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想到台灣問題,是因為岳王廟那高高懸掛的四個大字“還我河山”。 所謂“以古鑒今”。歷史教科書使命不僅僅是告訴學生如何看待歷史,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未來。 打個比方,台灣獨立了!大陸怎麼辦?當然是打啦。我想肯定有無數的人會走上街頭抗議,打出的橫幅一定是那四個大字---“還我河山”,甚至有可能是用鮮血寫的。 因台灣的獨立而引起的戰爭其性質不同於國共爭奪江山的解放戰爭。台灣獨立,大陸不出兵就意味着中國(不僅僅指大陸)和中華民族失去了這塊土地,而武力統一則意味着中華民族掃除了發展道路上的最後一塊障礙。解放軍將士為了“還我河山”,英勇作戰,於是解放了台灣。那麼我們該如何稱呼他們呢?他們完全有資格被譽為“民族英雄”。 不過按照教學大綱,這種想法就too naïve了。因為已經統一了,所以交戰的雙方---解放軍和台獨武裝分子,立刻成了“兄弟”,於是這場反台獨戰爭和國共戰爭一樣成了“兄弟間的爭鬥”(多麼可笑的事情)。這個“民族英雄”的稱號也就免了。 任何一場戰爭都會給雙方留下深深的創傷,而需要用很長的時間來癒合這個傷口。南宋和金當時是世仇,很難想象誰和誰是兄弟;而南宋和金的後人,即現在的漢族和滿族等已經成了兄弟。這是時間的作用,是在漫長的時間裡各個民族逐步達到融合,所謂現在的兄弟,正是這種時間積累的結果。教育部用幾百年以後的結果去解釋當時,明顯曲解歷史。 如果台灣不獨立的話,台灣海峽會保持和平。因為他們也是中國人,雖然用的憲法和我們不一樣,但也是中國的憲法而不是台灣的憲法。所以我們可以依然當他們是兄弟。 你是兄弟,所以我不打你。 你不是兄弟,當然要打你。(他們自己都不把自己看成中國人,大陸還客氣什麼?) 問題是:教育部給我們一個全新的思維。他們獨立了,我們打了,我們打的是“未來的兄弟”---這也是兄弟呀。這樣解放軍掉進了一個邏輯的陷阱------你獨立了,我不打,你就成不了我“未來的兄弟”;你獨立了,我打,我就違反了“你是兄弟,所以我不打你。”的原則。 當然,還是要打的。事實上有這種想法存在的話,解放台灣的戰爭就削弱了正義性,而且容易產生婦人之仁吃大虧。怎麼可以對“未來的兄弟”下重手呢?很遺憾,台獨武裝分子並不將解放軍視為“兄弟”,他們會下毒手,他們會踏着解放軍戰士的屍體,嘲笑道:“傻子,誰和你是兄弟?” 民族的融合是統一後時間的力量,而不是交戰時主動將對方視為“兄弟”。
有點 於 200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