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主義的基本理論 VS 馬克思理論 |
送交者: 司馬昭 2003年01月21日18:16:33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1)司馬昭主義的基本理論 司馬昭主義理論認為,生存、追求利益和利益最大化是人的本質。這一本質決定了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決定了國家利益的本質。推動社會發展的源動力是階級利益的壟斷和反壟斷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國家間的關係是每個國家全球利益的壟斷和反壟斷的矛盾關係。是主要矛盾。是主導國家關係前進與發展的動力。利益壟斷和反壟斷的極端化,是這一矛盾發展的兩個過程,是矛盾發展的規律,不可避免。利益最大化追求是矛盾極端化發展的主要原因。利益的競爭與合作,是利益壟斷和反壟斷這一主要矛盾的兩個方面。利益壟斷中,利益合作是主要方面,利益競爭是次要方面;反利益壟斷中,利益競爭是主要方面,利益合作是次要方面。利益壟斷的極端化,就是消滅利益競爭和強制利益合作;反壟斷的極端化就是利益惡性競爭和拒絕合作。主要矛盾的極端化發展,必然破壞人類社會、國家現存的利益競爭與和作的相對平衡關係,引發嚴重危機。在一個國家內部,就是被壓迫階級通過革命 ,重組壟斷階級主導的利益競爭與合作關係,達到新的利益關係的相對平衡;在國際上,通過革命戰爭的手段,改變利益壟斷國家(帝國主義)或國家集團主導的國際利益競爭與合作的關係,達到重新建立全球利益分配關係。在革命到來時候,利益壟斷階級或國家,出於對抗成本的考慮,會做出一定的妥協,延緩對抗的發生時間。但是這不可能改變壟斷走向極端化的方向。因此,最終是要通過革命來徹底解決利益競爭與合作關係嚴重失衡的問題。國家間最終不是消滅利益壟斷者,就是被壟斷者消滅。而利益壟斷國家每征服和吞併一個世界上反壟斷的國家,必然要付出代價。直到這個壟斷國家無法承受其代價。於是新的國家秩序將建立,國家關係進入新的循環,將出現全球政府直到無政府。一個國家內,壟斷階級在強力維持極端壟斷利益時,由於反壟斷階級的抵抗,也必將付出沉重的代價,最終導致壟斷階級的解體,建立新的利益分配關係。社會進入下一個循環。社會財富增長,會使其國家變得強大。當一個國家的國力處於世界所有國家之上時,帝國主義就出現了。壟斷世界利益就成為其既定計劃和目標。利益競爭是主要的,合作是次要的,但二者缺一不可。利益的競爭與合作關係平衡是相對的、暫時的,失衡是絕對的、永恆的。造成這一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人的本質—追求利益和利益最大化。發動革命的階級精英群體,終究必將蛻變為追逐政治或經濟利益,或成為壟斷階級的一部分或成為壟斷階級金錢的奴隸。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社會就在人類社會階級利益的壟斷和反壟斷矛盾鬥爭中不斷發展、前進。 也許你注意到,司馬昭理論中,很少提及馬克思理論中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間的矛盾。這正是司馬昭理論否定馬克思理論的關鍵之處。因為,司馬昭理論認為社會發展的推動力是利益的壟斷和反壟斷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而馬克思提到的兩個矛盾是次要矛盾。因此,只要一個社會,通過行政、立法和道德的力量,建立起允許社會各階級參與利益競爭與合作的相對公平的機制,所謂生產力的發展,根本不是問題。是不必特別考慮的問題。更沒有必要進行人為強制的去改造和促進,甚至進行革命。直到這種相對公平的機制被壟斷所破壞後,社會就需要制定新的破除壟斷,鼓勵利益競爭與合作的新機制。但是決不能在破除舊的壟斷體制下,又建立一個新的壟斷體制。壟斷必敗。毛主席就是在這方面,被馬克思和斯大林理論誤導。過分強調對生產關係、上層建築的強力改造,對生產力的發展的促進作用。請問,一個高度壟斷的體制,如何能激發人的生產力?!實踐證明大鍋飯加精神宣傳,改變不了生產力低下的根本問題。是徹底抓錯了矛盾。誤將次要矛盾當成了主要矛盾。這樣的社會實踐怎麼能不失敗!世界上堅持馬克思、斯大林主動改造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國家,已經從計劃體制的壟斷經濟紛紛轉向市場經濟(中國探索了很多年才定下走市場經濟的路),說明了馬克思理論的重大缺陷。同時需要強調的是,建立良好和相對公平社會准入機制,必然帶來社會財富的高速積累和社會健康的發展。這也是執政者的施政着力點。 司馬昭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應該以利益壟斷階級特點加以劃分。分為: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智能社會和星際社會。導致社會發展和升級的推動力是利益壟斷和反壟斷的主要矛盾。在這一主要矛盾作用下,社會各階級、國家間利益的競爭與合作,促進了農業設施、工業機器、電腦管控機器和智能人的生產工具的出現。按照物質決定意識理論,也相應出現與於之相配套的管理理論。識別一個國家處於何種社會的的主要依據是主要就業人口中70~80%人口的就業領域。農業社會是從事農業品開發生產;工業社會是從事工業品開發生產;信息社會是從事智能、通信類產品的開發生產;智能社會是從事智能機器人的開發生產,依次類推。每個人類社會,又分為低度壟斷、中度壟斷和高度壟斷三個發展階段。不同社會具有不同水平的低中高度壟斷的內涵和周期。階級間利益競爭與合作的矛盾發展,從總體上決定社會發展的空間和速度。 中國第一個高度壟斷的農業社會為秦朝。最大的高度壟斷的農業社會為元朝。美國和主要西方發達國家,目前已經基本完成工業社會的發展,即將進入信息社會。但是美國在向信息社會轉化過程中,遇到重大障礙,必將出現嚴重危機。中國社會實際處於低度壟斷與中度壟斷之間的工業社會。距離高度壟斷的工業社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馬克思錯定社會主要矛盾的理論,通過主動、強制改造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方式,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重大失誤,導致社會主義國家經濟建設失敗。毛主席領導集體,錯誤的按斯大林模式,建立了高度壟斷的計劃經濟工業體制。造成處於正從高度壟斷的農業社會過渡到低度壟斷工業社會的中國,強制進入高度壟斷的工業社會的重大方向錯誤。中國被強迫進入打破舊有的農業社會利益壟斷,沒有經過任何社會基礎發展、財富積累的過渡,就建立新的、毫無基礎的高度壟斷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的混合物。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工人和農民的競爭力和追求利益欲望下降,人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力消失(這是兩個決定個人財富創造力的指標)。生產力進入長期發展低潮。工業品和農產品長期供應不足。最終在與工業社會的競爭中失敗,爆發危機。 社會各階級之間圍繞各自的利益進行利益競爭與合作的工具有兩個----資本和知識(包括人本身);展開競爭與合作的地點---市場;利益競爭與合作進行鬥爭的周期---利益的壟斷和反壟斷極端狀況之間(司馬昭周期)。統稱司馬昭三要素。司馬昭主義認為,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三段) ,利益競爭與合作的矛盾,會發生主要和次要的變化(在一個司馬昭振盪周期內)。這種變化就是市場促進生產力發展的自動平衡槓桿。是人追逐利益的反映。在低度壟斷社會,由於社會創造財富能力不發達,利益競爭是主要的加速促進經濟增長方式(提倡資源兼併);在高度壟斷社會,由於社會創造財富能力發達,利益合作是主要的加速促進經濟增長的方式(提倡資源分拆)。這是利益壟斷與反壟斷主要矛盾鬥爭的結果。市場經濟具有自己內部的調節機制。是一隻既無形又有形的手。 實際上,由於人的本質,在社會階級利益的壟斷和反壟斷矛盾的鬥爭推動力下,始終存在着這樣一隻看不見的手在調控人類社會的發展。使社會各階級的利益壟斷和反壟斷矛盾之間,通過利益競爭與合作實現在兩極端之間往返擺動(稱為司馬昭振盪)。這是社會的發展規律,並不以社會轉換或革命變化而變化。社會每完成一個相對平穩、均衡的擺動(一個司馬昭振盪周期),社會必然會平穩的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表現為總體上個人、社會的綜合財富的增加。但是如果違背司馬昭振盪的相對平穩、均衡的規律,社會必然提前爆發危機。表現為總體上個人、社會財富的減少甚至變為負資產。當社會處於主要矛盾的極端形態時,就會爆發利益嚴重衝突的革命,出現利益的拆分、轉移和再分配,社會陷入危機。經過危機後,社會進入新的司馬昭振盪周期。社會的進化特徵,是主要就業人口中,絕大多數人口(70~80%)就業領域的顯著變化。這是人的本質追求利益的結果。也是人類獲得財富後,進行財富擴大化的再生產和消費所拉動的生產改進和社會生產出現分工結果。人類經歷漫長的農業社會直到近代才轉換到工業社會,主要原因是由於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溝通效率低下,貨物交易和流動緩慢。不能形成資本和知識(主要競爭力)的快速積累和流動。導致即使處在中高度壟斷的農業社會,階級利益之間的競爭也是在低水平下進行(拼體力和人力農業工具) 。而人類體質的增長和靠人力驅動的工具的發展進程,非常緩慢。蒸氣機的發明,使人類社會徹底發生變遷。電腦系統和智能人的發明,將是人類社會進入信息社會司馬昭振盪周期和智能社會司馬昭振盪周期的引路工具。這種社會轉換速度的快速度,社會主要矛盾的鬥爭是動力,人與人溝通方式、貨物交換方式便捷是主要條件,新機器的發明和利用是根本原因。司馬昭振盪和司馬昭周期這個規律的發現,表明社會的發展實際存在一個相對固定的、可預見的發展模式。人類的發展必將以離開資源耗盡的地球,開發新的星球為目標的星際社會司馬昭振盪周期(這聽上去有科幻的成份吧,但司馬昭確信無疑)。從而進入星際農業社會、工業社會。。。這是司馬昭揭示人類社會宏觀運動規律的最傑出的貢獻(自吹自擂) 。司馬昭振盪決定了,社會一切事務的發展,都要按平穩、均衡的規律發展(這裡印證了中國儒家思想的正確性) 。中國、美國的經濟問題(下面還會談到) 皆出於此。司馬昭振盪原理適用於中國外交、軍事戰略、政治、文化、科技等等問題。 2) 司馬昭主義認識中國經濟和美國經濟(待續) sigmazao@yahoo.com.cn |
|
|
|
實用資訊 | |