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超視距空戰的一點想法 |
送交者: wsp 2003年01月08日17:44:20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在超視距空戰過程中,信息的獲取、篩選與應用貫穿每一個階段——搜索階段,利用各種傳感器確定目標空間位置;識別階段,利用IFF確定目標身份,甚至通過傳感器信號特徵確定目標機型;攻擊階段,通過傳感器連續獲取目標和己方攻擊兵器的空間位置,以特定算法連續修正己方攻擊兵器飛行軌跡,將其引導到預定交匯點摧毀目標。不難發現,在整個過程中,信息占據了絕對重要的地位。 雷達固然重要,導彈固然重要,但它們都是為信息這個主軸服務的。雷達是獲取信息的工具,導彈則是將信息優勢以具體形式表現出來的工具。沒有雷達,可以從其它傳感器獲得信息;導彈不好,可以採用其它武器,或者利用信息優勢出奇制勝。但是,如果沒有制信息權,超視距空戰必敗無疑。這一點,在99年北約空襲南聯盟的行動中表現的非常明顯。戰前南聯盟有11架可以飛行的米格29B,裝備的N-019雷達、P-27中距導彈雖性能和北約最先進的裝備有差距,但也是一時之選。但在實戰中,米格29甚至連對方在哪兒都不知道就被打下來6架。從表面上看,是米格29狀態太差,雷達、告警器大部分失修不能工作(能工作的告警器也因技術落後而失效),導致這次慘敗。但往深處看,其實就是制信息權的喪失。米格29雷達不能工作,使之喪失了主動獲取對方信息的手段(能工作也不行,其作用範圍遠遠小於北約預警機,加上地面雷達站被毀而無法提供引導信息,使得米格29飛行員對空中態勢的了解遠不及其北約對手),雷達告警器失效則使之喪失了被動獲取對方信息的手段。盲人騎瞎馬,如此怎能不敗?一個瞎眼的巨人肯定打不過一個耳聰目明的侏儒,何況對手是一個更加高大的巨人呢? 筆者認為,從信息的角度看,未來超視距空戰將主要沿着信息的獲取與反獲取、信息共享的方向發展,以達到利用信息優勢構建“單向透明”戰場,奪取空戰絕對優勢的目的。 在超視距空戰中信息的獲取,就是利用各種可能的傳感器定位目標,識別目標,確認目標。信息的反獲取,則是利用各種手段(例如雷達和紅外隱身,通訊加密等)避免或減少己方飛機信息的泄露。信息共享,則是每個作戰單位都可以接收甚至應用來自除自身外其它傳感器的信息。 目前而言,超視距空戰中的主要信息獲取手段仍然是機載雷達。因此,各國都在盡力提高雷達的作用距離、抗干擾能力。隨着有源相控陣雷達逐步投入使用,未來機載雷達性能將大幅度提高,現有的對付PD雷達的一些干擾手段和機動動作可能將完全失效。由於機載雷達是主要信息獲取手段,雷達隱身成為目前主要的信息反獲取手段。現有的雷達隱身技術主要是吸波塗料、隱身外形設計(即通過精心選擇雷達波反射和散射方向,使之不能返回原雷達接收天線來減小被發現的概率)。至於信息共享,目前最好的水平也只是利用預警機進行自動化指揮引導而已。作戰飛機尚不能完全共享來自友機傳感器的信息。 不難想象,由於天線直徑、雷達功率的限制,相對較小的作戰飛機機載雷達的作用距離、抗干擾能力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都不可能超越採用大型飛機機體的預警機。也就是說,作為單個作戰單位,戰鬥機的信息感知範圍始終相對較小。同時,我們目前所了解的超視距空戰戰術、機動動作都是針對單個傳感器的。另一方面,就隱身技術而言,也是針對單個傳感器的。現代隱身飛機,包括F-22、B-2在內,也只是前向30度範圍內RCS較小,而其它方向則否,特別是其設定的散射方向——照射到飛機上的雷達波能量是一定的,不可能憑空消失,除了一部分被吸波材料吸收外,另一部分就被集中到幾個設定方向散射出去,其強度甚至超過非隱身飛機。但對於單個傳感器而言,即使接受到這樣的信號,也是一閃即逝,難以捕捉和穩定跟蹤。 那麼,設想一下,如果我們能夠實現較高級別的信息共享,各作戰單位之間能夠使用彼此傳感器的信息甚至制導信號,結果會怎樣?首先,戰鬥機的信息感知範圍大大擴展,只要射程夠得上,它可以攻擊己方傳感器範圍內的所有目標。同時也可以真正實現“發射後不管”——即使它掛的是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其次,隱身飛機的隱身效果將大為削弱——對於能夠信息共享的雷達網(實際上這就成了正在研製中的多基址雷達)而言,它那“四波瓣”、“八波瓣”散射回波就像黑夜裡掃過的探照燈柱一樣難以遁形,從而大大增強我方的信息優勢。如果沒有了隱身優勢,F-22並不比蘇-27強多少。這樣以現有技術基礎建立起來的隱身機群將被置於無用之地。 當然,到目前為止這些都還只是設想,但由此可見,信息共享技術將成為未來超視距空戰中至關重要的“力量倍增器”。 那麼,針對未來的形式,我們應該如何發展呢? 雷達方面,從已公開的部分雷達性能看,我們確實和世界先進水平存在相當的差距。由於我們電子工業基礎薄弱,短期內趕上的可能性也不大。隱身方面也差不多,發達國家研究了幾十年,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儲備,我們才剛剛起步。只有在信息領域,大家的起點差不多,並且,由上述設想看,發展信息技術的效費比也最大。 因此,筆者認為,我們目前應該將發展重點放在信息技術方面。 第一階段,發展兩機之間的高速數據鏈,保證其帶寬可以容納雷達制導信號。這樣,在超視距空戰中就可以採取一機攻擊、一機制導的協同作戰方式,從而具有更大的靈活性。特別是這種方式可以彌補P27P必須全程制導的缺點,從而克制AIM120、MICA的優勢。 第二階段,發展多機之間的高速數據鏈,主要是保證空中作戰機群和預警機之間的信息共享,從而大大提高我飛行員對空中態勢的感知能力。 第三階段,發展空地傳感器之間的數據鏈,實現整個防空體系的信息共享。 以上是筆者對超視距空戰的一點想法,謬誤之處還請多多指正。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