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伊拉克戰爭一旦打響,美國將採取一種全新的軍事戰略和技術,使這場戰爭與
十幾年前的海灣戰爭迥然不同。這場戰爭的成敗,不僅會塑造未來戰爭的概念,改
變軍事工業的結構,而且將決定布什在國際政治中的“單邊主義”是否行得通。
相比之下,海灣戰爭無論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還是一場傳統的戰爭。從政治上說,
老布什奉行多邊主義,聚集了多國部隊,並有聯合國的授權。從軍事上說,當時參
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的哲學主宰了基本的戰略戰術:美國不能輕易言戰,但一
旦投入戰爭,就要使出你所有的傢伙,傾注所有的力量,這樣才能避免越戰的惡夢。
結果,美軍利用自己的空中優勢,對伊拉克狂轟濫炸40天,等到確定伊拉克的軍事
基礎設施和軍力基本被摧毀後,才幾十萬大軍席捲而入,獲得了壓倒的勝利。這一
巨大的軍事勝利給美國留下的信條是:戰爭要經過充分準備,要有多方的支援,而
美國必須集中精力,不能在國際上同時捲入兩個地區衝突。
布什的“單邊主義”則從政治和軍事上都徹底挑戰了這樣的哲學。如今美國國際政
治的信條是:美國必須獨立承擔其國際責任,不必受制於他國。而這種增大的國際
責任,使得美國必須能夠同時打贏兩到三個戰役。對於鮑威爾等主張不能同時打兩
場戰爭的穩健派們,“單邊主義”的回答是:美國的牛仔從來都是雙槍將。
那麼,如何在軍事戰略和技術上支持這一套“單邊主義”的外交路線呢?這便是拉
姆斯菲爾德等人的未來戰爭概念--“有效戰爭”--試圖回應的挑戰。首先,美國的
軍隊必須能夠不經長期備戰而迅速捲入衝突。第二,軍隊不僅要機動靈活,而且能
夠進行小規模作戰,這樣美國才有能力同時應付幾個國際衝突。第三,充分運用現
代科技,特別是情報技術的優勢,敢於冒險突入敵人的心臟,速戰速決。如果不能
作到這幾點,大量的美軍就可能長期陷入幾個國際戰場而不能自拔,在政治經濟上
都無法承受,“單邊主義”也就成了廢紙一張。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當年的海灣戰爭,是靠空中力量徹底摧毀伊拉克的軍事基
礎設施後,才敢動用地面部隊。如今再戰,美軍將不再等到敵方的基礎設施被摧毀,
而只需使之癱瘓後便乘虛而入。因此,這次美軍將不會進行40天的狂轟濫炸,而是
在戰爭打響後兩個星期就大膽突入地面部隊。與海灣戰爭時多國部隊緊湊龐大的隊
形相比,這次的入侵部隊規模小,但有更好的情報導航,更精良的通訊設備,移動
更迅速,因而可以更有效地擊中目標。
這種冒險戰略的技術基礎是,美國的軍事科技十年來突飛猛進。比如,用衛星和Laser信
號導引的高精度炸彈,在海灣戰爭中的使用率只有10%,如今將有80%。海灣戰爭中
美國的空中力量一天擊中162個目標,如今長眼睛的導彈多了,一天能夠擊中700個
目標。這樣就大大縮短了空中打擊的時間。同時,無人駕駛的偵察機可以每隔幾秒
鍾就把戰地實況展現在指揮總部的屏幕上。指揮官如果哪個細部沒看清楚,只要操縱
控制器,就可把鏡頭拉近,進行近距離的觀察。由於自己對戰場實況瞭如指掌,敵軍
的通訊系統完全失效,小股移動迅速的地面部隊,就可以在數量占優但處於盲目狀態
的敵軍之間較為安全地推進,殺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這套戰術的誕生地,叫“黑洞”,是一個位於沙特的美國最為機密的指揮中心。當
年海灣戰爭的空中打擊,就是在這裡組織、指揮的。美軍指揮官Deptula在那場戰爭
過程中迅速發現,只需少量的炸彈就可以給敵人予毀滅性的心理打擊。當時美軍飛
機的使命是摧毀伊拉克的指揮系統。按最初的計劃,每打擊一個位於地下37英尺指
揮總部,需要用16顆高精度炸彈。但是事實上,這些指揮部一旦連續遭到兩次精度
炸彈的攻擊,敵人就不敢再用。結果,在戰爭的第三個晚上,這些還未遭徹底破壞
的指揮中心就全部放棄。Deptula由此總結出,有效的打擊是使敵軍癱瘓,而不是徹
底將之摧毀。這樣可以省出許多飛機,用於打擊其他目標。回到美國後,他大力宣
揚他的“癱瘓理論”,甚至聲稱他的理論對傳統軍事理論的挑戰,就象是哥白尼的
“日心說”對托勒密的“地心說”的挑戰那樣具有革命性。
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上任後,迅速接受了這套理論,並立即用之指導美軍的軍火
訂貨。他頂着軍方和軍工界既得利益集團的巨大壓力,砍掉了陸軍嚮往已久的84噸
的Crusader重炮,因為這樣笨重的傢伙適應不了機動靈活的高科技戰爭,特別是它
所發射的火力雖然在射程和密度上獨步於世,但卻不是高精度炮彈。
最近3個月,拉姆斯菲爾德要求美軍所有負責區域指揮的四星將領重新制定戰爭應急
計劃,把高精度炸彈、新的情報偵察技術、和“效率戰爭”的概念融入未來戰爭的
方案之中,以使美國能夠以更小的兵力、更短的準備時間投入戰鬥。
但是,這一新的戰爭觀念在美軍內遇到了強烈的抵抗。美軍中東戰區的總指揮Tommy
Franks將軍所制定的入侵伊拉克的計劃,就與拉姆斯菲爾德的觀念相衝突。他準備
投入30萬美軍,規模比海灣戰爭小,但比拉姆斯菲爾德期望的要大。陸軍的許多高
層軍官認為,新的戰爭觀念在實際運用時風險太大,容易過低估計敵人。為此,美
軍在阿富汗戰爭中已經吃到了苦頭。今年3月,塔利班政權已經土崩瓦解,1500名美
軍在高精度炸彈和高科技偵察機的配合下,計劃在Anaconda用三天時間解決大約250名
al Qaeda戰士。結果,他們卻遇到了1000名al Qaeda戰士的激烈抵抗,戰鬥進行了
兩個星期,造成7名美軍士兵陣亡,幾十名受傷,許多al Qaeda戰士脫逃。在許多陸
軍將領們看來,Anaconda之役實際上是所謂“有效戰爭”失敗的戰例:精度炸彈並
沒有讓敵人“癱瘓”,最新的偵察機也未能提供準確的情報。這種錯誤要出現在規
模大得多的伊拉克戰爭中,後果就不堪設想。
但是,在今年夏天,拉姆斯菲爾德不竭餘力地推行自己的戰爭觀念,敦促Franks將
軍制定一個快速的運動戰計劃,甚至在美軍完成最後集結前就發動攻擊。而目前的
伊拉克入侵計劃,則是一個折衷方案。26萬美軍將集結海灣,規模是海灣戰爭的一
半。但多少人投入作戰,要視戰況發展而定。
應該說,“有效戰爭”這一新戰爭觀念的得勢,不僅體現了美國軍事技術的大規模
更新,更體現了美國公眾戰爭心理的變化。當年海灣戰爭前,美國公眾最關係的一
個問題是:“這是不是越南?”所以,鮑威爾那種萬無一失的戰略思想主宰了軍事
行動。如今,許多評論家開始公開嘲笑那些“走不出越戰夢魘的可憐傢伙”。一方
面,美軍在海灣戰爭之後百戰百勝,確立了美國人對其軍事能力的信心;另一方面,
911使得美國公眾對戰爭傷亡率的接受程度大大提高,決心付“必要的代價”。這就
給軍事戰略家們有更大的空間設計更新奇、更冒險的戰爭方案。一些論者指出,二
戰之初的德國,能夠把坦克、飛機、和無線通訊創造性地結合在一起,想別人之不
敢想,形成了高度冒險性的“閃擊戰”戰略,戰爭概念領先一步,結果橫掃歐洲大
陸。如今,當美國正準備對伊拉克繳械的時候,朝鮮宣布擁有核武器。五角大樓的
危機感和緊迫感日益深重。因而,不少軍事精英開始在高科技優勢的鼓舞下,找回
在越戰中失去的冒險精神,大膽下賭,使美國具有同時開闢幾個戰場的能力,保持
其對世界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