界各國安居樂業呢?別人過去殺人沒有被法辦,並不能證明你現在殺人是合理的!
最後澄清一個問題,抗戰後是美國出賣了中國的外蒙嗎?
雅爾塔美蘇秘密協議,關於外蒙古的條款是這樣寫的:“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應予維持。”除此之外,再無其他,所有的爭論都應該回到這幾個字上。
當時外蒙古的現狀是什麼?抗戰前中國就失去對外蒙的控制,蒙古人民共和國後來自行宣布獨立,中國政府沒有承認,美國政府沒有承認,世界上絕大多數其他國家也沒有承認,這就是蒙古的現狀,美國政府願意維持這個現狀,並不等於支持蒙古脫離中國,承認蒙古獨立。羅斯福後來還特意轉告蔣介石,外蒙的現狀應予維持表示中國仍對蒙古擁有宗主權。事實表明,把這個主權轉讓出去的完全是中國人自己!美國只是沒有極力保護中國的利益而已。
雅爾塔協議還明文規定,有關中國的條款,必須得到中國的同意才有效,事實上,決定權還在中國的手上,美國既沒有背着中國,也沒有出賣中國什麼,一切都是中蘇談判談出來的!現在為煽動人民反美,把責任推給美國,合理嗎?
蔣介石對失去蒙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當時對東北的蘇軍和中共憂心如焚,而中共也確實在蘇軍的庇護下,準備割據東北,毛澤東在抗戰後對東北工作總的指導方針是“禦敵於國門之外”,請注意,這個國門,不是中蘇邊界,而是指山海關,看來毛澤東才是一邊一國論的首創者,陳水扁同志至多只是毛主席的另一個好學生而已!
1952年。蔣介石政府向聯合國大會控告蘇聯,並以蘇聯違約和蒙古獨立公投采記名方式使人民無法自由表達意願為由,宣布廢除中蘇條約,不承認蒙古獨立。這時的民國政府還是被聯合國承認代表全中國人民的政府。
毛澤東在建國後,隨心所欲地廢除了許多對外條約,卻獨獨繼承了蔣介石政府這最賣國的條約,並與蘇聯簽訂新的中蘇條約,承認蒙古的獨立。
歷史證明,只有中國人才能賣中國,而且一定要有權有勢的中國人才行!
看完抗日戰爭,我們就可以看看朝鮮戰爭,看看毛澤東是怎樣為國爭光為中國人民謀福利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