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美軍總指揮稱,陸軍作用好比閱兵,只為向納稅人做交代
■阿富汗戰爭中,美軍打擊任務海軍承擔70%,空軍承擔30%
■美軍為爭奪信息權,動用了幾乎全部軍用衛星系統和部分商業衛星
西方國家通常按照徒手作戰、冷兵器戰爭、熱兵器戰爭、機械化戰爭的標準把戰爭劃分為
四代,並把近年來大量使用精確制導武器和電子技術的戰爭稱為第五代戰爭,即信息戰爭
。但最近,俄羅斯的軍事學專家B·N·斯普里琴科提出了“第六代戰爭”的理論。根據
他的理論,前四代戰爭與西方的劃分方法基本相同。但他認為,與第四代戰爭同時出現的
還有將原子能用於軍事的第五代戰爭,即核時代戰爭。而西方說的信息戰爭被斯普里琴科
定位為“第六代戰爭”。與難有機會露頭角的核時代戰爭不同,自海灣戰爭以來,幾乎美
國參與的每一場戰爭都在越來越清晰地向我們勾勒出“第六代”戰爭的輪廓。
高精度·非接觸·零傷亡
當前,精確制導武器的發展幾乎融入了當今信息時代所有最新的科學技術,特別是以信息
技術為核心的高技術發展成果。近年來,世界一些地區的武裝衝突中幾乎到處都有精確制
導武器的身影。
以美國戰斧式導彈為例,這種多用途巡航導彈,可從海上或空中平台發射,且命中精度不
斷提高,其誤差目前已達1米以內。它可由B-2等戰略轟炸機在距離目標1000多公
里以外發射,被襲擊的國家很難對飛機進行報復。
從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美軍進行的一系列戰爭中可以看出,美軍正在越來越多地使用
高度精確的激光制導武器,這些武器從無人駕駛飛行器、衛星和其他情報、監視和偵察工
具採集的信息中獲取導航數據。比如在阿富汗戰爭中,美國投放了1.2萬顆炸彈,其中
6700顆都是精確制導的。這些精確制導武器包括GBU-31聯合直接打擊彈藥、A
GM-130激光制導炸彈和“戰斧”式陸基巡航導彈等。據五角大樓官員稱,在阿富汗
使用的精確制導武器比例是美國曆次戰爭中最高的。
高精度武器所必然帶來的就是“非接觸戰爭”。所謂“非接觸戰爭”,就是在戰爭中,海
、空、天作戰平台攜帶高精度的打擊武器在對方有效防衛範圍之外實施遠距離攻擊。過去
的戰爭目的主要是攻城掠地,戰場設在地面,有正面和縱深,空中和海上一起配合和保障
的作用。而“非接觸性戰爭”的戰場主要在空間,依靠空中和海上打擊力量,地面部隊則
退居到保障和配合的位置。
1991年海灣戰爭結束後,有人問當時的多國部隊總指揮官、美國四星上將諾曼·施瓦
茨科普夫:“再堅持轟炸幾天也能把伊拉克軍隊從科威特趕走,為什麼還要進行地面作戰
?”他回答說:“我把50萬軍隊調到中東,如果不讓他們打仗,我怎麼對國內的納稅人
交代?因此,我讓他們像閱兵一樣在戰場上走了一圈。”
儘管施瓦茨科普夫的話中明顯帶有開玩笑的口氣,但必須承認,給予伊拉克致命一擊的是
多國部隊的空中和海上打擊力量,而不是必須要近距離與敵軍作戰的陸軍。
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斯拉夫進行了狂轟濫炸,但在實戰
中並未動用陸軍。在去年美國對阿富汗的軍事打擊中,約70%的打擊任務由美國海軍承
擔,30%由空軍承擔,在地面作戰的不是陸軍主力部隊,而是特種部隊和陸戰隊。這表
明,陸軍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正變得越來越微弱。由此帶來的一個改變就是,戰爭中的傷
亡明顯減少。有時候,傷亡的數字甚至接近於零,而這正是美國所追求的“零傷亡戰爭”
。
爭奪信息控制權
然而,如果無法掌握敵情或者無法把情報及時傳送給各個作戰單位,即使擁有再多的精確
制導武器和戰鬥機、轟炸機,也不可能給敵軍以致命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部隊也就只
能放棄“非接觸”作戰的念頭,做好貼身肉搏的準備。這就好比一位盲人很難刺中對手,
除非和對方糾纏在一起。
英國權威軍事刊物《簡氏防務周刊》曾分析說,只有確定了戰場的明確情況——而這些信
息為儘可能多的武器平台和作戰部隊所共享,精確制導武器和其他高科技武器才能在軍事
和政治上釋放出最大潛力。美國使用的許多新型技術和戰術的意圖就是向美軍及其盟軍通
報信息,而不是摧毀目標。
這種結果的表現之一就是:在阿富汗境內及其周邊地區作戰的美軍間的聯繫日益增強。美
國空軍官員說,美軍利用Link-16戰術數據系統和其他數據鏈技術,成功地連接了
RQ-1“食肉動物”無人駕駛飛機、RC-135V/W“鉚釘”偵察機、U-2高空
偵察機和擁有長時間持續飛行能力的RQ-4A“全球鷹”無人駕駛飛機,並及時把這些
飛機所偵察到的情報傳送至其他的作戰部門。
長期以來,信息共享能力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目標,而它在阿富汗戰爭中已經開始成形。例
如,美軍把原本用來監視固定戰場的“聯合監視和目標攻擊雷達系統”用於提示“全球鷹
”這樣的平台,這些平台接着又提示其他系統,確保美國軍隊展開前所未有的廣泛搜索。
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空軍上將理查德·邁爾斯稱之為“戰場上空的持續行動。”戰場信
息從一個平台傳向另一個平台,包括空中平台。天衣無縫的傳送在協助殲擊機打擊臨時目
標方面特別有效,例如,軍隊編隊或打擊塔利班和“基地”組織領導人的護送隊。
開闢太空新戰場
2001年1月,美國空軍在科羅拉多州施里弗基地進行了首次太空戰演習。這場虛擬戰
爭被設定在2017年,一個“太空實力和美國相當”的大國“紅方”與一個小鄰國“棕
方”發生了衝突。超級大國“藍方”代替“棕方”參戰,一場太空戰隨之爆發了。
參戰的有空間飛行器、導彈防禦系統、反衛星激光發射器、微型衛星、地面激光發射器,
以及先進的偵察和通訊衛星。軍方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美國將來必須投入更多資金開發太
空武器。
該基地太空戰中心的戰爭演習和模擬部副部長瓦格納少校說:“我們冷戰時期的軍隊,正
在發展成更精簡、更迅速、更有殺傷力的部隊。太空是實現這些目標所不可缺少的。”
的確,在現代高科技戰爭中,沒有制信息權就沒有一切,而要爭奪信息的控制權就不能放
棄太空。目前,不論是飛機、艦船的導航,導彈、炸彈的制導,還是對敵情的偵察都離不
開在太空中的“眼睛”——衛星。
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美軍都動用了幾乎全部軍用衛星系統,還徵用
了部分在軌的商業衛星,為參戰部隊提供了偵察、監視、通信、預警、導航、定位、氣象
等重要的作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