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接班與中美關係 |
送交者: 李永明 2002年11月27日16:26:0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作為第三代領導集體的一分子,胡錦濤同江澤民和其他政治局常委一起在處理中美關係危機中經受了考驗和鍛煉,也吸取了不少的經驗。作者認為,這些經驗將毫無疑問地延續到第四代集體領導;胡錦濤在今後的中美關係發展上,將像江澤民一樣起着主導作用。
胡錦濤要帶領中國“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必須有一個先決條件,即有良好的內部和外部環境,有穩定的國內社會秩序和國際和平。在外部環境中,尋求一個穩定和健康的中美關係又是確保“聚精會神”、“一心一意”謀發展的關鍵條件之一,這一點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沒有穩定的國際環境、特別是如果沒有穩定的中美關係,胡錦濤就不可能領導中國“聚精會神”和“一心一意”發展經濟。這十四個字與其說是給中國人民聽的,不如說是講給外國人、特別是美國人聽的。這十四個字就包含新一代中國領導人今後一段時期里對美國政策的基礎和核心,因此,人們有理由相信,在中國第四代領導層的主導下,中美關係將儘可能避免大的動盪和搖擺,儘可能地沿着一條健康道路發展。 這種分析和推論並不是毫無根據的,如果人們簡單地回顧過去幾年胡錦濤在處理中美關係方面的表現,就不難發現中美關係在這位中國新領導人心中所占的位置和分量,也不難發現胡錦濤與江澤民一樣,在發展中美關係、處理緊急危機中都表現出了難得的冷靜和智慧,在面對複雜和危險的事務時,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克服或繞過困難和危機。 近幾年來,在中美外交關係上發生了兩次重大的危機:一是1999年5月8日美國戰機悍然轟炸了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使館建築嚴重摧毀。美國這一行徑立即像拋向油庫里一根火柴一樣,在中國大地燃起了熊熊大火,一夜之間,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瀋陽、香港、澳門等城市爆發了大規模反美示威,北京大學生帶足了墨水瓶、石頭、磚塊,雨點般地砸向美國大使館,一座漂亮的大使館傾刻間面目全非,變成了大花臉,玻璃被砸碎,門窗外牆斑駁點點。當時的情勢是:一方面,全中國人民的憤怒心情不可壓抑,必須讓普通老百姓把多年對美國的怨氣發泄出來,但是,另一方面又必須適當控制示威行動,切不可火上澆油,否則一發不可收拾。
中美關係的第二個危機是2001年4月1日發生的“撞機事件”,這一事件幾乎將中美關係撞破裂,當時中國軍方已做好了軍事衝突的準備。如何處理撞機事件又成了中共第三代領導層的一個重大考驗。事件發生後的第五天,江澤民按照原定計劃赴智利、阿根廷、古巴等拉美六國進行訪問,處理撞機事件就落在中共中央對美工作小組副組長胡錦濤的身上。當時,政治局的其他常委也都在北京,但是,處在第一線、具體執行的仍然是胡錦濤。同美國戰機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危機一樣,如何既維護中國的尊嚴、照顧人民的憤怒情緒,又能維護中美關係的大局,不使中美關係破裂,這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特別是美國堅持不“道歉(apology)”,只表示“抱歉(sorry)”的情況下,問題顯得更加棘手。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撞機事件最終得到妥善解決,中美關係得到挽救。
誠然,中美關係的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利益衝突不可避免,其中一個“老問題”就是台灣問題。但是,胡錦濤這十四個字也同樣適用於台灣:只要台灣不獨立,只要外國不染指,中國新一代領導人對解決台灣問題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因此,台海局勢的穩定便成了胡錦濤“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另一個必要條件。一個越來越清楚的邏輯是,只要美國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只要美國不支持台獨,台灣問題就是有驚無險,任憑台獨勢力如何折騰,也不會有什麼結果。 但是,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是台獨分子錯誤理解胡錦濤的講話,把胡錦濤的“聚精會神”和“一心一意”發展經濟視為可乘之機,那就必然導致嚴重後果,甚至不可收拾的局面。這不僅對中美兩國不利,對整個亞洲乃至整個世界也沒有好處。 無論如何,新司機已經在駕駛中國快車,奔馳在通往小康的道路上,儘管會有暴風雨,有困難甚至挫折,抵達勝利的目的地已是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